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春秋代表岁月,春秋一词有哪些含义

为什么春秋代表岁月,春秋一词有哪些含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41 更新时间:2024/2/7 10:05:13

“春秋”二字单看,指的是春季和秋季,也是先秦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代。不过春秋一词还有岁月,时光等含义,这是因为古人非常注重春、秋两个季度的祭祀,所以就衍生出了很多其他的意思。古代不少著作都有春秋二字,例如吕氏春秋、孔子春秋等,实际上这里的“春秋”指的就是岁月。下面准备跟各位讲讲春秋的各种寓意,以及冬夏二字为什么没有被常用,感兴趣的话就别错过啦。

1、“春秋”的指代和寓意

为什么用春秋形容岁月、时光?

其实很简单。概括讲,就四个字——春种秋收。

我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种庄稼,是先民最重大、最核心的事业,也是生存的最根本。

相比古老的“游牧”,农业(也可以叫“种植业”),对季节、物候的依赖性更强,时间把控也更追求精准。耕种直到收获,便是一轮生产循环。耕种在春节,收获在秋季。自然而然,先民们就有了春秋的季节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磨、生发,推演出了跟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事节令,即今“节气”的前身。

在词汇和字相对缺乏、不完备的上古,由于农业生产的关系,人们更关注也更容易“识别”春秋。这大概就是以“春秋”指代岁月、时间的原始因由。在这个指代中,蕴含着对农业生产顺利、收获丰厚的祈望——春天万物复苏、花开芽出、草长莺飞;秋天庄稼成熟、喜悦收获、物足人丰……

2、冬、夏在古代另有含义

相比“春秋”,“冬夏”用于指代季节,是后来的事了。

在人们以“春秋”标记岁月的远古,从先民主要聚居地的地理位置(今河南省及以南的湖北“江北”地区、陕西关中地区)“冬”的概念还没有。即便后来有了,也不用做正式指代季节。原因,说起来也简单,因为没有与之对应的另一个季节词汇。

不是么?

有了春、秋,再加个“冬”,仨季节?怎么分呢?

不对吧?

咋会仨季节呢?不是还有“夏”么?

没错。还有“夏”。

而且,“夏”这个字,是很早很早就有了的。

只不过,它不是用作指代季节的,而是——我们的国家名!

夏、夏朝、华夏……

我们这个民族最早建立的国家,叫做“夏”。

华夏的“华”,通“花”,华夏,花之夏的意思,即“花的夏国”。

花,是古老的崇拜对象,象征繁育。

夏,是国家的名字。

国家的名字,肯定是专有词。所以,在“汉”作为民族的代称覆盖了(是覆盖,不是取代)古老的“华夏”过后,夏,才正式成了可以“他用”的字。

3、古时的春秋怎样对应今天的四季

在只用春秋形容岁月的上古时代,咱们这儿跟现在大抵仿佛,也是四季分明。先民们把我们今天说的“夏季”,定义在“春”的范围内;对应地,把今天说的“冬季”,定义在“秋”的范围内。

这只是概念上的说法。具体是不是绝对跟今天的节气完全对应,并不敢说。大体上罢。

比如:“溽春”、“旺春”、“茂春”这些在古代说法里可见的词汇,所指代的节令,就应该在今天我们说“夏季”的季节里。“荒秋”、“寒秋”、“苦秋”等,则说的是今天的冬季。

今天,对于季节的划分,有了科学的新定义——某地日平均气温连续多少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以下),就是该地方进入了某个季节。对应来看,这个科学判定的结果,跟传统节气最“卯”的,应该是我们民族最古老发祥、发展的河南省大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在还没有节气概念的商代(距今三千六七百年到三千一百多年),只用春秋指代季节,极重视祭祀,每年有两场大型相关活动,称“春祀”、“秋祭”。春祀大体是在当时历法的年初,对应该是今天称“早春”、“气象学”意义上大多数地区仍在冬季的时候;秋祭则是在收获之后我们今天称“秋后”的时节。因为是以“春祀”开,故而,那时候“官方”称谓中并没有“年”的说法,而把今天我们说的“年”称作“祀”。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著有《管得着吗你》《红月亮》《武伐纣》《深水爆破》等多部长篇小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玉帝如来都管不了井龙王?他究竟是什么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起龙王,很多人都会想到神话故事里面能够呼风唤雨的龙王,看起来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很高的,但其实并非如此,在《西游记》里面,龙王的地位并不高,至少在玉帝面前他们只是臣子。不过在西游记里面还有一个奇怪的龙王,就是井龙王,他生活在乌鸡国皇宫的一口井里,也是他保住了国王的尸身,才有了后面的故事。但是,为什么

