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桃花源记》是鬼故事

为什么说《桃花源记》是鬼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29 更新时间:2024/2/14 21:38:57

为什么说《桃花源记》是鬼故事?对于《桃花源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文中的桃花源只存在于美好的想象当中,现实里不会存在。那作者究竟是想通过“桃花源”表达怎样的事实呢?放在另一种环境下,我们或许能够对《桃花源记》产生全新的认识,那下面就跟大家讲讲通过文章理解到的另一幅场景到底是怎样的,如果你也想知道的话,就一定别错过了。

1、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国

世人皆知《桃花源记》是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代表作,入选九年制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是中学生必背书目。不仅是古代的人们向往桃花源般祥和、康乐、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就是现在的人谁又不向往呢?

按说我们繁荣昌盛的大中国,处处都是桃花源,但是陶公笔下的桃花源,那个令世代人向往之地,至今没有找到,就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恐怕也难以搜寻到目标,因为那个地方就在作者心里,是一个理想国,那个时代根本不可能有那样的地方。

公元421年初,刘裕采取极端措施,用棉被活活捂死晋恭帝,自己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初”。本来刘裕的霸业就是血腥屠杀和不择手段镇压起义军,建立在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之上,已经引起时人的不满和愤恨。他又在夺取帝王的斗争中,为了获取更大的资本,玩弄权术,大耍阴谋,讲假话,设圈套,对外慈爱仁政,对内猜忌虚伪,铲除异己,诛杀逊帝,简直达到穷凶极恶的地步,充分暴露一个野心家、阴谋家的丑恶嘴脸。

在乌云遮天的情况下,杰出诗人、一代文豪陶渊明怎么会随波逐流?于是,他在仕途上升任最大的官职乃是彭泽县令,而且仅仅81天就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陶渊明与统治阶级彻底决裂后,隐居田园,躬耕陇上,独居一隅,与阡陌为友,同鸟兽作伴,向往和提倡“桃花源”式的理想生活。同时,他也代表广大劳苦大众的心声,谁不向往那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可是,陶公这样一位老人,手无缚鸡之力,面对黑暗的社会,既不能适应,更无法抗拒,只好避而远之。

另外,陶渊明的大量诗文,足以表现他对时局的不满。他的文字表面上是歌颂大自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其实暗里表现出他在困顿中的满腹牢骚,隐喻他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种幻想。

譬如,《饮酒·其五》中所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字面上说,自己居住在这人间仙境,远离车水马龙的喧嚣。你要问我如何能这么快活?实话说吧,只要自己心存高远,自然就在独处中心旷神怡了。不信?你看:正在东篱下采菊花,猛一抬头便可以看见南山无比绚丽的景象......你以为老陶真的心情那么美好吗?错了。他是在表达自己厌恶腐败透顶的官场,决心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是超凡脱俗思想的极端体现。

再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归园田居·其三》,诗人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本不是种田人,在南山下种豆,却让茂盛的野草盖住了稀少的豆苗。戴着晨露去除草,披着月光才回家......躬耕的生活的确很辛苦,但是中国人自古就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跪舔和苟且不是一个真正诗人的性格。

所以,陶公宁愿辞官不做告老还乡,归隐田园,忍受劳作之苦,也不与腐败的官场同流合污,守住一方净土,保持心灵纯洁。正是这种无畏的精神,高尚的情操,美好的人格,所以,陶渊明受到千秋万代人的称赞和敬仰。因此,他被后人誉为:“田园诗人之鼻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至此,不难看出,陶渊明不愿过着溜须拍马的生活,他笔下的桃花源只能在他的诗句里,在他的心田上。

2、《桃花源记》的真相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那个都到那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这首歌你喜欢不?喜欢就对了,因为这首《聊斋》主题歌,让人世间多少痴迷者醍醐灌顶,大彻大悟。那么,身处暗无天日的陶渊明又怎么不能借《桃花源记》,让牛鬼蛇神超越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呢?

