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在朱元璋的坟前说了什么?为何要行三跪九叩之礼?

康熙在朱元璋的坟前说了什么?为何要行三跪九叩之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12 更新时间:2024/1/20 21:02:53

说起康熙皇帝,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国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早在少年的时候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平息了三藩之乱,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也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圣主。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后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消灭元庭,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间,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经济、文化、社会生产方得到了积极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死后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明孝陵。

在明孝陵朱元璋墓前立着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治隆唐宋”。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朱元璋治理的明朝,井井有条,风调雨顺,更胜于唐宋。而这四个大字正是出于康熙之手。

康熙在做皇帝的61年期间,前前后后一共有6次南巡,而每次南巡的时候康熙都要在南京进行祭拜,祭拜的对象竟然是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其实康熙去祭拜朱元璋不仅仅是对他本人的崇拜,更多的是政治统治的需要。康熙祭拜朱元璋大部分是因为要安定民心,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不仅仅去除了蒙元王朝的残暴统治,而且还体恤百姓,让老百姓的心都向着他,而且朱元璋的出身并不是很富有,他也是白手起家,有这么一段传奇故事,让百姓们对他很是敬服。

从明朝起天下的人把朱元璋都放在心里最崇高的位置上,不管是黎明百姓还是王公百官,对他都是一一膜拜。到了明朝末年,各种祸患迎面而来,外部有满满的进攻,内部有天灾的横行,这让百姓们过得非常痛苦,于是思念起了朱元璋。

清朝夺取明朝的天下后,急需安抚民心,因为许多人都不承认满清政权,期望着反清复明。对此,康熙想出了一个绝招。

康熙七年,康熙南巡时和鸿胪寺正卿周之桂前往南京明孝陵祭明太祖,并亲赐祭文:“我康熙受先帝之传位,兢兢业业,为民亲政......今天前来向你洪武帝前祭祀,向你献上粮食和牲帛,行最崇高的礼仪,愿天下繁荣。”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为争取江南士大夫支持,他祭禹陵、祭孔、祭明太祖陵。为拉拢江南明朝遗民人心,为表示对朱元璋的尊敬,他从甬道前行,并行三跪九叩礼直到二门外,又在宝城前三奠酒,当时南京数万在场百姓,全都感动流泪。

康熙二十八年,他再次南巡,又一次亲自祭明孝陵,并赏赐了守陵人。

康熙三十八年,淮阳水灾,康熙下诏南巡,到达境内后吩咐官员开仓放粮,康熙所到之处,军民夹道欢迎。次日祭明孝陵,见明孝陵残垣断壁、墙壁倾倒,回来后下旨阿兰泰、张立书负责修缮,并赐御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康熙这一举动受到省文武官员以及南京百姓的拥护,立碑时,前去观看的百姓人海如潮。

康熙四十二年,第四次南巡,康熙派遣大学士马齐祭明孝陵。

康熙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率文武百官同行祭陵,这也是康熙最后一次祭明孝陵。

就这样,康熙帝六次祭拜朱元璋陵墓,而且在墓前下拜,这一跪是表示了对朱元璋非常的尊重,而且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同时也代表着自己对明朝的承认和同等的尊重,同时还能将汉族百姓们的心中存在的芥蒂打消,从而将当时满汉矛盾要进一步缓解,稳定了满清政局。于此同时也是经南方汉族的各大阶层都拉拢过来,他这样做也是因为政治需要,为了更好的维护政权,最后当然也是为了达到皇权统治的传承性和合法性需要。

这一拜,也表示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大清朝也是顺应天意的发展,接了明朝统治的事实依据,且将这种现象诏告天下,满清的皇权是由明朝历史传承下来的,这样不仅仅可以稳固民心,而且还能将皇权稳固。

这一拜,也被后世传为佳话,成为康熙帝治世的一大亮点,表达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表手下将领有哪些厉害的人物,除了魏延还有这五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表作为汉末群雄之一,如果他晚死几年,或许三国的历史将会被改变。其实当时刘表手下有非常多出色的将领,例如我们熟悉的魏延、文聘都曾是刘表部下。当然,有些是离开荆州后才开始慢慢有了名气,因此有人说刘表不会用人,实际上这也不能全部怪在刘表身上。那除了他们两位,今天还给大家列举出了一些其他人物,他们也都曾在

  • 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为什么很多人还要手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是极大的提升了印刷的效率,而且也降低了印刷所使用的成本,对这一行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但其实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却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推广,因为依然还是有很多人手抄,甚至到明清时期还有很多书都是用雕版印刷而来,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

  • 周赧王在位时间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周王室的权利每况愈下,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然成为边缘角色,真正的主角是当时的七雄,所以东周最后一任君主周赧王的存在感就显得很低。但周赧王却是整个周朝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足足有59年。周赧王22岁继位,但周王室已经得不到原有的尊重,甚至谁都能欺负一下周天子。秦国丞相樗里疾就曾将周赧王赶出王宫,可

  • 陈宫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陈宫是东汉末年著名谋士,他以性情直率,足智多谋著称。当时,陈宫帮曹操收取兖州,曹操爱才,此后便将陈宫当做心腹。只是两人开始共事以后,陈宫才发现曹操为人并非是他所能接受的,所以陈宫才会离开曹操,选择辅佐吕布。当然,从结果来看,陈宫的此番选择肯定是错误的,他本身就是谋士,应该明白曹操和吕布究竟谁更胜一筹

  • 安金藏剖心事件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安金藏这个人,可能了解的朋友并不多,但他或是改变唐朝历史的一个人。武则天时期,诬告之风在朝中盛行,后来武则天听闻太子李旦有谋反之意,便让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的审案风格令朝野上下闻风丧胆,如果让他来审理,恐怕李旦基本是九死一生。此时安金藏站了出来,他用剖心来力保李旦的清白,这才让武则天打消疑

  • 周亚夫有没有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周亚夫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这个人的,非常的厉害的,毕竟是丞相级别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周亚夫这么厉害,那么他的后人有没有呢?这个周亚夫的后人分布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周亚夫是有的后人的,周亚夫的死就是自己的轻生儿子给造成的,虽然周亚夫也是被会清洗,但是没有他儿子这事,或

  • 卢绾为何反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卢绾和刘邦很多时候大家也是知道的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两个人原先关系是真的好的,但是后来这个卢绾又背叛了这个刘邦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不背叛也是个死,背叛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活,因为他已经看到了韩信的死,也就是说在刘邦手下,

  • 袁世凯为何要复辟帝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了3000年之久的封建帝制。但是不废一兵一卒就逼着隆裕太后写下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的最大功臣却是袁世凯。因此,清朝灭亡,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掌管兵权,统领一方。令人比较疑惑的是,民国总统也算是当时权力的鼎峰,袁世凯为何还要倒行逆施,更或者直白一点的说,多

  • 若秦始皇不死,刘邦项羽还是秦的对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过秦论》中有着一段非常经典的话:“(秦始皇)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始皇既末,余威震于殊俗”。也就是说秦始皇威震四海,百越的君主,在秦始皇面前,

  • 诸葛亮为什么被叫村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都有被称作“村夫”,而村夫一词的本意是农人,似乎这也符合诸葛亮的身份。但自称和他人称呼意义会变得不一样,刘备自称愚夫、诸葛亮自称耕夫其实都是自谦的意思,但演义里王朗叫诸葛亮为诸葛村夫实际上有贬低的意思。可能很多朋友并不是很了解诸葛亮的身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