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指的是什么

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指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83 更新时间:2024/1/27 8:21:39

王昌龄在出使边塞之时,与边关的将士们饮酒作乐,一时兴起做出千古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他对边塞官兵们斗志的赞美,充满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成为了咱们中国文化当中一颗闪耀的明珠。与此同时,在杜甫的诗词作品当中同样出现了“楼兰”这个词,“蜀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那么为何古代文人都喜欢拿楼兰来描述自己的爱国精神呢?这个楼兰优势什么地方呢?

1、往昔楼兰

说起楼兰这个古代地名,人们既熟悉又陌生,每个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并不了解这其中的渊源。我们不禁心生疑惑,“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何中原人如此憎恨?

值得一提的是,当王昌龄出使边疆赞美守卫边塞的战士之时,楼兰这个国家早就不复存在了。在作者所在的唐朝时期,于汉朝同一时期楼兰早就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楼兰古国建立于公元前一百七十六年,于公元六百三十年因外族入侵而灭亡。楼兰国建立在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区,在罗布泊的西岸。

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楼兰是最赫赫有名的一个。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才揭开了他那神秘的面纱。与此同时东西方也形成了一条闭合的通道。

1895年瑞典地理和生物学家斯文·赫定在对新建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勘探时,意外地发现了楼兰古城的遗迹,这座千古之城又重新回到了世人的眼前。

楼兰所处的位置也使这个国家的命运注定“不平凡”。因为他正处于汉代丝绸之路向西的必经之路上,而且夹在大汉王朝和匈奴之间,况且楼兰国并不强大,只是一个弱小的邦国而已。

处在两个强大势力之间的楼兰处境必然是十分尴尬的,安分守己才是生存之道。楼兰却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他多次斩杀汉使。如此,古人对楼兰仇恨万分,才有了“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句。

2、与汉交恶

汉人第一次了解到楼兰国是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当时汉王朝正处于与匈奴蛮族的不断袭扰之下,寻找盟友打破被动的状态迫在眉睫。

于是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商讨与大月氏结盟事宜,希望与大月氏联合包夹匈奴,但不幸在途中被匈奴俘虏。

大月氏在这件事情上模棱两可,并不了解大汉的实力,认为汉朝也是无法与匈奴相抗衡,面对近在眼前满身横肉的匈奴,大月氏也不敢站清立场,出使大月氏实际上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

但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形成了丝绸之路。西域三十六国也被汉人所熟悉,楼兰这个小邦国也渐渐步入汉朝的视野之中。

楼兰毗邻匈奴属于匈奴的势力范围,汉武帝为了赢得战争的主动权,决定打通前往西域大宛等国的通道,其中派出的使节多次被楼兰国所截杀,并且楼兰国窜通匈奴,劫掠汉人。

楼兰国对丝绸之路的商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劫掠,使得自己的财富也越积越多,一举成为了三十六国中最富庶的一国。但多行不义必自毙,楼兰国的暴行也将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伏笔。

3、讨伐楼兰

此事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汉武帝震怒,于公元前一百零八年派赵破奴率兵攻打楼兰。楼兰毕竟还是一个绰尔小国,与大汉王朝定不可同日而语,汉人的军队轻易拿下了楼兰,并生擒楼兰王。

楼兰国被迫称臣于汉皇帝,这一举动也触怒了匈奴一方。汉军走后,匈奴又重新胁迫楼兰向自己称臣,楼兰不得不两面称臣。楼兰的处境一落千丈,成为了三十六国中最惨的那个。

楼兰看似两面讨好,但是汉都洛阳离自己有八丈远,哪有近在眼前的匈奴来得实在。一边不断和汉朝示好,另一边协助匈奴刺杀汉朝来使,期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站起来。汉武帝自然看不得他们这样欺负自己的人,所以公元前一百零四年,汉武帝再度讨伐楼兰。

这一次楼兰王再度被俘,面对强大的汉军,楼兰王只能动之以情,将自己一肚子的苦水吐了出来。做为夹杂在两个强大集团的绰尔小邦,不像两边同时称臣就有可能被倾覆的危险,了解到楼兰国的处境之后,汉武帝决定赦免他,并与匈奴协商,希望在楼兰一代不再发生冲突,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

楼兰迎来了难得的平静,只可惜好景不长,老楼兰王不久便死在了自己的王国里,新任的楼兰王再次归顺匈奴。

这种墙头草的作风激怒了汉人,汉朝派使者出使楼兰,这次行程的目的明上说是要赏赐西域各国,实则是为了刺杀楼兰王。

新的楼兰王遇刺,死在了汉人设下的“鸿门宴”上。为了防止楼兰国再次反叛,在楼兰设置汉朝官吏,楼兰国也自此改名为鄯善国,自此划分到了汉朝的势力范围之内。

丝绸之路再没有了强盗的袭扰,后期在西域设置的都护府把楼兰划归到了汉朝的版图之中,楼兰由此便依附于中原。

鄯善国由于有大汉王朝的庇护,随之发展壮大,吞并了西域的各个小国,同时也对进攻匈奴提供了便利。

此后的东汉以及魏晋时期,鄯善国依旧归附于中原统治者,直到公元六百三十年被北魏所灭。这个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小国自此再没有了下文,但却戏剧性的留在了诗歌之中供人传唱。

