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索伦兵战斗力有多强

索伦兵战斗力有多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079 更新时间:2024/2/25 7:44:23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八旗军是清朝军队当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但是自从入关之后,战斗力就开始急剧下降。尽管历代清朝皇帝都在竭尽可能的去维护八旗的战斗力,但是始终都没有成功。然而有趣的是,在清朝的八旗部队当中,有着一支部队非常强大,一直都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并且在清朝对外战争频繁的康、雍、乾三代起到了“尖刀”一般的作用,这就是获得了清朝历代皇帝赞誉的索伦兵。那么,八旗中的索伦兵都有哪些辉煌战绩,又为何不像其他的八旗军队那样战斗力下降且保持住了极高的战斗力呢?

1、索伦与清朝满洲八旗

明朝时,我国东北地区有三大部女真,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东海女真),在三大部下又有很多女真人的部落与村寨。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便出自于建州女真,到了后来清太宗皇太极时改族名为满洲,加上之前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的八旗制度,也就有了后来的满洲八旗。

尽管明末的时候女真各部在文化和生产方式上仍是落后于中原地区,但是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相比,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野人女真更为落后,这一点恐怕单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野人女真在当时是一个统称,现在的鄂温克、达斡尔和鄂伦春等族在当时都囊括了进去,这是因为在古代他们生活习性和生产方式甚至语言文化区别都不是很大,再加上各部杂居,互相之间联系紧密,所以清朝便将其统称为索伦部。

“索伦”在满语中为“先锋”“射手”的意思,满语中之所以如此称呼,其实是有原因的。索伦部虽然经济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但因其长期在气温极寒、生存困难的东北山林中进行渔猎,所以索伦人锻炼出了极高的骑射本领和艰苦耐劳的精神。

康熙时进士方式济的《龙沙纪略》中说索伦人“(能)挽弓十石,能自缚于树,射熊虎洞穿,负之而归焉。”又说索伦民风虽彪悍,但却淳朴可用,即“有逸失者,虽数百里外,皆踪迹得之。”

清朝自努尔哈赤反明开始一直到进关统一的崛起过程中战争频繁,而满洲八旗的人口又非常有限,并且在战争中折损严重。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的八旗兵丁册上满洲兵丁才只有五万五千三百三十人。所以从进关前,清朝就有意识的不断地补充满洲八旗人口。与满洲有着相同生活习性且民风淳朴、骁勇善战的索伦部自然是最受清朝统治者青睐的战士了,因此清朝除了吸纳蒙古人组成八旗蒙古,吸纳辽东汉人为八旗汉军外,还将索伦兵也纳入八旗之中。

2、索伦兵的辉煌战绩

清朝进关后,满洲、蒙古八旗的战斗力迅速下降。顺治十四年的时候,顺治皇帝就说:“今八旗人民怠于武事,遂至军旅隳蔽,不及曩时”。康熙时吴三桂起兵反清,满洲的八旗军队已不敢直接与之对战了。到了乾隆的时候,更是出现了满洲八旗“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场面。在这种情况下,索伦兵的强大战斗力变得更加亮眼。

康熙时期不管是在西北与准噶尔还是在东北与沙俄的战争中,清军中都活跃着索伦兵的身影,康熙曾夸奖作战勇猛的索伦将士说“索伦之蓝翎扎伦察,汉仗好,交战时,颇勇猛,射死数贼,身受重伤自尽。”雍正年间清军和准部的额尔德尼昭之战中准军多次击退清军,眼看战争陷入僵局,清军中的两千索伦兵便作为前锋直冲而破敌阵,索伦兵“万箭齐发,杀人数千余”,其余的清军快速跟进,方取得大捷。

乾隆对于战力强大的索伦兵更是情有独钟。如在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西藏时,乾隆虽已就近从四川、青海等地调兵万余,但还是特地调东北索伦兵一千,且严令索伦兵未到之前不得开战。在皇帝调令之下,索伦兵跨越万里终于到达了西藏,索伦兵虽只有一千,但其战果可谓辉煌。史载索伦兵到西藏后没有休整就直接投入战争,结果初战便“斩贼六百,俘二百”。

