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急着自封汉中王,此举或是重大战略失误

刘备急着自封汉中王,此举或是重大战略失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83 更新时间:2024/2/5 7:04:44

汉中之战,刘备凭借自己的力量将曹操击败,从而占领汉中。此后刘备多名属下劝其进封汉中王,刘备推辞不过便答应下来,但正是因为此举,可能给此后蜀汉势力造成重大隐患。关羽出兵襄樊可能就跟刘备封王有关,结果不仅在麦城战死,还丢了荆州,就连夷陵之战刘备也是惨败而归。吴蜀联盟中,孙权也不是好惹的,荆州本来就没归还,刘备还封王,这下孙权会怎么想呢?

不过刘备的辉煌没能持续多久,先是襄樊之战关羽败亡丢失了荆州,然后夷陵之战大败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蜀汉实力一落千丈。

或许有人会把责任怪在关羽头上,认为他一不应该发动襄樊之战,二因为自己的骄傲和小觑江东诸将导致荆州落入东吴之手,从表面来看确实如此,因为如果不是关羽战败导致荆州丢失,后面东三郡得而复失、刘备伐吴大败而归损兵折将无数的灾难性后果也就不会发生,事实上这个锅不应该关羽来背,那么谁才是蜀汉由盛而衰的罪魁祸首?不是关羽,恰恰是刘备自己,因为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刘备刚刚拿下汉中就自立为汉中王,为什么这么说?

219年5月刘备拿下汉中,7月就自立为汉中王,此举至少有三大弊端:

第一,两汉以来臣子罕有公爵和王爵,曹操进爵魏公都惹来很多非议,连荀彧都明确反对,一旦臣子晋封为公爵或王爵,其实就是僭越之举,刘备之前打的旗号一直是匡扶汉室,汉献帝尚在刘备却突然称王,至少在天下人心目中是大大的失分。

第二,动摇了孙刘结盟共抗曹操的基础:孙权和刘备结盟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两人地位平等,而他们的共同敌人曹操则是乱臣贼子,现在刘备突然不声不响称王了,曹操是魏王、刘备是汉中王,唯独孙权和他们地位不对等,这为孙刘双方结盟蒙上了一层阴影,或许襄樊之战孙权向曹操称臣就有这个原因在内。

第三,前两个不利后果还好,最要命的是这第三个弊端,那就是正因为刘备的称王才导致襄樊之战提前爆发,为什么这么说?

刘备称王之前是东汉朝廷册封的左将军,称王之后封了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人为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和后将军,前左右后属于四方将军,也只有刘备称王之后才有资格分封,不仅如此刘备还授予了关羽假节钺的特权。

有些观点认为襄樊之战是关羽擅自发动的,这种可能性其实不大,如此大规模的一场战役不是关羽一个人所能决定的,即使他有假节钺也不行,最大的可能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想要再接再厉用另外一场大胜来为自己称王增添光环,环顾周边,孙权是盟友,曹操主力刚刚遭遇汉中之败,滞留关中未归,只有关羽提兵北上攻取襄樊才最现实。

诸葛亮《隆中对》提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兵分两路北伐中原是蜀汉的既定国策,所以襄樊之战迟早要打,但绝不是这边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就马上发动,因为益州兵团刚刚经历近两年的恶战,士卒疲惫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无法有效的策应关羽的军事行动,兵分两路成了关羽的单兵军事行动,如果不是刘备急于称王,襄樊之战不可能就这么仓促之间发动。

刘备称王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息息相关,不过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刘备称王七八个月之后,他一生的劲敌曹操病逝于洛阳,如果当初刘备不急于称王,而是一边休养生息,一边为北伐做准备,等到曹操病逝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到来后再称王,这个时候派出人员和兵马加强关羽荆州兵团的实力,同时派出得力大将前往东三郡统领刘封孟达然后兵分三路:一路由关羽北上襄樊,一路兵马出东三郡东入曹魏的襄阳郡和南乡郡配合关羽作战,一路则由刘备亲率益州主力兵团出汉中攻陇右或关中。

襄樊之战前,刘备拥有一个半州十余万兵马,麾下兵强马壮正是其一生实力最巅峰之时,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就是益州和荆州同时出兵北伐,其先提条件是“天下有变”,曹操之死为“天下有变”提供了契机,曹操病逝之际,蜀汉一方黄忠和法正仍在,五虎上将加上魏延、孟达、刘封等人以及荆州兵团阵容堪称豪华,反观曹魏一方,曹操刚死正是其动荡和衰弱之时,此消彼长之下刘备三路出兵很可能会打曹丕一个措手不及。

