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末名将罗士信简介

隋末名将罗士信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45 更新时间:2024/2/13 12:09:49

罗士信在《隋唐演义》当中,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将,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也是真的有这个人的。小说中的罗士信被秦琼收为义弟,武艺高强,飞毛腿跑起来更是比跑马还要更快,那你对历史上真实的这个罗士信有多少了解呢?真实的罗士信是一个怎样的人,武力如何?罗士信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

罗士信(595年―622年),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唐初将领。在古典小说《兴唐传》中,罗士信为“四猛”之一。

罗士信与唐朝名将秦琼是同乡。当时,隋炀帝不恤民力,穷奢极侈,又发动大军征讨高句丽,民众不堪忍受,不能不起来反抗。当时,只有14岁的罗士信就投到齐郡丞张须陀帐下,开始征战疆场。当时,他上阵杀敌的欲望十分强烈。当战前他要求上阵时,张须陀看他还只是个孩子,认为他穿盔甲都没气力,何况上阵呢?罗士信见主帅小觑自己,就迅速穿上两副盔甲,悬挂两壶箭支,飞身上马。张须陀看到罗士信如此英武,就同意他出战。

罗士信随张须陀出征于潍水(山东东部,入莱州湾)上,敌人正在布阵,罗士信突然冲入,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个敌人头颅,用长槊挑着,在敌阵前挑战,没有一个人敢上来接战。张须陀趁势率领大军进攻,敌军大败。罗士信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割下尸体上的鼻子藏好,回来以后按鼻子的数量报功。从此,罗士信成为天下闻名的一员少年猛将。

罗士信在14岁所表现出来的勇敢胆识,让张须陀颇为赞叹,他让罗士信做他的侍卫。每次作战,张须陀身先士卒,而罗士信紧随其后。隋炀帝闻报,派遣使者对他们进行慰劳,并画下张须陀、罗士信战阵之状来观看。

以后张须陀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十二道讨捕大使,他率领万余人马在祝阿(祝阿县隶属齐郡,唐改为禹城县)截击卢明月的十几万人马。粮尽将退,张须陀打算出奇计取胜,需要人去袭取敌人的大营。没有人敢承担这样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于是张须陀先率领人马假装撤退,吸引卢明月全军出动追击。而罗士信和秦琼率领伏兵突袭敌军的大营,营门紧闭,罗士信和秦琼跃上敌军的望楼,各杀敌数人,敌营大乱。两人打开营门,率领部队突入大营攻击,纵火焚毁了敌军三十多座营寨,烟火冲天。卢明月赶快率军回师,张须陀回头猛攻。卢明月大败,自己率领几百骑兵逃走,张须陀斩获乱军无数,取得大胜。

罗士信南征北讨,为唐朝统一天下建立功勋,受封为郯勇公。后来,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在河北起兵,李世民率军征讨。李世民在过去的作战中所向无敌,所以注重对敌人进行军事打击,而忽视了同时采用政治手段进行瓦解。刘黑闼猛烈围攻河北南部一城,李世民率军三次救援,都被刘黑闼所阻击,不能前进。李世民恐怕守将王君廓不能支撑,罗士信主动请缨,请求接替王君廓。

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率领部队突围而出,罗士信率领手下200人杀向城下,奋勇攻击,终于突破包围进入城中。而这时天降大雪,后续救兵无法进城,罗士信虽死守城池,但城很快就被敌军攻破了。罗士信竭力奋战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获。刘黑闼早知道罗士信乃当世猛将,就亲自劝降,而罗士信宁死不屈,终于被杀害,终年20岁(《旧唐书》说终年20岁,《新唐书》说28岁)。李世民闻罗士信之死,大为悲伤,重金购得其尸,将其安葬于裴仁基墓之侧。

这样的勇将阵亡,而且还是在李世民眼前阵亡的,李世民对于此事必然是非常痛惜。在历史上,李世民一生所向披靡,但是在征讨刘黑闼的战役中却受到了不小的挫折。(注:在洛阳虎牢之战时,兄弟父子同心协力,在征讨刘黑闼时秦王与太子的争斗已经很急烈,大概太宗皇帝当时心境不佳吧;)而罗士信的阵亡,更是令人遗憾。他一生勇武超人,立功无数,又常挺身于患难之际,领命于危急之时,实在不负李世民所谥的“勇”字。若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声名。

