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龙城飞将指的是谁?到底是卫青还是李广?

龙城飞将指的是谁?到底是卫青还是李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76 更新时间:2024/2/25 7:15:41

很多人都熟悉王昌龄的一首《出塞》,里面有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龙城飞将”,说只要有这位龙城飞将在,便可以“不教胡马度阴山”,抵御外族的入侵。很多人比较好奇这位龙城飞将到底是什么人,大部分人认为就是汉朝时期有“飞将军”称号的李广,但是也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认为这个飞将军并非是李广,而是另有其人,很可能就是卫青。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飞将军真的是卫青吗?

龙城飞将到底讲的谁,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而且也根本没有办法考证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不论你说是谁,都有能够让人信服的理由,我们也没办法把王昌龄叫出来让他告诉正确答案。

所以,在这里我只分别举例,不能给出答案,老规矩,先看下全诗。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

认为“龙城飞将”是指李广,理由很简单,司马公在《史记》中为李广冠以“飞将军”的称号: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史记·李将军列传》后来在流传过程中,飞将军就逐渐简化成飞将,这里就不细表了。

再加上李广难封的悲催境遇,和后世文人怀才不遇产生了共鸣,以至于古诗词中,凡是要抒发怀才不遇等心情的时候,大家都会用上李广的典故,特别是在唐朝,几乎所有诗中,飞将、飞将军,都是专指李广的。

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六》的末句:“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这就等于是指名道姓说李广了,白居易后来也在《白氏六帖》中对此作注,说“李广骁勇,匈奴号曰飞将”。

捎带一提,飞将通常指李广,但并非只有李广是飞将,三国吕布、隋末单雄信、唐末李克用等人,都被称作过飞将。

卫青

认为是指卫青的,原因就更简单了,因为龙城之战。这一战由汉武帝亲自部署作战计划,兵分四路出击匈奴,其中就包括了卫青和李广两位,但李广兵败被俘,最后逃回,而卫青就比较牛了,直捣龙城,斩敌700余人。

你可能会说,战场上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大军,这才斩首700余人而已,但你要知道,这一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否则汉武帝也不会亲自部署,而且四路大军中,其他三路都是经历过很多战争的大将了,卫青确实第一次率军出征。

龙城之战,可以看做是卫青的成名之战,当然,也多亏了同行的衬托。

因此,以龙城代指卫青,似乎说得过去。

龙城

龙城在哪里?历史上(唐朝以前),叫龙城的地方海了去了,如南北朝诗人刘孝绰《奉和湘东王应令诗》一诗中,写道:“寄语龙城下,讵知书信难。”这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作者的家乡是彭城(徐州),所以龙城应当是代指家乡彭城。

再如唐朝柳宗元作《柳州寄京中亲故》一诗,同样是写家乡亲人的诗,题目中就点明了柳州,但诗中也有龙城:“劳君远问龙城地,正北三千到锦州。”

但更多时候,龙城是指胡人的都城,如唐朝沈佺期《杂诗三首》中写道:“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里就明显是指胡人都城了。

如果你查阅百科,会发现龙城还有更多所指,如匈奴祭天之处、也可以代指帝都、甚至可以直接代指匈奴。

而宋朝王安石所编撰的《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中,把“龙城”作“卢城”,清朝阎若璩考证李广当年镇守的右北平,就是卢龙,因此卢城+飞将,理所应当指李广。

这咋说呢,反正除了这两个版本,我没见过其他作“卢城”的说法,也没办法考证,只能说如果真是卢城,那就可以拍板认定是李广了。

龙城飞将

还有一种观点,说龙城、飞将是共用了卫青、李广的典,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不值一提。

地名+人物连用是没有问题的,你可以说常山赵子龙、美国特朗普,但这都是指一个人,拆开来指两个人,没有这种用法,这就好比把诸葛亮和梅西放在一起,正确说法是琅琊诸葛亮,阿根廷梅西,但你要说琅琊梅西,就显得很傻了。

所以,龙城飞将只能是一个人,不能是卫青+李广。

小结

龙城飞将到底指谁,没有定论。

但我个人认为是李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无论龙城还是飞将,都跟李广扯得上关系,卫青却只有一个“龙城之战”。而这一战虽然是卫青成名之战,但并非他职业生涯中最光辉的战役,历史上更没有将卫青称为飞将的习惯。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王守仁为何被称为明清第一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的著名的学说,不同学说代表着不同的思想,而有很多思想也是影响了很多时代的。儒家学说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学说了,由此又引出了不少学说,比如明朝时期王守仁王阳明的心学。而王守仁被后世称为明清时期的第一牛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王守仁做过些什么样的事情,后世人为何会如此尊重他呢?

