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良为什么只排在功臣第六十二?为何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张良为什么只排在功臣第六十二?为何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22 更新时间:2024/2/1 9:18:15

汉朝建立之后,作为皇帝的汉高祖刘邦,自然是要对曾经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进行论功行赏。他自己也说过,有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帮助他很多,这三人也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但是,萧何作为第一大功臣,排名功臣中的第一位,可为什么张良却只排在第62位?第二位是曹参,为什么他会比张良高那么多呢?

刘邦在统一天下后,曾经和大臣们讨论自己能够打赢项羽的原因,当时他给出的理由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刘邦心中军师张良、后勤(内政)萧何、将军韩信是对他打天下帮助最大的三个人。但后来刘邦按照功劳进行封赏时,为何萧何第一、曹参第二,张良却只排在六十二呢?

《索隐》曰:姚氏云“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既然刘邦如此欣赏张良,为何论功行赏的时候张良赏赐如此靠后呢?有哪些原因?

1、关系的亲疏远近

张良和萧何、曹参两人对比起来,有一个先天上的劣势,那就是刘邦落魄时,曹和萧两人对他的扶持。

刘邦起兵是在他47岁的时候,而在此之前他在沛县的地位其实并不怎么高,大部分时间出于无业游民状态,年轻时还想过去当游侠,结果走到半路,魏国被秦国灭了。后来人到中年,也只是以亭长这个公务员体制中最微不足道的职务勉强糊口,甚至于在一次押送囚犯的过程中,还将他们放走,导致自己成了通缉犯。

《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这时候再回头看看曹参和萧何,两人基本上是县衙内前四号人物,可以说在当地也算是名头响亮的角色了。

但这二人,不仅平时对刘邦颇为照料,后来沛县起义时,还将刘邦推上了首领的位置,让刘邦有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对比起来,就好像平日里我们在自己的老家只是普通人,结果两位当地响当当的人物却一直和我们称兄道弟,对落魄时期的刘邦来说,这份感情是很少有人比得上的。

在这件事情上,张良就要比萧何、曹参差一点,他毕竟一开始的目的是转投韩王信,刘邦只是第二选择。所以,单论个人情感上,张良要往后排。

2、张良的明哲保身之术

“谋圣”张良信奉道家,江湖更有传言他是黄石公的弟子,后来张良想要辞别吕后,外出修道便有这方面的原因在内。

张良这个人,素来不轻易牵涉进任何朝政争端当中,他的做法是把自己当成出谋划策的谋士,从来不去和人争夺名利。

这也是张良走到哪儿都吃香的原因,首先吕后不认为他有威胁,刘邦也不怀疑他会造反,可以说张良这“无欲无求”的形象简直太符合老板需求了——本领强、又不要求涨工资。

刘邦在论功行赏前,曾经对张良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三万户”是何概念呢?萧何当初以首功封赏的是“乃益封何二千户”,这足以说明刘邦对他的器重了。

但张良却对此没兴趣,一方面是他的性格比较洒脱,偏隐士形象,另一方面是他的目的“为韩报雠彊秦”已经达成,此时他就是一位心愿已了,只想展翅翱翔的仙鹤形象了。

张良回答刘邦的话是:“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张良说话是相当好听,咱们把这话拆开来看,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陛下在我心中最重要的不是三万户封赏,而是您的知遇之恩;

二、陛下您封赏给其它大臣的东西都不够,我就不给您添堵了,意思意思就够了;

三、陛下我对权力没有兴趣,只需要够自身生活所需的财物就够了,我没有野心!

刘邦听闻张良的一番话内心很高兴,于是满足了张良想要功成身退的心思,君臣两人和谐的走完了一波封赏的礼节。

所以,虽然张良只是得到了六十二的排名,但他却远比许多排位靠前的大臣幸福,他也成了功成身退的典型代表。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宰相盛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盛度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盛度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盛度的仕途之路还挺励志的,从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一直做到了和宰相同权的枢密使。盛度从小勤奋好学,在26岁时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当时宋朝内部党派纷争不断,盛度却能坚定立场,虽然中间几度起落,但最终还收获了不错的成就。多数朋友或许还不了解盛度这个人物,这次就为大家做个介

