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称号有哪些,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

古代皇帝称号有哪些,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71 更新时间:2024/2/3 12:40:46

古代皇帝除了本名以外,还有很多称号,例如常见的谥号、庙号,以及年号、尊号。大部分皇帝我们是习惯以庙号称呼,例如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还有些皇帝我们习惯以年号称呼,例如嘉靖皇帝、崇祯皇帝等。当然,这些叫法都是可以的,但很多网友可能不太清楚谥号、庙号、年号还有尊号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这里面的关联,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尊号:泰皇五帝,唯我独尊

“皇帝”两个字,本身就是一个称号。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扫灭关东六国,一统天下。如此功业早已不是“秦王”两个字能够匹配的。于是,丞相王绾和御史李斯建议,取上古帝王“泰皇”的“皇”和“五帝”的“帝”,以“始皇帝”作为称号,其后“皇帝”之号,世代相传。可惜短短十五年后,秦朝就灭亡了。倒是“皇帝”一词流传下来,成为不可僭越的“专有名词”,也就是“尊号”。

第一位袭用皇帝尊号的是刘邦。公元前201年,楚汉之争胜利后,汉王刘邦已是实际意义上的皇帝了,地位高于所有的“王”。于是,韩信英布等诸侯王们联合上书道:“如今天下已定,我等蒙大王恩惠都封了王。但我等与您都称王,名号没有尊卑之分,您的功德又怎能让后世知晓呢?我等目死提议,请您接受皇帝”尊号,做天下之主!刘邦故作谦虚地一番退让后,便做了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上尊号这个仪式,也成为此后当皇帝的必经环节。

有了“皇帝”这个尊号,意味着地位崇高无上、不可逾越,即使是长辈,也要遵从。因为等级制度绝对高于血缘关系。那现任皇帝的父母亲又该怎么称呼呢?他们也有尊号“太上皇”“皇太后。

活着的第一位“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邦称帝后,仍旧按照礼数回家拜见父亲。没想到,刘太公竟抱着扫帚,在大门前且迎且退,怎么也不肯接受参拜。老爷子惶恐地说:“我的仆人和我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皇帝是我的儿子,可我也是皇帝的臣民。皇帝向臣民下拜,岂不乱了秩序?”刘邦连连称善,下诏尊刘太公为“太上皇。"刘太公也成了“皇”,父子之情就无碍君臣秩序了。

“皇帝”的头衔还是不能满足天子们的虚荣心,于是种种歌功颂德的词汇被加到了“皇帝”之前。如,汉哀帝“陈圣刘太平皇帝”,唐中宗“应天神龙皇帝”,唐玄宗“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宋太宗刚即位时是10个字,短短九年间,已经加到了18个字。北伐契丹失利后,宋太宗大概觉得加在尊号前面的“应运统天”“睿文英武”有点名不副实,所以主动要求撤掉,改成“法天崇道皇帝”。皇帝尊号字越多,越能显示王朝和君主的无上至尊。

谥号:定名要在盖棺后

嬴政定“皇帝”尊号的同时还发起了一场改革:废除谥法。

自西周开始,上一代君主去世后,新君和官员们会授予他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即“谥号”。西周的开国之君姬昌的谥号是“文”,即周文王而“成康之治”的开创者姬诵的谥号则是“成”。谥号起初是天子专利,但春秋后,周天子王权衰落诸侯也有了谥号。

既然谥号有敬重之意,又能表彰死者的功业为何赢政要废除“谥法”呢?按照先秦典籍《逸周书》的说法,西周以来,选择谥号要从死者的“行之迹”出发,即个人功业。而个人功绩的最终定论,却要看拟定谥号的后人的认可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们后来又将谥法与礼法相结合,主张通过拟定谥号来“使乱臣贼子惧”。秦始皇倚重法家思想,觉得谥号给了“子议父,臣议君”的机会,这不是妄议吗?于是禁止大臣通过上谥号议论自己的功过得失。

而继承了“皇帝”尊号的刘邦,创业时便得到儒生们的助力,很自然便接受了儒生“重谥”的理念,认为可以有助于汉政权的巩固,于是刘邦登基后全面恢复了谥法。刘邦的谥号为“高帝”,有开国之功的意思。