  • 燕云台韩德让喜欢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萧燕燕和韩德让的故事,是作为《燕云台》的主线剧情。相比之下,大家肯定更加了解宋朝历史,对辽朝没那么熟悉,不过萧太后的名字应该会有所耳闻。萧太后和韩德让的关系,其实早在古代民间就有很多说法。萧燕燕年少时,曾被许配给韩德让,结果两人没能等来成亲的那天,萧燕燕就成了辽景宗的妃子。那他们之间到底是不是真的相

  • 韩信背水一战那么经典,为何后世人都不用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军事天才级别的人物了,从毫无名气,到依靠着打了胜仗,让刘邦见识到了自己的能力,也为自己挣来了名利,而在韩信的生涯中,有一次战役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那就是他在太行山攻打赵军时候的背水一战,用一万多人战胜了二十万人,非常的惊险但是却十分经典。只是,如此经典的一次战法,在后世却没有

  • 局中人柳如烟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剧中,柳如烟是沈放的初恋,但两人并没有走到最后。某天柳如烟再次和沈放相遇,也是牵扯出两人的一些回忆。不过此时沈放的身份已经不比当年,他有更加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柳如烟则是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明星,不过这只是她表面的职业,其实柳如烟也投身到了革命事业中。柳如烟究竟是好是坏呢?她和沈放还能不能再续前缘?

  • 张飞杀死关羽全家老小,为何刘备坐视不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题目一定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不理解,什么时候关羽的全家是被张飞杀掉的呢?其实很多人了解他们的故事,最多的还是从《三国演义》里面,其次就是一些史书,但是不管在什么书里,也都是很少听说过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那么究竟张飞为何会杀死关羽全家,这件事情又是怎么回事?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刘备却坐视

  • 燕云台乌骨里原型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燕云台》中,乌骨里和萧燕燕、萧胡辇是亲姐妹,乌骨里排行老二。一开始三姐妹之间的关系非常要好,不过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使得三姐妹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乌骨里嫁给了耶律喜隐,封宋王妃。不过此后宋王意图谋反,最后是被辽景宗赐死,乌骨里则是被废黜。我们都知道萧燕燕的原型是鼎鼎大名的萧太后,那乌

  • 为何后世皇帝要收藏王莽的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作为历史上一个最具有穿越嫌疑的古人,很多人一直都非常怀疑,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回到古代的人,只是这一点已经完全无从证实了,没有人知道。而除了这个之外,在王莽身上还有一件事情让人感到非常的疑惑,那就是王莽的头颅被收藏的事情。据说王莽死后,他的头颅一直被后世的皇帝收藏,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那么究竟后世

  • 假如令狐冲得到辟邪剑谱,他会选择自宫修炼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葵花宝典和辟邪剑谱一直被无数人所觊觎,从获取途径来看,肯定是得到辟邪剑法更加容易。所以林家才会惨遭灭门,只能说辟邪剑谱的属性实在太过强大了,修炼之人不需要有武学基础,也不需要天赋,只要敢挥刀自宫就能立马成为江湖顶尖高手。把失去的东西和能得到的东西做个对比,依然有很多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命根子,这种诱惑少

  • 李建成如果当了皇帝,能达到李世民的水平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玄武门之变让原本的太子李建成身死,按理说如果没有这个意外的话,李建成基本上就和皇位的距离只是时间问题了,但偏偏没了这个机会。李世民继承皇位之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那么如果说,当初没有发生玄武门之变,李建成顺利地当上了皇帝,他能否做的比李世民更好呢?李建成如果成为皇帝

  • 古代文人为什么会以地名自称,这些称呼有何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文人一般除了本名以外,还有很多别称。例如韩愈的别称就有昌黎先生、韩吏部、韩昌黎等。生活在河北的小伙伴应该会好奇,昌黎是地名,如今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韩愈为什么会拿一个地名当自称呢?其实这些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用地名自居的人也不止韩愈一位。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古人的别称到底有哪些究竟,感兴趣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