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獬豸是什么动物?解密东方独角兽

獬豸是什么动物?解密东方独角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23 更新时间:2024/2/12 2:06:17

说起獬豸(xièzhì),可能很多朋友们觉着比较陌生,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长一角,有着东方独角兽的外号。

《异物志》: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触不直者。

獬豸的渊源出自一个春秋时期的历史传说...

当时,齐庄公治下有两个大臣打官司,一个叫壬(rén)里国,另一位叫中里缴,官司打了三年没结果。

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神兽獬豸出场来听他二人的陈述。

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

案子本身没什么,倒是神兽出场判案挺有意思。

时至今日,关于獬豸的身份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它的另外一种身份是镇墓兽,獬豸放置在墓内,可起着保护死者灵魂和守护随葬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上面这件青铜獬豸出自东汉晚期,于1956年3月17日在甘肃酒泉下河清18号汉代古墓中出土,通高24.5、长74.7厘米。是当时农场工人在进行滴灌工程施工时发现的,现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

这件獬豸出自魏晋时期,大致为公元220~420年间,于1975年出土于嘉峪关新城乡,目前收藏于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两件獬豸造型非常相似,不仔细看会认为是一件作品。

这件青铜獬豸,是1970年在山东潍坊诸城市前凉台汉阳太守孙琮墓中出土的,高30厘米,长64.5厘米,重13.1公斤。

该器物很有特点,除头顶部的主角之外,颈背部的鬃毛变化成三支尖角,两只长耳亦前刺如矛。

铜獬豸出土于有纪年的汉墓之中,是目前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獬豸之一,属难得的稀世珍宝。

这件文物出自北魏时期,通体结实强壮,低首直角向前,呈蓄势待发之势,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件獬豸为木质,汉代,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高35厘米,长93.7厘米。身、角、尾、足分体制作,再粘合而成,通体白漆为底色,以红、黑绘彩。此兽作准备前行冲刺状,身体造型灵巧,头、角、颈、背、尾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灵动多姿。

这件汉代彩绘木獬豸造型很抽象,高31厘米,长73厘米,宽9.1厘米。身绘红、黑彩,黑色眼珠,外以红色勾框。右前腿抬起,四蹄均涂黑。作前行冲刺的动作,身体造型简洁,四肢动作变化生动。

汉代,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长57厘米。

这件器物兽身所绘红、黑彩基本脱落,整体前半身紧绷相抵,后半身蓄力待发状,表现出獬豸雄强的力度和威猛的气势,从艺术角度来看,是难得的木雕珍品。

楚墓独角兽镇墓多为“虎首,刻成卷眉,瞪目,呲牙,咧嘴,狰狞恐怖,其角为真鹿角。底座有圆形、方形和梯形”。

而武威磨嘴子汉墓中的独角兽多为身绘红、黑彩,长角长尾,四脚分叉而立,整体呈前半身紧绷相抵、后半身蓄力待发状,似公牛相抵撞瞬间的发力状态,表现出了獬豸雄强的力度和威猛的气势。

从两地出土的獬豸可以看出,河西地区的墓葬独角兽造型与楚国墓独角兽对比鲜明,造型各异。

独角兽的造型,应该源于我国古代已经灭绝的犀牛,而犀牛耿直向前冲击的性格,与刚正耿直的寓意十分相配。

史料证明,中国商代甲骨文中,常出现殷猎犀牛的记载,不过由于气候和捕杀的原因,最迟到西汉晚期犀牛已经绝迹。

这件也是独角兽木雕,造型更加简约。

于1966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东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年代为东晋,距今1500年左右。

独角兽通体敷黑彩,为鹿腿牛身、四肢细长、体型高大。长长的尾巴高翘,头部一尖长角。

虽然制作简洁,但重在写意,这件以独角造型在自治区博物馆展示的文物,称为独角兽。

另外,帝王陵寝前的神道,多有它们的身影,如明十三陵前的獬豸石雕。

有意思的是,这尊石雕的独角并不是向前直冲,而是向后紧贴头皮,而清代皇陵前的獬豸,其独角朝向也是如此。

为什么从明朝开始,象征正义的向前独角反而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其实也很好解释。

这就是权力与法律博弈的斗争事实,面对无上的权力,向前挺进的独角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于是在无限扩张的皇权面前,独角最终向后屈服,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守卫帝王的傀儡。

《后汉书·舆服志》:“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

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

必须注意的是,法院门前常立石雕有的并非是獬豸,而是甪端(lù duān)。

甪端也是上古神兽之一,不如獬豸出名。特点是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

这两兄弟经常被弄混,而且头角、四爪、尾巴经常胡乱搭配,身形也肆意塑造,很难区别。

甪端与獬豸的最典型区别是甪端有鳞而獬豸无鳞。

(两者的区别是一位读者兄弟给指出的,在这里特别感谢老师!)

