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蝗虫里带皇字,为什么在古代不需要避讳?

蝗虫里带皇字,为什么在古代不需要避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056 更新时间:2024/1/21 9:27:12

我们知道,在古代经常会有“避讳”这种说法,如果作为平民,名字里面带有和上位者一样的字,即便是读音一样,那也是需要改动的,而避讳这件事情也影响了不少人。不过有些词,比如蝗虫,里面带有一个皇字,那这个词为什么不需要避讳,古人没有将它进行改动,改成别的词呢?蝗虫在避讳的文化当中是不是属于需要避讳的词?皇这个字是不是不需要避讳呢?究竟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避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蝗虫为什么不用避讳

这是封建时代避讳的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

最主要的原因是:“皇”这个字不需要避讳。虽然历史上曾有几位皇帝,比如《容斋续笔》记载道,宋徽宗曾一度禁止民间用“皇”、“龙”、“天”、“君”、“玉”、“帝”、“上”、“圣”等等字眼起名。

但条令发布后,实施难度过大,一时之间诸多大臣好端端的名字瞬间变得花里胡哨。比如“方天若”变成“方元若”,“程伯玉”变“程伯起(唔有点怪)”,“张圣行”变“张彦行”,有些不好改的那就抠掉,直接由三字名改二字名。“皇甫”一族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想死的心估计都有了。

最终,不到十年,还是宋徽宗再下令道,这些字眼既不是祖先或皇帝的名字,也没有经典依据来证明不可用,为了不让后世贻笑大方,还是罢了把。于是这条规定被他亲手作废。

这些趣事都记载在南宋文人洪迈的《容斋续笔》里:

周宣帝自称天元皇帝,不听人有天、高、上、大之称。官名有犯,皆改之。改姓高者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政和中,禁中外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为名字。于是毛友龙但名友;叶天将但名将;乐天作但名作;句龙如渊但名句如渊;卫上达赐名仲达;葛君仲改为师仲;方天任为大任;方天若为元若;余圣求为应求;周纲字君举,改曰元举;程振字伯玉,改曰伯起;程脩亦字伯玉,改曰伯禹;张读字圣行,改曰彦行。盖蔡京当国,遏绝史学,故无有知周事者。宣和七年七月,手诏以昨臣僚建请,士庶名字有犯天、玉、君、圣及主字者悉禁,既非上帝名讳,又无经据,谄佞不根,贻讥后世,罢之。

2、避讳有什么规则

孔子提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周代礼制后,历代皇帝都凭此制定出了那么些关于避讳的规则:

避帝王名讳。当朝皇帝和当朝历代皇帝之名皆要避开。

避长官名讳。下属要避开长官的名字。比如很出名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因为有个姓登的州官,为了避“登”字,严禁百姓说“点灯”,只能说“放火”,才有了这么句讽刺的名言。

避圣贤名讳。主要是避孔子和孟子,比如孔丘的“丘”,你得改成“邱”,不然就是犯法。有的朝代还避黄帝之名,比如朱元璋当政时。

避长辈名讳。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比如唐朝“诗鬼”李贺,因为其父名晋,通“进”,所以李贺一生不能中进士。比如杜甫其父名闲,所以杜甫从没在他诗里出现过“闲”字。

因为避讳,产生了一些在现代人看来荒诞无比的故事,更甚者引发了著名的“文字狱”等事件。其本质都是统治者为了让百姓时时刻刻牢记其权威而使用的手段。同时,封建时代的迷信色彩,也会为名讳盖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当然了,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次要的原因:就是,先有“蝗”,再有“皇”。当然,这个“皇”指的是后来才有了皇权的概念,并不是说“皇”这个字创造的时间晚于“蝗”。

而“蝗”在古代,其实是有好的寓意的,比如故宫有一个螽斯门,取自《诗经·周南·螽斯》里的“螽斯”。《诗经》里描绘了螽斯聚集一方、子孙众多、虫鸣阵阵的景象,"螽斯门"便是希望皇室多子多孙,帝祚永延。

而“螽”便是“蝗”:"今謂之蝗。按螽蝗古今語也。"——《说文解字》所以,小小总结一下,蝗字虽然带皇,但因其寓意,在古代皇权时代是不可能被改的,不然就是判祖离宗,也会被有识之士指责禁绝史学。

3、皇帝这两个字不需要避讳

古代只避讳皇帝的名字,从不避讳皇帝这两个字。古代的避讳主要针对的是名字。在言谈和书写时,如果遇到皇帝的名字,就要回避,或是用其他字代替,或者缺笔画,甚至还有空一字的情况。

