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居然没有记载?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居然没有记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7 更新时间:2024/2/13 6:01:01

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众说纷纭。但民间多认为诸葛亮的谋略要高于司马懿,这得益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里对于诸葛亮的神化。比如在小说里,诸葛亮永远不可能被打败,被打败的原因都是别人的问题,而实际上我们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诸葛亮其实多次被司马懿打败,这对欢喜冤家,哪怕在诸葛亮最后的生命里,也依然斗智斗勇。死诸葛吓死活仲达是真的吗?诸葛亮真的就没有缺点吗?为什么司马懿说诸葛亮好谋不果断,志大不懂权变?最终司马懿的家族赢得了天下,诸葛亮得了美名。

第一次司马懿大败诸葛亮

诸葛亮侵扰天水,魏将贾嗣、魏平被围于祁山。司马懿出兵抗蜀。诸葛亮听说魏大军将到,就亲自率领众将去割上圭的麦子。魏诸将都害怕,司马懿说:“诸葛亮考虑问题周密而做事不果决,必然先安营做好自卫准备,然后割麦,我们两天急行军即可到达。”于是卸甲轻装,日夜兼程进军,蜀军望扬尘而逃跑。司马懿说:“我军兼程而进,士卒疲劳,这是知兵法的人贪功的时候,而诸葛亮不敢占据渭水,这就容易对付了。”于是进军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列阵等待。使将军牛金率轻骑引诱蜀军,刚接近蜀军而诸葛亮退兵,牛金追至祁山。诸葛亮屯兵卤城,占据南北二山,堵水筑围墙。司马懿攻破围墙,诸葛亮夜间逃走,魏军追击,大破蜀军,俘获斩首以万计。曹丕派使者慰劳官兵,增加司马懿的封地。当时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说明年麦熟,诸葛亮必定来侵扰,陇右无粮,应趁冬天预先运粮。司马懿说:“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受挫而返。即使以后他还会出兵,将不再攻城,而是寻求野战,地点必在陇东,而不会在西边。诸葛亮常以粮少为恨,回去后必然广积粮草,我估计不经过三年,他是不会出兵的。”于是向皇帝上表,迁徙冀州农民到上圭种田,在京兆、天水、南安兴办官营冶铁业。

司马懿第二次大败诸葛亮

青龙二年,诸葛亮又率十余万大军出斜谷,在渭水南原筑垒。曹丕为此而忧虑,派遣征蜀护军秦朗督统步骑兵二万人,受司马懿节度。诸将打算驻军渭北以待敌,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秣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即引军渡河,背渭水而筑垒。司马懿对诸将说:“诸葛亮若是个勇者,应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进。若西上五丈原,则我军就无事了。”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并将由此北渡渭水,司马懿派遣将军周当屯兵阳遂以引诱蜀军。过了几天,诸葛亮不动。司马懿说:“诸葛亮欲争高地不向阳遂,他的用意我知道了。”派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同在阳遂守备,与诸葛亮会于积石。在高地前接战,诸葛亮不得前进,回到五丈原。当时有一长星坠在诸葛亮营垒中,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必败,派遣奇兵从后面抄袭蜀军,斩首五百余级,俘虏千余人,降者六百余人。

司马懿第三次大败诸葛亮

当时魏朝廷以为诸葛亮远征异域,利在急战,每次命令司马懿持重,等待敌军内部变故。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不出,诸葛亮送给司马懿一幅妇人头巾及首饰之类的东西。司马懿闭门不出。曹丕派遣刚直之臣辛毗带着曹丕符节以军师身份控制魏军。后来诸葛亮又来挑战,司马懿将出兵应战,辛毗持节立于军门,司马懿才退回。当时蜀将姜维听说辛毗来,对诸葛亮说:“辛毗持节至军,贼兵不会再出来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应战的打算,所以要坚决请战,只不过是向其士兵表示为将帅的勇武罢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能制服我们,何必到千里之外请战呢?”司马懿之弟司马孚写信问军中情况,司马懿复信说:“诸葛亮有大志而不能见机行事,多谋略而少决断,好用兵而无权,虽率十万大军,已经坠入我谋划的圈套了,破败蜀军是肯定的了。”魏军与蜀军对垒百余日,诸葛亮病死,蜀诸将烧营逃走,百姓奔走相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诸葛亮的长史杨仪回军展旗鸣鼓,像是抵抗魏军。司马懿以为这些都是穷寇,并不逼近他,于是杨仪便结成阵列退走了。

