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昭襄王杀白起后悔吗?

秦昭襄王杀白起后悔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65 更新时间:2024/4/16 0:42:12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秦昭襄王杀这个白起的事情,那么有人问了,这个秦昭襄王为什么非要杀这个白起呢?这个秦昭襄王杀白起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呀!

秦昭襄王杀白起是肯定不会后悔的,秦昭襄王杀白起不仅仅是范雎的谗言还有白起自己的原因,那么秦昭襄王为什么要杀白起呢?接着往下看。

以为白起死于范雎的谗言。仔细分析秦昭襄王,就会发现问题远非范雎谗言这么简单。

秦昭襄王是一个很明智、善于决断的人,但又是一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并没有什么争权夺利、名誉地位之心,可以说是一个心地比较纯洁的人。自19岁即位,朝政大权就由母亲宣太后和舅父魏冉代理执掌。当然,宣太后和魏冉也不是庸主,把秦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秦昭王四十年来都习惯于顺从宣太后和魏冉的见解。当然,昭王的意见,魏冉也很尊重,君臣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

直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60岁时,范雎的到来,才一语惊醒昭襄王。昭王这才免去魏冉的丞相职务,从宣太后手中收回执政权,由自己亲政,任命范雎为秦国丞相。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就发生了长平之战,昭王派人使用离间之计,让赵王用赵括撤换掉廉颇;而暗中让白起挂帅替换王龁(he);及赵括被围后,立即命令全国郡县15岁以上男子全部支援前线,这都是秦昭襄王的决策,当然,肯定有范雎的计谋在里面,不然,昭王是想不起来使用离间之计,以及离间楚、魏与赵的关系,不使其去救赵的。

可以说,范雎在秦昭王的决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谋臣角色。秦昭王的长处就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而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最后采取正确的决策。

秦昭王在亲政之后,由一个比较单纯的人向一个成熟的帝王的过渡,其中秦昭王对帝王权术也应该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他的师傅应该就是范雎,这是六国官僚最擅长的拿手戏。

长平之战,秦昭王后期已经参与,但资料显示,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投降的战俘,并没有向秦昭王请示的迹象,应该是白起擅自做主。对于白起的残忍嗜杀,心地单纯的秦昭王不会没有看法和不满。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要一举灭赵,范雎与秦昭王则认为秦国也已经损失近半,无力一举灭秦,终止了白起的行动。这导致白起与范雎结下仇怨,也可以说白起也对秦昭王有所不满。

范雎虽然有赵国的求情及离间计因素在里边,但以范雎的聪明才智,不会识不破赵国的诡计,也不会听不出说客对他与白起的挑拨离间,说:“假如白起灭赵,就会封为三公,地位就会在范雎之上,与范雎争权”,这简直就像骗小孩子的言语,怎能骗得了范雎?范雎在昭王心目中的分量,岂是白起所能动摇的?范雎自己会更清楚自己的地位。即使后来范雎举荐的人,投敌叛国,按法律范雎应受到株连被杀头,范雎自己也感到无地自容。这时,昭王还对他始终百般呵护,甚至不让大臣提及此事,可见昭王对他的信赖有多深。只不过范雎能识破阴谋而不说破,也应是考虑到秦国灭赵的时机还不到。所以,顺水推舟,做个空头人情而已(赵国的离间之计成功,应该是赵国自认为成功)。事实证明,秦国灭亡第一个国家——赵国时,是在24年后的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假如赵国这么好灭亡的话,也不会等到秦始皇十一年才去灭掉。

长平之战三年后,因秦国派兵攻打赵都邯郸,出师不利,损兵折将。秦昭王坚持让白起前去挂帅,白起心有怨言,抗命不遵。秦昭王大怒。

这时,秦昭王应该想起白起的一贯表现:长平的擅自做主、残忍嗜杀,而今又口出怨言,抗拒王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居功自傲,目无君王,骄兵悍将。这样的将领如果继续保留的话,早晚有一天会坏大事。历史经验告诉人们,这样的将领就应该果断杀掉,否则,贻害无穷。范雎也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秦昭王亲政已经十来年时间,有范雎在身边随时指导,昭王驾驭臣下的帝王权术,应该已经非常熟练了。白起的表现,不用范雎多说,昭王自己就会采取处置措施。所以,当昭王与范雎商量此事时,范雎实事求是地说了一句:“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昭王立即心领神会,果决地处死了白起。

