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洛阳伽蓝记》记载了什么内容,杨炫之为什么写这部古籍

《洛阳伽蓝记》记载了什么内容,杨炫之为什么写这部古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67 更新时间:2024/1/20 7:04:39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涵盖了地理、佛教与文学为一体的著作,它的作者是北魏人士杨炫之。历史上对于杨炫之的记载并不是很多,他的生卒年份均不详,但通过《洛阳伽蓝记》能让我们了解一些有关杨炫之的信息。当然,《洛阳伽蓝记》的意义是非常远大的,这部作品被列为北朝时期三部最佳作之一。那今天,我们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洛阳伽蓝记》,看看他带给了我们怎样的价值。

1、漂亮中的沉痛

珈蓝是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意为园林,指僧人所居之寺院、堂舍。《洛阳珈蓝记》文章典雅华丽,可谓韵味悠长,字字玑珠。近代文史大师顾随先生说过:“《洛阳珈蓝记》漂亮中有沉痛,杨炫之写建筑与佛教,实写亡国之痛,不可只以浮华视之。”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北魏由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拓跋氏(发迹于今内蒙古一带)建立,是北朝的第一个朝代。拓跋氏统治者从建国之初就开始大胆革新,学习先进的汉地文化,实施汉化政策,大力推广汉人的文字、服饰和习俗。

到了孝文帝(471—499年在位)时期,北魏更是大力推行“全面汉化”的改革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的全面发展。494年,北魏迁都洛阳。524年,孝文帝死后二十五年,北魏爆发了以反对汉化改革为借口的“六镇起义”。之后,洛阳连招兵乱,烧杀掳掠,昔日繁华的都市沦为一片废墟。永熙三年(534),统治者被迫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

杨炫之身处大动荡的时代,看到故都洛阳经过战火摧残,已经残破不堪,满目疮痍。饱受折磨的平民百姓,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还在苟延残喘,艰难生存。他回忆往日的繁荣昌盛,歌舞升平,感慨世事沉浮变迁,如同梦幻泡影。在这样的乱世之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百姓生命朝不保夕,诚惶诚恐。佛教、寺庙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人们逃避现实、寻求心灵慰籍的避难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几百年之后,唐朝诗人杜牧仍然在诗歌《江南春》中唏嘘感叹当时南朝佛寺的繁盛。对照《洛阳珈蓝记》中对洛阳佛寺兴盛情景的优美描述,与南朝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北魏后期佛教的没落、佛寺的破败,也意味着北朝文化、经济的衰退。杨炫之正是借助记录洛阳城一座座寺庙的兴衰,来记录了那段沉痛的亡国历史。

2、奶与茶的碰撞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的决心非常坚定,他强行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拓跋氏从他自己开始改姓为“元”。孝文帝甚至因为太子元恂坚持穿鲜卑族服装、拒绝跟随自己迁都洛阳,而将其处死。

然而,在全面汉化革新过程中,北方的饮食习俗却依然保留着。鲜卑拓跋氏的贵族统治者们仍旧以羊肉和奶酪为主食,而来自南方的汉人则饮食清淡,喜好喝茶,一时间难以很快适应新环境,往往受到北方人的讥笑。

永明十一年(493),南朝齐武帝萧赜杀害了大臣奂和他留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六个儿子,王氏家族惨遭灭门之灾。王奂的儿子王肃当时在建康任秘书丞,他预先得知消息,侥幸独自逃亡,奔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在那里,他受到了孝文帝的接见,并且相谈甚欢。当时,孝文帝正准备迁都洛阳,王肃为他出谋划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孝文帝很尊重王肃,称他为“王生”,还在洛阳城南为他安排宅第,命名其里为“延贤里”。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王肃刚到北魏时,为父兄服丧,卑身素服,不思声乐。而且还整天默不作声,谋划着复仇大计。平日里,王肃不食羊肉酪浆,还是按照南方人的饮食习性生活,常饭鲫鱼羹,喝汤饮,品茗茶。洛阳士子因其嗜茶,给他取了个外号为“漏厄”。

