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起引起秦昭襄王猜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秦昭襄王是否太无情

白起引起秦昭襄王猜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秦昭襄王是否太无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68 更新时间:2023/12/31 23:13:10

白起作为秦国史上,立有最大功劳的功臣之一,为什么最后会被秦昭襄王赐死呢?秦昭襄王能狠下心下这样一道命令,不知当时是何心情。其实君王杀功臣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这个人做了背叛自己的事;二是担心其功高盖主,日后控制不住,白起的情况很显然是后者。苏代对秦昭襄王一顿挑拨离间,成功引起秦王对白起的猜忌,此后白起又拒绝再次上阵,这下君臣之间的关系彻底跌至冰点。

说起武安侯白起,人人都说他是一代战神。他自幼熟读兵书,从一介武夫逐渐成为武安侯,一生征战沙场从无败绩。在大秦帝国,白起是当之无愧的开疆拓土之能将。其余六国听到白起之名,无不闻风丧胆。

然而,白起纵然在战场上锐意驰骋,杀伐决断,最终却没有逃脱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武将必死的命运。而最终导致他被赐剑自尽的原因,就是政敌范睢那简简单单的九个字。

经过秦孝公与秦惠文王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大秦帝国已经发展到足够强大。其余各国不过是囊中之物,只等着时间来慢慢消化。到了秦昭王时期,昭王继续推行商鞅变法,用更多平民出身的有用之人,而这些人后来确实成为大秦帝国的中坚力量。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击败三晋的战略,战略一定,差的就是人才。正在用人之际,白起应运而生。

他少年得志,刚刚出入战场便已经有了大将风范,虽然年轻但却不输历经百战的老将。相国魏冉慧眼识珠,着力推荐白起,白起自然不会让他失望。伊阙之战,白起斩获二十四万魏韩联军首级,夺取五座城池。

正是这一战,使得白起声名鹊起,升为国尉。随后,秦与楚国交战,白起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得楚王献城求和。白起火速推进,楚国最终一蹶不振,终于被秦国吞并。

白起最让人熟知的,当属长平之战。当时赵国强盛,是六国当中唯一有可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尽管当时秦昭王在第一次被赵国挫败之后,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赵国暂时无恙,但是对于秦昭王这样一位志在一统天下的的君主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秦赵之间,必有一战!昭王四十七年,因上党郡的归属问题,秦赵两国矛盾激化,双方在长平对峙。赵国主将为老将廉颇,同样为战神,廉颇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闭城不出,只等着最有利的时机,一举击败秦军。然而赵孝成王年轻气盛,以为廉颇惧战,一怒之下临阵换将,改由纸上谈兵的赵括主战。秦军得知赵括为主将之后,临时秘密调换了将领为白起。

这一次,赵括带走了赵国上下全国积蓄,结果在长平,他不听身经百战的廉颇建议,反而听信赵孝成王的话,火速出击,结果赵军被围困长平四十六日,水粮皆断。根据《史记》记载,因为极度饥饿,赵国将士纷纷互相暗害食肉。最后四十五万投降武安君,却被武安君全部活埋,仅仅留下了两百儿童回国报信。

那个时候的白起,就是大秦帝国派去收拾其余六国最有力的爪牙。有人说他坑杀赵卒四十五万,冷血无情。可是,白起这一做法确实对六国起到了极大地震慑作用。赵国经此一役,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自那时起,六国之中再也没有能与大秦相抗衡的国家。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而白起在大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他用兵如神,英勇善战。他深谙人心,知己知彼。从伊阙之战到鄢郢之战,从化阳之战再到长平之战,白起的战略部署从无失误,为秦国建下了不世之功。这一点,秦王自己自然也知道。

身为手握重兵的武将,最怕功高震主,然而如白起这种战神,却连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晓得。他只知道,攻打邯郸势如破竹,攻下赵国指日可待。而秦昭王却与宰相范睢别有用心。他们及时鸣金,命他速速返秦。

白起心中满是不甘,但是为将者,并不能违抗上命。白起只好将唾手可得的赵国首都邯郸再还回去,第二年秦昭王命白起挂帅,再次征讨赵国,白起直言已过了最佳战机。秦昭王认为白起藐视君主,二人数十年不和。最后一次,秦昭王明知必败,但还是命王龁挂帅出征,白起不知秦王试探自己的真意,仍是直言,“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正是这句话,让秦昭王勃然大怒。他命白起出征,白起只好称病。秦昭王命白起的政敌范睢去看望他,范睢回来后说:“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这九个字,杀人于无形。有余言?是什么余言?可怜一代战神白起,建功无数,最后落得个饮剑自尽的下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无心法师3青鸾怎么死的?玄鹄为了长生竟牺牲姐姐青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无心法师3》虽然是讲述前传故事,但会揭秘很多爆炸性的消息,例如无心的真身,还有他和岳绮罗到底是怎么产生关系的,还有无心和白琉璃相识的趣事。所以《无心法师3》依然看点慢慢,原本正在寻死的无心爱上了青鸾,可他有个不省心的弟弟,一心想要长生,结果姐姐为了拯救弟弟也是步入险境。青鸾最后肯定没办法像无心那样