综上,实质上,白起既不是死于范雎的谗言,也不是秦昭襄王糊涂的识不破范雎的阴谋,白起的死,纯粹是死于自己的作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豹房只是供皇帝玩乐的地方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明朝皇帝最喜欢在宫中豢养动物,而且不乏飞禽猛兽。皇帝要养这些动物,自然是要修建专门的场所,所以当时京城内有各种虎城、豹房、象房等。那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豹房便是建在西苑。豹房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明武宗曾一度沉迷于此处,而且最后还死在了豹房,这难免让人感到好奇,明武宗怎么会在这个地方去世呢?有学者推论

  • 白起手下七个大将名字分别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白起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这个人,小编反正觉得是真的厉害,但是一个人厉害并不厉害,而是团队厉害,所以白起手下也肯定是有很多厉害的人,最近说的比较多的是白起手下的七个大将的问题,很多人问了,这七个大将分别叫什么呢?他们之间的排名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先要给大家说一件

  • 秦国被灭王翦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秦国灭亡的时候,秦国的主力大将王翦并没有回到秦国,那么就有的人要问了,那当时这个王翦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呀!很可惜的要告诉大家,其实在秦国灭亡的时候王翦已经病故了,秦国是在公元前206年灭亡的,而此事的王翦早就去

  • 秦军战斗力有多恐怖?为何那么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大秦赋》这部剧相信不少人在看了,相信很多人对秦国的这段历史也是有了很多的好奇。众所周知,秦朝的军队在秦始皇的统治之下,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强大程度,首先秦始皇在处理完国家内部事情以后,看准时机号令三军,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战争——征服六国。此次大规模的战争,秦朝仅仅只用了九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天

  • 假如法正主持北伐之战,他能击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率军北伐,整体战绩并不乐观。或许司马懿军事战略不如诸葛亮,但诸葛亮也没太好的办法攻破魏军防线。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让法正来主持北伐,他能否击败司马懿呢?历史上,法正可能是被忽略或者轻视的一个人才。法正在辅佐刘备时,也是立有诸多功劳,并且深受刘备信任。那下面就来分析下法正的能力,以及他是否

  •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朱棣,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靖难成功的帝王,统治期间把国家治理的是有声有色的,文武方面也是达到了让后人难于企及的高度。史书对他所创造的治世称之为永乐盛世。可以说朱棣虽是造反成功的帝王,但凭借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等),后世对他的肯定还是大于否

  • 秦国实力那么强,为什么还派嬴异人到赵国当质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在提到嬴政的时候,他的父亲嬴异人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正是因为嬴异人在赵国当质子,才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有了奇货可居,让他有了翻身的机会。但是,当时秦国的实力基本上已经是战国最强了,已经如此强大的秦国,为什么还需要给一个不如自己的赵国送去一个王孙当质子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秦国自从

  • 明朝禁食猪肉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皇帝姓朱,所以禁止吃猪肉,但只是在明朝皇帝朱厚照在位的时候,而且他还吃猪肉,只是把名字“猪”改成了“豖”。这种自私和不顾及他人的做法也引起了大臣们的否认。大学士杨廷和就强烈反对国家禁止猪肉的命令。最后,朱厚照只能废除这项禁令。当然,这种情况源于周朝

  • 南宋将领郭倬是个怎样的人?为逃命出卖手下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南宋有很多被后人一直铭记、敬仰的名将,但同时也有不少贪生怕死,甚至做出出卖部下的将领。那这次要为大家讲述的人物,就是一位贪生怕死之人。他为了活命竟然把自己手下大将送给敌军,其行为令人不齿。更加讽刺的是,此人是郭家子弟,要知道当时郭家在南宋算是三大将门之一,没想到竟然出了这么一位畏死之人。那

  • 秦国以战功封爵位,为什么白起没有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以战功封爵位,在战场上杀敌的数量,会决定士兵的爵位高低,因此大大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尽管这个制度在后来显露出了弊端,但对于底层出身的士兵来说,还算是好事了。然而被后世成为杀神的白起,一生杀敌百万,为何最后却只是被封为“武安君”,却没有被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