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澶渊之盟明明是宋朝之耻,为什么辽国却先崩溃了?

澶渊之盟明明是宋朝之耻,为什么辽国却先崩溃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33 更新时间:2024/1/19 1:46:16

澶渊之盟很多人都知道,作为我国古代宋朝历史上,和辽国缔结的一个盟约,很多人都觉得,澶渊之盟是非常耻辱的。原因就在于缔结澶渊之盟时候的历史背景,还有盟约里面的诸多条件。当时两国交战已经有二十五年的时间了,但是缔结盟约之后,宋朝每年都要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结为兄弟之国。这样的条件现在看起来简直就是非常非常耻辱的,相当于宋朝向辽国俯首称臣一样,当然有很多人不能接受。然而在当时,却似乎并没有人对这个有什么异议,不仅如此,在澶渊之盟后,宋朝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是辽国先垮掉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辽国为什么比宋朝先崩溃了,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1.澶渊之盟简介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2.为什么宋朝澶渊之盟没有亏

宋真宗时,主要敌人是辽国。杨家将,就是和辽国打的。辽国没事就进犯边界,北宋能打的人又少,就有了百岁佘太君挂帅出征的故事。经过25年的战争,真宗皇帝在寇准的软硬兼施之下御驾亲征,在澶渊(今河南濮阳)用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大胜辽军。

宋朝因为丢了幽云十六州,造成几乎没有战马的结果,所以宋朝无论是对付辽国还是后面的金、元,都是步兵对骑兵。虽然并不是一直在输,但是一旦打输了,基本就是屠杀。

澶渊之战,宋赢了,但却和辽签署了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宋朝看上去赢了还吃亏,实则不然。第一,抵御辽国是个长期投资,与赔偿辽国的三十万银绢相比要多得多;

第二,宋辽和平之后开放了交易市场“榷[què;]场”,北宋的铁器、瓷器、丝绸、茶叶、稻米换辽国的原材料与羊、马、骆驼,带来巨大的贸易顺差,这贸易顺差远高于三十万的岁币与绢布。尤其是辽国向宋朝出口的优良马匹,反过来又装备了宋朝的骑兵。

有了澶渊之盟,两国有一百来年没打仗,结果辽国在持续不断的贸易逆差中国力逐步被掏空,而宋则在不断地贸易顺差中提升着自己的军力,到最后,辽国竟然被宋联手新兴势力金国给灭了。

3.宋朝为什么要签订澶渊之盟

北宋建立后,为了解决契丹的威胁,在宋太宗时期发动过两次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但均已失败告终。河北天险丢失,而都城又在一马平川的河南,北宋政府不得不招募大量的军队,沿着河北中部的滹沱河沿线构筑防线。但滹沱河不是南方的长江,不仅水量小,河窄,而且到了冬天河面还会结冰,难以阻挡住契丹的骑兵。

自从宋太宗发动高粱河战役揭开了宋辽全面战争的序幕,战争已经进行了25年。几乎每一场大战,往往都要使宋辽双方付出上万人的伤亡。于是到了宋景德元年,辽国统治者萧太后与辽圣宗御驾亲征,发动了孤注一掷的南下战役,宋朝史料称之为景德之役。

景德之役分成几个阶段,而最终决定了澶渊之盟结果的,是宋辽二帝直接对峙的澶州之战。在此阶段,河北战场上超过10万人的重兵集团有三支:

1、辽圣宗主力:20~30万人

2、宋真宗主力(开封预备队+部分河北军):10余万人

3、王超的定州军:10万人

从战役的发展来看,辽军的攻城能力堪忧,先是顿兵于瀛州城下,然后又绕开了坚城天雄军,而本来第一个要啃的定州重兵集团干脆就没有去碰。所以,辽军推进到澶州时已为强弩之末,即使面对的宋真宗主力兵力少于辽军,但背靠黄河、依托坚城严阵以待的10余万宋军,显然已经不可能再向前突破了。

这时的战局从各种意义上都陷入了胶着仅从澶州战场上看,辽军兵力占优势,而宋军则占据地利;虽然在一场战斗中意外打死了辽军主将萧挞凛,但宋军并没有取得其他决定性的胜利;而定州的王超集团10万人始终未动,也成为辽主心头的悬顶之剑,使他始终不敢下全力进攻澶州。可以想象,深入宋境顿兵坚城之际,被10万人从背后插一刀,那结果比宋太宗在高粱河的情况还要糟得多。

然而辽主不知道的是,宋真宗这时比他还要头大,因为王超根本不听指挥了。

辽主以为随时会被宋真宗和王超前后夹击(宋真宗主力+王超集团≒辽主主力),然而只有宋真宗知道王超估计是不会来了(宋真宗主力<辽主主力),然而只有辽主知道宋真宗不知道的是,辽军主将萧挞凛意外战死了……完全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只有脑子貌似抽风的王超了(这货虽然违诏不进,但事后看似乎也没有反叛的心思,完全不知道怎么想的)。

于是宋主与辽主在澶渊会盟前,其实都是相当心虚的,都怕对方一个疯起来和自己同归于尽,而且都认准了对方比自己占有更大优势。于是才会装作若无其事,但实际都非常迫切地促成尽快达成停战协议的举动。在这个背景下,宋辽双方在澶州的谈判开始了。只有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为之后谈判的一系列看似不正常的结果,才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澶渊之盟。这个盟约很多人都觉得是耻辱的条约,现在跟大家先说说这个澶渊之盟的内容,澶渊之盟的内容主要是:宋朝向辽国缴纳岁币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两国结为兄弟友邦;两国约定在边境各驻守军,各守疆界;

