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如何招揽人才?曹操用人的两种手段

曹操如何招揽人才?曹操用人的两种手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69 更新时间:2024/1/19 11:11:18

曹操用人 ——唯才是举,相信这句歇后语不少朋友都听说过。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并非所有人都赞成曹操招揽人才的办法,不过此举的确为他获得了不少顶尖人才。但把人招进来只是开始,最关键的是要会用人,曹操的用人之道更为精妙。可能在很多人心里,曹操是位动不动就大开杀戒的人,实际上并非如此,曹操对待手下一般会有两种管理方式,下面就来举例以作分析。

(一)曹操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

不管文人名士对曹操如何看待,曹操都会不遗余力的讨好对方,将这些人尽可能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这可以说是曹操的用人机制吧。

例如陈琳

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消灭曹操,发起官渡之战,在出战前让主簿陈琳写一篇“讨贼檄文”。

陈琳多牛啊!建安七子之一!文才一流!他在文中将曹操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甚至将曹操的祖宗一并骂了!可谓淋漓尽致。当时曹操正在犯头风病,看了这篇文章惊了一身冷汗,病也好了大半。曹操当场啧啧称赞,直呼陈琳文章写得好:“此人不能为我所用,太可惜!”曹操不但没有恼怒,后来还重用陈琳,并时常与他进行文学交流。

这样的曹操并不是屠杀文人的暴徒啊!曹操所打压的文人究竟是哪一类呢?

(二)曹操借刀杀人。

大家都知道,曹操善于笼络人心,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多数都是在他“甜言蜜语的交心”中笼络而来。

但东汉末年的文士祢衡,却因为性格狂傲得罪了曹操。

祢衡虽然有几分才学,但性格极端,平时最喜好讽刺挖苦别人,动不动就开口骂人。话说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各地时,孔融给曹操出了主意,欲与袁绍争锋,必须要扫除南方的障碍,也就是刘表张绣孙策,手段则是招安。

曹操本来想让孔融去办招安的事情,但孔融推荐了他的好朋友祢衡。曹操素来爱才,也听说祢衡有些本事,便召见了祢衡。谁料祢衡一见曹操,就把曹操和他手下的名臣将相批评一番!

这也就令人呵呵了!祢衡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作死就不会死!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一大堆大道理难道你就不懂吗?你这样口无遮拦,狂妄自大,不引来杀身之祸才怪呢!

曹操暗地里十分恼怒,但他惯于对天下人摆出一副爱才的面孔,怎能当场发怒呢?于是曹操就合计琢磨了一招“借刀杀人”之计,将祢衡送到了刘表那里。据说,祢衡因为一张刁嘴又惹了祸端,把刘表和江夏的黄祖得罪了,最终被黄祖一刀劈成了两半!

(三)曹操为何又杀了杨修和孔融?

祢衡的死虽然不是曹操亲自所为,但却与曹操有很大关系。诸如祢衡此类轻狂的文人,一旦到了曹操身边,几乎没有一个是好下场。

其中,杨修就是典型的一例。曹操明明知道此人聪明异常,对自己或许大有益处,但因为杨修常常自作聪明,可以说聪明过了头,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懂得韬光养晦,而且又搅合到曹丕和曹植的争斗当中!

参与夺嫡,是古人之大忌啊!最终,杨修被曹操除去。孔融是比较耿直的一类文人,在曹操面前直言敢谏,曹操虽然喜欢,但后来也因为与曹操的利益有所冲突,曹操不得不把孔融也除掉了。

如此爱才的曹操,为啥要杀掉这些他千辛万苦笼络过来的文人呢?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政治立场的问题。

(四)崔琰阳奉阴违,死有余辜。

其实,曹操所杀之人,不是在政见上与曹操相左,动摇了曹操控制刘氏的基础,便是参与到了曹氏夺嫡的纷扰、家业的斗争。

比如崔琰,此人阳奉阴违,表面是在曹操手底下做事,但内里却有谋反之意,他对曹操甚为不满,不但诋毁曹操,还结党说,曹操有颠覆汉室的野心。

曹操之心如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崔琰却不知天高地厚将此事挑了起来,触了曹操的逆鳞,曹操能饶过他吗?

