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火器领先世界,为什么打不赢金朝?

宋朝火器领先世界,为什么打不赢金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68 更新时间:2024/2/5 7:00:12

很多人都知道,宋朝时期可以说是战乱不断,宋朝与周边国家的战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辽,金,西夏等等,而很多人也常说弱宋,认为宋朝大部分时候只会求和,战斗力不强,所以也不会硬着骨气也要跟别人打,这让很多人都觉得是一种耻辱。然而当时,宋朝可以说火器是领先世界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宋朝的武器可以说真的不弱,可是为什么即便是如此,却还是打不过金朝?宋朝被称为弱宋到底弱在哪里?既然武器很先进,为何在打仗的时候却始终无法打赢对手?金人可以说一直都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敌人了,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而且北宋政权也是因为金人的入侵而破灭,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宋朝的火器

北宋末年,又发展出“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火器一炸,声如霹雳,响动如雷;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碎迸无迹,甲铁皆透。1126年,李纲就用霹雳炮等重火器击退了围困京城开封的金兵;1161年,南宋文臣允文在著名的采石之战中,又用霹雳炮击败金朝御驾亲征的天德皇帝完颜亮,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挽南宋于既倒。霹雳炮因此成为火器史上最传奇的武器之一。

南宋初年,火药武器又上了一大台阶,即管形武器的出现。1132年发明的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武器,即将火药装在一根长竹管里,点燃火药,烧伤敌人。之后,能发射子弹的火枪应运而生,即以粗毛竹筒制成枪管,装填在竹筒里的火药中夹着“子窠”,火药燃烧后瞬间产生很高的气压,将“子窠”喷射出去,发出炮一样的声响。这里的“子窠”,可视作原始的子弹。之后,从竹管枪炮发展为金属管的枪炮(铳枪),在逻辑上就不存在障碍了。此外,宋元之际,还出现了一种以火药燃烧喷射气体产生反作用而将箭头射向敌方的火药箭。这和现代火箭的发射原理是一致的。

纵观有宋一代,火药在火器上的运用,不仅是成功的,而且是有效的。火药武器的应用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多次为宋军赢得战争,甚至在危机之中成为救命稻草。1132年的管形武器——火枪,就是南宋将领陈规在抵抗金兵进犯时的重要发明。借助这种新式武器,宋军在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守城时焚烧了金兵架设的攻城天桥。

至于大宋王朝留给后人军事孱弱、疲敝不堪的观感,以及从岳武穆、辛弃疾、陆放翁、陆秀夫文天祥等豪杰身上生发的千古悲情,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如重文轻武、重步轻骑,甚至如黄仁宇所言农耕文明对阵游牧文明的先天劣势等。但从火药、火器史本身追寻,也能觅到一点踪迹。北宋初期,历代帝王励精图治,重视武备,纂修兵书,发展兵器工业(仅中央兵工厂生产的火药武器即可装备大军数十万),甚至组建专门的火箭部队。但到北宋后期,帝王庸碌,得过且过,武备废弛,歌舞升平。宋徽宗时,火药竟然一度转向娱乐。烟火绚烂、炮仗冲天之际,江山日危,亡国不远。

大宋,留给后人太多的唏嘘和思考。放眼世界历史,大宋以其文明和创造,以其毁灭和重生,通过注入金、元的文脉与精气,通过火药西传炸碎封建城堡,指引着人类迈向近代文明,如同春蚕剥茧抽丝,仿佛凤凰涅槃浴火。总之,让我们记住:火药,不是大宋的发明;火器,也不是大宋的发明;但将火药成功运用到火器上——即火药武器,却是大宋最大的军事科技发明。从此,火药撬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车轮。

2.为何宋朝打不赢金朝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个高峰,三大发明在宋朝大放异彩。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使得远洋航海变成可能,火药的运用更是使得人类进入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由于宋朝失去了河西、河套一带,宋朝失去了重要的良马产地,所以宋朝的骑兵部队并不强大。宋朝为了弥补骑兵的不足,大力发展火器。

即使在火器的研发、战法研究都已经比较精熟的近代,英国人在南非、阿富汗都曾经遭遇到全军覆没的惨重战事。那时的铸造工艺的进步已经使得枪械的稳定性、精准性都已经有很大改善了,而且还有威力巨大的火炮助阵,最终仍然不敌那些手持弓箭刀枪棍棒的土著人。战争胜负关联的因素太多了,武器装备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国土面积、人口、资源、战争意志等都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

文明社会虽然发明了火药,也想到了把火药用在战争中,但是因为时代限制,文明社会的材料科学、铸造工资等都没有配套发展,从而使得火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还不能完全取代冷兵器。直到马克沁机枪问世,文明社会的工业系统集成能力获得大幅度进展,依靠工业社会的文明代差,才将综合国力的差距形成了战斗力的代差,冷兵器逐渐退出战争舞台,直到成为军事礼器。

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宋朝的时候是火器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虽然有一些有远见的人,认为这个东西在今后的战争中可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个发展需要时间,时间往往长达数百年。在宋朝的时候,火器显然不可能有那么强大的力量,所以在岳飞抗金的时候,双方用的还都是冷兵器。