历史真相:司马懿其实知道诸葛亮已死

过了一天,司马懿到诸葛亮的营垒去巡行,考察遗留下的痕迹器物,获得很多蜀军的图书、粮谷。司马懿判断诸葛亮必定是死了,并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辛毗认为诸葛亮是否死,还不一定。司马懿说:“军事家所重视的是军中文书、秘书计划、兵马吃的粮谷,现在他们把这些都丢弃了,一个人丢弃了五脏难道还可以活吗?当时百姓编了个谚语说:“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说:“这是因为我长于预测活人的事,不长于预测人的生死啊!”在此之前,诸葛亮的使者到来,司马懿问使者说:“诸葛公起居饮食如何,一顿能吃多少米?”使者回答:“可食三四升。”然后又问处理政事的情况,使者说:“打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是诸葛公自己阅批。”使者走后司马懿告诉旁人说:“诸葛孔明是不会活很久了!”竟和司马懿说的一样,诸葛亮不久就死了。其实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活不了多少,所以故意不出兵,采用拖延战术,活活把诸葛亮给拖死了。

标签: 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旗人生下来就有俸禄吗?能领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旗人,明朝,历史解密

    都误以为旗人就是满人,其实是不对的。所谓旗人并非单指满人,而是指八旗所属之人。是指满人和早期投靠满人的部分蒙古人、汉人和高丽人。这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不完全是按照民族来确立的,而是按照军事建制来确立。是清初入关的满洲军队、他们的家属以及后代。这是清廷赖以存在的基本武装力量和拥趸。旗人的待遇和人口增长,

  • 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甫谧,晋朝,历史解密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 [1-2]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

  • 宋徽宗为何不敢杀柴进?因为宋太祖曾立下戒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徽宗,柴进,宋朝,历史解密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记录了梁山108位好汉的事情,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但是又都有个共性,基本上没啥好下场,即便是梁山大哥宋江立下赫赫战功之后也死于非命。然而在这其中,却有这么一个人能得以善终!有人说这是偶然,走了狗屎运。其实,非也,此乃必然,因为皇帝不敢杀他。那么今天就和小

  • 程昱曾言徐庶之才十倍于自己,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历史为蓝本,创作的一部小说,它虽然基本符合历史走向,却为了艺术效果,对一些细节进行了加工,使一部分人物的结局,甚至生平都发生了改变,例如徐庶。在正史上,徐庶原本是刘备的谋士,因母亲被曹军所掳,只能转投曹操,却立志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到了演义中,他却变成了,被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设计

  • 刘备为汉景帝后人,为什么要说是中山靖王的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刘备也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英雄,他纵横闯荡天下的时候给自己打出的招牌是前朝皇室后裔,即中山靖王之后,而中山靖王刘胜的老爹就是汉景帝,那么为什么刘备不说自己在汉景帝的后裔,而要说是中山靖王的后裔呢?这就必须先说一下刘备说处的时代,刘备主要生活在东汉时代,曹丕篡位之后才属于三国,而东

  • 秦昭王晚年疯了,其罪魁祸首竟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秦昭王做了42年的孙子秦王,郁闷憋屈,好不容易熬到他娘芈月死了,一时扬眉吐气,要大展拳脚,叫国人天下人都看看,寡人才是英明雄主。聪明人的特点是看谁都比自己聪明,傻子的特点则是看谁都比自己傻。秦昭王就是看谁都比自己傻。你瞧楚怀王多傻,寡人骗他来秦国访问,他就傻乎乎地来了,结果被寡人囚死。赵胜多傻,寡人

  • 史前的猪有多厉害?为什么4000万猪没有灭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史前猪,历史解密

    在人们的印象中,猪是一种白白胖胖,笨重无比的动物,每天除了吃就是睡,一年到头吃好喝好,等着年底被宰,再上餐桌。可你知道吗?猪的历史有4000万年之久,如果它们笨头笨脑的,那么为什么能够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还不被灭绝呢?实际上,认为猪没有战斗力的人,怕是对猪有什么误解吧。远古时期,完齿猪、古巨猪这些青

  • 如果当初郭嘉不死的话 曹操能打赢的赤壁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郭嘉,曹操,曹操,郭嘉,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是中原由群雄争霸进入三国时代的关键战役。曹操会输掉赤壁战争,不是实力不济,而是决策失误导致的。这让人不禁设想,若曹操身边有一个得力谋士,指出其错误,这场战争的结局是否会改写。在很多人心中这个得力谋士就是郭嘉。曹操能统一北方地区,郭嘉居功至伟。官渡之战时,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军将士

  • 战国时期第一个灭亡的国家是谁 揭秘魏国第一个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魏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第一个灭亡的国家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载中晋国灭亡之后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而在晋国灭亡随后魏国,赵国,韩国就把晋国领土一分为三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晋国在春秋时期是最强大的国家了然后晋国被一分为三之后魏国独大一方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另一个强

  • 清军提出议和,崇祯为什么还不答应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崇祯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皇太极和明朝议和的事情,发生在1642年。这一年,皇太极和明朝之间发生的,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终于结束了。松锦大战之后,明朝最重要的将领祖大寿、洪承畴都相继投降了清军。明朝精心打造的九边军镇的精锐力量,几乎全部被剿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力量的,只有吴三桂驻扎在宁远的三万残兵。关外的防御城池,除了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