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严也是蜀国的托孤重臣,为什么斗不过诸葛亮?

李严也是蜀国的托孤重臣,为什么斗不过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582 更新时间:2024/1/15 23:19:32

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其实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个人其实真的挺厉害的,但是总感觉这个人不会加入到国内的一些政治斗争了,但是事情好像真的不是这样的,诸葛亮和李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听过,如果没有听的就着下面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分析看看吧,那就是以李严也是蜀国的托孤重臣,李严为什么斗不过诸葛亮呢?感兴趣的别错过!

李严是刘备安排的一颗棋子,目的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同样是托孤重臣,在职位和分量上,两人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导致诸葛亮能够轻松除掉李严的最大原因。

诸葛亮之才毋庸多讲,刘备自从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后,经历了荆州理政、东吴谈判、驰援成都等众多事件后,诸葛亮之才已经被刘备所深知。那么李严之才呢?能够比得上诸葛亮吗?

客观的讲,李严也很有才。李严在两个地方都任职过,分别是荆州的秭归和益州的成都。李严在荆州时深受刘表信任,几乎做遍了荆州重要郡治的县令。在曹操南下攻下荆州时,李严时任秭归县令,后来逃亡成都,做了成都县令。

刘璋也很信任李严,当刘备起兵攻打成都时,刘璋派李严驻军绵竹抵抗刘备。没有想到李严投降了刘备,而且是第一个投降的。刘备封李严为犍为太守,试探他的才干。

李严以做事干练著称,诸葛亮曾经称赞他办事“部分如流,趋舍罔滞”,但是李严性格孤傲,自视甚高,与同僚处不好关系,例如与他几乎平级的辅匡,他从来不主动与之交往。对于诸葛亮,李严还是很敬重的。所以在前期,诸葛亮和李严还是能够和睦相处的。

两人之间有分歧开始于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病重,召来李严,先提拔为尚书令,主管百官。后来刘备又召来诸葛亮,将刘禅及国事托付于诸葛亮。当时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领司隶校尉。刘备加封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镇守永安。

两人的分工可以这样理解,诸葛亮负责军政大事,统管一切。李严守卫边防永安,名为防备东吴,实际上拥有独立的军政大权,一旦成都有变,可以以边防军来讨逆。总之一句话,以诸葛亮为主,以李严为辅,相互克制。

刘备死后,蜀国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力主北伐,完成统一大业。而以李严为首的益州派则希望安于现状,独霸一方。于是李严和诸葛亮之间发生了争论,以至于诸葛亮要北上伐魏,总是受到掣肘。

诸葛亮为丞相,主要任务是主政,为外。而李严是中都护,主要任务是负责皇宫安全,主内。两人大致平衡,诸葛亮想要压制李严及其益州派,必须取得军事指挥权。于是,在刘备病逝后,南中四郡叛乱肆起,诸葛亮果断的以平叛的名义,开始执掌起军事。这一步走的相当成功,诸葛亮掌握了军权。

随后,诸葛亮开始北伐,故意征召远在永安的李严前往汉中,负责督运粮草的任务。李严当然明白诸葛亮打的什么算盘,于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来。还旁敲侧击的要求诸葛亮给他加官封爵:

(诸葛亮)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李平,即李严)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

诸葛亮想出汉中北伐魏国,李严以巴州太守为条件,方才愿意去汉中督运粮草。而巴州当时并不存在,李严的意思是划巴东五个郡,单独成立巴州郡,然后任命他为巴州刺史。这个想法明显是想与诸葛亮的益州牧平分秋色。

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顺利完成北伐大业,表李严为骠骑将军,李严的儿子李丰督管江州防务,这才请得动李严入驻汉中。而后来一件事情,直接让李严彻底出局。

诸葛亮出祁山,寇天水,兵峰直指上邽。司马懿与诸葛亮在上邽附近对阵。而后发生了奇怪的事情,李严派人捎信说运粮困难,劝诸葛亮退兵。诸葛亮无奈撤退,但等到回去后才发现,李严在刘禅面前诬告说诸葛亮退兵是为了诱敌深入。

诸葛亮彻底怒了,李严满嘴谎言,欺下瞒上。于是诸葛亮拿出李严前前后后写给他的信,证实了李严的谎言。诸葛亮又联络了几乎朝中所有有威望的人联合上书刘禅,要求罢免李严。最后,李严被废为庶民,彻底出局。