几年后的一天,王肃参加孝文帝举办的宴会。席上,王肃食羊肉、喝酪浆甚多,看不出与北方人有什么不同。孝文帝觉得奇怪,就问道:“王先生,你是南方人的口味,现在好像已经完全习惯北方饮食了。依你看来,是羊肉鲜美还是鱼羹鲜美?是饮茶好还是喝奶好?”王肃回答说:“羊是陆产之最,鱼乃是水族之长。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喜好不同,各自认为的美味佳馔也就不一样。单就味道而言,当然有优劣之分。羊好比是齐、鲁一样的大邦,鱼则好比是邾、吕一样的小国。而茶水稍显寡淡,成不了大器,只配给酪浆当奴仆了。”。孝文帝听后哈哈大笑,就不再调侃王肃了。“唯茗不中,与酪作奴”。王肃这句妙语一出,茶于是又多了个“酪奴”的雅号。

其实,奶与茶并非不可调和。游牧民族非常喜爱的“酥油茶”就是用奶油和茶水熬制而成。如今风靡大江南北的奶茶,更是很多人的挚爱。看来,千百年前,奶与茶的相遇就碰撞出了美妙的火花,至今还在支配着人们的味蕾。

3、“二女争夫”造就出一座寺庙

王肃从南朝齐国逃到北魏,让孝文帝正在实行的“全面汉化”改革运动,如虎添翼,“朝仪国典,皆自肃出”。王肃因此深得孝文帝的倚重、欢心。孝文帝见王肃严以律己,为报父仇,穿素服,不听乐,洁身自好,实在是孤苦伶仃,就将自己特别疼爱的六妹——陈留长公主下嫁于他。于是王肃就成了当朝驸马,晋升为贵族阶层。

此时,王肃留在南朝的结发妻子谢氏在丈夫逃亡后,被迫入道为尼,躲过了被株连屠杀的灾难。数年后,谢氏打听到王肃在北魏入朝为官,就悄悄带上儿女,北上寻夫。然而,等她到了洛阳,才知道丈夫已经另组家庭,而且对方还是无尚尊贵的皇家公主。

谢氏黯然神伤,作了一首五言诗送给王肃,表达自己的心声:“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得路逐胜去,颇忆缠绵时。”这里的“胜”指的是妇人的首饰。谢氏把夫妻二人比作同在一起生活的蚕,如今丈夫王肃就如同蚕化为丝线,攀上高枝,可还记得当初和结发之妻一起缠绵时的恩爱?意思是,希望丈夫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来。

王肃看了妻子谢氏写的诗,满怀愧疚,不知如何回复。陈留长公主得知后,忿忿不平。她干脆越厨代庖,回赠谢氏五言诗一首:“针是贯线物,目中恒任丝。得帛缝新去,何能纳故时?”公主把男人王肃比喻为缝纫针,穿针引线是他的本能,既然有新衣服缝了,怎么还可能去想着以前缝过的旧衣服?这公主的回答还真是霸气。言下之意就是,王肃如今已经是我的男人了,谢氏,你还是哪里来回哪里去吧!

别看两位才女美人都是柔弱女子,可争起丈夫来却是针尖对麦芒,一点也不含糊。好在都是文雅之士,止于口舌。更没有发生类似几百年之后,秦香莲千里寻夫,引发出“铡美案”那样的惨剧。

王肃左右为难,发妻和新欢都无法割舍、辜负。这一切都是政治斗争、灾荒战乱造成的恶果。在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背景下,个人家庭的那点悲欢离合又算得了什么?王肃权衡利弊,大概是做了一番谢氏的思想工作,劝其退避。反正现今谢氏已身入佛门,为了弥补自己的愧疚,他就在延贤里专门为谢氏建造了一座寺庙“正觉寺”。这就是洛阳正觉寺的来历。

传说,谢氏在赠与王肃五言诗的同时,还给王肃写了一封书信。谢无量先生的《中国妇女文学史》,全文抄录了这篇现在非常流行的《贻王肃书》。该书信是骈体文,行笔优美,宛转动人,堪称难得的古代情书佳作。值得注意的是,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只记载了两首五言诗,并未提及谢氏有书信致王肃。后来,经过专家考证,认为该书信并非出自谢氏之手,而是后世好事者的代笔。

