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月球上的土壤和地球上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月球上的土壤和地球上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32 更新时间:2024/1/17 7:39:01

2020年12月17日凌晨,这是一个让人无比兴奋得早晨,因为在太空中工作了19天的嫦娥五号携带者来自风暴洋吕姆克山的2千克月球土壤返回到了地球。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这是自从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带回100多克月球样本以来,人类再一次得到来自月球的“土”。

根据嫦娥五号设定的科学目标,科学家后续将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嫦娥五号采回的相对年轻的地体样本,有望帮助科学家推进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揭开月球的身世之谜。

“大撞击”:有关月亮形成的传说

月球,是距离人类生存的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月球如形成、和地球又有什么关系——人们对月球的身世一直充满强烈的好奇心。

20世纪以来,科学家先后提出4种不同的月球起源假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系统里吸积气体和尘埃而成“双星吸积说”、由地球早期自转过快而甩出去的“分裂说”、是地球引力捕获卫星的“捕获说”以及由其他行星撞击地球形成的“大撞击说”。

其中,“大撞击说”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接受。大约在45.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之初,八大行星基本成形。但太阳系的宇宙空间中,仍然“漂浮”着大大小小的星体。“大撞击”假说认为,约在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原始地球。巨大的能量使整个撞击体和地球的外圈层物质被熔融、气化和混合,其中一部分逐渐聚集形成了月球。

为了证明“大撞击说”,科学家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陆续从月球带回了总重达382千克的岩石,为人类了解月球提供了的样本。

而探测数据显示,月球物质中挥发性组分大量丢失、金属核很小但与地球具有相似的氧化还原程度等等,都可以成为支持这一假说的证据。

同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月球陨石也成为人类了解月球的一扇窗口。地球化学研究者通过对月球陨石阿波罗月岩样品的研究发现,地球和月球上氧的同位素的组成相同。这意味着,月球与地球存在相同的“基因”。

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的话说:“千真万确,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不过,阿波罗计划在月球上取样范围毕竟有限,而月球陨石来源的不确定性和遥感探测获得信息的局限性总是像“隔靴搔痒”。科学家期待,要是从月球上更多的地方挖回来的“真土”,就能够提供更多有关“大撞击说”的证据。

在美苏探月之后,时隔半个世纪,嫦娥五号承担起这一重任。经过约38万公里、一周左右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之旅,12月1日晚间,嫦娥五号探测器稳稳降落在月球正面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这是中国探测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软着陆,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这一区域。

“岩浆洋”:一块重要的拼图

自12月1日23时着陆后,嫦娥五号在月面工作近10个小时后完成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

根据前期遥感影像资料,嫦娥五号着陆区是大约13-20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不同于以往9个地点,也是最年轻的月球火山岩。和月球45亿年的年龄相比,这里是非常“年轻”的地区。此前,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更加古老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那里被认为大约在42~43亿年前形成。

回到“大撞击说”上,“岩浆洋假说”可以被视为大撞击的结果之一,也是证实“大撞击说”的重要拼图。

1969年发射的“阿波罗”11号不仅让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首次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的足迹,还带回对月球化学成分研究至关重要的样品——包含钙、铝及二氧化硅成分的“斜长岩”。

据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1970年1月刊登的一篇章,美国史密森尼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在1676块月球岩石碎片中发现了61块斜长岩,特别是在月球上表面明亮的高地势地区。这些新发现给了他们极大的示——斜长岩的密度较小,在岩浆中能够漂浮在顶部。

据此,他们提出一种新的月球演化模型,即岩浆洋假说。这一假说指的是,大撞击后形成的月球被一层全球性的岩浆覆盖,形成了约400公里甚至更深的岩浆洋。

这是一幅无比壮观又难以想象的画面:在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星球上,曾经覆盖着漫无边际、炽热的岩石熔融体。好比一锅热汤,刚开始却的时候,更重的物质橄榄石和辉石首先结晶析出,堆积在最底部,然后轻一些的斜长石结晶漂浮到月球表面聚集形成斜长岩高地。

2019年5月,就在嫦娥四号抵达月球半年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春来带领的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相关结果。嫦娥四号在就位光谱探测中发现了来自月球深部的橄榄石和低钙辉石。这不仅直接揭示了月幔物质的组成,也成为支持“岩浆洋假说”的有力证据。

另一项有力证据来自于嫦娥三号探测到的信号。当岩浆洋“热汤”不断冷却固化,残留岩浆中的不相容元素含量逐渐升高,最终留下富集钾、稀土元素、磷的特殊月岩——克里普岩。

2015年,根据“玉兔号”发回的微量元素信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团队推断,“嫦娥三号”着陆区的玄武岩含有10-20%“克里普岩”物质。不过,要证实“克里普岩”的确存在,还需要更加确凿的数据,比如从月球样品中直接得到它的化学成分。

科学家期待,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将讲述一个关于月球晚年的故事。年轻的风暴洋能够更多富集铀、钍、钾等放射性元素,对其开展高精度年代学分析,结合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信息,有望对月球内部冷却历史及其岩浆演化晚期过程,给出更精确的描述。

绝非止步月球

自1958年开始,为探测月球,中国科学家经历了长达35年的跟踪调研与综合分析世界月球与行星探测的进展与成就,开展了各类地外物质、阿波罗月球岩石和火星陨石研究。正式启动于2004年的中国探月工程,按规划分为“探”“登”“驻”3个阶段,如今已完成第一阶段“探”的“绕”“落”“回”三步,共五次任务。