曹操算得上文武双全,对待文人可说“唯才是举”,何况他也热爱文学,对文人的喜爱更是发自肺腑。

但反言之,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统治者,曹操要实现灭刘的计划,就必须对违背他意志的、不识时务的那些文人予以打压。

杀一儆百,以正视听,也是自古以来统治者们一贯的政治手腕吧。

作者:君之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溥仪当时才三岁,为何不让摄政王载沣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人说,其实溥仪还有一位父亲叫载沣,但是溥仪登基的时候只有三岁,那么为什么当时不选择载沣来当皇帝呢?这个问题其实看似简单,但是又不简单的,其中还有很多的故事的,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一般情况下皇位继承是父死子承,特殊情况下兄终弟及。溥仪三岁登基,继承的是光绪皇位,算是父死子承。

  • 孤城闭曹皇后结局怎么样了?曹皇后和宋仁宗有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曹氏虽然是宋仁宗皇后,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算好,两人也没有孩子。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既然感情基础不牢固,为什么宋仁宗还要封曹氏为皇后呢?实际上曹氏早年奉诏入宫,是因为宋仁宗的养母看上了她,并不是仁宗自己的选择。不过历史上对于曹皇后的评价很高,有很多事迹都能证明她是一位贤后。这次就来简单介绍下宋仁宗和曹

  • 岳钟琪的权利不比年羹尧小,为什么雍正只杀了年羹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岳钟琪,岳飞二十一世孙,是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时期的一员名将。古代大将其实可以说过得都并不简单,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会遭遇到来自皇帝的怀疑,与岳钟琪同一时期的,就有被雍正处死的年羹尧。而当时,岳钟琪其实手里的权利比年羹尧更大,为什么雍正只杀了年羹尧,却并没有动岳钟琪呢?在这件事情的背后还有什么原因,我们一

  • 同治皇帝为何会染上花柳病?慈禧为什么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花柳病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一些,就是性病在古代的一种称呼,而得这种病的人,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应该是那些每日寻欢作乐的人才会得的病吧。但是在清朝时期,相传同治皇帝也得了花柳病,最终还因此而死,这就真的很让人奇怪了,同治皇帝身在皇宫,为什么会患上花柳病呢?同治皇帝患病之后,为什么慈禧却也不救治他呢?1.同治

  • 苏轼的乌台诗案真的是沈括告发的吗?历史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沈括,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他是我国历史上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他所著作的《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历史中首部自然科学的笔记体著作,被西方科学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不过沈括这个人不仅仅是科学家,还是当时北宋的一名官员,一名政治家,也是科举出身的,担任过地方小吏,

  • 乌台诗案与王安石变法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苏轼,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在上学的时候还学过他的诗词,而且我国著名的东坡肉也是苏轼所发明的,所以苏轼也被叫做苏东坡。不过苏轼的一生也是有着坎坷的,他成为了大宋朝因为文字而入狱的第一人,而这就要从乌台诗案说起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朝廷派出的钦差皇

  • 诸葛亮为何不占领西藏?当时两方有交流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虽然是魏蜀吴之间各路的争斗,但是却并不是完全只有这三个国家,还有很多来自其他方面的势力。当时的蜀国位置比较特殊,诸葛亮虽然一直都北伐,向魏国方向进军,但是很多人发现,在蜀国的西边就是现在的西藏,是藏区,为何诸葛亮一心北伐,从来没想过往西藏方向发展呢?当时两方之间有没有什么交流呢?1.地形因素

  • 连和珅都没有的三眼花翎到底有多重要?清朝只有7个人获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历朝历代都有一些象征着身份地位高贵的东西,一般都是皇帝赏赐的,奖赏给一些人,而清朝有一个三眼花翎就是非常贵重的,代表着身份地位的高贵,整个清朝只有七个人获得了三眼花翎。然而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个三眼花翎,就连乾隆最宠信的和珅都没有获得,究竟是为什么?那这获得了三眼花翎的七个人,又分别是谁呢?1.花翎

  • 杜畿在三国中为何不出名?曾为曹操立下奇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东汉末年,荀彧推荐杜畿给曹操,此后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西平太守。杜畿在三国中并不算一位存在感很高的人物,可能大部分读者对他的印象都不是太深,但杜畿却是曹操手下一位能大臣,曾立下大功。杜畿家族也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不过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就已经不再做官了,所以杜畿没有任何靠山背景,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能力

  • 为何我国历史剧关于元朝的几乎没有?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喜欢看古装剧,说起历史古装剧拍的最多的当属清宫剧了,一时间清宫剧似乎成为了一种风尚。那么是清宫剧也别好看吗?要我说也不一定啊,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不乏一些传奇的故事。不知道是否有人记得当年有一部史诗级的电视剧《成吉思汗》深受观众喜爱,这部历史剧可是根据元朝开国皇帝的故事翻拍的,一度受到观众的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