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8年的夏季有多炎热?热死了多少人?

乾隆8年的夏季有多炎热?热死了多少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94 更新时间:2024/1/22 10:13:14

在我国的古代历史当中,出现过很多很极端的天气,就比如说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以及号称“中国最热夏天”的乾隆8年的夏天。虽说前者在危害程度上要远远大于后者,不过乾隆8年的这次夏季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也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那么,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到底有多热?

按照科学标准,多天达到35℃及以上的高温状况,称为“热浪”,属于气象灾害,古人则将它称为“热灾”。热灾发生的频率极低,著名气候学家竺可桢认为,中国在公元1900年以前,共出现过四个“温暖期”,相应的也有四个“寒期”,而且它们常交替出现。

明朝末年,迎来小冰河时期,中华大地陷入严寒当中,人口迅速锐减一半。清朝建立以后,小冰河时期逐渐结束,但高温天气却越来越多,直到乾隆八年(1743)极端高温天气彻底爆发,出现了中国史上最热的夏天。

在这一年的夏天当中,高温席卷半个中国,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都被酷暑笼罩。有许多史料记载了当时的极端高温状况,比如《续东华录》记载:“六月丙辰(7月25日), 京师威暑。”《续天津县志》载:“(天津)五月苦热, 土石皆焦, 桅顶流金, 人多热死。”《高邑县志》载:“(河北高邑)五月廿八(7月19日)至六月初六日(7月26日), 薰热难当, 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 乾隆《浮山县志》载:“夏五月大热, 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 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在乾隆八年以前中国不是没有发生过热灾,南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份均遭受热灾,灾情严重。《宋史·五行志二》记载:“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由于天气炎热,对水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导致“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这样的价格,可真是“贵如油”了。然而嘉定八年的夏天还只是水贵如油,到乾隆八年的夏天,则是“人多渴死”,“道路行人多有毙者”,就连“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可想而知当时的炎热程度。

而且,由于北京位于极端高温天气的中心地带,且人口众多,所以北京的情况最为严峻。当时居住在北京的法国教士A. Gaubil1在寄往巴黎的目击报告中写道:“北京的老人称, 从未见过像1743年7月这样的高温”、“7月13日以来炎热已难于忍受, 而且许多穷人和胖人死去的景况引起了普遍的惊慌. 这些人往往突然死去, 尔后在路上、街道、或室内被发现, 许多基督徒为之祷告”、“奉皇帝的命令, 官吏们商议了救济民众的办法, 在街上和城门发放药物”、“高官统计7月14日到25日北京近郊和城内已有11400人死于炎热。”

通过古代描述酷暑的字记载推断出具体气温一直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不过清朝乾隆时期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一些发现的早期北京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众多文献资料的帮助下,专家计算出在乾隆八年这一年的夏天当中,7月20日到25日的气温均高于40℃,25日的温度最高,超过44℃。这一极端温度记录一直没有被打破,即使是1942年和1999年夏季华北地区出现极度高温天气,最高气温也只是42.6℃与42.2℃,比乾隆八年的夏天最高气温低2℃左右。

根据天气记录表明,这次极端的高温事件,是由暖高压系统长时间控制华北地区所致,直到7月26日以后,华北地区出现一次冷空气活动,高温才逐渐消退。

在古代,应对高温天气并非没有手段。早在周朝,人们就已经懂得储存冰块,并利用它来降温。《诗经》里写道:“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是说在当时贵族们会让下人凿冰块,藏到冰窖里,以供来日使用。东汉末年,皇宫里已经出现“空调房”。工匠们在房间下面挖深井采集冷气,随后利用它来控制房间的温度。在冬天时,深井里冒出的是热气,夏天则是暖气,这就使得房间冬暖夏凉。唐朝时,人们甚至已经学会制冰。唐朝末年,工匠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大量硝石,随后他们发现硝石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于是工匠们开始利用硝石来制冰,使得夏天制冰成为可能。

在乾隆八年的酷暑下,富贵人家自然想方设法,进行避暑。据记载,乾隆皇帝在这一年夏天亦难以忍受,写下《热》诗道:“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不过乾隆虽然这样写,但他却不会真的待在百姓身边。乾隆为了躲避酷暑,在夏天来到避暑山庄,很少居住在紫禁城里。京城里的公贵族可以“逃”的基本上都跑了,实在走不掉的只能花高价买来冰以及水来降温。

