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王朱高煦怎么死的,朱瞻基为何一定要杀他

汉王朱高煦怎么死的,朱瞻基为何一定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66 更新时间:2024/1/28 8:15:30

论战功,朱高煦要强于自己的哥哥朱高炽,但他只是次子,朱高炽才是长子,所以从出生开始就基本注定他与太子位无缘。但朱高炽又接受不了,一个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仅仅因为比自己早出生就可以继承皇位,所以他曾多次想方设法谋取太子之位,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朱瞻基继位,朱高炽依然没有死心,还打算起兵造反,最后是被贬为庶人,朱瞻基也不得不将他除掉。

错失太子之位

与大哥朱高炽软弱、文质彬彬的性格完全不同,作为明成祖的嫡次子,朱高煦自幼时起,便养成了一个凶悍、好动武力的性格。

不爱学习文章,还喜欢到处撒野,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本是天性使然罢了,但作为一个皇家子孙,在自家皇帝爷爷面前依旧不知道收敛,甚至还“言行轻佻”,这就不是天性问题作祟了,而是智商和情商都不大能够过关了。

果然,不出所料,“言行轻佻”、不知收敛的后果就是朱元璋彻彻底底地厌恶了朱高煦。不过,对于朱高煦来说,爷爷都是半截儿身子入土的人了,他看不看好我好像并不重要,而后续的事实证明,好像确实是这样。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燕王朱棣,也就是朱高煦的亲爹起兵靖难,“造反了”!而朱高煦在靖难一役中,打先锋。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翟能所及,高煦率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引开敌军,救了朱棣一命,这救命之恩,让一向就觉得二儿子和自己非常相像的朱棣这下子更加看好朱高煦了。

就这样,一顿折腾之后,最能够管束自己、最不喜欢自己的爷爷死了,自己又在夺取皇位的战争中立下了头功,赢得了亲爹的青睐,朱高煦彻底飘了。成日在京城里游手好闲,仗势欺人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高煦一点点地把朱棣对自己的莫大期望,消磨殆尽。

在朝臣们的竭力进谏以及立嫡立长的老祖宗规矩的压迫之下,朱棣选择立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并且把朱高煦封为汉王,迁往云南藩地。

执迷不悟,妄想夺嫡

当头一棒,打醒了朱高煦,他哭求着朱棣,不要把他赶去云南,朱棣心疼儿子,就勉强同意了。但很显然,朱高煦的目的并不只是单单留在京城这么简单,他开始想方设法夺取太子之位。最初,他只是向朱棣索取天策卫为自己的护卫,而后不断增加自己的亲信护卫;其次,他经常把自己比作唐太宗,行事放纵;最后,居功自傲,多次陷害自己的大哥,导致明朝两大名人解晋、黄淮下场凄惨。

“一而再,再而三”,明成祖终于意识到,原来他的这个“乖儿子”居然想夺嫡。于是,他返回了南京,看看朱高煦究竟要荒唐到何种地步。但朱棣没想到的是,他的二儿子做的好事可不止一点点,而是一大筐。雷霆震怒,朱高煦被明成祖痛斥,并被囚禁于西华门,而后幸得大哥朱高炽求情,免去被贬为庶人的责罚,但他内心却依旧未放弃夺取皇位的想法。

1425年,在位仅仅一年的朱高炽病逝,太子朱瞻基回京奔丧,贼心不死的朱高煦派人埋伏于半路,想要趁此机会截杀朱瞻基,但令他失望的是,这次行动并没有成功。

朱瞻基上位后,一向看重亲情的他,多次厚赏自己的几位叔叔,其中朱高煦最甚。除此之外,只要是朱高煦提的意见,朱瞻基都一一照做。但朱瞻基并没有想到,他的“顾念亲情”却被朱高煦当作自己狂妄的筹码。

1426年,朱高煦重操旧业,走上朱棣的老路——造反,但是“没有那把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与他爹完全不同的是,朱高煦最终败在了自己侄子朱瞻基的手上,选择了投降。

念及亲情,明宣宗选择将朱高煦及其儿子贬为庶人,关押在西安门中。但是,就算到了这种地步,朱高煦依旧不知道悔改,在明宣宗去探望他的时候,他居然伸出脚将明宣宗给绊倒了。至此,明宣宗被彻底激怒,下令将朱高煦用一口大铜缸子给扣住,但力大无穷的朱高煦竟然把缸子顶了起来,四处晃悠。见此,气不打一处来的明宣宗让人架起炭火,将朱高煦活活烹死在铜缸之中。

有毅力,但没智慧

能够几次三番地费尽心思去争夺那个位子,不得不说,论毅力,朱高煦还是有的,但很可惜,就是没脑子。

本来在靖难一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他,只要稍微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气,不要去做那些“放浪形骸”的破事,凭借朱棣对他的看重,他成为皇太子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可他偏要“作”到被囚禁起来;而后,截杀朱瞻基,仓促行动就不说了,行动之前也不想想,人家亲爹前脚刚西去,第一继承人后脚就死了,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你朱高煦做的吗?最搞笑的是,朱瞻基都原谅你造反的事了,你没事儿去绊人家干嘛,活久了吗?

