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墨子真有那么厉害吗?其实他没那么玄

墨子真有那么厉害吗?其实他没那么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82 更新时间:2023/12/19 10:14:34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直也都是很多人敬重的一位故人,他所创立的墨家,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别的学说都还在靠文字取胜的时候,墨家就发明了非常多的器械,他们主张“少说话多动手”,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奉献精神,墨子也一直都是很多人心目当中的厉害人物。不过,真实的墨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真的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吗?

说起墨家这一派系,我们都为它消亡而感到惋惜,很多历史记载,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墨家的销声匿迹。其实墨家的思想从来没有消失,只是隐形了,它以另外一种形式、思想存在于我们思想文化体系当中。

墨子、孔子老子被称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三个人物。据说墨子早年学习过儒家的思想,但是他后来走向儒家的对立面,开创了自己的学说。墨家信徒大多出身劳动民众,主要是手工业者,墨家创始人墨翟本人就是一个专业的木匠。

近些年一批学者认为墨家是平等、博爱思想最早提出者,而且还是伟大的平民思想家。其实墨家从来都没有逃离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也没有什么超前的理论。墨家的思想依然是王权至上,主要思想还是维护专制统治,和现代的民主、博爱不可相提并论。

墨家思想-天志

墨家提出“天志”、“节葬”、“节用”、“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思想,“天志”是上天的意志,墨家认为它是匡扶正义,主导宇宙、自然、国家、社会等一切社会活动的最高权威。是天子、三公、诸侯、将军、士大夫组成的社会秩序,是上天赋予的一种权力。

“天志”强调以天为法,但是天上的法有哪些内容呢?墨家并没有提出,这就要求大众按照天子的意见行事,要遵从圣王的旨意,这也是“尚同”理论的起点。墨家认为“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智者出。”秩序不是那些“贱民”能够提出的,必须由那些高贵和智慧者才能够提出。并且认为“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所有的政令应该是从上至下,那些所谓的民众意见,只会让国家陷入混乱。所以那些把墨子搬出来,提出民主、民权的人,找错了古代思想领袖。

而且墨子也不主张所有人都要自食其力,赞成各阶层的分工,所谓的“赖其力则生”只是相对于平民大众而言,绝不是反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特殊地位的权力,更没有反对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他所提倡的不过是要稳定好社会分工秩序。

反对战争是“天志”当中重点强调的内容,墨子认为楚国侵略周边的小国宋国是一种不仁不义行为。但是又将禹伐有苗、商汤、周武伐纣等形容为“诛”,认为是为民除害,是正义的战争。这其实是为后来的统治者辩解罢了,有很强的成王败寇思想作祟。

墨家思想-兼爱

兼爱是指“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墨子认为天下所有的人祸都是因为大家不能够互相友爱,“自爱”也就是自私让人们争权夺利,秩序混乱。这其实是一种相当肤浅的想法,人类社会这么多年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的自私所推动的,尊重个人权利,才是促成产权私有制的基础。兼爱看似冠冕堂皇,要建立一个理想和谐的社会,但是人类社会发展这么多年,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墨子将这一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在圣君身上,寄托在像夏禹、商汤、周文、周武这一类圣王君主身上,依靠一两个明君就能够建立理想社会?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从现在眼光看,墨子的思想有其局限性,是受到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所致。

墨子一方面要建立等级森严的君主社会,另一方面又要兼爱,这个看上去实则矛盾的思想,其实也要放到当时社会环境中去解读。墨子所提出的兼爱,就像古希腊的民主一样,只能限定在贵族统治阶级范围内,而不能包括普罗大众,和后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博爱”不是同一个概念。

墨家思想-重利

很多人把儒家和墨家看成对立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矛盾就是儒家“重义轻利”,认为当“义”和“利”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不能唯利是图,要重视道义,也就是把道德伦理当作行为准则。墨子却认为“义”和“利”是一回事。你可能觉得,这有点违反常识。但墨子说的“利”并不是一己私利,而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利”在这个意义上跟“义”一样有道德正当性。

墨家的利是只能维持生活的最低条件,墨子本人奉行苦行节俭,提倡节用、节葬、非乐等禁欲行为。但是墨子的禁欲节俭对贵族的奢侈生活基本上没有多少限制作用,也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正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不断追求,才推动社会的不但发展。

墨子虽然出身高贵,但是后来的生活让他跟底层手工业者混在一起,所以他的思想更加倾向于底层百姓,认为只要大家只要满足最低的欲望,那么就能够做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人人都能吃得饱、穿得暖的大同社会。

墨家思想-尚同

尚同就是大一统意思,认为“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凡国之万民皆上同乎天子,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也非之。”其实这和儒家思想一出一则,这也是儒家、法家、道家共同认可的,君主专制的思想。

后来秦始皇统统一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都是“一同天下”思想的实践,并不是墨家一家之言。我们常说的“焚书坑儒”,其实是杀掉那些妖言惑众之人,像叔孙通一类大儒生,还是会得到秦始皇重用,杀儒不是目的,统一思想才是最终目的。

墨子也非常重视“尚贤举能”,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政之本”,只要做到“尚贤”,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够解决。所谓的“尚贤”还是有限定范围的,是君王或者王公贵族主导的选贤,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在《尚同上》中记载“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墨子是主张严刑峻法的,和后来法家所实施的那一套相似,而且“若见恶贼国不以告者,亦恶贼国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墨家还主张告密、连坐等形式的恐怖统治,这和后来秦国所用的告密,连坐如出一辙。而且还主张派遣监察人员,对民情进行严密的监控。如果追溯明朝东厂、西厂这类太监监政,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

