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真乘象舆打过仗吗

忽必烈真乘象舆打过仗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94 更新时间:2024/2/13 15:10:01

象舆其实是指用象拉的车,传闻元朝时期,忽必烈曾乘坐象舆打仗,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古代行军多以马车为主,象舆并不多见。一是大象不好控制;二是大象行动缓慢,目标也比较大,大象虽然看上去壮观许多,但论实用性远不及马。其实史籍上也有关于象舆的记载,忽必烈的确乘坐过象舆,但发生过两次意外,使忽必烈的安全受到威胁。下面就来讲讲这段历史,一起了解看看吧。

1、忽必烈两都巡幸

游牧民族有四时逐草木的习俗,“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

忽必烈建立大元朝,确立了两京制度,也就是上都(今内蒙古锡林浩特盟正蓝旗)、大都(今北京),岁时巡幸,往返于两都。

一般情况下,每年的二三月,忽必烈从大都出发赴上都;八九月自上都返回大都,岁岁如此,形成规律。往返之间,大抵有三条路线:其一,沿桑干河向西北,经荨麻岭北上,亦称孛老路;一条是古北口路;一条是专供狩猎、持诏使者专用的“辇道”,其途“水草茂美,牧畜尤便”,路途经瓮山、黑谷、色泽岭等。

由于每年都是两都巡幸,所以朝廷官员又有扈从与留守之别,通常情况下,中书省、枢密使、御史台等重要官员僚属扈从,也会留一两个重臣留守。比如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左丞相史天泽等人扈从上都,左丞廉希宪等人留守大都。一些文史专家认为扈从上都的中书省与御史台官员并不是主持相关政务的,也被称为“上都分省”、“上都分台”,然而实际上扈从忽必烈到上都的才是相关部门重要官员,随时帮忽必烈处理与商议军国大事,是权力核心。

两都巡幸,还有一定的迎送仪式,每年春季忽必烈要离开大都赴上都前夕,会在琼华岛万岁山广寒殿大宴文武百官,安排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留守人员;秋天,忽必烈自上都返回大都前,大都留守官员会按忽必烈返回的路线,到居庸关北口或龙虎台迎候。

2、 马可·波罗笔下的象舆

四时狩猎,春蒐秋狝,是蒙古人旧俗。

忽必烈春猎一般都是正月出发,大约一个月左右,开始都在大都近郊一带,后来多数到离大都不是很远的柳林。有关柳林的方位一直没有定论,有说在大都西南,有说在大都东南,具体是今天什么地方很难确定。马可波罗说:“往南走两天,留在距大洋海很近的地方”是柳林,并且形象地描述了忽必烈乘象舆打猎的场景:

大可汗常常坐在一个美丽的木头寢室中,四只象抬着室走。室中用锤金制成的布匹镶里,外面盖着狮子皮。当打鸟时,因为他有痛风病,所以他常常留在室中。大可汗在室中常常养着十二只好的鹰。里面也有许多贵官和妇女来引他快乐,和他作伴。

如有骑马在他左右的贵官大声喊:“陛下,有鹤飞过来了。”

他听到后,即揭开寢室的遮盖物,来看鹤。他叫把所有的大鹰拿来放出。这些鹰最后和鹤争斗,常常的把他们捉住。大可汗在床上看见这种景致,觉得非常快乐和欢愉。

这马可波罗写得十分生动,这其中“木头寢室”,由“四只象抬着室走”是什么?是忽必烈出行的“象舆”。

那么,何为象舆?

忽必烈征服缅国(缅甸)、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交趾(今越南北部)、真腊(今柬埔寨)等南方小国后,他们进贡了经过人工驯服的大象连同驯兽师,忽必烈十分稀罕这些庞然大物,这些大象平时都是圈养在大都皇城北面“育于析津坊海子之阳”有专人伺养。

3、象舆究竟是什么

由于忽必烈有足疾又过于肥胖,不便骑马,就专用设计了用大象驼着的“寢室”,透过史料零星记载,这象舆实际上是架在四头大象背上的大木轿子,仿如木楼,轿上插有旌旗和伞盖,里面衬着金丝坐垫,也就是“五采装明金木莲花座”,内部设置很齐全,每头大象都有一名驭手。

忽必烈出行,都由擅长驭象的蕃官骑在一只象上,导引象舆前行。象舆前面还有前峰树皂纛,后峰扎小旗,五色瓘玉,毛结缨珞的骆驼前导,一人鸣驼鼓于驼背上,一则威震远迩,营造宠大壮观的气势,替皇帝开道,二则替忽必烈象舆在前面探路,以保证象舆安全顺利通行。

这象舆是忽必烈出行的“座驾”,不仅出行打猎乘象舆,就是亲征东道诸王乃颜叛乱也是乘的象舆。

元代诗人张昱《辇下曲》赞曰:“当年大驾幸滦京,象背前驮幄殿行”;杨允孚亦有诗曰:“纳宝盘营象辇来,画帘毡暖九重开”。

乘坐象舆,岁时往来于两都之间,包括亲征与狩猎,看来是忽必烈的首创,极具蒙古帝国皇帝的威仪。相对而言,这象舆比较平稳,又能坐卧,居高临下观光,但也不是绝对安全,吏部尚书刘好礼就建议说:“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万一有变,从者虽多,力何能及。”

