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越来越高?

为何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越来越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76 更新时间:2024/1/29 2:53:12

如果要对秦始皇做出一个评价,你会如何来评价他呢?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统一六国,可以说为后世历朝历代的统一做出了一个表率,后来尽管分分合合,但整体的大趋势却总是想要进行统一了。然而对秦始皇的评价,却一直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而且在秦朝之后,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也是从一开始很低的评价,一点点到现在,评价越来越高,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秦,巍巍磅礴之终南山,横亘于秦岭之间,穿梭于历史上下数千年,以峻拔孤傲的姿态耸立在华夏大地。

“终南阴岭秀,碧嶂插遥天。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秦岭愁回马,心事两悠然。行到水穷处,月出孤舟寒。”大型纪录片《大秦岭》将唐代从李世民、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众多大唐顶级诗人作品抽取一句,组合成一首囊括秦岭的大气魄的诗歌,让人无限感慨。

秦岭的伟岸与磅礴,不仅仅是山川本身之高,而是背靠大秦帝国,以昂扬的姿态俯视中华大地,这片伟大的山河孕育了以大秦帝国秦始皇为代表,在中华数千年文明中注入了创造、发展、进取的基因。秦始皇从神坛走下之后,依旧是一位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格,他的性情和身影同样具有正面与侧面,当我们用常人的感受熨烫他,历史仿佛也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温度。

1、童年的经历让秦始皇喝了太多的苦难奶汁

虽然出生高贵,这个叫做嬴政的孩子在童年时代的生活历程却备尝艰辛。他的父亲子楚(异人)是秦国扣押在赵国的人质。“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居处困,不得意。”《史记》子楚作为秦孝文王二十多个儿子之一不仅对于继承太子之位十分渺茫,且时刻都处于危险之中。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嬴政刚刚出生,秦赵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这场历时三年的战争,以赵国45万生力军被全歼,主帅赵括战死为结局。秦帝国此后对赵国的攻势愈加凶猛。在嬴政3岁那年,秦军再次进攻,赵王恼羞成怒要杀掉子楚泄愤。“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得以归。”《史记》

曾为了躲避赵国的追杀,嬴政出生后随母亲家姓,这难免让他遭受嘲讽和鄙视。直到9岁那年,当吕不韦成功斡旋其父异人并被立为太子后,“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十三岁那年,嬴政的父亲去世,这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他必须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苦难的奶汁,嬴政喝了太多。“许多少年儿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应激事件。他们曾面对痛苦的情景,譬如父母利益或某一长辈的逝去,这些都可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困境和压力。”《心理创伤与复原》

这个少年从小便缺乏安全感,虽然在回到秦国有过短暂的父子相处,但是子楚(秦庄相王)政务繁忙,且姬妾繁多,非正常的家庭生活方式,让这个少年在心理上从来不曾温暖过。“为回应这种欠缺感或自卑感,这样的孩子会形成一种超乎人力的雄心。”《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从“忍耐、宽容和专横的嬗变过程,不同时期的政治心态支配了他的政治行为,对秦朝兴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促进这种变化的动因是其强烈的权力欲和征服欲。”《秦始皇政治心态的嬗变》不管怎么说,在独特的宫廷生活成长的秦始皇身上有着惊人的战争禀赋和才华,从大秦岭,这个青年站在高处俯视六国,内心燃烧了一种难以遏制的兴奋和期盼。

2、秦始皇的用人、勤政成就了大秦的基业

22岁这年,嬴政举行了盛大的成人礼,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后,战争这个放大器惊人地放大了他杰出的军事才华和战略眼光。他一手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太白短短几句将秦王缔造大业的神韵便勾画出来。秦始皇在所有功臣当中唯一诛杀的就是吕不韦,除此之外,如李斯、王翦蒙恬等均与之善始善终。“能使才智过人而又心术不正的李斯尽忠竭力非同寻常。”可见嬴政驾驭臣下的能力非常高超,在争取尉缭时,表现出来相当的细致和谦恭,不惜降低帝王规格“与之抗礼”,“衣服饮食与之同。”《秦始皇本纪》