4、总结

由此看来古人借助楼兰来表达战士们激昂的斗志也就不足为怪了。楼兰国在汉朝与匈奴之间反复横跳的操作激怒了汉皇帝,且又没有讨好匈奴,也难怪楼兰国的位置如此尴尬,也属实有些迫不得已。

如今楼兰古城的遗迹依然竖立在罗布泊的岸边,风沙漫天,像是那昔日的历史时而浮现,时而被埋进尘土,这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多变。时间是如何把一座喧闹的城市变得如此寂静?楼兰虽然早已不在,但它的身影却长久的留在了诗词之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瓦良格号航母为什么不过苏伊士运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航母总算是驶入到了中国的大连港内。从2001年11月1日开始,历经了123天的远航,航程达到28000公里,从1998年3月创律公司的徐增平中标购买瓦良格号航母开始算起,前后经历了又4年的时间。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趟回国航程到底经历了哪些事情吧。28000公里

  • 西游记中没有背景的妖怪有哪些?白骨精、红孩儿纷纷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西游记》中的妖怪的问题,现在看《西游记》不是看这个孙悟空厉害或者不厉害吧,都是看《西游记》中那个妖怪有没有背景,有什么背景了,所以很多人也都问了,那就是西游记中没有背景的妖怪有哪些呢?哪些妖怪是没有背景直接被打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1、混世魔王毫无

  • 古代八百里加急为什么没人打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由于通讯落后,所以往往都采用快马加上沿途驿站的方式传递信息,驿站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各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后都非常重视驿站的修建以及扩建,古代的文件传输依靠的主要就是驿站。通常情况下驿站与驿站之间间隔不远,如果有需要紧急传递的文书,战报,官员奏折,便会派人骑马沿各驿站传递,换马不换人,日

  • 金圣叹为什么说武松是天人,水浒传毒人、阔人、正人、良人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他一生点评过很多文学作品,其中最被人们熟知的是他那犀利的语言,以独特的视角来对这些经典文学提出自己的批评。金圣叹评点过很多书籍,例如《西厢记》、《左传》、《水浒传》等,那各位网友肯定是更加熟悉《水浒传》。金圣叹在做点评时,也给了这些梁山好汉一个不一样的称号,例如把武松称为

  • 陈平作为项羽的部下为什么投靠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西汉的时候,那可是战乱不断,而且在那个时间也是出现了很多非常厉害的武将,比如说“汉初三杰”等等,它们可都是刘邦建立西汉的开国功臣,但是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位,那就是陈平,他一开始是项羽的手下,为什么又投靠刘邦了呢?其实说到这个陈平和项羽之间的问题,还是项

  • 古代太医和御医是一样的吗,之间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古代的太医和御医,大家应该都有听过,不管是古代小说还是在古装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太医”和“御医”这种称呼。但是对于这两个称呼是否是一样的呢?如果不一样的话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太医和御医是一样的吗太

  • 古代御医治不好病真的会陪葬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都会发现,一般皇帝在请御医来给别人看病的时候,如果御医表示很难治好,那么皇帝就会说“如果治不好你就一起陪葬”。对于这个事情,在古代是真的存在的吗?御医如果治不好真的会被陪葬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御医,大家应该都知道,他们可是皇宫里面最不

  • 古代战争死人的尸骨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冷兵器时期,战争频繁发起,往往都是成千上万人的兵戎相见,死亡数量非常的庞大,满地死尸。那么问题就来了,发生的战争那么多,但是却并没有发掘出大量的战争遗骨,那么这些遗骨都去哪里了呢?其实在考古发掘中,还是有发掘出大量士兵遗骨的。在长平之战中,死于这场战争的士兵遗骨就被留存了下来。有一些考古工作者

  • 皇帝为什么要养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白居易在他的《轻肥》这首诗中有写到: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其中这个“内臣”指的就是皇宫当中的太监。事实上在早年的封建社会当中,太监这个职位是不存在的。之后皇帝为了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于是就加设了太监这么一个职位。从古至今,太监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

  • 周伯通怎么是王重阳的师弟?不应该是王重阳的徒弟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周伯通和这个王重阳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这个王重阳是创办了这个全真教的,一般情况下全真教的人都应该喊这个王重阳师傅,但是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那就是这个周伯通是不喊这个王重阳师傅的,而是喊师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具体的原因吧。其实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