两国边境的百姓不得互相侵扰,如果有盗贼在边境流窜,两国军队没有得到对方允许不得越境追捕;两国固有的城池可以仍旧归本国驻守,不可以另建新城,开挖河道。

此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其实澶渊之盟最大的好处,宋朝没有丢失多少土地,岁币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百分之一、二,“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结束了战争状态,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这是《澶渊之盟》最大的好处所在。

虽然《澶渊之盟》签订后,宋与契丹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发生过战争。但河北的天险的丢失让宋人依旧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哪天契丹突然撕毁《澶渊之盟》向宋朝发动进攻。但撕毁《澶渊之盟》的不是契丹,而是北宋。

女真人兴起后,宋徽宗一看这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好机会,于是与女真人达成了海上之盟,共同夹攻契丹。

1125年,契丹灭亡,但宋朝非但没完全收回整个燕云十六州,还要面对比契丹更强大的女真。就在契丹王朝灭亡两年后,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建立的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就再也不为北方的事情烦恼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魏夏侯渊战死后,为什么是蜀汉张飞给他厚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渊和张飞,在汉末三国时期自然是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夏侯渊作为夏侯家族的一员,当然是跟在曹操身边。而张飞大家就都很熟悉了,一直都跟随刘备。看起来是毫不相关,甚至可以说是敌人的人,在夏侯渊战死之后,却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夏侯渊死后给他收尸的竟然是张飞,不仅帮他收尸,最后还给他厚葬了。那很

  • 如果蓝玉还在,建文帝能够打败朱棣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最后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并且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在各个地区当藩王,以拱卫大明朝廷。但是让朱元璋玩玩没想到的是,自认为固若金汤的大明王朝却也会骨肉相残。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是为建文帝。面对手握重兵的叔叔们,建文帝朱允炆寝食难安,于是开始迫

  • 宋仁宗生母李兰惠是谁,宋仁宗和刘娥关系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从《清平乐》预告片中可以得知,全剧第一个高潮点,就是宋仁宗得知刘娥并非他的生母后,两人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宋仁宗甚至要对自己的母亲验尸,才能放下对刘娥的怀疑。剧中赵祯的亲生母亲叫李兰惠,历史上她是宋真宗的妃子李宸妃。不过赵祯之所以过继给刘娥,并非像“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所讲的

  • 武乡侯和西乡侯究竟是乡侯还是县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刘备称帝后封张飞西乡侯,诸葛亮则是等到刘禅继位,才被封为武乡侯。那他们二位的爵位到底是乡侯还是县侯呢?根据当时的背景,和诸葛亮的地位来说,应该只是乡侯而不是县侯。可能在大家眼里,会认为刘禅虽然是皇帝,但实权却是掌握在诸葛亮手中,不过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演义渲染。其实从《三国志》中可以推论出一二,

  • 黄忠年轻时候怎么不出名,黄忠年壮年时期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蜀汉五虎上将,黄忠年龄最大。历史上并没有记载黄忠是哪一年生的,不过在演义中,黄忠出场时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依然能够率军征战,立下战功。但打仗毕竟是个体力活,年轻人更占优势,那黄忠在他的壮年时期又有哪些经历呢?还有不少朋友会问,为什么黄忠年轻时候不出名,其实这跟黄忠的年纪无关,他能不能出名完全取决于什

  • 晋国大夫吕省怎么死的,吕省推行改革使晋国国力大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能够异军突起,往往是因为进行了一场有效的改革,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的。例如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为五霸之首,离不开管仲的辅佐。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齐国民富兵强,这才顺利崛起。当时在晋国也有这么一位人才,他帮助晋国进行土地和军事改制,让晋国有了称霸的基础。但他的下场

  • 司马相如真的爱卓文君吗,为什么说司马相如是劫财劫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的感情,有人觉得他们之间是真爱,也有人认为司马相如迎娶卓文君是劫财劫色,他们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或许在多数人眼里,还是愿意相信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是有真情实感的,毕竟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佳话。不过当时司马相如的确比较落魄,而卓文君生于富商之家,难免让人怀疑他的动机。最后

  • 赵匡胤为什么不敢下放兵权,使得宋朝军事积贫积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称帝后杯酒释兵权,没有杀害一位功臣,因此留下一段美名。不过赵匡胤不愿下放兵权的做法,可能给宋朝发展带来一个抑武的隐患。其实宋朝鼎盛时期非常强大,无论是文化、经济还是军事等领域都是顶尖水平,那为什么宋军对外的战绩却往往不如人意呢?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大部分失败的原因都是出在内部,而不是对手太强大所

  • 夏朝把龙吃光了?真的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叫做“豢龙氏”的人,原名叫做刘累,这是我国远古联盟中陶唐氏首领尧的后代,传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拥有龙的人,而且特别善于养龙,而且还训练的非常好。不过有一次,李累不小心养死了一条龙,而且还偷偷的将龙烹饪之后给皇帝吃了。据说只有皇室人物才能随意的吃龙不被影响,但

  • 周朝拥有实权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周朝是我国历史最为古老的一个朝代之一,享国800年,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朝代,从前11世纪一直到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总计存在了大约791年,其中的西周是我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制奴隶王朝。其後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周朝分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