在处理政务上,秦始皇相当勤政“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此外他极其自律,“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秦始皇本纪》甚至他能够处理好亲情与权力之间的距离。他继承了商鞅有功才能封赏的原则,就连自己的皇子皇孙也不能例外,直到去世前夕仍然”无诏封诸子“。此外他能够很少任情越法,从来不会随意处理各级官员,章太炎对此说:“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数百年后的汉朝,在汉武帝死后所召开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第一次针对当时的所谓“贤良”和文学之士对秦始皇的咒骂的言论予以驳斥,称赞秦始皇完成的统一中国的大业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由此掀开了秦始皇正面评价的先河。

3、大秦帝国的理想主义者

“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父天母地,为天下主。”《汉官仪》他几乎用尽了竹帛上可能载有的一切词汇最后才浓缩了他心中对至尊的理解,三十九岁的秦始皇在咸阳宫内用,用笔墨在竹简上神圣地写下了生平第一次组合起来的“皇帝”二字。

大秦帝国在他的开创下,又不断实行了与大一统相辅相成的一系列政策,江山如同沙盘一般,秦始皇不乏感性的理解把大秦注入了太多的个人色彩,这个帝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在创业之时,他纵横捭阖,气势汹汹地鞭扑天下;在守业的时期,他几乎对整个帝国做了详细安排。“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并想彻底消化所有潜藏的武力威胁“收天下兵”,并全面规划所有软硬实力“车同轨”、“书同文字”、“以法度衡石丈尺”,为了让咸阳持久繁荣下去他“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并修建了来往讯息的快速通道“治驰道”,并使“黔首自实田”。

始皇三十四年,酒意阑珊的咸阳宫内,包括七十位博士在内的儒生与秦始皇饮酒谈天。仆射周青臣对他称颂说:“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非常高兴,却没料到博士淳于越对始皇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又指出仆射周青臣“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将淳于越的意见叫大家讨论,最后以李斯发表“焚书”获得赞同,七十个博士随即被黄土吞噬。

此后他开始建设长城等一系列庞大的建筑,并主动出击征伐匈奴,南戊五岭,并开始五次巡游,一生的日程表被安排的紧凑丰满,都说明了这是个精力绝对充沛的男人。在推动他的构想下,这件作品的背后是牺牲了千万“黔首”的性命,他却乐此不疲,由此他成了“暴”字冠名的皇帝。直线思维的他希望构架起帝国的蜿蜒屏障,在其一手设计推动下,能够实现大秦帝国的万世之递。创世之君希望以自己的旰食宵衣换得万世的一劳永逸,甚至在巡游寻找仙人和不死之药的路上也从未有任何怠政。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在计划理想,迅速实现的速度上比谁跑得都快。“秦帝,即以天下恭养”,“非尽亡天下之兵而臣海内之民,必不休矣。”《战国策》对此秦始皇给出了明确回答“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秦始皇本纪》

这个感性思维的浪漫主义加长生大梦的始作俑者,在其晚年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骑仪仗东到大海瞭望苍茫,他甚至希望,自己这位有史以来的始皇帝能够得到神仙的重视,那些关于不死之药的传说让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却不知道,在他走向生命尽头时,帝国已经危机四伏,六国遗留下的怨恨之气较之从前郁积得更为猛烈。秦朝灭亡后,始皇帝的基业瞬间灰飞烟灭,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却愈发具有争议,甚至骂声不断。汉武帝时期,中大夫主父偃开始对秦始皇的评价作出理智评介:“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史记主父偃列传》