  • 三国曹魏重臣卫瓘为什么不出名?卫瓘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卫瓘是三国曹魏至西晋的重臣,曾参与灭蜀之战,并且平定了钟会之乱。卫瓘除了能够带兵大战,他还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书法家,被称为卫氏书派的奠基人。可能卫瓘能文能武的身份颠覆了很多人对三国时期武将的认识,其实在魏国像卫瓘这样的人并不少,曹操同样是文武双全。只是卫瓘和其他三国人士相比知名度低了不少,下面就为大家

  • 因为长得太帅被祖母爱上,最后成为国君的美男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人们对于长得好看的人,总是会有很大的好感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而就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被称为古代十大美男之一的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就是因为长得太帅了,被祖母惦记上了,而且还因此成为了国君,这还真的是很少见的事情。究竟宋文公有多帅,他的祖母又是谁,真的是他的亲祖母吗?中国历史数千年来,王位继承并非固

  • 明成祖朱棣为寻找建文帝下落,让郑和七下西洋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后,朱棣成功击败建文帝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不过建文帝最后下落不明,俗话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棣虽然称帝但依然对建文帝的失踪耿耿于怀,导致朱棣一度怀疑建文帝根本没死,而是成功出逃。有一种说法是说,郑和七下西洋其实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建文帝的真正下落恐怕已经难以得知真相了

  • 秦始皇为什么要逼死吕不韦?吕不韦活着就是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吕不韦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位充满争议和神秘感的人物,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不是吕不韦恐怕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吕不韦被秦王逼死这件事,在历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秦王对于吕不韦有着很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担心吕不韦会威胁到自己,另一方面吕不韦又是秦国的大功臣,所以到底要不要对吕不韦下手一直纠结了很久。最后秦王给吕不韦

  • 慈禧为什么害怕荣寿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清朝时期慈禧太后会害怕什么,很多人都想不出来吧,毕竟慈禧在当时也是一手遮天的人物,就算害怕那也应该是别人害怕她才对,怎么会有慈禧害怕的呢?但其实,还真的有一个人是慈禧很害怕的,那就是荣寿公主。可能有人不清楚荣寿公主是谁,那么今天就来介绍一些,这位让慈禧都感到害怕的人,而慈禧和荣寿公主之间到底是什

  • 汉文帝刘恒为什么能继承皇位?刘恒继位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刘恒是刘邦第四子,也是汉朝第五位皇帝。刘邦死后,吕后便一直牢牢掌控着朝中大权,汉惠帝性格软弱,根本无力抵抗吕后。眼看刘氏天下正在逐渐变成吕氏天下,刘氏宗亲和朝中大臣们决定反攻吕氏,此后也就发生了诸吕之乱。等吕氏集团被彻底消灭后,刘恒被迎为新帝。很多人说刘恒是运气好才能当上皇帝,因为他既没背景也没功绩

  • 清朝为什么有妃子25岁后不能侍寝的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25岁这个年纪,放到现代自然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时候,更何况很多人就算是到了五六十岁,只要心态很年轻,年龄根本就不是太大的事,依旧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但是在清朝的宫廷,25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因为妃子们在25之后就不能再侍寝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25岁在古代是一个很大的年纪吗?首先清朝的皇帝在中

  • 曹操的原配夫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后世总是传说曹操喜欢抢别人的妻子,把她们都纳入自己府上做妾,但是曹操绝不是会因为有一群小妾就得意忘形的人,尤其对于曹操来说,那些小妾都不是什么重要人物,相比于他的原配夫人,其他人都不重要。但是,他的原配丁夫人,后来却主动离开了曹操,曹操几次去请他回来,她都不给面子,这究竟怎么回事?丁夫人与曹操母

  • 卫桓公为何会被弑杀?卫桓公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卫桓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第13任国君,在位一共15年时间。卫桓公并不是卫庄公正妻的儿子,但却是被正妻庄姜抚养长大,此后被立为太子。卫桓公还有两个弟弟州吁和卫宣公,原本卫桓公还十分宠爱弟弟州吁,但州吁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最后集合卫国流民将卫桓公弑杀,并且自立为君。而卫桓公也成为了春秋第一位遭到弑杀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