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那么富有,为何宋皇陵那么寒酸?

宋朝那么富有,为何宋皇陵那么寒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4/1/21 19:51:04

如今随着《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等这些盗墓小说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探墓探险的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追剧之余也有不少人把探索求知的目光伸向神秘的“墓葬文化”。古人认为‘阴宅阳宅是一理’,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有什么,死了也该把这些带进坟墓,所以越是有地位的古代人,其墓葬规模越是宏大,其中的文物也越是贵重。这不仅催生了盗墓行业的出现,同时也为后世了解历史,探寻真相留下了宝贵的物证。

与众不同的北宋皇陵

一千多年来,上至凤子龙孙,下至土豪士绅,只要有条件修建陵墓,就非常重视自己的陵墓修建情况。

其中最为宏大的,非历朝历代的帝王陵寝莫属。

纵观历史,每一位皇帝在登顶九五之初,都会开浩大的陵墓修建工程。

可以说,一位新君从登基称帝开始,就在规划自己的死亡了。他们之中有的虽然一直在追求长生之法,但心里也知道自己的最终归处,所以为了保留生前的显赫尊位和财富,往往会将陵寝修建的无比宏大。

诸如气势宏伟的汉唐帝陵、抑或规模宏大的明清皇陵,无不显耀着墓主人生前的豪贵与威仪。

然而偏偏有这么一个朝代,它的皇陵与其所在的时代情况背道而驰,非但称不上豪奢,还有些寒酸,甚至让现代的盗墓贼都不屑一盗,这就是北宋皇陵。

北宋皇陵大多都修建在河南郑州和洛阳之间的巩义市芒砀山上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称帝,立国号大宋,定都东京汴梁;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东京,活捉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期间历经167年,共有九朝皇帝,其中除徽钦二帝外,皆葬于芒砀山中。

在这座芒砀山中,一共埋葬有八座皇陵,其中还包括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故此,也有“七帝八陵”的说法。除八座皇陵之外,周围还有很多王公大臣的陪葬陵墓,其中还包括了诸如包拯寇准等名臣的陵墓。

这些陵墓与八座皇陵一起形成了北宋皇陵遗址。

按理说,这样集中的墓葬,会造就出及其伟岸盛大的皇陵墓群,然而北宋陵墓却并不怎么出名,默默无闻的埋藏在巩义这样小城的山中无人问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朴素的君主

众所周知,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富有的朝代,当时宋朝全国生产量几乎占据了世界生产总量的七成左右,想来这个数字有多么的可怕。

即便存在军队冗兵,朝廷冗官以及经常性的赎地赔款和宫廷用度,也撼动不了宋代的经济冰山一角。

然而这样富有的王朝,其君主却并不怎么豪奢。这也是造成北宋皇陵不具规模,简朴甚至寒酸的原因之一。

相传作为马上皇帝的赵匡胤,并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找来风水堪舆大家,命令他为自己找一处风水极佳的龙脉宝穴。

而是在回乡途中感念天不假年,于是便拉弓搭箭信手一射,将箭落之地选做自己的陵墓所在,这样一个随意的举动也深深的影响了后世,当然这只是民间说法。

而历史上的赵匡胤在生前也并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墓。

公元976年,赵匡胤暴毙身亡,神秘的死在了病榻之上。由于他死的比较突然,他的陵墓也并未修建,所以只有在他死后,为他修建陵墓。

为了将他快速安葬,他的陵墓就修得十分简单了。而后代皇帝为了表示对太祖的尊重也就不敢把陵墓修建的宏伟了。

加之宋代君主都是死后建陵,又遵守“天子七月而葬”的规仪,陵墓必须在君主死后七个月内完工,所以时间紧促,也就无法修建出规模宏大的陵墓了。

其次宋代君主都是采用“封土成陵”的墓葬方式,就是平地起陵,在平地上挖坑埋葬,再用覆斗的形式夯实在土丘上,所以没有特别宏伟的地上规模,因此看上去也就不显得豪奢宏伟了。

而且宋代君主遵循汉制,提倡节俭薄葬,不崇尚豪奢的修墓工程,既不大兴土木,也很少征收民工徭役为其修墓,所以墓葬规模有限,无法与汉唐相比较。这也是北宋陵墓简朴寒酸的原因之一。

历史的洗礼

除了这两点主观原因,历史造成的客观原因,也是被后世盗墓贼嫌弃的重要原因。

公元1127年,随着徽钦二帝被掳去金国,北宋灭亡。

同年赵构称帝,在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建立南宋王朝。然而时运不济,奸佞当道,南宋一再失守,朝廷退至临安方才安定。

然而祖宗之陵墓却流落金国,成为金国的虎口之食,被外族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挖掘,致使北宋皇陵遭到了严重破坏。