秦始皇的身后如同巨大狂风掀起的波澜,一直跌宕到明清,对于秦始皇的评价还未达成一致。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史纲评要》李贽认为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是不能轻易被否认的,并称颂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大思想家王夫之站在理论高度,对秦始皇开创性的制度予以了赞扬:“郡县之制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清代学者更是写了一篇《三代因革论》,称“秦兼四海,一切皆扫除之。”得出了“秦也者古今之界”的著名论断。“明断自天,大略驾雄才”,秦始皇的个人魅力让不可一世的李太白发自由衷的赞叹。更有近代一位伟大的学者曾经写过一首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虽死业犹在,十批不是好文章,算得上对秦始皇近代以来最独到超然的评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丁敏君比周芷若更适合当掌门,为何灭绝师太没选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武侠小说当中的各个掌门,在挑选自己的继承人的时候,自然是想要选出一个能够继承大统,将门派发扬光大的人,而在《倚天屠龙记》当中,丁敏君相比起周芷若,似乎更适合成为峨眉派的掌门,但灭绝师太却始终不喜欢丁敏君,反而更偏向看上去更优柔寡断,而且对张无忌有情的周芷若,这是为何?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吴隐之是如何替贪泉正名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吴隐之是东晋时期名士,了解他的朋友每当看到吴隐之的名字可能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两个字“廉洁”。东晋时期的广州还只是一个荒蛮之地,当地的官员贪腐成性,说是因为喝了当地一个名叫“贪泉”的泉水,无论是谁饮用后都会变得贪求无厌。但吴隐之根本就不相信这个说法,他来到

  • 精卫填海填的是哪个海?用的是哪里的石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也都为精卫不折不挠,不畏艰险的精神所感动,但即便是一个神话故事,里面的很多细节也是可以推敲的。你知道精卫填海填的是什么海吗?精卫用石头填海,那它用的石头又是哪里来的?它为何会如此坚信,石头最终一定可以将海填满?是因为它见到的石头非常非常多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宋江三次让位,为什么梁山好汉无人敢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好汉首领。宋江之所以能够稳坐头把交椅,跟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从义、忠、孝、智这四个方面来看,宋江基本是最为均衡的,不过最后限制宋江的也是这四个字。其实宋江曾三次主动让位,但却无人敢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宋江自然懂得招揽人心之道,他的让位可不是真的要让。那下面就带大家回忆下

  • 王文统一生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王文统是元朝初年官员,他自幼喜欢阅读权谋类的书籍,后来利用权术让各地军阀都投奔李璮。李璮见王文统是个人才,就让他担任自己的幕僚,负责出谋划策。后来王文统被元世祖忽必烈启用,担任平章政事,负责管理内外百司政务。期间,王文统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成的政治制度,并且制定中统钞法,这对元朝此后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

  • 鹿鼎记细思极恐的细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鹿鼎记最近又火起来了,很多人都在说这部剧其实也还是非常好看的,其实也还是金庸老先生写的好了,最近又有人开始分析起一些小说里面的内容了,比如说这个鹿鼎记里面非常多的一些细思极恐的小细节了,那么到底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期待大家加入哦!其实有很多细节:1、阿珂和苏荃孩子究竟是谁的。大

  • 古代不同的人死的叫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人虽然生老病死都是常事,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说“死”这件事情,有时候所使用的词汇也是不一样的,现如今常见的就是死、走、去世、逝世等等,基本上可以说是通用的,但是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死去,所说的话也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皇帝的死、贵族的死、大臣的死、平民的死,都有各自不同的叫法

  • 建宁公主是谁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被这个建宁公主刷屏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建宁公主到底是谁的女儿呢?好像还挺给力的,还有这个建宁公主又是康熙的什么人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是康熙的姑姑,是皇太极的第十四女儿,所以这个建宁公主和康熙就是姑侄关系了。但是在鹿鼎记中,这个建

  • 古中国与波斯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2020年,美国使用无人机在伊拉克刺杀了伊朗圣城旅的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这件事引发了全世界的舆论和关注,美国与伊朗的关系瞬间到达了嘀咕,急转直下。刺杀风波尚未平息,伊朗驻华大使馆宣布对华免签,邀请小伙伴们去伊朗过新年,中伊关系持续升温。其实,在古代两国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紧密联系,互动不断,双方

  • 颜真卿早期真迹发掘有何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2020年11月13日,陕西考古研究院发布了首例通过考古岁发现的颜真卿书丹墓志。这座墓志中的撰文是颜真卿早年书法,为其38岁所书,这一阶段他博采众长,向褚遂良等人学习,有初唐风范,写得比较纤巧。该墓志对于研究颜真卿早期书法风格及我国中古时代书法艺术意义极大。出土于盛唐元氏家族墓葬2020年夏天,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