李严的这次行动很诡异,依照他的官场经验及智商,绝对不会做出这样幼稚的事情,而真相只有一个,李严受到了诱惑!谁呢?司马懿。

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

李严亲自承认,司马懿开府征辟,许诺给他高官厚禄。而李严也间接的劝诸葛亮加九锡,封王。这些都被诸葛亮所据。也就是说,李严想拉着诸葛亮一起升官,但是诸葛亮不干。

诸葛亮为了防止李严真的投敌,将他流放到梓潼郡看管起来,眼皮子底下,无论如何都跑不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同为托孤重臣,李严之所以斗不过诸葛亮,主要是因为李严偏居永安,难以有大的作为。他只是刘备防备诸葛亮叛变的一颗棋子。其次是诸葛亮借南征取得兵权,威望一举远远超越李严。而李严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和诸葛亮不一样,只希望在蜀国位极人臣。偏偏自己人品太差,受到司马懿诱惑,公开在军事行动上明着栽赃诸葛亮,最后被诸葛亮抓住把柄,彻底击溃。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太后的棺材还打补丁?溥仪为慈禧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历史,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一个朝代了,关于清朝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清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其实,说到这个,清朝对典型的就是清朝的后宫的故事了,清朝后宫的争风吃醋现象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了,因为有很多的电视剧就是选择清朝时期的

  • 蜀汉为什么灭亡?只是因为刘禅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三足鼎立,蜀汉却是最先被灭掉的国家,很多人都认为,正是因为“乐不思蜀”的刘禅,胸无大志,不会治理国家,不管是谁来辅佐最终都会亡国。但实际上,压死骆驼的绝不仅仅只有一根稻草,造成蜀汉灭亡的真实原因和真实人物另有其人,刘禅,说起来不过时在给这个人背黑锅罢了。那么,这个人到

  • 雍正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是康熙帝的儿子,也是乾隆帝的父亲,在位期间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一刻也不敢懈怠,处理国政大事。只是,这样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却在还不到五十岁的时候死亡,而且还是突然病倒死亡,这让人不理解了,皇帝的饮食自然应当是最好的,既然这样为什么雍正还会如此?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话说清朝康雍乾年,是中国历史

  • 宋朝人为什么视女人坐凳子为伤风败俗?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宋朝,说到宋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人都是知道的,因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繁荣的朝代,关于宋朝,其实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的经济要比南宋好很多,与此同时,北宋刚开始的时候出现的宋词也是促进了宋朝经济的发展,那么,宋朝之所以能够这么繁荣,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很厉害,宋太祖为了能够

  • 越王勾践剑在哪个博物馆?越王勾践剑到底有多锋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剑目前存放在湖北省博物馆,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参观。越王勾践剑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把剑本身还非常的锋利,非常轻易就能划破纸张。我们也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竟然能到到如此程度,可能有人会觉得古代的兵器只是造型比较讲究,但实用性上并没有那么厉害,战争期间也没那么多功夫去把每一把

  • 本应该被诛九族谋反的钟会,怎么依旧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钟会其实也很有意思的一个人,这个人竟然选择了谋反,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谋反的罪名在当时是要被株连九族的,但是我们反观当时的情况,钟会他们家好像活得好好的呀,而且荣华富贵依旧萧杀啊,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续揭秘看看吧!钟会就出身于颖川士族钟氏,其父为太傅钟繇、其兄为青

  • 明朝锦衣卫与其他正规军有哪些区别?各自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明朝时期的历史,说到明朝还是有很多的人都是知道的,明朝是中国封建史上的倒数第二个朝代,明朝的上面是元朝,明朝之后是清朝,其实,小编觉得,明朝更像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元朝,下启清朝,而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那么,说到明朝我们就要说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时

  • 明朝即将灭亡的时候,锦衣卫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锦衣卫,最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来改为锦衣卫,中途虽然有过废止,但是还是重新设立起来,可以说,锦衣卫是伴随大明王朝从始至终的情报机构。明朝灭亡之时,锦衣卫仍旧是存在的,但是从崇祯的死亡来看,似乎根本没有锦衣卫的出现,原本应该可以保护皇帝的组织,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 刘备攻下汉中之后,为什么不用张飞镇守而要用魏延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汉中守卫这件事情其实还是挺有趣的,因为可以说刘备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下汉中的,汉中这个地方呢大家也知道战略意义非常的重要,所以其实应该是要找又有实力又能信得过的人去把守的,其实很多人说张飞还是可以的,但是刘备却没用张飞,而是破格用了魏延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张飞会不会不高兴呢?下面就跟随

  • 慈禧到底是哪里人?慈禧的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历史,说到清朝还是有很多的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封建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当时清朝的灭亡就标志着中国封建史的结束,最开始的清朝经济还是非常的发达的,到了清朝中期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还出现了很繁盛的时期,不过,到了清朝的晚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导致清朝的经济实力是迅速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