墨家这些思想不但有时代的局限性,而且被我们后世歪曲解读,用现代思想中的民主、博爱等思想去粉饰墨子。历史中的墨子并没有消失,在太平盛世当中,老百姓生活在血缘、地缘形成的稳定关系网络中,衣食无忧,他们当然更愿意当顺民。这时候,墨家就没什么用。但是,一旦社会出现运转问题,甚至战乱频发,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墨家朴素的理想主义就有用了。

而且墨家是一群野心家、阴谋家,他们要将一盘散沙的流民组织起来,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墨家组织纪律非常严密,领袖“钜子”是整个组织的精神领袖,墨子手下180多人,都可以为墨子赴汤蹈火。这种有少数狂热信徒组成的敢死队,其实是一个专制残酷的宗教组织。

不过墨子个人品格是无可挑剔的,在事业上经常以身赴义,以天下为己任,而且个人生活上也是勤俭刻苦,个人品质上也是表里如一,是一个道德楷模。但是这样一个楷模却主张大一统的“尚同”,非常迷恋圣王统治。所谓的兼爱只是经不起实践的乌托邦梦想,不具有任何实操价值。墨家是战斗的传教士,在乱世的时候,才需要这种传教士。而在太平时期,这种按照军事化管理的社会,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财产的组织,是时代所不容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韩信为什么不三分天下?他有机会为何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当年虽然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但其实很多人都认为,当时如果想要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而能够与他们两人并立的,就是韩信了。很多人觉得,韩信其实也是很有机会提前实现历史上的“三国”的格局的,但是为什么韩信没有这样做?韩信是没有能力还是没有机会呢?为何说是韩信把这个

  • 贾诩一句话改变汉室格局,李榷引狼入室差点酿成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死后,王允打算解散凉州军,当时凉州军也不得人心,等于是把这些人逼上了绝路。李榷本打算出逃,但因为贾诩一句话改变计划。实际上贾诩的这句话,也改变了汉室的格局,等于提前宣判汉朝灭亡。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原因也是在此。文人和武官思维不太一样,像李榷这样的人哪怕是死也要拉几

  • 张仪如何破解六国合纵?将六国玩弄股掌之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秦惠文王时期,商鞅变法初见成效,秦国国力大增。但强大的秦国也引起了其他各国的忌惮,后来六国决定合纵伐秦,这让秦惠文王感到担忧。此时张仪站出来,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破解六国合纵之术,让秦国化险为夷。张仪凭什么能说服六国,让他们放弃攻秦呢?这便是张仪的厉害之处了。张仪原是魏国后裔,师从鬼谷子,也是

  • 周朝时期为何楚国的封地面积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周朝时期的楚国,也还是很有故事的,周朝时期有很多的分封国,但是我们发现这个楚国的面积应该是最大的,那么有的人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未必这个楚国在本质上有厉害之处,还是说又有其他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首先,周朝分给楚国的地盘一点都不大,楚国国君的爵位也十分的低。根据史

  • 雍正皇帝释放曾静,乾隆即位后却将他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曾静是清朝永兴县人,平日主要以收徒为业,喜爱谈论道学。雍正皇帝即位后,曾静有了反清思想,他曾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起兵反清,后来被告发从而被捕。但雍正皇帝并没有为难曾静,反而将他免罪释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过曾静并没有因此就能高枕无忧,等乾隆上位后,他还是给曾静定了个诽谤先帝的罪名,然后将他处死。下面

  • 明朝末年天空红光9天是怎么回事?人类有史以来最强的太阳风暴是哪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我国历史上的文献记载以及民间的一些传说,在距离今日248年前的明朝末年,在我国的东北方向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场持续了9天之久的神秘红光现象。我国北方的天空中弥漫着一片红色,当时的老百姓认为这是一种天意,意味着马上即将改朝换代。然而抛开这些迷信的思想,这很有可能就是人类有史以来记录的最强的一次太阳风暴

  • 杨慎为何是三大才子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杨慎才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还是真的挺给力的,这个人被誉为是三大才子之首,为何这么说其实原因真的很简单,那就是真的实力超群,不管是书法,还是文章都写得非常好,文化造谣极其给力,那么有的人问了,明朝好像还有很多其他著名的人啊,比如唐伯虎啊等等,为什么这个杨慎却是三大才子之首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继续来分析

  • 郦食其为什么被烹杀?郦食其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郦食其出生于战国末期,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十分好学,长大后成了当地名人还被称为“狂生”,其原因是郦食其有一张谁都说不赢的嘴。刘邦起义后,曾拜访各地豪杰,从而结识了郦食其,此后郦食其便跟随刘邦,并且成为他的得力干将。郦食其凭借自己的“三寸之舌”游说各国,为

  • 明朝为什么总是出现国库亏缺?三大利益集团是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虽然在大部分时期都保持了国力的强盛,但最后还是难逃衰败。实际上明朝早就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果了解明史的朋友肯定会知道,明朝国库曾频繁出现亏空,然后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还是算在百姓头上。长久下去必定会动摇大明的根基,那这些亏空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当时的三大利益集团其实就是罪魁祸首。商人和官员相互勾结

  • 宋真宗泰山封禅是自导自演?为何要进行这样一场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泰山封禅,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千百年来数百位皇帝,也只有六位皇帝完成过泰山封禅,还有武则天在嵩山封禅。不过,这样几位皇帝的封禅中,只有送真实的封禅被人们认为是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这又是为何?其他皇帝的封禅都好好的,怎么宋真宗就成了闹剧?当时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呢?宋真宗即位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