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的灭亡真的是必然的吗?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

秦朝的灭亡真的是必然的吗?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1 更新时间:2024/1/10 11:35:23

我国古代历史上,所有的朝代最终都走向了共同的一个结局,那就是灭亡,不过各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却都不一样,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秦朝,延续时间很短,但是关于它最终的灭亡,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而有不少人认为,其实秦朝的灭亡只是一个很小概率的偶然事件,并不是历史必然发生的,这种说法究竟是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为什么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却还是发生了,导致它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秦朝灭亡的原因

在中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统一的王朝当中,秦朝毫无疑问是最短命的,自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06年灭亡,不过区区15年,覆灭如此之快,让后世人读史书时感到不可思议、大跌眼镜。

按照以太史公司马迁为代表的儒家史学家的说法,秦朝灭亡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如下几条:秦始皇残暴不仁,秦朝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百姓不堪其苦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因素似乎都客观存在,但是仔细分析下来,似乎都值得商榷。

2、为什么说秦朝灭亡是偶然的

首先来说说始皇帝的残暴不仁。

嬴政无论是当秦王还是做了始皇帝,行事风格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秦国的领地内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百姓造反的,是秦人太能忍,还是秦始皇其实没有史书中所记载的那么变态呢?笔者是倾向于后者的,因为这更合乎逻辑——秦国奉行的是法家学说,强调的是依法治国,虽然秦王超然在法律之外,但需要他直接干预的事情并不多,何况嬴政并不是个昏庸的君王,知道如何把握。

至于焚书坑儒,显而易见的被后世的儒家们过分的夸大了,实际上烧掉的是秦国以外的历史书籍,以及民间收藏的《诗》,《书》之类的作品,也就是说,烧掉的主要是六国的历史书,至于其他类别被烧掉的书,在博士那是有备份的。

坑儒,《史记》中也只说总共是460名儒生,残忍确实是残忍,但在统一六国之前,各国之间战争频繁,斩首动辄千人、万人,与之相比,坑儒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大。此外,儒生这个群体与后面揭竿而起的平民、六国贵族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前因后果是搭不上的。

接着咱们再来看看秦朝的严刑峻法。

秦国基本上是按照法家的理念治理国家的,严刑峻法确实是有的,新征服的土地上老百姓难以接受,可以理解,但考虑到实际情况,从秦朝统一六国,到209年大泽乡起义,不过十余年的时间而已。当时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方法都相当的原始,在这种情况之下,秦朝到底有多大的施政能力把法律完全的推广开来,显然是个问号,更不用说让天下百姓普遍明白接受了。合乎逻辑的推断应该是,在新征服的土地上,都是尽量以安抚为主,法律和制度,乃至地方政府和官员,先直接沿用之前的那一套,然后再慢慢的改变。也就是说,严刑峻法,在秦朝的大部分地区,应该是还没有完全普及到。

最后,考证一下横征暴敛,大兴土木的说法靠不靠谱。

这项指控主要是指修建秦始皇陵墓和长城两个大工程,其中,皇陵的修建是从公元前246年,即秦始皇13岁就开始了,到公元前208年结束,考虑到当时的交通运输能力,90%以上的劳役肯定是秦人自己负担的,与六国关系不大。修长城的主力则是秦军,这可是《史记》中记载的,“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按照笔者的推测,征发的劳役,更多的是负责保障秦军的后勤补给,以及运输建筑材料而已。

3、秦朝灭亡的偶然性

综上所述,秦朝灭亡的必然性的几个因素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更何况,大泽乡起义军起事之初,竟然还打着公子扶苏的旗号,扶苏是谁啊?可是秦始皇的大儿子,假设老百姓真的把秦朝恨的咬牙切齿,痛恨秦朝,怎会把假想敌的太子来做旗帜人物?

此外,秦朝用来统一六国的强大战争机器并没有损坏,派驻漠北和岭南的两只秦军主力更是实力未损,故而,秦王朝灭亡实际上是个低概率的偶然性事件。

秦朝灭亡的偶然性在于秦始皇的猝死,由于秦始皇没有能事先安排好接班人的事情,结果让无能、残忍的二世在阴谋之下登上了皇位,从而引发了内讧,内部的混乱给了各路叛乱人马以可乘之机。试想一下,假如秦二世是个有能力的皇帝,赵高就没机会大权独揽,那么章邯自然不会轻易投降,假如皇帝命令岭南和塞外和关东的秦军悉数回撤关中,据潼关黄河天险,坐山观虎斗,看六国的叛军自相残杀,然后再出来收拾残局,谁能抵挡?秦军的战斗力怎样,想想项羽破釜沉舟,鏖战数日,才把章邯麾下那些临时征集的以囚犯为主体的军队击败,假如面对的岭南的或者塞北的虎狼之师,还有胜算吗?