①捕鱼人怎能忘记路之远近?真是似梦非梦也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文章一开头,老陶就为世人设了一个圈套。试想:一位世代以渔为业的捕鱼人,应当对当地的大小溪流等一众水域相当熟悉,怎么能忘记路途之远近,竟然还迷路了呢?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正在渔人一筹莫展之时,忽然眼前闪现出一片桃花林,漫步其间竟没有一棵杂树,每当有风吹来,桃花瓣纷纷落在嫩绿的草叶之上,这样的美景真是令人无限向往。可是,我要说,渔人已经是鬼迷心窍了。

试想,桃树在民间那可是避邪之物,它是阴阳两界的分水岭,是阻挡外部势力侵蚀的镇宅之重器。曾记得村中有妇人抱小孩出门,手中都要拿一根桃树枝呢!陶翁作为晋代著名的文学家,能不知道桃花开落时节,恰逢清明,路上行人欲断魂?

陶渊明之所以这样写,是对现实世界的极大不满,借渔人迷路为下文进入墓穴埋下伏笔,表达他对另一个极乐世界的美好向往。

②渔人到底进入的是桃花源还是古墓道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沿着狭窄的过道走进去,刚好能钻进去一个人。一直走了几十步,眼前十分宽敞,一下子明亮起来。试想:无论古今,哪里才是这样的地方?只有墓道与墓穴。古人为防贼人盗墓,都是将墓道修得十分狭窄,只有进入墓室方才宽敞起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渔人看到那里的土地开阔又平整,房屋农舍鳞次栉比,井然有序。其间,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碧绿的桑树与翠竹交相辉映。试想:这样美好的地方能是渔人误入的小村落吗?这好像现在的特色小镇啊!要知道我国古代的农村,农家人建房都是杂乱无章的,而坟墓的埋葬却是按照辈分排列的,一点儿也不能乱了章法。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首先“阡”这个字在古代可是代表墓的意思。

在这里却是道路交通错落有致,到处都有鸡鸣犬吠。男女的衣着打扮呢,也和外面的人没有什么两样。问他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他们说是先人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家人和邻居来到这人间仙境的,从此没有离开过。再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摇摇头,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晓得有什么魏朝和晋代!

读到这里,可以看出这段话是对当时社会的极大讽刺,晋朝的统治者们整日里鲜衣怒马,花天酒地,鱼肉百姓,横行乡里,过着人上人的生活,可是这世外小村落里的人却不识这一套,竟然不知道有一个晋朝呢!更不难看出,从秦到晋的五百年间,桃花源中人衣着打扮没有改变,就是在告诉人们:这里居住的不是人,他们的服饰很有可能是在逢年过节时,外面的人“烧”来的。

还有这五百年间不与外面的人交往,就这一家人和邻居在这里生活,他们是怎么繁衍后代的?一定是近亲结婚吧?近亲结婚的后果,你懂的。那里还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吗?所以说,桃花源中住的是人还是鬼,陶渊明的心里最清楚。

③设酒杀鸡作食,更加令人望而生畏

“便要回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外面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国之不宁,何来家之安定。而桃花源中人哪来的美酒与美食呢?而且家家如是。这里不难想到,只有死去之人,天天都在享用人间的祭品,并且酒和鸡自古都是祭品中的首选,缺一不可。至今,在我国民间的丧葬事,灵桌之上依然还要摆放着酒和鸡呢!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说出来就很轻松地出来了,而且还不难找到了自己的船只,你信吗?如果相信,那么桃花源中人在其居住五百年,难道没有一人想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吗?恐怕鬼都晓得吧!特别是渔人沿途都做了记号,把此事报告了太守,然后派人重新来寻桃花源却又不得而返,这真是一个无比诡异的现象。

据陶公同时代的风水学家郭璞《葬经》所载:“门前桃桑为大凶”。这一点作者恐怕比谁都清楚,所以文中提到的桃花源遍植桃树,村中还夹杂着桑树和竹林,这些都是阴阳两界人的天然屏障,阴间之人是无法走出来的。待渔人清醒之后,这个地方就瞬间消失了,后来人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

如果说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写的是孤魂野鬼,那么桃花源就是一块墓地,这里不免有些恐惧。但是,更加恐惧的是每位中学生还要将其铭记于心。

读罢此文,鄙人以为,桃花源的美好更加反衬现实生活的可悲,因为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故事,演绎着各种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人鬼情未了的故事,都会留下众多的精彩与无奈。若是听到那个时代的文人们一声叹息,顿感世态炎凉,不敢站起来口诛笔伐,纷纷逃离尘世繁华三千,躲避山野荒岭一隅,借鬼说人事,那么,这个世界虽然群星起舞歌太平,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天翻地覆慨而慷!