  • 匡章有多厉害?曾攻破函谷关迫使巅峰秦国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匡章是战国时期齐国将领,虽然匡章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他的军事成就放眼整个战国也是名列前茅。匡章曾率军和经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交战,最后打的秦国自称西藩之臣,此后20年内不敢招惹齐国。在齐闵王时期,秦国已经发展至巅峰期,而匡章则是当时唯一一位能带兵攻入函谷关的将领,逼的秦昭襄王只能求和。匡章的军事能

  • 《清史稿》为什么带个稿字?为什么不叫《清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史稿》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很多关于清朝的历史知识都是出自于这本史料的,那么有的人也问了,大家也知道,类似于这样的史料有叫元史的,明史的,那这个《清史稿》为什么不叫《清史》呢?为什么要加个稿字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清史稿》一书为纪传体断代史,上至1616年

  • 刘邦为什么没有猜忌陈平?陈平才是最了解刘邦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称帝后,疑心日益加重,韩信、萧何、张良,还有他的心腹樊哙等人都有被猜忌过,可见刘邦已经到了谁都不信任的地步。不过当时有一个人,他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但他却能躲过刘邦的怀疑,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六出奇计的陈平。陈平早年跟随刘邦参与楚汉战争,还帮助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叛乱,可以说是刘邦身边最

  • 司马伦是怎么引发八王之乱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八王之乱,其实也不能说是某一个人引起的,历史上的很多事情出现之后,它们综合起来,就导致了最终出现这一个局面,而在八王之乱的众多引发人当中,司马伦就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角色。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儿子,但并不是正妻张春华所生,司马懿死的时候,司马伦年纪还不是很大,后来的他又是怎样引发了八王之乱的呢?司马伦及

  • 王希孟是被宋徽宗处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堪称是天才的人并不是很多,而《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正是一位天才少年王希孟。这幅画很多人都看过,堪称是巅峰之作,然而它的作者却是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然而这位少年却只有这一幅画作流传于世,而且在他完成《千里江山图》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甚至有人

  • 严嵩为官贪污了多少财产?嘉靖皇帝为何不制止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严嵩是历史上著名的权臣,嘉靖帝在发生壬寅宫变后便不再上朝,此时严嵩拜相入阁,掌管国政长达20多年。期间严嵩迫害忠臣、铲除异己、权倾皇室,所做之事殃国殃名,《明史》中更是把严嵩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其实嘉靖皇帝也了解严嵩是一个怎样的人,更知道他有贪污受贿之举,那嘉靖帝为什么不制止他呢?嘉靖帝肯定是要为

  • 汉武帝为何要将金子做成马蹄状的?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货币被分为“元宝”和“通宝”。以黄金白银所制造的船体形状的货币被称之为“元宝”,同材质所制造的铜钱被称之为“通宝”。在近代,黄金货币形态大多为金元宝或是金条的形式呈现的,但是在古代全是各种各

  • 魏征以敢于直谏著称,还因此收获不少财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魏征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共建“贞观之治”,后人更是称他为“一代名相”。魏征为人刚直,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据说魏征当着唐太宗面谏言的次数就高达50次,一生谏诤更是有十余万次,这也让他在朝中备受尊敬。其实魏征靠着这番处事风格还收获了

  • 朱元璋后来为什么称明教为邪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会受到《倚天屠龙记》的影响,书中也有朱元璋,正是以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原型设置的一个人物,所以很多人会以为朱元璋是出自明教。但是为什么爱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要把明教叫做邪教呢?虽然当年明教的确被很多人看作是不入流的邪教,可朱元璋如果是出自明教的话,为什么也要这样诋毁自己曾经的教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