二十四岁,风华正茂,如此一来,唐朝就少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奇将和军事天才,人世间少了一个标新立异、喜欢割取敌人鼻子报功的青年英雄。为了朋友义气,为了天下苍生,为了能够重振乾坤的贤帝明主,为了忠臣价值的实现和追求,罗士信在生死之间,毅然选择了死亡,但他这种轰轰烈烈的大丈夫行为,却让他获得了永生!什么是英雄,这就是英雄!向死而生,欢乐归阴。这,就是欢乐英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罗士信的一生,最早杀敌割鼻子报功其实还有着孩子气的调皮和机灵,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和乱世的更迭,这位英雄身上的冷血和热情互相交织,战场上杀戮的冷血狠毒化为赤胆忠心!拨开岁月的迷雾,我们如果闭上眼睛,至今都能够看到这位冷面寒枪美少年最后血洒热土的那种傲人的惨烈和华丽。莫名心痛怜惜之余,我们会被他那彻底不移的忠诚所深深感动。自古美人与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罗士信死了,但这个绝美少年如天空中耀眼的流星,让人永世难忘。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白波军是怎样崛起的?白波军发展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白波军是东汉末年各起义军的其中一支,最早是由黄巾军余部郭太等人在山西襄汾县组建的一支新起义军,取名为白波军。历史上白波军有着不错的实力,鼎盛期曾有十多万的兵力,董卓曾派自己的女婿牛辅率军镇压,结果却被击败。只是到了后期,曹操逐渐发展壮大,吞并了一部分的白波军,最后也只能接受被覆灭的命运。下面就为大家

  • 汉武帝时期的张汤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历史上的很多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从一方面上面看,他好的不得了,但是从另一方面,又觉得他是一个凶神恶煞的人,没有半点人性,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张汤。他一方面是一个很多人都钦佩的清官,但并不代表他是一个绝对的好人,因为他同时还是一个酷吏。这两种可以算是极端的情况却同时出现在了他的身上,他最后是怎么死的?汉

  • 樊梨花是怎么死的?她最终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樊梨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人,而且也的确是一位女将,唐朝贞观年间的人物,后世对于樊梨花的演绎不完全准确,但是基本设定还是一样的。历史上的樊梨花甚至还被封侯,封为威宁侯,这可真的是让很多人羡慕的了。那么,樊梨花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樊梨花的一生究竟该有多么精彩?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

  • 明朝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的时间里他都干了些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时期的万历皇帝,相信没有人不知道他30年不上朝这件事的。虽说万历30年没上朝,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好好治理国家,因为在这30年的时间里,国家所有的朝政都要经过他的收,他对朝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是了如指掌,实权还是在他手上。而且在这30年中,国家的大事也依然由他操纵着,还进行了几项战事,也算是

  • 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接收了数万名犯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历史当中,要说朝代的更替影响最大的是什么?那就是统治阶级,并不是普通老百姓。因为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要求就不高,能够吃饱喝足,过上安稳的日子,绝对是不会去管谁去当皇帝的。所以说即便是改朝换代,许多小的制度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就拿宋跟后周举例,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清朝灭亡那会,虽然有革命,但也属

  • 壬寅宫变对嘉靖帝产生了哪些影响?嘉靖朝政就此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壬寅宫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宫女谋划刺杀皇帝的事件,也给整个嘉靖朝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这些宫女因为不满嘉靖帝喜怒无常,还擅自鞭打宫女因此决定起义。但计划并没有成功,嘉靖帝有惊无险还是活了下来,此事过后嘉靖帝开始怠慢朝政,决定不再上朝,就此潜心修道。而严嵩趁此机会专权乱政,大明慢慢由盛转衰。要说

  • 海瑞遭人排挤为什么还能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一定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大清官了,他清官的名头不光是当时,在后世也流传了数百年。只不过,海瑞在当官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直遭人排挤的,这也很正常,海瑞的性格去做官,一定会得罪一大票的人,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海瑞明明遭人排挤,却还一直不断升迁,排挤难道不是会被挤出朝廷吗,为何海瑞的敌人们却在帮他升官?海瑞

  • 溥仪结婚的时候那些军阀头子们都送了多少钱的礼金?徐世昌最阔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灭亡溥仪退位,溥仪就成为了民国时期的一位普通公民。虽说溥仪已经是退位了,但是溥仪的生活确还是非常的富裕,好吃好喝的供着。很快溥仪就到了结婚的年龄了,虽说已经是普通公民,但是前朝皇帝的身份还是在这的,毕竟是当过皇帝的人,总不能婚礼办得跟普通人一样吧,那皇室的威严何存?于是那些清朝的遗老们,有钱人们

  • 刘邦要腰斩张苍,为何后来又赦免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由于中国古代的科技不发达,再加上封建思想的浓厚,人们都非常信仰鬼神之说,所以在古代也会有着很多传说和神话,而且在各种古籍中也有所体现。经常可以看到帝王降世的时候天上出现异象等,据说古代有一位大臣,被斩时腰部出现奇光,后来刘邦将其重用,一直活到103岁。这个人叫张仓,出生于战国末年,从小喜爱阅读古籍,

  • 司马乂怎么读?司马乂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乂是司马炎第六子,也是参与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乂这个字读作yì,有着治理、安定、才德过人的意思。司马乂曾被封为长沙王,两年后他的兄弟司马玮被杀死,司马乂还被贬为常山王。此后司马乂起兵和其他诸侯共同讨伐司马伦,因军功再次复封长沙王。司马乂最后是被烧死,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司马乂在八王之乱中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