说句实话,朱瞻基这一辈子做的那些事儿,真就恰恰对上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在十八路诸侯中什么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回中,讲的是曹操发动了十七路诸侯联军共同讨伐董卓的故事。在演义中,曹操以一己之力策动十七路联军,这样强大的号召力在当时的确是让人刮目相看。但是在正史当中,曹操的号召力可并没有这么夸张。这“十八路诸侯”也并非是他一路号召而来的,甚至在“十八路诸侯里&

  • 马谡按照兵法行事,为什么还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他让马谡防守街亭,抵御魏军的进攻。结果马谡擅自违反诸葛亮命令,选择放弃水源,登上南山据守,结果惨被而归。不过马谡此番是按照兵书所说行事,为何还会失败呢?只能说马谡虽然读过的书不少,但缺乏实战经验,不懂得活灵活用,才会招至败局。在旁人看来马谡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但马稷可能根本没

  • 分封制早已经被废除,为何朱元璋要恢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分封制作为古代的一种制度,在秦朝时期就已经被废除了,改为实行郡县制,不过后来汉朝时期并没有完全延续秦朝的做法,分封制还是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来分封虽然没有彻底废除,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延续了郡县制的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很显然对于皇权是更有利的,只是秦汉之前并没有郡县制,是一种新的制度,人们的

  • 张辽和徐晃哪个厉害,谁才是第一五子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论五子良将的排名,前二人选一般都是在张辽和徐晃之间做出选择。这两人都是三国时期非常优秀的将领,一生战功显赫,但他们属于同一阵营,没有直接交过手,所以只能从各自的战绩来分析。下面我们准备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一个是个人武力,一个是统兵能力,真正厉害的将领不仅是个人武功厉害,更应该是一位军事能力出众的人,

  • 南北朝时期男女关系乱吗?这些证据让人无法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说到这个民风彪悍的问题,在古代历史上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有很多的故事的,每个朝代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很保守,有的却非常开放,但是在南北朝这个时期,那不是什么男女混乱了,那就无法直视,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速度下载试试!南北朝时期的奇葩行为,关系混乱到无

  • 南宋是如何报复靖康之耻的?对金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靖康之耻在宋朝可以说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了,宋朝皇室和大臣们都被俘虏,北宋灭亡,建立起来的南宋也是风雨飘摇,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宋好像非常在意求和,却不在意失去的土地,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南宋也算是报了靖康之耻的仇的,那他们究竟是怎么报仇的呢?南宋对待金国的态度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关羽杀蔡阳打消张飞疑虑,如果对手是他结果又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蔡阳虽然名气不算很大,但也是曹操手下一员猛将。关羽得知刘备消息后,准备回到刘备身边,期间过五关斩六将神勇无敌。不过当时张飞对关羽失去信任,关羽为了打消张飞疑虑只能拿下蔡阳,两人斗了几十回合竟然不分胜负,最后关羽出奇招才将蔡阳斩于马下。但来者是蔡阳才能让关羽得手,如果换做曹操阵营的另一员大将结果还会如

  • 秦国崛起只是依靠商鞅变法吗?强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直到最后统一全国,可以说很多人都知道,引起这一切的,都要从商鞅变法说起。是商鞅变法的成功,将秦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有了实力才会与其他强大的六国争夺天下。但商鞅变法固然很重要,却并不是秦国崛起唯一依靠的力量,那真正让秦国发展起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商鞅变法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呢?下

  • 明宪宗结发妻吴皇后为何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明宪宗一生共有四位皇后,其中第一任皇后吴氏是朱见深的结发妻子,但吴皇后只当了一个月就被废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吴皇后是蒙冤被废,但好在她的结局得以善终。说来还是因为吴皇后一时冲动,才让别人有了能够陷害她的机会。此后她有照顾过几年朱祐樘,所以等朱祐樘上位后念在吴氏对他有恩,因此让她享有皇太后

  • 长坂坡之战曹军的主将是谁,为什么无人能抵挡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长坂坡之战赵云一战封神,面对曹军七进七出救出阿斗,勇武程度令人敬佩。不过当时曹操率领的是全天下最强悍的虎豹骑,为什么千名骑兵还拦不下一个赵云呢,当时曹军的主将究竟是谁?当然,七进七出是演义里的故事,主要就是为了突出赵云的武功,要是在现实中,恐怕就算赵云长有一对翅膀也难以突破虎豹骑的包围。所以曹军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