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统为什么坚持让刘备入蜀得川?庞统智慧不输诸葛亮

庞统为什么坚持让刘备入蜀得川?庞统智慧不输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697 更新时间:2024/3/16 13:04:18

演义中,庞统这个人物并不算显眼,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没办法和诸葛亮相比。不过对于刘备来说,庞统建设蜀汉的功劳可能不输诸葛亮,甚至庞统的智慧还要更胜一筹。当时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而庞统在关键时刻替刘备列出上中下三策,助他入蜀得川,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或许因为庞统走的太早,不少人忘了他对蜀汉做出的贡献,那这次就来讲讲庞统的能力和重要性究竟如何。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

众所周知,卧龙先生诸葛亮,是刘备身边的第一谋臣。《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一番操作如神仙转世,就算在《三国志》中,诸葛亮仍旧以杰出的功勋,成为蜀汉集团耀眼的政治明星。

而这句广告词中提到的凤雏,则是协助刘备入川的军师中郎将庞统,可惜雒县一战,庞统不幸身中流矢,英年早逝。

庞统在刘备集团效力的时间有限,也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功劳,可他却能与蜀汉重臣诸葛亮齐名,这是为什么呢?

一、蜀汉国策

曾经有人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对于庞统来说,也是这样。

庞统的一生虽然短暂,可他却能以发展性的眼光,一针见血地指出蜀汉集团的一个战略性错误。

这个错误,还得从诸葛亮的《隆中对》说起。

当年,刘备与诸葛亮在草庐中畅谈天下事,定下了以益州和荆州作为大本营,等到时机成熟时,两路人马北伐中原的根本性国策。

此后,蜀汉集团一直依照着《隆中对》中的规划,刘备入西川,关羽守荆州,一切按部就班的发展,并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江山。

或许是蜀汉集团的发展太过顺利,又或许是诸葛亮的名号太过响亮,总之,整个蜀汉集团中,唯有庞统,一直坚定地认为,《隆中对》中的规划,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二、隆中对的错误

这处错误,用一位伟人的话来说就是:“刘备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想要同时占据了益州与荆州,再两路大军北伐,这个看起来很美好的策略,其实并没有实际操作性。因为益州与荆州相隔千里,蜀国本人的实力又不强,一旦分兵,想要安稳地守住根据地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根本无法再北定中原。

那么,既然“跨有荆、益”两路齐出的想法不现实,单独占据荆州一处地方怎么样呢?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的很清楚,他看好荆州的理由是“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诚然,荆州虽然地理位置绝佳,但这也注定了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样的一块地方,以蜀汉集团在三国中处于弱势的地位,想要占据住只怕是分外艰难。

更何况,诸葛亮还一心设想着占据荆州后“结好孙权”,试问你蜀国占据了长江上游,直接扼住了长江下游吴国的命脉,那孙权如何能够坐视不管?可以说,一旦蜀国占据荆州,就注定了吴蜀之间必有一战。

这一切,作为荆州襄阳人的庞统看得很清楚。正因如此,初到蜀汉阵营的庞统,就以他过人的智慧,向刘备提出了另一版的“隆中对”。

三、庞统的智慧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这是庞统来到蜀汉阵营后,给刘备的谏言。

在庞统看来,与其费尽心思守荆州,不如一举拿下益州。正如《隆中对》所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而荆州则常年战乱不休,各方势力混杂,就在庞统建议刘备入川的时候,荆襄九郡便处于魏蜀吴三国瓜分的状态。

如果蜀国的实力注定只能拿下一个根据地,显然益州更合适。

于是,庞统以战略性的眼光,建议刘备将蜀汉集团的重心从荆州转向益州,这样一来,虽然会让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损失不少人脉,但却能让蜀汉集团拥有更安稳的发展环境。

如果说诸葛亮以《隆中对》成为了三国版萧何,那么,同样为蜀汉制定根本性国策出谋划策的庞统,无疑就是三国版的张子房。

确定入川的策略后,庞统又以过人的智慧,为刘备入蜀制定了上中下三条妙计,最终让刘备成功定鼎西川,为蜀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庞统的一生很短暂,但他做出的贡献对蜀国的影响却很深远。单凭庞统为蜀汉设计的战略性规划,亦足以青史留名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元军进攻襄阳的时候,守城的将领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金庸的武侠当中,很多人都知道,郭靖和黄蓉两人是坚守在襄阳城的守将,他们抵抗元军的入侵,保护襄阳城,是小说里面很有名的英雄人物。不过在历史上,元军攻打襄阳的确是确有其事,但是守城的人到底是不是郭靖黄蓉呢?历史上真正的襄阳城守将到底是谁,有没有抵挡住元军的入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真正守