刘好礼所言,确令忽必烈乘象舆发生过两次“意外”:一次是忽必烈行猎归来,大象被伶人蒙彩毳扮狮子舞所惊吓,不由狂奔不止,危机时刻,忽必烈宿卫贺胜奋不顾身地跳到大象前面挡住去路,其他侍卫迅速割断靷索,令受惊大象跑开,才保住忽必烈的安全;还有一次是忽必烈亲征东道诸王乃颜叛乱,忽必烈坐在象舆上指挥,这象舆十分高大显眼,成了乃颜叛军的靶子,集中箭矢射向象舆,手下侍卫连忙把象舆赶到一个小山丘上,接忽必烈下了象舆,换乘马匹,转危为安。

看来,忽必烈是历史上帝王中“座骑”最牛的一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湖北的简称为什么不是楚,而是用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湖北省,很多人都会想起湖北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楚文化,这里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地区,而且现如今也有很多出土文物,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楚文化,可以说楚这个字对于湖北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但是为什么湖北的简称不是楚,而是另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生僻的鄂字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

  • 杨广杀父弑兄戏母是真的吗?看完这些证据想必大家心里会有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杨广也还是真的有很多人都感兴趣的,毕竟这个人的争议很大,很多人都说了这个杨广话说好像杀父弑兄戏母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其实这个说法争议非常非常大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看看具体的情况吧!隋炀帝杨广弑杀父亲隋文帝杨坚这个历史记载,主要见于《隋书》、《大业

  • 韩国海域捞出900年前中国古船碇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这个韩国的海域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也是一件让考古界非常开心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发现了并且捞出了900年前的国古船碇石了,而且不仅仅如此,还发现了很多宋代古钱币,那么具体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期待大家加入哦!海外网11月24日电据韩联社24日报道,今年5月底至7月,韩

  • 加加林生前最后一刻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科马洛夫,在他乘坐的联盟1号可以说是各种故障一大堆。太阳能板有一半是展不开的,搞得电力都不足,整个设备只能启动一半。在仪器不工作的情况下,科马洛夫只能手动返回大气层。但是在返回的时候又出了问题。导致他不得不多绕两圈,也就是说落点也要重新计算了。苏联发射飞船这方面是比较吃亏的,因为发射场的纬度太高

  • 特高课,梅机关,竹机关,菊机关分别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信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都清楚,当年的日本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策反多个中国军队的高级军官,同时又将美国的珍珠港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大一部分功劳归于他们的特务机关,也就是我们常提起的特高课和四大情报机关。首先特高课这个机关成立时间非常早,它成立于十九世纪末期。它的全名叫特别高等警察课。

  • 中国古代著名的马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战场上,战马是必不可少的,古代的英雄豪杰,每一位在战场上拼杀的英雄们,都会希望自己拥有一匹宝马,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强大的战斗力。可以说一匹好马的作用,完全不逊于一柄趁手的兵器。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5匹脍炙人口的名马,你都认识吗?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揭晓。1、乌骓项羽在历史上被誉为第一猛将,号西楚

  • 鲁智深救下的金翠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相信广大网友们都很熟悉。当时,鲁智深因为看到金翠莲被镇关西欺负,便决定帮助金氏父女,第二天一早就去找镇关西报仇,结果三拳将他打死,后来鲁智深便开启了自己的逃亡之路。不过这个故事并没有完,得到鲁智深帮助的金翠莲,她后来的生活究竟如何呢?有人觉得鲁智深为了金翠莲直接打死一人不太值

  • 西夏皇帝的画像为什么那么逼真?是真实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现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古代皇帝的画像,其实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他们真实的面貌,因为画画像的人距离皇帝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他们不可能会知道皇帝们最真实的样貌,因此只能通过别的途径来进行绘制,除非有当朝画家给皇帝画的画像被流传下来。然而西夏皇帝的画像却画的非常的逼真,与同时期宋朝皇帝的画像比起来相差很多,那

  • 吉普赛人为何受歧视?为何不愿改变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道印度人,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一种奇葩的脑回路,杂技一般的阅兵式,小丑似的士兵训练,神奇的印度飞饼,无不给人惊奇。其实在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名族,也是来自云杜,说着类似印地语相近的语言,遍布着世界各地,在社会最发达的欧洲,却还保持着中世纪的生活习惯;他们称自己为“罗姆人”

  • 如果削藩的是朱标,朱棣还会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造反的起因,有一大部分还是源于朱允炆想要削藩,想要将各个藩王的势力收拢到自己手中,但是操之过急,引起了其他人的反抗,加之朱棣是朱允炆的叔叔,朱元璋却将皇位传到孙子手上,不考虑其他儿子,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然而,如果说继承皇位并且要削藩的人不是朱允炆,而是朱标的话,朱棣还会造反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