从汉到清,皇帝的谥号五花八门。在位期间政绩突出者,多称“文帝”;对外征伐、统一天下者,多称“武帝”。而被吕后控制的汉惠帝刘盈,和以“何不食肉糜”著称的晋惠帝司马衷,都是性格柔弱的皇帝他们的谥号都用了“惠”字。还有一些谥号则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汉殇帝刘隆刚刚出生一百天就当了皇帝,即位八个月后便去世,堪称最短命的皇帝。于是他的谥号是“殇”,年幼就夭折,确是令人伤感。

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并称昏君代表,而“桓”、“灵”也成了谥号中的“雷区”。“炀”字在溢法中有“好内远礼”的意思,即宠幸后宫、远离礼义。而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背离民心的一生,正是这个溢号的形象写照。

不过,那些在政治斗争和改朝换代中成为牺牲品的皇帝,却连谥号都没有机会获得。三国时期,曹魏皇帝曹芳被权臣司马师废除,曹髦被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刺杀,两人都没有溢号。南唐后主李煜,在战战蜕地度过了人生最屈辱的一段日子之后,同样”无谥而终”。

庙号:唐宗宋祖从哪来

天宝十三载(754年)唐玄宗李隆基一声令下,把自己祖宗们的溢号全都加长到七个字。这样的大手笔大概是为了和官方赐予臣僚的一字、二字谥相区别。

李隆基开了头,后来的皇帝无不遵从,谥号越来越长。唐宣宗的谥号有18个字,宋代皇帝的溢号以16字为多,明代则常为17字清代更惊人,全都超过了20个字!这么长的溢号,叫起来实在不方便。怎么办?“唐宗宋祖”登场了。

“祖宗”一词,中国人再熟悉不过。对于平民而言祖宗”是祠堂里祭祀的先人们。对于皇帝,则意味着太庙中供奉的“先帝”。“某祖”“某宗”是皇帝们在太庙里的称号,所以叫”庙号”。

最早的庙号,可能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商王太甲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去世后,商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就称太甲为“太宗”。而另位商王武丁因为对外征伐,功绩卓著,庙号“高宗”,既然庙号的起源早、文字也简单,为何唐以前人们不用庙号称呼皇帝呢?

原来,最初皇帝想获得庙号,是有“门槛”的。西汉二百多年来,有庙号的皇帝只有五个:汉高祖(帝)刘邦庙号“太祖”,汉文帝刘恒庙号太宗”,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汉宣帝刘询庙号“中宗”,汉元帝刘奭庙号“高宗”。在位时间短、或者无所作为的皇帝,都没有资格获得庙号。到了唐代,皇权日益集中,庙号的门槛才被撤掉。皇帝都有庙号,也就好称呼了。

看庙号便可知一个皇帝在王朝中的地位:“祖”是开国之君,“太祖”“高祖”代表了首创之功;“宗”是继承者,“太宗”多指巩固政权,而“高宗”则指有重要文治武功的皇帝。

年号:从一而终的选择

自汉代以来,称呼前代皇帝,必用庙号和谥号。在庙号的单字后加上一个“庙”,指的是本朝先帝。

年号是中国使用公元纪年之前特有的纪年方法,在此之前,则普遍以“今某年”称呼当下皇帝在位的年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刘彻开始使用的。明清之前,年号的变更非常频繁。元朔六年(前123年)汉武帝打猎获得一只“神兽”,这样的祥瑞当然要庆祝一番,于是汉武帝决定,第二年改年号为“元狩”,以作纪念。汉武帝共用过1个年号,而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不长,却用了18个年号!“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长寿”“天册万岁”……令人眼花缭乱。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竟在一年里使用了“太极”和“延和”两个年号。