目前为止,前四次探月收获颇丰:嫦娥一号取得全月球的影像图、月表物质成分和近月空间环境,首次获得月球土壤层内氦-3资源的分布与资源总量;嫦娥二号完成全世界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张全月图及嫦娥三号着陆区1米分辨率的高精度地形图,随后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虹湾区,开展“测月、观地、巡天”探测;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撞击坑盆地开展科学探测。

俄国“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指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外探寻着生存的空间:起初是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欧阳自远在过去的演讲和采访中多次提到,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他。

人类绝不会仅仅止步于月球。除了了解月球本身之外,月球探测是人类进行更远的深空探测的前哨和必经之路。11月25日,嫦娥五号升空后仅一天,在海口举办的“2020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上,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在发言中表示,后续中国将陆续实施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同时还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他同时指出,在行星探测领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今年7月23日成功发射,预计明年5月实行火星软着陆。未来中国还将实施小天体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

除了“仰望”更远的星空,探测月球也能让人类“脚踏实地”,加深对古老地球的了解——地球经历46亿年的高度演化,早期事件很少能留下蛛丝马迹,而月球的主要演化在30亿年就已经基本停止。

对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能够带给科学家怎样的惊喜,对“大撞击说”、“岩浆洋假说”以及更长远的深空探测和有关古老地球知识作出怎样的贡献,让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迁有没有黑嬴政,写的是事实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史记》中,对于秦始皇的描写,尤其是对秦始皇外貌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的奇特,不仅奇特还很丑,把秦始皇写成了一个光看外表就能看出阴险毒辣,而且浑身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模样,这一点其实和朱元璋的鞋拔子脸画像的事情很相似。那司马迁究竟有没有黑嬴政,他所写的这些内容都是事实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秦始皇陵真有守陵人,守陵人是蒙恬后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陵直到今日也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有关秦始皇陵的更多秘密我们目前还无法知晓。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陵墓可以说十分的壮观,应该也是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那大家十分好奇,秦始皇陵经过上千年的时间为何还能保存的比较完好呢?难道秦始皇陵真有守陵人吗?守陵人这个说法相信各位也不会太陌生,假

  • 历史上公子傒和赵姬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秦赋》中,关于嬴傒和赵姬两人的关系,很多人一直都是非常好奇的。因为在嬴异人病重的时候,华阳太后要求嬴异人立成蟜为太子,但嬴异人深知成蟜不如嬴政,出于各方考虑他都不能这样做,而赵姬被困在宫中,嬴傒带着秦王剑来找她,质问她关于嬴政的身世的问题,第二天一早才出门,因此很多人怀疑赵姬和嬴傒两人之间有什

  • 秦兵马俑或由不同作坊独立制作?这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近期文物不有发消息了解到,秦始皇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组成了一个团队,在技考古期刊Archaeometry上发表了有关秦俑生产模式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马俑生产、后勤与供应链管理的地球化学证据》,该研究表明:秦兵马俑的生产采用了“多渠道供应”模式,由多个作坊生产

  • 赵高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了解秦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赵高这个人物陌生,因为秦朝之所以会快速走向灭亡和赵高有着直接关系。不过赵高能得以重用,也是秦始皇自己选的,只能说他也没看透赵高,所以才会为各种祸乱埋下种子。秦始皇死后,赵高权倾朝野,就连皇帝胡亥也不放在眼里。相信大家都知道指鹿为马这个成语,赵高之所以敢指鹿为马,其原因就

  • 赢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吗,史记上是怎么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赋》的热播,又将一个千古谜题带进了人们的讨论中,那就是关于秦始皇嬴政的身世。而人们所争议的无非就是两个人,嬴异人和吕不韦。因为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来被送给了嬴异人,而之后赵姬生下了嬴政,因此对于嬴政到底是嬴异人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就产生了很大的争议,那对于这件事情,距离当时最近的史书

  • 吕不韦是姜子牙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和姜子牙,这两个人既不在同一时期,又不是同一类人,不管怎么说可能很多人也不可能觉得他们两人之间会有什么联系,但吕不韦和姜子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姓和氏是相同的,都是姜姓吕氏。我们知道在古代,姓和氏有着不同的意义,如果有同样的姓氏的话,说明他们之间很可能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吕不韦究竟是不

  • 关内侯是谁,为什么连吕不韦都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秦赋》剧情中,出现了一个关内侯,这个关内侯的身份看上去是非常高的,敢在相邦吕不韦的面前拿剑指着他,吕不韦对他也是非常忌惮。吕不韦身为丞相,可以说连大王都不怕,为什么会害怕一个关内侯?这个关内侯又是谁,他的身份地位又有多高呢?为何最后还是被嫪毐所杀,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嫪毐在自己权力

  • 古代九妃连珠的是哪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8岁便登基,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是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足足有61年。其实康熙皇帝的寿命在古代也算是高寿了,不过他原本可以更加长寿,那是什么导致康熙早衰呢?有人称康熙是因为体力不支,虽然各种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太多有关康熙私生活方面的事情,但在民间是有各种传闻,例如“九妃连珠”

  • 宋朝人吃火锅能吃到土豆和菠菜哪一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不冬天了吗,冬天最爽的事情那当然就是吃火锅了,大家也知道的火锅的发展历史很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小知识点,那就是宋朝人吃火锅的话,能不能吃到这个土豆和这个菠菜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1、宋朝人能吃到菠菜吗宋朝人吃火锅只能吃到菠菜,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