【作者简介】马献武,笔名墨念,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小说《情归乡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金庸心目中的第一高手是谁?其实金庸在一次采访中已经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金庸老先生心目中的第一高手是谁,其实吧还是比较简单的好理解的,因为金庸老先生在一次采访中已经给出答案了,那么金庸心目中的第一高手到底是谁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学习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金庸老先生在一次采访中已经明确的指出了,在金庸武侠世界里面,这个

  • 武松和孙二娘大打出手,张青为何不帮二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中,武松在前往孟州的途中,发现孙二娘开的是一家黑点。随后他假装被迷晕,准备好好教训孙二娘一顿,孙二娘自然不是武松的对手。后来孙二娘老公张青回来了,他看到武松和自己老婆打在一起,他竟然没有选择帮孙二娘,而是向武松求饶,这个举动实属反常,何为张青没有直接帮孙二娘呢?其实多亏张青没冲动,不然他们

  • 历史上曹丕为什么四十岁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曹丕继承曹操自己当上皇帝之后,也是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但是曹丕明显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为什么会让自己40岁就英年早逝呢?如果不是外界因素的话,那么曹丕到底是因为什么这么短命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操的25个儿子中,除了生卒不详细及战死,或被杀等非正常死亡之外,比曹丕活得长

  • 天下第二陵是谁的墓,会是成吉思汗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陵被称为“天下第一陵”,那这“天下第二陵”会是谁的墓呢?如果把地点放在蒙古一带,相信大家脑中第一个想到的都会是成吉思汗。虽然南派三叔还没明说,但这次吴邪等人的目的地应该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墓。其实文中给出的暗示已经特别明显,很多聪明的小伙伴已经猜出。

  • 周芷若怀了谁的孩子?真的是宋青书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周芷若的事情,什么事情了,大家估计也都知道了,那就是周芷若啊最后不是怀孕了吗,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周芷若怀孕了,那这个孩子到底是谁呢?很多人说并不是张无忌的,那么不是张无忌的那到底是谁的呢? 难道真的是这个宋青书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

  • 张无忌最后娶了黄衫女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张无忌最后有没有娶这个黄衫女子那还是有很多说法的,毕竟金庸老先生没有给出答案,所以猜测之声太多,所以答案也不见得有真的是准确的,但是小编最近看到一个答案,就比较有意思,其中一个说法就是这个张无忌最后娶了黄衫女子的,而且故事非常的曲折有意思,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下。张

  • 节度使这个制度到底能不能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在问这个节度使这个制度到底行不行,其实这个制度还真的不行,只要是稍微懂一点的,就知道答案了,因为真的欲望这个东西,不要去测试,真的经不起测试的,所以到底为什么不行,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节度使制度,无论在什么朝代都是不可行的。让一个军头拥有兵权和地方行政权力,等于是将一个赤裸的美女塞入

  • 假如左冷禅得到真的辟邪剑谱,他会自宫练剑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东方不败、岳不群和林平之都有选择自宫练剑,此后他们的武功也是突飞猛进,但性情多多少少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后的结局也都不好。如果当时左冷禅拿到的辟邪剑谱是真的,他会不会下定决心自宫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有分歧的。有人认为会,因为左冷禅是一位野心家,为了达到目的常常不择手段,只要这门武功能帮他变强,那

  • 曲沃晋侯墓里有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山西的曲沃晋侯墓,此墓风水极佳,背山面水,气势宏伟。晋侯墓是我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列,是我国商周考古的重大成果,其相关数据为我国的商周断代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年代标尺”。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曲沃晋侯墓吧。1、因盗墓“浮出

  • 盗墓贼有什么自古以来不变的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不仅仅只有皇亲国戚才会选择厚葬,基本上有点地位或是比较富裕的人都会选择厚葬自己。有了这种风俗之后,那么随葬品肯定就是各种各样的了,金银财宝肯定是少不了的。也正式因为这样,也给另外一种灰色职业有了崛起的机会,那就是盗墓贼。这其中最为出名的盗墓先驱者就要属曹操莫属了。曹操靠着盗墓发家,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