乐观的估计包括襄阳郡、南乡郡和南阳郡在内的荆州北部将落入关羽之手,甚至凉州和关中之地也有可能被刘备拿下。

如此一来,刘备将拥有益州、凉州、大半个荆州、包括关中在内的部分司隶州之地,真正拥有了角逐天下的实力和统一天下的机会,《隆中对》的最终目的:“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也将有实现的可能。

七八个月的时间差使得刘备错失了统一天下最好也是唯一的机会,迫不及待的称王使得襄樊之战提前发生,从而导致了关羽战败被杀,不仅害死了关羽也使得荆州落入东吴之手,从此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蜀汉再也没有机会雄起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恳请水镜先生出山相助,为什么不出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这个世界上,事有阴就有阳,同为高人,都能神机妙算,都有着治国济世的才华。但是,有的人见时机不对,出来也只不过分是无用之举,白白忙活,所以决心归隐山林。而有的人却明知道时机不成熟,却执意坚持其不可为而为之,又会遇到了明主诚意相求,便出山相助。水镜先生属于隐士这一类,宁可举荐别人,自己也不蹚浑水,诸葛

  • 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天下纷争,在这个旗舰,华夏大地上出现了非常多让我们印象极为深刻的文臣武将。魏国的五子良将,蜀国的五虎上将,吴国的东吴四英杰等等,不论是武将还是文臣,在中国的历史当中都名垂千史。而三国中最有智慧的四位谋士之中,诸葛亮并不是排名第一的,这第一之人,我们或许很少有人知道。那便是贾诩。贾

  • 马忠杀了三国一半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如今的年轻人,在走入社会后,经过一番拼搏,总是能够出人头地的。而在历史上的封建社会中,经常有那些非常有才华的人,却只能一生沉默,不被重用。在三国时期,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招罗天下人才为己所用,虽说曹操猜忌心重,但是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在他的麾下,以曹家和夏侯家的人才居多,但普通人也是有着上升渠道的。而

  • 赢疾为什么叫樗里疾?然来这个叫法大有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赢疾不知道大家认识多少,这个人也还是非常非常给力的一个人,因为他在秦国的历史上也算是占有一定的地位的,对于这个秦国的历史进程也有很大的作用的,最近就有人问了,这个赢疾为什么叫樗里疾啊?这个叫法有什么故事吗?又或者说这个背后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 三国最神秘的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的这段是相信不论是男女老少,多少都会了解一些了。不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历史典籍《三国志》,这里面的古诗都是非常精彩的,各路英雄豪杰各显神威。不过也有一些人表现的很突兀,就这么消失了,就这么安安静静的消失了,不论是在历史典籍还是小说中,都没有说这些人的去向,使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那么今

  • 三国的军师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的三国乱世时期,出现了非常多有才华的人,各色人才是层出不穷。不过对于各方势力来说,作为军师的谋士,其作用往往要比那些生猛的武将要更加重要一些。君不见天下无双吕奉先,有勇无谋、刚愎自用,最后被曹操玩的团团转而死于非命。君不见桃园结义刘关张,创业前期:只有猛将、而无军师,根本打不下基业,只能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韩林儿,刘伯温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韩林儿人称小明王,是元朝末年红巾军领袖之一。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被韩林儿任命为左副元帅,后来韩林儿在亳州建立韩宋政权,实现了称帝的梦想,但他的这一举动也惹来了许多麻烦,导致战事不断。而朱元璋接连消灭强敌,将元朝推翻,不过朱元璋想要称帝就不能放着韩林儿不管。结果韩林儿在返回应天府的途中离奇死亡,有人怀

  • 张飞的坐骑为什么叫"乌云踏雪"?吕布的坐骑为何叫"赤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的江山都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那些赫赫战功的历史名将都不会缺少一匹能与自己心灵相通的宝马良驹。这其中有很多马的名字都是如雷贯耳的。而在这些宝马良驹中,最为出名的恐怕就是三国时期的赤兔宝马了,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赤兔马与吕布结合在一起就是战无不胜的存在

  • 商鞅有没有后人活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商鞅大家也应该知道的还是挺给力的一个人,他的变法是真的给秦国带了质的变化,但是商鞅的结局并不好,大家也知道的最后都被五马分尸了,结局非常的惨烈,我们先不论这个商鞅的结局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个商鞅的后代会怎么样,传言商鞅是没有后代活下来的,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还有这个商鞅的后代又都怎么样

  • 秦始皇怎样评价宣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秦始皇别看他那么厉害,话说他也是有崇拜的人,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这个秦始皇好像很崇拜这个宣太后,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其实来看看秦始皇是怎么评价这个宣太后的就知道了,下面给大家收集了一些秦始皇对这个宣太后的相关评价,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看看这个秦始皇是不是真的非常的崇拜这个宣太后了!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