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吴起在魏国的时候魏武卒那么厉害,去了楚国之后魏武卒就不禁打了?

为什么吴起在魏国的时候魏武卒那么厉害,去了楚国之后魏武卒就不禁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45 更新时间:2024/2/19 0:00:08

吴起也是战国时期的一员大将,只不过吴起并非是一直效力于某一个国家,他原先在魏国的时候,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打了很多胜仗,但是当他离开魏国来到楚国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魏武卒一点也不禁打,反而是楚国的军队越来越强。吴起究竟是有多厉害,被他训练过的军队到底有何不同之处?

夫将者,军之主也。为人主者,首务修德。德之不休,则无以服众也;众不服则令难行;令难行则军不整肃;军不整肃则进退无法,攻守无度;进退无法,攻守无度者,乱军也;军乱则危,危则必败!古人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极言将军对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影响。唐代初期,唐军往往都是以少打多,还大胜对方。有名的薛仁贵征辽东,苏定方定天山等战例,都是“一将能抵十万兵”的战例。

除了行军布阵,指挥调度这些必备的军事素养之外,成名已久的名将,本身就会形成一种能量磁场,无形当中会将各种资源都聚集到自己周围,比如军心战意、兵士们对胜利的坚定意志、对主将能力的信任等等,都是一般将领不具备的能力。吴起就是这样的将军。吴起虽然是个官迷,但他确实很有才华,得到很多人的赏识和推荐。

魏文侯当政时,吴起负责训练魏武卒(魏国新军),以魏国充足的国力为支撑,吴起将魏武卒训练成为当时的特种兵大队,所向披靡,战绩是大战72,全胜64,其余均解,无一败绩。魏武卒成名之战即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5万魏武卒大战50万秦军。一支职业特种兵对阵义务兵(很多都是征发的农民),一战而大破之,从此扬名天下,天下诸侯莫敢撄其锋。

公元前387年,魏国国相公叔畏惧吴起的才华,担心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设计离间魏武侯与吴起的关系。作为统兵大将,如果不被国君信任,那么等待他的结局就只有死路一途了。因此,吴起奔楚。此时的楚国,在公元前506年,被伍子胥孙武破国之后,国际威望一落千丈,直到百余年后,一直被中原各国所轻视。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豪情早就不见了,反而楚国国内封国林立,各种贵族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形同国中国,楚王的权威摇摇欲坠。

此时正是楚悼王在位——这个“悼”,就可以表示出楚国人对这位楚王的感情了,楚国人悲伤他去世的早,楚国的复兴之路中断——这位楚王曾经屡次北进,却被三晋军队打的找不到北,楚国虽然地大物博,此时就如同1840年时的清王朝一样,笨重臃肿。魏国如同1840年的英国一样,国土面积不大,但是生机勃勃,战力超群。楚悼王见到吴起,早已听说吴起大名,因此立刻拜吴起为宛城太守。吴起在宛城任上做得很好,政绩颇著。楚悼王立刻拜吴起为令伊,主持楚国变法,富国强兵。

但凡变法,都是社会秩序和财富的分配制度的改革,会对既得利益者不利,因此会招人嫉恨,自古以来的变法者,几乎没有一个有好名声,甚至很多人都被反攻倒算,一世英明毁于一旦。吴起也知道这个活不好干,但是吴起这个人是个官迷,或者说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风风火火地干了几年,打击了楚国的贵族,使得楚王的中央权威加强;他释放了很多奴隶,开垦了很多田地,使得楚国的国库增加;吴起又带领楚军南征,继扩展了国土,又锻炼了军队。楚国一时间,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势头。

此时,魏国联合齐国、卫国攻赵。赵国不能支,乞师于楚。魏国是当时的霸主,楚国也屡次吃亏在魏国手里,淮泗300里膏腴之地,就是被魏国给抢走的。楚国人对打魏国这件事,犹豫不决。吴起力排众议,说魏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魏赵相攻,是天赐良机。于是楚悼王令吴起带兵伐魏。楚军在南线、西线屡次战胜,一扫此前低沉的士气,士兵对吴起将军有着充分的信任。吴起批亢捣虚,围魏救赵,攻魏之必救。楚军攻势凌厉,前线的魏军只得赶紧撤回,被楚军打得大败。楚军所向披靡,横扫中原,一直打到黄河边。

赵军也趁势反击,占领魏的棘蒲等地。魏国是霸权国家,楚国经此一战,顿成国际大国。吴起能够打败魏武卒,在于庙算得当,充分利用当时的国际环境。单说国力和士兵战力,楚国还不能在短时间内训练出魏武卒一样的特种部队。但是吴起作为魏武卒之父,他也有不与魏武卒正面硬碰的战法。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加上赵国南北对攻,方才取得大胜。这与齐国后来将魏国挑下霸主宝座的马陵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武卒依然有强劲的战力,吴起带领的楚卒也有克制之法。假以时日,此消彼长,楚国国力完全超过魏国时,楚军也可以在战场上与魏武卒一决胜负。不过,上天不会给吴起这样的机会了,楚悼王死后,楚国的贵族们对吴起清算,杀了吴起及其三族。后来继位的楚肃王又因此杀了70多位贵族,将领地都划归王室,增强了楚国的中央集权,但是楚国的发展速度,经此波折,已经逐渐落后了。