3.北宋灭亡

辽朝灭亡后,金朝即乘胜侵犯北宋。东京城破,开封军民抗敌情绪很高,要求参战的人达30万之多。金军不敢贸然进占全城。于是提出“和议”,向宋王朝勒索。宋钦宗派宰相何栗去金营乞和,完颜宗翰和宗望却要宋钦宗亲自到金营商议割地赔款之事,宋钦宗不得已进了金营求降,献上降表,并秉承金人的意旨,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对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民众进行镇压,然后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大雪纷飞,被掳掠一空的开封人民遭受饥寒无情的袭击,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宋朝腐朽统治者的投降政策,使开封人民遭受难以言状的灾难。

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初一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北宋由此灭亡。

靖康二年,徽钦二帝及在开封的宗室3000余人被金兵掳走,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为被委派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出外招兵而免于此难,不久在应天登基,金兵继续追杀,他逃到了扬州,后来又被逼无奈,出海逃亡,最后在临安(今杭州市)落脚,暂时稳定下来。之后建立了南宋,是为宋高宗。徽、钦二帝被掠去后,于1135年和1156年死于金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安徽为何盛产名将,曹操手下哪些将领来自安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就算没读过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也会在很多其他场合能认识到这些将领。那你知道当时哪个地区最盛产名将吗?可能大家往往会忽略他们的出生地,不过要是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其中大有文章。作为三国最强盛的一方,曹操手下多数将领都来自安徽,而安徽也是给各国提供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为什么安徽

  • 黄石公授与张良的兵书是什么,真的是《太公兵法》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黄石公,他也是秦汉时期著名思想家,同鬼谷子齐名。据说黄石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虽然常年隐居,但一直忧国恤民,想把自己所学传给后人。《史记》中有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说张良计划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往下邳,碰巧遇上了黄石公。而黄石公送给了张良一部兵书,让他帮助刘邦成功立汉,不少人都好奇这部兵书

  • 韩琦为什么说曹皇后相貌丑陋,历史上曹皇后究竟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大家一定对韩琦的行为充满疑惑,他明明都还没见过曹皇后,为什么就说她相貌丑呢?其实韩琦也是听坊间传闻,不过更重要的是他要替仁宗找一个不会“惑君”的皇后,这点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丑点就丑点,也无妨,更何况曹皇后出生名门,气质和修养方面肯定没的说。至于曹皇后真正容貌如何我们也无从知晓

  • 历史上宋仁宗什么时候得知生母是李宸妃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宋仁宗直到23岁时,才得知自己生母并非刘太后,而是李宸妃,不过当时李宸妃已经病逝,仁宗没能赶在母亲活着的时候与她相认,恐怕这是他一生最后悔的事情。据记载,宋仁宗知道身世真相后,哀伤过度,好几天都没缓过来,还亲自下诏书自责,并尊李宸妃为皇太后。也正是因为仁宗觉得对不起李家,所以才会把福康公主嫁给李玮,

  • 商朝越人的发型为什么和现代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到古代人的发型,很多人一定都觉得,古人不论男女,应该都是留着长发的吧,因为古代人很重视孝道,而孝道中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身上不管是皮肤还是毛发,都不能够轻易损伤,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有刑罚将犯人身上的毛发剃掉,这就是对犯人的惩罚。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种观念也不是一直都

  • 为何说夏姬红颜祸水,有九个男人因夏姬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夏姬被认为是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但当你了解她的故事后,可能会感到脊背发凉,因为夏姬一生中共有九个男人因她而死,而且还造成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有人觉得夏姬是红颜祸水的典范,称她妖淫成性,和多为诸侯通奸,不过男女之事往往很难全部怪罪到其中一方,难道那些男人就一点过错没有吗?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准备跟大家讲

  • 朱棣最后一次亲征胜利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明初的靖难之役,使得朱棣夺取了自己侄子手中的皇位,然而朱棣的这一番篡位之举却并没有收到后世的指责,反倒是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并且成其为“永乐大帝”。之所以对于朱棣大加赞赏,主要是因为朱棣的诸多功绩,如:将首都搬迁到北京、编写修筑《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收复安南、五征漠北。其

  • 许褚和徐晃谁更厉害,许褚经典交战记录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许褚一出场就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无论是对上典韦、吕布,还是赵云、马超,许褚皆可一战,而且不落下风。曹操就非常赏识许褚,专门将他选为自己的护卫,也是对他实力的认可。不过许褚虽然交战次数多,但真正分出胜负的并不多,所以对许褚武力始终没办法做出合适的分析,当然也不排除这是演义中故意想达到

  • 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用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北京的故宫,相信是没有人不知晓的。如今我们熟知的故宫是早在明朝时期所建立的,但是公共的来历却是有一番曲折的。明朝初年,朱元璋与朱允炆统治时期,都城是在南京。在朱棣叛乱夺取政权之后,就开始想着迁都了,想把都城迁移到北京。那么朱棣为何想要将都城迁移到北京呢?为何不想将好好的南京当做都城呢?而要重

  • 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这背后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英年早逝的皇帝不占少数,尤其是在明朝时期,很多皇帝的寿命都不长,甚至是登记的时间都非常短。明宣宗朱瞻基就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皇帝。他与自己的父亲朱高炽合力打造了史称“仁宣之治”的大明盛世,在治国方面是非常有才华的。正是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却没能够活出太长的寿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