直至现在,很多考古学家都难以再次复原北宋皇陵,而北宋皇陵也失去了很多实质的研究价值。这也让后世的盗墓贼彻底失去了兴趣。

再加上巩义市地处小镇,旅游资源本身也不丰富,致使原本就价值缺失的北宋皇陵的附加值也大打折扣,让这座印证王朝的历史丰碑彻底暗淡无光,在芒砀山上吃灰蒙尘。

曾经的王朝已经不复存在,那些王朝的遗物也无法重现往日的荣耀和光辉。

如今只剩下千余个石刻伫立在芒砀山上,他们仍然保留着宋代的下葬规格。

一对望柱、一对大象,一对驯象官,一对瑞禽,两对石马,八个马夫,四个大夫,两个镇陵武士共四十余件。

这些石刻雕像安静的诉说着王朝的荣辱兴衰。他们就像历经沧桑的老人一样,无言的承受着历史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诸般痕迹,最终看淡了一切,退去光彩归于平凡。

也许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无论再伟大的英雄,再富有的王朝,在历史面前不过是一抔黄土罢了。

那些留下了无数珍宝的王朝也终究逃不过覆灭的结局,而那些并未留下多少物件的时代,也依然在史书中熠熠生辉。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朝皇帝头骨酒杯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头骨酒杯,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及其原始,极其血腥,一种非常残忍的器皿,通常只有古代蒙古和匈奴这种蛮族才会制作。但是上图中的头骨酒杯,可是帝王的头骨。这么一说,你是不是觉得更加可怕和唏嘘了呢?而且这头骨酒杯的背后可有一段屈辱的历史......宋理宗赵昀的傀儡皇帝之位偏安一隅的南宋持续了152年,

  • 大秦赋吕不韦原型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吕不韦对于嬴政以及秦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如果没有吕不韦,可能嬴政就不会成为秦国国君,那完成一统六国壮举的人也就不是他了。更何况,有人推测吕不韦或许才是嬴政的生父,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的确是有这样的可能。而在历史上,嬴政和吕不韦最后却是不欢而散,嬴政更是将吕不韦给逼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吕不韦

  • 秦国统一最大的障碍是谁,若他不死秦国将没有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秦国最终统一了全国,但其实在秦国统一的路上,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最后关头,可以说很多事情都给了秦国好机会,而且对秦国来说有一个最大的障碍,他就是赵国名将李牧,如果李牧还活着的话,秦国的机会或许渺茫,但是李牧之死,对秦国来说却是一件好事,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

  • 天地会是什么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看过《鹿鼎记》的人应该对书中的一个组织很有印象,叫做天地会,而且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反对清朝的统治,想要恢复明朝统治,也就是反清复明。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个天地会是真的存在的吗?真实的清朝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这个所谓的天地会组织,他们又是做什么的呢?对清朝的统治者来说,他们又是如何对待天地会的呢

  • 杂号将军是什么,三国时期为什么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听过“杂号将军”这个称呼,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有不少武将都是“杂号将军”。这个称呼就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光凭“杂”这个字,听起来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那么历史上这些杂号将军究竟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称为杂号将军

  • 大秦赋嫪毐和赵姬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秦始皇是第一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他一生的成就足以担当“千古一帝”这一称号。不过秦始皇的家事却有不少丑闻,包括他自己的身世都模糊不清。其中最让秦始皇感到耻辱的一件事,就是她母亲赵姬和嫪毐私通,还生有两个儿子。嫪毐是吕不韦送给赵姬的男宠,当时是将

  • 大秦赋历史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大秦赋》作为《大秦帝国》的收官之作,自然是备受期待,终于可以看到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的成果了。这次嬴政将带领秦国完成六国一统的壮举,这里面也有很多关于秦国内部的精彩故事,例如嫪毐和赵姬之间的关系,以及嬴政生父的秘密,相信都会是《大秦赋》中比较重要的剧情。如果你是第一次关注大秦系列,还不太了解背后的历史

  • 清朝皇帝的顺序怎么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但是很多人其实对于这些皇帝前后的顺序有些弄不明白,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对于他们各自生活的时代的了解有所欠缺,只知道他们各自的称谓,却不知道他们相互之间具体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够清楚的记忆清朝十二位皇帝前后的顺序,记住这些顺序之后,就能知道他们之间分别都是

  • 薛讷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薛丁山其实是演义中的人物,而他的原型正是薛讷。历史上,薛讷乃唐朝名将之一,他一生立有多项战功。不过薛讷也曾遭遇滑铁卢,714年,薛讷主动上书希望进攻契丹,唐玄宗同意。结果这场战事薛讷大败,导致有八位将领被玄宗下令处死,薛讷虽然免其死罪,但也被贬为庶民。其实薛讷还是有一定才能的,此后玄宗决定重新启用薛

  • 朱厚照为何无子原因,是性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明武宗朱厚照,这是明朝时期的第十位皇帝,也是一位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了皇子。在朱厚照15岁的时候就继位称帝,31岁就驾崩了,总共统治王朝16年,但是却没有一个子嗣。整个正德年间,朱厚照不但没有生下一个孩子,也没有从宗族里过继过任何子侄作为储君,而围绕着皇储空缺,各派势力却一次次地进行了各种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