不过这些避暑方式都是王公贵族们才能享受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实在是一场灾难。官方统计热死在这个夏天的人数达到11400人,但实际人数一定比这还要高。所以,这个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对于乾隆等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小插曲,但对于许多百姓来说,却是夺走他们性命的罪魁祸首。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范蠡真的喜欢西施吗?为什么还把她送给吴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西施最后的下落,很多人都猜测,是不是跟着范蠡一起隐居了,而这或许也是她众多结局中最好的一个。西施作为越国灭吴国计划中重要的一环,被越王送到吴国去迷惑吴王,而在很多传说中,范蠡是很喜欢西施的,所以最终才有范蠡带着西施一起隐居的传说。不过,既然范蠡这么喜欢西施,为什么还把她送给了吴王?当时西施其实还

  • 蓝玉和傅友德谁更加厉害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的开国功臣这其中就有蓝玉和傅友德,既然都是开国功臣,那么这个蓝玉和傅友德到底谁更加的呢?或者说谁更加的技高一筹啊?其实这个也还是挺有说法的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蓝玉和傅友德都谈不上开国名将。大明的开国名将应该是徐达、常遇春、冯胜、朱文正。何谓名将?名将不是貌似深沉,不只是勇

  • 朱元璋有没有猜忌过刘伯温?刘伯温这一举动道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是明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朱元璋身边最得力的帮手之一。朱元璋称帝以后,刘伯温负责设立军法,肃正纪纲,而在文学方面刘伯温和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不过朱元璋是一位疑心很重的人,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牺牲那些开国功臣,那朱元璋有没有对刘伯温起过疑心呢

  • 汉和帝皇后阴氏和阴丽华是什么关系?阴皇后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这次为大家介绍的阴皇后,并不是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而是阴丽华之兄阴识的曾孙女,她是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任皇后。这位阴皇后年少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而且喜好书法技艺,深的汉和帝的宠爱,入宫后很快被封为贵人,仅仅四年后就被立为皇后。但同时期,有一位叫邓绥的贵人入宫,自从邓绥到来,汉和帝对阴皇后日渐失宠,

  • 孙权女儿孙鲁班有多狠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孙鲁班,可以说是一个有着男人名字和男人内心的女人。也许她真的是一个生错了性别的人,她的名字就非常男性化,尽管这名字不是她能决定的。而从她历史上的表现来看,可以用“狠毒”来形容。她是孙权正妻所生的女儿,自然是锦衣玉食,而在她的身上也有一种霸道,让孙权废了太子孙和,立孙亮,从此毁

  • 鸠杖是什么意思?古代鸠杖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鸠杖是拐杖的一种,因为把手杖的扶手给做成了斑鸠的形状,因此被称为鸠杖。在汉朝时期,汉明帝曾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宴会,参加这场宴会的全部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宴会结束后,每位老人都能得到一根制作精良的鸠杖。到了汉成帝时期,他下令凡是拥有鸠杖的老夫老妻,如果没有儿女者,做生意一律免税,相当于是给老人发布了一

  • 萧皇后身高只有一米五,为什么隋炀帝那么宠爱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萧皇后是隋炀帝的皇后,尽管后来萧皇后又流落在外,但那是却被众多人喜爱,不仅是隋炀帝。最终,李世民将萧皇后接回来,终于结束了她流落异地的命运。然而人们发现,真实的萧皇后身高才只有一米五,那隋炀帝为何会如此宠爱她?萧皇后有什么过人之处,是隋炀帝其他的妃子们都比不过的呢?2013年,一批建筑工在扬州市邗江

  • 三国张裕是谁?张裕的预言有多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张裕是东汉末年益州著名图谶学家。张裕能够观天象、预测凶吉,重点是他有着很高的准确率,连著名星象家、预言家周群都不及他。张裕早期的名气不算很大,放在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其实很容易就被埋没,但张裕却准确预测出了魏代汉、刘备逝世等事件,这让他的威望迅速提升,在整个蜀地士人中也很快有了名望。张裕究竟是个怎

  • 郑贵妃是万历的宠妃,为什么没给万历陪葬却给其他妃子陪葬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皇帝死后,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皇后或者一些宠妃陪葬,当然这些妃子并不一定都是活人,可能是比皇帝先死,可能是死后陪葬。而明朝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按理说在她死后也应该是给万历陪葬的,毕竟是皇帝宠妃,可是为什么最终郑贵妃却是给另外一个妃子陪葬了?这个妃子又是谁,她并不是万历最宠爱的妃子,为何能有郑

  • 刘备称帝之后铸造了八口宝剑,分别给了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剑在古代,除了是一种兵器之外,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来说,很多文人雅士也会佩剑,但是他们的剑并不是用于战场上杀敌的,而是一种装饰,比如在很多古画当中都能看到一些文人腰间佩剑,剑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三国时期,刘备在自己登基称帝之后,曾经铸造过八口宝剑,赏赐给群臣,那么究竟给了哪些人?后世敬佩的五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