王肃、谢氏未能破镜重圆,令人遗憾。好在陈留长公主也没有仗势欺人,为难谢氏。北魏朝廷更是爱屋及乌,对谢氏母子特别优待。女儿被魏宣武帝纳为夫人,儿子王绍被任命为中书侍郎,王绍之女又被魏孝明帝纳为妃嫔。可见,在乱世之中,王肃一家的命运还算是幸运的。

【作者简介】刘永,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还是非常吸引人的,这个事情被改编了很多次了,改编成电影,改编成电视剧什么的,那么有人问了,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解密看看,看看其中具体的情况吧!1、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真假朱秀华

  • 菩提老祖为什么不让孙悟空说是他的徒弟?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孙悟空一身的本领,都是当年跟随菩提老祖学习而来,而孙悟空找到菩提老祖的过程,也特别像是一场被安排好的寻找,换句话说,是背后有人故意让孙悟空去找到菩提老祖的。而当孙悟空学成要离开的时候,菩提老祖说的一番话更是耐人寻味,他说以后不管孙悟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允许来找他,也不允许孙悟空向任何

  • 黑洞撕裂恒星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近期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天文学家发布了一段观测天象的研究成果,这段视频完全记录下了黑洞是如何吞噬掉一颗高质量恒星的整个过程。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一颗距离地球2.15亿光年外的恒星在如果一个黑洞的时候,被黑洞强大的潮汐力给完全撕碎,被拉成了细长的物质流,就像是面条一样,最终恒星的一部分落入黑洞之中。在这个过程

  • 古代太子没有继位就死了,那太子妃和儿子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在古代,太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他是未来的皇帝接班人,也是维护朝堂安定的重要人物,因此很多时候大臣都会劝皇帝早点确定太子人选。虽然太子在皇帝死后会成为新的皇帝,但也有一些太子死的比皇帝还早的,那太子死了,他的太子妃和他的儿子又该怎么办呢?皇帝会如何安置他们?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绵阳老井升温原因是什么?专家已经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些比较奇怪的事情,什么这个地下突然冒火啊,什么这个地下突然冒鱼出来等等的,都是挺有意思的,看似很奇怪的一些现象,仔细一分析,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其实都是有原因的,最近在这个绵阳有一口老井里面的水温就突然升高到了70°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专家已经给出了答案了!四川绵阳游仙区一

  • 白公堤和白居易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上学时期也都有学过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无可替代,不过白居易的贡献并非全部体现在文学上,他为官时期也有为百姓做出过造福之事。今天就打算跟各位讲讲,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下修建的白沙堤,此举算是帮了百姓一个大忙。除了白居易,范仲淹、苏轼

  • 沧龙有没有天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几千万年轻,由于空了的体积庞大,战斗力强悍,成为了陆地上的霸主,是当时地球上的统治者。不过还有一种生物与铜器的恐龙部分伯仲,那就是当时海洋中的霸主“沧龙”。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远古生物沧龙的,看看它到底有多可怕。沧龙出现在距今七千万年前的地球上,根据科

  • 孙悟空明明很厉害,为什么感觉很多妖怪都不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孙悟空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就是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认为他是法力高强,毕竟他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也是他出力最多,但其实如果在原著里面看妖怪们对于孙悟空的态度,就会发现似乎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好像所有的妖怪对于孙悟空都并不害怕,即便是原本就知道孙悟空的名头的妖怪,也没有那么害怕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弄瓦之喜什么意思,古代“瓦”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弄瓦之喜这一成语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意思是祝贺他人家里生了女儿。这里的“瓦”和我们现代普遍理解的“瓦”字含义并不相同,弄瓦之喜中的“瓦”是一种纺车零件,古人把这种零件给女孩玩,是寓意她将来能胜任女红。其实有不少汉字,经过时

  • 刘据如果当了皇帝,汉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皇室带来了灾难,导致汉武帝差点没有了继承人。而当时的太子正是汉武帝和皇后卫子夫的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最佳继承人,却因为巫蛊之祸而死。那么,如果当年没有发生巫蛊之祸,刘据很顺利的成为了下一任的皇帝,汉朝又会如何发展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