古人修史,重道德、讲天命,至于事实的尊重嘛则完全取决于执笔人的立场,咱们这些后人读来,不得不小心求证,否则,不但得不到真知,还宣扬了谬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这个杜甫是一位大诗人是没错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杜甫是有个称号的,而且这个称号非常的给力的,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杜甫被后世称为什么呢?到底是称为这个杜甫为什么呢?下面跟谁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还被誉为是:&ldqu

  • 刘邦封了八位异姓王,灭了七个为何最终只留下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封赏功臣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这些人都曾经帮助皇帝打天下,自然就有很大的功劳,那么皇帝给他们一些封赏都是很正常的。汉朝建立之初,刘邦就封了八个人为异姓王,他们不姓刘,但却都曾经立下很大的功业,因此被封王。只不过,这八个异姓王,最终竟然只有一个人活到了寿终正寝的年岁,其他人都被刘邦给杀

  • 项羽放跑刘邦真的是因为妇人之仁?究竟有什么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鸿门宴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千百年来,鸿门宴一直都是一次非常经典的宴会,很多人认为,项羽因为一时的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而刘邦也因此逃过一劫,才有了后面的历史。不过也有很多人对于项羽放走刘邦的原因持怀疑态度,毕竟项羽的为人摆在这里,如果真的是过于仁义的话,他的身边的人也不至于会一个个离开,而且杀意那么明显

  • 三国24名将的名字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到三国时期的名将,那可以说是有非常多的,很多人都知道有不少名将,而很多人很熟悉的“一吕二赵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等等,都是出自“三国24名将”对他们进行的一个排名。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排名的全部,也就是这24个人所有人的排名究竟是怎样的,那么

  • 西游记中,奔波儿灞、灞波儿奔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奔波儿灞、灞波儿奔这两个人物,是《西游记》当中,万圣龙宫里面的两条鱼精,奔波儿灞是鲇鱼怪,灞波儿奔是黑鱼精,他们这两个人物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尤其是他们的名字,现如今也是有很多的网友用他们的名字来编了很多的段子。不过这两个看起来像是开玩笑一样的名字,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两个名字背后竟然也是很有深意的。

  • 天山童姥被李秋水暗算,为何不将此事告知无崖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天山童姥一生被情所困,直到临终前才明白,原来无崖子真正爱的人是李秋水的妹妹,这种无奈又悲凉的心情,恐怕很少有人能体会。如果天山童姥可以早点释怀,她的人生或许会少很多怨念,变得更加精彩一些。当年天山童姥和李秋水都喜欢上了无崖子,天山童姥因为天生患有残疾,所以打算靠不老长春功治病,谁知关键时刻遭到李秋水

  • 李孝恭远不如李靖,李世民凭什么将他排在凌烟阁第二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作为李世民对曾经跟随自己征战,或者在政事上帮助自己的功臣们的一个奖赏,很多人都认为能够进入凌烟阁的功臣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对于凌烟阁的排名,很多人却还是产生了很多的疑惑,比如排名第二位的李孝恭,他看起来似乎是躺赢的,毕竟他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尤其是战绩还不如李靖,凭什么李世民就将

  • 子思桥村是广西养蛇第一村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有很多人都在问小编这个子思桥村是什么村,其实这个村子就是传说中的这个广西第一蛇村了,是不是中国第一蛇村不好说了,那么这个子思桥村的神秘蛇王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子思桥村的的确确是这个广西养蛇第一村了。至于是不是全中国第一养蛇村就不好说了,是不是全世界的就更加不好说了。

  • 新疆省会为何将伊犁改成乌鲁木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乾隆年间,位于西北方向的准噶尔内乱四起,当地的兵马已经不在忠诚于大清国,于是清朝的军队把握住战机,兵分两路,其途中准格尔部众闻风归附,最终将新疆的地方政权彻底灭亡。在收复北疆的基础上,清军乘胜南进平定了南疆的反抗,完成了对天山南北的统一。将广袤的新疆直接置于清朝中央的有效管辖之下,使新疆与内地

  • 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了,那么有的人也说了,这个程门立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程门立雪的主人公又是谁呢?还有程门立雪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程门立雪又多用于称赞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程门立雪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程门立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