后续的战争中又由于索伦兵耐苦寒,擅山地奔袭作战,多次作为进攻廓尔喀军的先锋,直至越过喜马拉雅山,兵锋直指廓尔喀首都加德满都。此役后,乾隆大发赞叹,说:“打牲索伦等处兵丁,人甚健壮,枪箭敏捷,馆走山林,临战甚属得力。”后来礼亲昭琏在《啸亭杂录》中对在清朝百年战争中表现出色的索伦兵进行了一个总结性的评价,他说“国家挞伐四夷,开辟新疆二万余里,南驱缅夷,西剪金川,惟赖索伦轻健之师,风庵电击,耐苦习劳,难樱其锐。”

3、索伦兵战斗力保持的原因

与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乃至绿营军相比,索伦兵强大的战斗力能维持如此之久,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清朝统治者们有意为之的一个结果。总的来说就是强制要求索伦人保持渔猎生活方式,避免“沾染汉习”。

清朝的统治者认为索伦兵之所以强悍善战、吃苦耐劳,主要是因其在东北的山林中保持住了渔猎的传统生活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的缘故。而一旦像进关的满洲八旗一样享受到了优越的生活,或是学习到了关内汉族农业技术则就会使得战斗力无法保持。

因此,清朝先是将居住在关外东北地区的索伦人编入了布特哈八旗,汉译为打牲八旗,让他们负责打猎,每年上交给朝廷以貂皮为主的各类兽皮。清廷的目的当然不是仅为了兽皮,主要是为了让留在东北的索伦人忙于狩猎,保持住骑射本领。

除了供给兽皮外,清廷还下令给黑龙江将军,要求对索伦人实行春秋会操制度,即每年集中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军事训练。

除了军事外,清廷为了维护索伦人的战力是不择手段的。在生产方式方面,乾隆时,呼伦贝尔总管大臣上奏皇帝,称因为“冬天雪大成灾,牲畜倒毙甚多”,当地的索伦人“生计较前甚属凋敝,或无牲畜,靠捕渔为生,或乞讨度日”。故请求皇帝将在平定大小和卓木之战中俘获的一些擅长农业种植的俘虏送到东北,教当地索伦人种地。乾隆令军机大臣们讨论后决定先试行一下。

但当经过三年努力,索伦人通过学习种地,发展农业获得了丰收,见到了农业的好处的时候。乾隆和军机大臣们则认为“索伦等向赖狩猎养蓄为生,并不务农,自幼即行习猎,及至成年技艺娴熟者甚众。今若令唯勤于农,索伦等只图眼前利益,从习汉俗,日久之后,忘其旧习,弃其技艺,于边界地方甚属无益”。

于是清廷立马下令将这些教索伦人种地的俘虏全部遣返,同时要求索伦兵丁们“仍照旧习狩猎养蓄”,而丝毫不顾及索伦兵丁的艰苦生活。

综上所述,在清朝进关后八旗满洲蒙古兵战斗力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来自东北地区白山黑水之间的索伦兵便成了清朝中期对外战争的一把“尖刀”。

而索伦兵长时间的保持住了战斗力,骁勇善战,留下了众多辉煌的战绩。除了因自身生活环境(极寒、艰苦)和生产方式(渔猎)的锻炼外,其实也是由于清朝统治者严格要求和制定制度保持维护的一个结果。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杯酒释兵权的利弊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宋朝的历史,在说宋朝就不得不说这个杯酒释兵权这个事件了,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啊,那么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个杯酒释兵权个故事,那么这个事情当时放在北宋,宋太宗赵匡胤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哪些利弊的呢?这些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值得大家探讨,下面给大家带来相关的解析,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利:1