甪端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

东方獬豸的角没有神奇力量,也没有剧毒,这是它与西方“同行”们最显著的区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为何没有保留皇室?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迅速再英国形成了气候,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结果建立起来的是与众不同的君主立宪制,在这样的制度下国王作为虚君仍然存在于英国社会之下。除了英国之外资本主义世界同样也有很多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下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这样的历史现象在西方人看来似乎是正常的,传统与

  • 从古至今,西方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西方国家最先是通过来自中国的商品才开始了解中国的,中国最早流入西方的商品就是丝绸,所以最早的时候,西方人称中国为塞力斯国,有着丝绸之国的意思。根据《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统计,在公元前李特亚问中就有秦斯坦名称,古希腊古罗马在古代也叫中国为秦,也就是说在古代的外国人眼中我们一直是那个已经灭亡了好几百年的秦

  • 蒙娜丽莎眼睛放大后里面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作品,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即便是没有亲眼见过真品,也一定在各种渠道上看到过这幅画的样子,是一副名副其实的世界名画。然而在这幅画中,却也有人发现了不少的秘密,尤其是在蒙娜丽莎那双看起来非常好看的眼睛里面,究竟还隐藏着什么内容呢?而这幅画上还有其他的什么秘密?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

  • 埃及金字塔壁画外星人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有外星人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埃及金字塔壁画外星人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有传说中的外星人了,这个故事也非常值得探究一下了,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速度的下载测试试玩了!考古学家发现,有3000年历史的古埃及金字塔的壁画上面,竟然绘有外星人太空船的图案。

  • 弓箭真的能射死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古装片我们也看过不少了,我们经常能在古装剧中看到弓箭手嗖的一箭就能把士兵直接射到死亡。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很多人都存在疑问,感觉非常的夸张,怀疑弓箭真的有那么大威力吗?能够一箭就把人给射死了。经过分析后这种情况都要根据实际来看,但都不乐观!古代弓箭射程平均大概在150米左右,千万别觉得射程太近,就没

  • 世界上有哪些流亡政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流亡政府,相信大家对这个词不会太过于陌生了,流亡政府一般都是指哪些驻扎在其他国家地区的临时性政治组织,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本国发生了政变,或是领土被敌国所占领后而流亡到他国的政府。二战时期,许多被法西斯占领的国家都曾在外国成立流亡政府,例如法国名将戴高乐在英国成立的自由法国,荷兰王室在伦敦成立的荷

  • 火药起源于中国,为何清朝却打不过西方列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虽然关于火药的起源说法很多,而且火药的发展历史也是不断的在进化的,火药能够运用的方面也是非常多的。然而,尽管火药是起源于我国,但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尤其是到了清朝时期,清政府的军队却打不过西方列强,换言之,火药在西方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

  • 杭州只做过两次都城,为什么是八大古都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我国有八大古都,这所说的是现如今的八座城市,它们在历史上曾经是都城的重点选择对象,比如西安、南京等等,都是很多朝代的都城,然而其中还有一座是杭州,但杭州在历史上只做过两次都城,为什么可可以入选成为八大古都之一呢?杭州能够入选是因为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原因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洪洞大槐树移民是真的吗,朱元璋为何要下令大举移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常伴随洪洞大槐树的关键词有两个,“寻根”和“祭祖”,因为可能很多人的祖上就是在洪洞大槐树这里。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实行“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政策,在四十多年间进行了10多次大规模移民,其迁往地主要是在北京、河南、山东、河北

  • 忽必烈为何要远征日本,两次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很多朋友并不清楚,忽必烈在和南宋交战的同时,还曾出兵日本,不过这场战役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效果。等南宋彻底灭亡后,忽必烈再次派军征讨日本,但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论兵力,元军肯定是要远胜日本,但日本毕竟是在海上,这让习惯陆战的元军非常不适,而且当时坐船去日本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那下面就来简单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