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40 更新时间:2024/1/20 12:40:14

很多人通过一些电视剧,还是能够了解到一些历史的,在《大明风华》中就有解缙在冬天被丢在雪地里面被冻死这一段情节,而解缙是明朝时期非常有名的才子,他有一项成就就是主持纂修《永乐大典》,这可以说绝对是一位大功臣了,《永乐大典》在古代文学史上意义重大,然而解缙最终为何会被朱棣下令杀掉呢?解缙做了些什么,惹得朱棣一定要杀了他?

1.解缙简介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2.朱元璋舍不得杀解缙

说起明朝大臣解缙,用“才高八斗”这个成语似乎都不能褒奖其才华,原因是“太有才了!”“太有才”到什么地步?史学上形容:自幼颖悟过人,文章写得好,书法更是一绝,同时,还编撰了《永乐大典》。官当得更是很大,官至内阁首辅,相当于今天的总理。

这位解大学士,解首辅,在47岁时,却被埋人雪堆冻死,从此,结束了一个传奇。

洪武十二年,解缙参加了江西乡试,结果自然是名列榜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洪武二十一年,解缙赴京参加会试,结果被列为第七名。名列第七,这可不是解缙的真实水平,本来是名列第一的,因为所作文章过于气势磅礴,文笔过于犀利,无形中得罪了考官,考官认为论点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所以,有意将解缙往后排。

仅就此事而论,这位考官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对解缙的人性只不过通过考卷这一瞥,就完全昭然若揭了。解缙的人性太过锋芒毕露,太过尖锐!

人的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被设计。解缙的命运更是如此。因为有才,解缙参加会试后就官至翰林学士。翰林学士等同于现在的中央政策研究室,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能跟朱元璋接触。朱元璋喜欢上了解缙,更是非常器重,对解缙说:“我和你道义上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

应该说,朱元璋此时的言辞绝非套话空话,说的是心里话。也就是这句话,加上解缙自己锋芒毕露的性格,把这位才高八斗的大学士送上了不归路。“知无不言”,真能知无不言吗?答案是否定的,永远不能,特别是家天下的朱家王朝。

从此,解缙开始真正的“知无不言”,动辄“万言书”,还为被诛杀的大臣李善长伸冤,同时经常上书力陈朝廷大臣的错误。很多人对解缙怀恨在心,连“情同父子”的朱元璋也认为解缙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大臣众矢之的。此时的解缙,已经完全丧失了清醒。

解缙,完全不懂辩证法,或者是被朱元璋的“情同父子”完全蒙蔽了眼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解缙不懂得厚黑,更不懂得中庸。朱元璋的君臣圈不只是解缙一个人,还有众多皇子,还有众多大臣,即使是皇帝,他也要玩好平衡术。但是朱元璋对解缙是真心爱惜,让解缙会老家修身养性了八年。

八年,时间足够长,完全能让解缙藏起锋芒,夹起尾巴做人。但是,八年的修心养性对解缙似乎并不起作用。

2.朱棣为何杀解缙

解缙复出了,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大红人。无疑,解缙又向不归路跨了一步。朱棣无疑也是爱才之人,给了解缙最大的信任,在此期间,解缙主编了《永乐大典》。解缙又开始变得犀利,特别是朱棣在两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继承人的选择上,解缙又一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解缙力挺朱高煦为太子。事实上是:虽然朱棣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但是很不满意太子的表现,更看重朱高煦的能力。朱棣这些心理上微妙变化,不是解缙所能捕捉到的。最后,朱棣把家庭内部纷争的责任加在解缙头上。解缙被定性为:离间骨肉亲情。

看看吧!解缙的直言直语,得罪了朱高煦,更得罪了朱棣。永乐十三年,锦衣卫头子纪纲用酒将解缙灌醉,然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缙被冻死。此时,解缙死时年仅47岁,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儿宗族被流放到辽东。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曹芳生父曹楷在干嘛?为什么没有及时护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曹芳并不是曹睿的亲生儿子,他的生父是曹彰的儿子曹楷。根据《魏氏春秋》上的记载,魏明帝曹睿将曹楷的儿子曹芳过继,并且立为太子。但曹芳即位时只有八岁,根本不能亲政,这加大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成功率。那在这起事件中,曹芳的父亲曹楷在干嘛呢?他作为曹氏宗亲大臣为什么没有及时护驾?实际上这也不能怪曹楷,当