下面就举几个避讳的例子:

清朝皇帝康熙,他的名字是玄烨,玄这个字就要避讳。所以,玄武门改神武门,而“玄孙”改为“元孙”。

再比如,雍正皇帝的名字是胤禛,他兄弟的名字就在其登基后“胤”字辈分改为“允”,与他名字同音的皇十四字胤祯,改名为允禵。

这些都是避的皇帝姓名,而不是皇帝这个称号。

试问:“皇帝”这两个字有什么可避讳的?大臣难道不要尊称皇上?在书写的时候,难道不称某某皇帝?至于蝗虫的蝗字,那个皇是用来发声音的。在《说文解字》中提到:蝗,螽也。从虫,皇声。本身不具有特殊意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孩儿和太上老君什么关系?他的三昧真火是怎么修炼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当中,其实有很多设定都让人感到疑惑,或者说很难理解,比如,我们一说到三昧真火的时候,首先会想到谁?其实无外乎红孩儿和太上老君两个人,因为红孩儿正是靠三昧真火让孙悟空对自己束手无策,而太上老君也是因为炼丹炉的三昧真火而让孙悟空炼就了火眼金睛。再加上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一样都有一把芭蕉扇,因此

  • 为什么古代有灭佛却没有灭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应该是有不少人都听说过,在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次的“灭佛”的事件,古代曾经有多个皇帝对佛教进行了很严重的打击,著名的比如三五灭佛,也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三件事情的合称。但是却似乎很少听说过有统治者“灭道”的说法,对道教并没

  • 历史上曹真那么厉害,三国演义为何将他写的那么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看《三国》的人应该都对曹真这个人物有很深的印象吧,书中的曹真简直就是用一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弱”,不光是才能,还有智商等各方面,都是非常弱的。然而如果知道历史的话就会发现,真实历史上的曹真,远远没有书中所写的那么弱,他的武力值也是非常在线的,就像被反面化的周瑜一样,曹真其

  • 灵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灵渠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很多故事的,因为这个行为是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所以非常的有意义,非常的给力,所以关注的人也非常多,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说的就是这个灵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灵渠的修建对历史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问题都还不错的,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吧!灵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灵渠位于桂林兴安县

  • 慕容博有家传绝学斗转星移,为什么还要偷学少林武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慕容博诈死后,偷偷摸摸跑到少林藏经阁,想要偷学少林武功。后来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摸清了藏经阁的出入方式,便经常化身灰衣僧偷录阁中武功秘籍。期间萧远山也来到了这个地方,两人在不知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交过三次手,一切都被扫地僧看在眼里。有读者不理解,慕容氏族明明就有两门顶级武功,斗转星移和参合指,他为什

  • 魏忠贤大权在握,为何不废了皇帝自己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魏忠贤作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太监,也是著名的颠覆朝局的太监,明朝的宦官干政可以说在魏忠贤手上到了极致,皇帝在他面前也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但是,后世人看起来,似乎魏忠贤的势力大于皇帝,但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最终却可以被刚上位的朱由检杀掉了呢?大权在握的宦官,历史上哪个不是威风八面,连皇帝都拿他

  • 尊严殖民地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智力境内的安第斯山脚下的一片树林中,有一个地方被铁门紧锁着,上面用西班牙语写着“尊严殖民帝”。这个地方看上去非常的平静祥和,但在上个世纪却是热闹非凡。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讲讲这个尊严殖民地中发生的故事。苏德战争结束后,纳粹帝国几乎覆灭,但也有一些侥幸者得以外逃,保罗·沙法

  •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远古森林,在哪里?距今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2020年5月我国科学家发现在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为古老的森林,那么这个“老”到底有多老呢?中美学者就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现代同位素定年方法显示,在3.71亿年前,中国就出现了森林。”负责这项研究的我国金额学院南京地址生物研究员徐洪河表示,这篇古老的森林

  • 灵渠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灵渠很多人应该是知道的,关于他的故事也真的挺多的,但是小编只记得这个东西的伟大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灵渠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有这个灵渠的特点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些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1、灵渠的意义是什么灵渠的意义可谓非凡,灵渠在修建完成后,在历史上起过非常多非常多的大作用了。秦

  • 灵渠谁修的?来历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灵渠想必大家还是知道的,这个在小学的课本我们是有学到过的,这个玩意真的挺厉害的,在古代就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实用的水利工程,真的是非常佩服这个古人的智慧了。今天我们也可以好好来研究研究看看这个灵渠相关的问题,看看这个灵渠到底是谁修的,还有这个灵渠的来历相关的,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一起分析来学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