  •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是什么?太和改革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认为是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在位期间全面推行汉化改革,并且落实三长制和均田制,有效缓解了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史称“太和改革”。拓跋宏坚决改革鲜卑旧俗,还要用汉语代替鲜卑语,这在一个以鲜卑族统治的地方是非常难以完全实施的。拓跋宏为此也是全面阻止反对改革的

  • 为何感觉唐朝的强奸罪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在研究这个唐朝相关历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唐朝的有一种现象非常的少见,话说那就是这个强奸罪十分的稀少,那么有的人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这背后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只从小编研究了强奸罪的发现历史之后才发现,原来唐朝并不是强奸罪少,而且另有隐情了,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吧

  •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朱棣会传位朱高煦还是朱瞻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朱高炽虽然是朱棣长子,但据说朱棣更喜欢朱高煦一些,靖难之役中朱高煦曾多次拯救朱棣,朱棣也觉得他的性格跟自己更像。如果只是从这两个儿子中选,朱棣或许真有可能传位给朱高煦,不过要是把朱瞻基算进来,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有网友问,如果朱高炽死在了朱棣前面,那朱棣会效仿朱元璋传位太孙吗?其实按照正常流程是可以

  • 朱允炆下落不明,那他的皇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让原本正统继承皇位的朱允炆不仅丢了皇位,还下落不明,朱棣找了朱允炆很多年,但是历史上却并没有半点关于朱允炆下落的准确记载,明朝的皇陵当中,也根本就没有朱允炆的陵墓。不过,朱允炆是下落不明,但是朱允炆的皇后又是什么结局呢?他的皇后是谁,在靖难之役中是什么结局,朱棣又是怎么对待朱允炆的皇后的呢

  • 尧的儿子丹朱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尧舜这两位古代上古时期的帝王,可以说是很多人心目当中的帝王典范,尧传位于舜,舜又传位给禹,这种“公天下”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是能者居之的经典案例,正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优秀,足以担当这个王位,而上一任王也对他们十分信任,所以才选择了这样的结果。不过,尧本身是有儿子的,却很容易被

  • 朱祁镇成功复位后,他是如何对待朱祁钰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景泰八年,石亨、张軏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位,等英宗二次登基称帝后,他又是如何对待朱祁钰家人的呢?其实夺门之变之所以会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朱祁钰患了重病,而朱祁钰又没有儿子,这些大臣担心自己的仕途之路便选择帮助朱祁镇复位,这样自己便能飞黄腾达。等朱祁钰去世后,他的妃子也都被赐死殉葬,不过据

  • 楚庄王即位前三年一直沉迷酒色,为何三年后突然一鸣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不过和其他春秋霸主不同的是,在楚庄王即位前三年,他一直不问政事,沉迷酒色,给人的感觉根本不像一位霸主。三年后,楚庄王开始对楚国和各个人才进行了解,算是一步步走上正轨,楚国也在他的带领下日益强盛。有人推测,楚庄王即位时年纪太小,楚国内部爆发了不少冲突、矛盾,所以才决定采取以静观动

  • 明朝将领杜松为何会在萨尔浒战役中惨败于后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萨尔浒战役中,明军将领杜松负责率领三万主力部队担任主攻,由西面进攻。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明军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但双方真正开战以后,后金部队仅仅用了不到5天的时间,就击溃了三路明军,击杀了约5万人。杜松被塞外民族称为“杜太师”,此前杜松在与胡骑的战斗中无不克捷,为什么面对后金会

  • 夏朝前面真的有个虞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夏朝前面是什么朝代其实还是很有话说的呀,夏朝前面也正的不太知道是什么朝代,有的人说是上古时期,有的人说是传说中的虞朝,那么有的人问了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夏朝前面到底是什么朝代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夏朝前面是朝代我们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从大众的认为的来看,一个从比较有争议的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