  •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为什么瓦刺要将他放回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曾亲征瓦刺,结果指挥出现严重失误,导致明军20万精锐在土木堡沦陷,最后无奈投降英宗还被敌人当成俘虏。瓦刺活捉明朝皇帝,但过了几年后又将朱祁镇放了回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当时瓦刺内部可以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堂堂明朝皇帝成了俘虏,但一时间却不知该怎么处理他。后来伯颜帖木儿决定用英宗当

  • 夷陵之战东吴大胜,孙权为何不对蜀汉乘胜追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一场夷陵之战直接改变了三国的走势,好不容易达到顶峰的蜀汉开始走下坡路,三足有一足处在危机的边缘。有很多朋友不理解,夷陵之战东吴大胜,刘备败逃白帝城,孙权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虽然这场战役东吴没损失多少兵力,但他也要时刻关注曹魏一方的行动,所以还是有一定顾忌的。眼下威胁最大的对手依然是魏国,而且想要彻底

  • 明朝皇帝,如朱元璋、朱棣之后为什么个个早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的朱氏家族大家都知道是皇族,明朝就是朱家天下,我们纵观整个明朝的皇帝,应该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的明朝皇帝们的后代们都非常早的死亡了,比如说这个朱元璋、朱棣的后代都是很早就死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世事难两全,拥有帝制时期最好

  • 锦衣卫高手那么多,南宫之变为何没能保护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锦衣卫那小编就感谢这些人是十分的厉害,做事爽快,行动迅速,然后就是很神秘,感觉高手一个比一个牛,一个比一个深不可测,最近大家有在看大名风华吧,这么多高手的锦衣卫在南宫之变的时候为何没有能保护好皇上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保卫皇上是锦衣卫的天职。南宫之变中锦衣卫为何没有保护景泰帝

  • 汉献帝更讨厌董卓还是曹操?汉献帝最恨的权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汉献帝在位31年,但这31年间他的处境一直是各个权臣手中的傀儡,一位没有丝毫实权的皇帝。有人说汉献帝太倒霉,先被董卓拥立为帝,等董卓死后又来了一个曹操,注定他一生当皇帝都当的憋屈。不过也有人说汉献帝运气好,当了30多年的傀儡皇帝,最后还能善终,一般人可真没这样的运道。其实刘协心中的苦谁又能理解呢?整

  • 嘉靖为什么杀了严世蕃却留严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嘉靖皇帝,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还是他几十年不上朝这件事情了吧。嘉靖这样的做法的确是很少见,不过他却厉害在即便不上朝,也依然还是可以掌握朝廷的情况。嘉靖朝有严嵩严世蕃父子两人,他们二人都不算是什么好人,但是他们受到弹劾之后,嘉靖只杀掉了严世蕃,却留下了严嵩一命,这是为什么?他也明明知道他们不是

  • 李隆基为什么留了太平公主次子薛崇简一命?薛崇简和李隆基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太平公主深受武则天宠爱,顶峰期在朝中可谓是权倾一时。太平公主也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但后来被李隆基率先一步给控制住,最后赐死在家中。太平公主一共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当时李隆基只留了她的次子薛崇简一命,其余全部处死。那为什么薛崇简就能活下来呢?他和李隆基是什么关系?薛崇简虽然保住一命,但此后被送出长安,

  • 朱元璋和马皇后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最喜欢的是朱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太子之位最稳的,恐怕就是朱元璋长子朱标了。朱标的太子位相当稳固,即便是他死了,朱元璋也没有选择自己其他的儿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皇帝。如果是朱标是朱元璋长子的话,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朱元璋和马皇后也不止有一个儿子,为什么他最喜欢的还是朱标?为什么他死后,马皇后其他的儿子也完全没有任

  • 李克用为什么不敌朱温?他究竟败在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李克用在唐末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他曾和朱温争霸,但始终是被压制的一方。论实力,李克用不逊于朱温,但为什么他就是不敌朱温呢?李克用一生战功显赫,剿灭黄巢军,收复长安,导致唐朝皇帝都对他们家有了忌惮之心。李克用是沙陀族,后来被赐予李氏姓,才改姓为李。当时的唐朝已经处在灭亡的边缘,天下间也只有李克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