  • 黄马褂是什么意思,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黄马褂这玩意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现在各种历史剧里面,开了挂一般的男主一言不合就被御赐黄马褂,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为什么被御赐了黄马褂就感觉自己拿到了免死金牌一样,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聊一聊黄马褂的历史和它背后的意义吧。1、黄马褂的由来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黄马褂,其实黄马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

  • 纪晓岚为何能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你身边会不会有那种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的人?相信大家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里面的纪晓岚就给我这种感觉,在世俗却又有股入世高人的那种韵味。说他超凡脱俗可他偏偏舌绽莲花、能言善辩?我们一起来看看纪晓岚的传奇人生。1、伟人的出生都透出那么一股子不平凡的劲儿1724年,纪晓岚诞生于河间府献县(今

  • 街亭难守派谁可以完成任务,赵云还是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原本应该再谨慎一些,但他却让经验平平的马谡镇守街亭,结果是被魏军击溃。守街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当时魏军兵力是要强于蜀军的,而且他们的将领可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马谡大概率不会是他的对手。那究竟派谁镇守街亭,能够比较好的完成任务呢?当时诸葛亮身边能够担当大任的将领并不多,我们可以

  • 唐中宗和裴炎有什么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觉得裴炎不是忠臣,因为他支持武则天废黜中宗李显,做出了对李氏不利的事情。其实裴炎反李显,只是因为他觉得李显身为皇帝能力太低,他并非反李氏。此后武则天想建武庙,已经有了越界的苗头,裴炎更是全力反对,他内心其实是希望李氏的根基不被动摇的。那裴炎和李显到底有何矛盾呢?只能说李显缺乏智慧,但凡他有自己母

  • 历史上的李宸妃有多惨,被错换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大宋宫词》中,刘娥和李婉儿原本是一对要好的姐妹,但后来却走向陌路,婉儿决定和刘娥永不再见。刘娥也觉得对不起婉儿,但事已至此,她也不可能对外宣称自己借用了别人的孩子。不过这件事真正的策划者是宋真宗,历史上很可能也是如此。而李婉儿的原型李宸妃,她的一生可以说非常的悲惨,生下皇子,自己无缘后位不说,还要

  • 隋炀帝两个女儿分别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当中,亡国的公主的命运网王都是4比较凄惨的,特殊的身份使得她们大多数在乱世之际难以偏安于一隅。畅享极为漂亮的还可能有机会被新王朝的皇帝纳入后宫,或是将其贬为平民,甚至让她们终身为奴为妓,甚至是被残杀。总的来说,之前优越舒适的皇室生活一旦在亡国之后,这样的身份就是她们终生的无形之牢。隋炀帝杨

  • 除了秦国嬴姓外还有哪国是嬴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等一些史料中有记载到,在西周建立后,姬发前后分封了总共71个国家,其中有40个国家是与周王同姓姬姓的,兄弟国有着15个。不过在《荀子·儒效》中记载的是姬姓国家有着53个。可以看的出,在西周初期的时候,分封主要是以姬姓为主的,同时还兼顾了异姓。到了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依然是当

  • 汉文帝刘恒为何要杀刘盈的儿子,为何又留下了皇后张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历史上,女性著名人物也是非常多的。在我国历史当中,垂帘听政的女性“帝王”可不占少数,甚至还有直接成为皇帝的武则天。吕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在刘邦还活着的时候,吕雉处心积虑的想办法为自己的儿子刘盈巩固这太子的地位。在刘邦去世之后,吕雉更是杀人立威。吕雉在世之时权倾朝野

  • 李宸妃见过宋仁宗吗,赵祯何时得知身世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李宸妃是否见过宋仁宗,也就是她的亲身儿子赵祯。或许两人有打过照面,但赵祯直到李宸妃死后才知道自己身世的真相,可见李宸妃一直都在保守这个秘密。《大宋宫词》中,婉儿偶然间和赵祯见了一面,能看出她内心非常激动,但为了大局还是决定把这份亲情关系保密。刘娥对婉儿依旧抱着愧疚之情,在这件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