明清的皇帝对年号则非常“专一”,只有两人更换过年号:因为复辟而两度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将国号由“金”改为“清”的清太宗皇太极。传说有人告诫明太祖朱元璋,改元次数越多,国家越不安定。以他就一直以“洪武”为年号。其后的皇帝们也遵循他的先例,“从一而终”。其实,固定的年号利于使用,而明清高度集中的皇权,也意味着皇帝们不需要通过反复改元来宣示自己的权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吼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看盗墓笔记的网友应该知道了一个新的东西了吧,对的,没错就是这个“吼泉”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吼泉到底什么呢?在现实中这个吼泉又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景区呢?吼泉的传说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吼泉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了,吼泉顾名思义就是:“吼一声

  • 罗布泊之谜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罗布泊之谜也是真的挺有意思的地方了,为何这么说其实原因很简单的,那就是这个地方非常的神秘,提到罗布泊小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地方代表着沙漠和死亡,那么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这个罗布泊之谜吧,看看这个罗布泊到底有什么神秘地方了!一提起罗布泊,很多人都会把它和一些灵异事件挂上钩。罗布泊名声大噪始于彭加木

  • 八王之乱谁胜利了?最后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八王之乱的故事,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八王之乱非常的让人痛心的,也算是一段让人不想回首的历史,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历史。今天我们来研究看看这个八王之乱最后到底谁胜利了呢?这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大家也速度的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如果非要给出一个人选的话,那最后胜利者就应该是:司马越了。但

  • 八王之乱中有好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有人说了,这个八王之乱的事情,这个事情很多人都不愿意提起,所以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最近也就有人问了,这个八王之乱中有没有比较好的一些王呢?这个问题非常的有意思的,八王之乱中竟然有好王,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其实要说八王之乱中有好王这个说法也就那回事了,这八万怎么能算是好

  • 西王母和王母娘娘是同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王母娘娘的一个故事,在故事开始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在道教的神话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有先天五太创世的理论基础,认为宇宙经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这五个先天时代之后,才孕育出了有着阴阳分化的天与地。太易代表混沌初开的状态,这个时期,物质、空间、时间都没有形成,

  • 克苏鲁穿越银匙之门讲的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今天小编又给大家带了个关于克苏鲁神话的故事,在这里小编会给大家以最简单好理解的方式来讲给大家听一听。即便是在以难以名状著称的克苏鲁作品中,《穿越银匙之门》仍属于较难阅读的一类。本期我们就将走进这个极为晦涩而又奇妙的世界。四年以前,地球上著名的神秘主义学者——老爱失踪了:人们只是在他最后出现的

  • 为什么明清多贪官,而唐朝贪官最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现如今人们如果提起古代有什么贪官污吏,首先最多的自然就是明清时期的贪官了,明朝对于贪官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但是却依旧控制不住贪官,而清朝更不用说,和珅算是历史上的一大巨贪了。但是类似这样的历史人物,似乎在唐朝基本上是没有的,难道唐朝就没有贪官吗?为什么时间越靠前,贪官的数量就会越少呢?下面就让小编来

  • 猪八戒能用五千斤的钉耙,为什么他还嫌弃行李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当中,师兄弟三人各自的武器都是非常厉害的,除了金箍棒之外,其实猪八戒的钉耙相比金箍棒要更厉害一些。而九齿钉耙的重量也是达到了五千零四十八斤,然而猪八戒在取经途中还总是嫌弃行李太重不愿意扛,但是行李的重量相比九齿钉耙来说已经是很轻的了,为什么能用五千多斤的武器,却还会嫌弃行李很重呢?下面就

  • 白矖与腾蛇的传说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神话传说中,白矖和腾蛇是夫妻,他们的女儿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白素贞。女娲造人的同时,为自己打造了一对宠物白矖和腾蛇,据说在女娲补天时发现五色石不够,白矖便跟随女娲一同补天。很多小伙伴都非常好奇白矖和腾蛇之间的传说故事,还有他们的原型到底是什么,那今天就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其实这也反应出了古人丰富

  • 贾充和贾诩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有人问这个贾充和贾诩这两个人非常有意思的,那么从这两个人的姓来看的话,应该是一家人,那么这个贾充和贾诩到底是不是一家人呢?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贾充和贾诩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他们只是同姓而已,贾诩的活动轨迹在董卓曹操曹丕,而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