魏武卒的强劲战力,还要一直维持半个多世纪,直到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白起阵斩韩魏联军24万人,魏武卒始成为绝唱。此后魏国再也没有办法再组建起一支魏武卒,因为这样的特种兵大队,需要有强大的国力支撑。以魏武卒为样板,秦国发展了锐士,齐国发展出了技击,都成为当时的职业特种兵,魏武卒虽然最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其为魏国的霸主地位坚守了100多年。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酷吏来俊臣为什么写《罗织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酷吏对于武则天来说,其实只是一种手段,她需要酷吏来帮助自己震慑朝廷的时候,自然会重用酷吏,但是当她需要和缓一些的时候,酷吏就没有了作用。武则天时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酷吏来俊臣,“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就是和他有关,而且他在陷害别人这方面非常有天赋,还写了一本《罗织经》,专门用来罗织

  • 光禄寺竟然竟然是皇帝的食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光禄寺是做什么的?肯定很少有人能答对,有一个“寺”,可能会有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寺庙,只不过身份属于皇家,也有人觉得,可能跟大理寺一样,是朝廷的一个办事机构,但其实这些解读都是不对的。光禄寺在明朝时期,竟然是皇家的“食堂”,很多人要问,这不是御膳房的事情吗

  • 慕容冲身为苻坚男宠如何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古代的美男子,很多热都能说出四大美男的名字,但其实在四大美男之外,还有非常多的美男,南北朝时期的慕容冲就是其中之一。慕容冲还有一个姐姐清河公主,但是姐弟二人都不幸成为了前秦宣昭帝苻坚后宫中的一员,没错,就是姐弟二人。但是慕容冲后来是如何逃脱,又是如何成了皇帝的呢?苻坚除了政治上的功劳和一场淝水之

  • 隋文帝宠妃宣华夫人为何成为隋炀帝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同一个女子先后成为两任皇帝的妃子的情况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是却还是会发生,武则天算是最有名的一位了,而在武则天之前,恐怕就是隋朝时期的宣华夫人了。宣华夫人原本是隋文帝的宠妃,但是却被杨广看上,后来也成了隋炀帝的妃子,不过宣华夫人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她最终的结局是怎样?隋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的爱

  • 曲有误周郎顾,真正的周瑜才华不输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和演义中的周瑜基本是两个人,从性格来看就完全不同。演义中的周瑜有些小肚鸡肠,好像只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存在。实际上周瑜并非气量狭小之人,而且他的才华也绝对不输诸葛亮,甚至是比诸葛亮更胜一筹。其实周瑜对孙吴政权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还率领吴蜀联军打赢了关键的赤壁之战,从而奠定了

  • 秦国犀首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有很多的官职,名称叫法和现代很不一样,所以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比如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个“犀首”的官职,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这是什么意思,而秦国的犀首是一个叫做公孙衍的人。那么,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犀首是什么官?公孙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成为

  • 霍光一生有哪些功绩?霍光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霍光是西汉著名权臣,位居麒麟阁功臣之首,他和霍去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光在汉武帝临终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拜大司马,辅佐汉昭帝。此后霍光一步步成长为朝内的权臣,等汉昭帝死后霍光废除太子刘贺,扶持汉宣帝刘询继位,但汉宣帝当时只有17岁,根本无力主持朝政。此后霍光便开启了自己的掌权之路,达到权倾朝野的地

  • 九子夺嫡是哪九子?所有皇子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九子夺嫡是清朝历史上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其实历史上夺嫡的事情不在少数,其他各个朝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都说在皇位面前没有什么亲情可言,但是像九子夺嫡这种参与人数这么多的,却并不多见。那你知道九子夺嫡中的九子分别是哪些皇子吗?最终只有一个人胜利,那其他的皇子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

  • 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妃是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兰陵王,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历史人物,相传他打仗的时候总是需要戴一个凶神恶煞的面具,为的就是遮挡住自己过于好看的脸,让脸部看起来更有威慑力一些。很多人也非常好奇,兰陵王的王妃是什么人,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的王妃究竟是什么人呢?她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怎么死的?北齐兰陵王

  • 主父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主父偃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主父偃是谁,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大臣,曾向汉武帝提出“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可能有人要问汉朝不是已经统一了吗?实际上“大一统”和“大统一”不是一个意思,主父偃说的“大一统”是指全国各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