  • 孤城闭张贵妃结局是什么?宋仁宗喜欢张贵妃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宋仁宗共有三位皇后,不过张皇后是死后才被加封,他也是仁宗最宠爱的妃子。《孤城闭》这部剧中,虽然宋仁宗和曹皇后是正配,但历史上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那么好,但剧版还是把张贵妃放在了对立面,她的存在更像是一位反派角色。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可以先查查资料,看看这三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下面就来讲讲

  • 瓜熟而代的典故是怎样的?瓜熟而代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瓜熟而代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并不算特别高,不过其典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瓜熟而代的意思是君王要对自己的臣子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不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那这背后的典故究竟是怎样的呢?春秋霸主齐桓公我们都不会陌生,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齐桓公哥哥齐襄公身上。因为齐襄公没有做到瓜熟而代,才导致齐国陷入混乱

  • 孝文帝死时,为何要赐死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北魏的孝文帝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有古的一位皇帝,这位皇帝命不长,33岁就驾崩了,他有一位非常非常心爱的皇后,但是孝文帝在死的时候,却下令赐死了这位皇后,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出生这样的事情?下面一起看看具体的原因!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的第七位皇帝,也可能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北魏孝文帝大家也应该知道的还是很出名的历史人物,是卑微的皇帝的,孝文帝推行了一次改革,叫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家也知道改革好了,那就是人民丰衣足食,改革不好那结局就非常的悲惨了,所以改革都有好有坏的,那么这一次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利弊在什么地方呢?影响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朱高煦想效仿朱棣夺权,最后却输给宣宗被活活炙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朱高煦是朱棣次子,曾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诸多战功,也是朱棣最欣赏的儿子。相比之下长子朱高炽身圆体胖,朱棣都觉得大儿子不像他。不过朱棣并没有废长立幼,还是让朱高炽继位,这番决定已经让朱高煦非常不满了,等皇位再传到朱瞻基手上时,朱高煦决定起兵造反,效仿父亲朱棣当年的举动。但朱高煦功力明显不够,最后被朱瞻基击

  • 赵徽柔是谁生的?赵徽柔生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福康公主是宋仁宗最宠爱的孩子,在《孤城闭》中赵徽柔的原型就是福康公主。不过赵徽柔并不是由皇后所生,她的生母是苗贵妃。当时宋仁宗对待赵徽柔基本是把最好的待遇都给了她,所以赵徽柔算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唯独感情不是她喜欢的。赵徽柔和梁怀吉之间的关系貌似不简单,《孤城闭》中他们的故事线是重点之一,大

  • 无心法师3无心法术哪来的?无心为什么变强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无心法师第三部的内容,是讲述无心在唐朝时期的遭遇,那时的无心还会几个法术,对他侦查案件有很大的帮助。那为什么民国时期的无心反而什么都不会了呢?或许跟他必须沉睡的设定有关,等无心醒来会忘掉很多事情,法术自然也就记不起来了。所以等于是无心会越来越弱,但死不掉似然是他最为苦恼的事情。第三季中,大家终于可以

  • 虞卿为什么愿意为了魏齐,甘愿放弃相国一职跟他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虞卿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士,他早年曾两次拜见赵孝成王,后来赵王将他列位上卿,因为都称他为虞卿。能有如此待遇,就说是虞卿肯定有真才实学,后来虞卿也的确证明了自己是一代名士。不过虞卿此后做了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他为了好友魏齐甘愿放弃相国和爵位,同他一起离开赵国,此后虞卿再也没有步入仕途。虞卿和魏齐关系有

  • 民国奇探乔楚生和谁在一起,乔楚生喜欢白幼宁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这次张云龙在《民国奇探》中,饰演男二号乔楚生。乔楚生有两个身份,他即是巡捕房探长,又是青龙帮四当家,人称四爷,十分擅长交际。后来在一起案件中,乔楚生和路垚相识,两人此后变成了搭档,配合起来十分默契。不过白幼宁的出现,使他们之间又产生另一种奇妙的关系,因为他们都喜欢上了白幼宁,这就非常有意思了。那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