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早亡杨坚有无责任?杨坚一生功过解析

隋朝早亡杨坚有无责任?杨坚一生功过解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0 更新时间:2024/3/7 3:57:58

隋朝本不该只有短短37年历史,虽然杨坚在立嗣一事上犯了比较大的失误,但在杨坚时期,隋朝整个国策的大方向还是按照好的一面在发展。如果把隋朝的灭亡全部推到杨广一人身上恐怕也有失偏颇,因为在杨坚晚年也做了一些荒唐事,导致国力已有衰退的迹象。所以隋朝早亡杨坚也是要附上一定责任,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杨坚一生的功与过,或许隋朝的亡国祸根早已埋下。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一个短命王朝,国祚不过37年。但其缔造者隋文帝杨坚却青史留名,不但实现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而且还创建了“开皇之治”,被誉为千古一帝。

杨坚在开国之初,曾颁布了一份全国性的诏书,明确规定“犬马器玩口味不得献上,禁杂乐百戏”等,禁令奢靡之风。除了在全国厉行节约外,杨坚还身体力行,带头节俭,史载他“躬先俭约,以事府努”。同时,杨坚还发布诏令:“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敝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

一代帝王,富有天下,御用之物却修修补补。就连吃饭,也只上一道肉食,只有在国家举行庆典活动时,饭菜才能稍作调整。

对身边的皇室成员,杨坚同样严格要求,后宫嫔妃“咸服浣濯之衣”,以至于独孤皇后准备赏赐大臣妻子衣物时,搜遍内宫,竟然找不到一件新织的衣服。

对自己几个儿子的节俭,杨坚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太子杨勇曾文饰蜀铠,杨坚得知后大不悦,严厉痛斥他。经过此事,杨勇的太子之位便岌岌可危,并最终引发被废黜的风波。

秦王杨俊靡费国家财物,“盛治宫室,穷极侈丽”,隋文帝十分痛恨,不但将其罢官免职,还把杨俊的奢侈之物全部付之一炬,并坚持将他依法严惩。

蜀王杨秀同样奢侈浮华,乘坐的车马、使用的衣物,其规格居然都能与皇帝媲美。杨坚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严惩。一位大臣想要劝谏杨坚从轻发落,还差点被割掉了舌头。

对朝廷官吏,杨坚同样三令五申,必须节俭。“有司尝进干姜,以布袋贮之,帝用为伤费,大加谴责,后进香,复以毡袋,因笞所司,以为后诫焉”。用一个普通的口袋装进贡东西,都会遭到鞭挞之刑,可见杨坚对节俭之重视。

杨坚厉行节俭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全国节俭之风的盛行,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开创了“仓察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的局面。

但是,晚年的杨坚却变得喜怒无常,听信谗言,法外用刑,过于杀戮。让日渐中兴的隋朝每况愈下,并由此埋下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杨坚晚年的昏庸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杨坚立法毁法,喜怒无常,酷刑滥杀。

由于杨坚是北周和南陈严刑峻法的见证人,对前朝的酷刑导致民心尽失的局面心知肚明,因此他一上位,就废除了前朝一些残酷的刑法,如鞭刑、枭首、辕裂等,废除各种名目的刑罚达1000多条,这些举措让他重获民心,赢得一片赞誉。

但是,后来的杨坚却喜怒无常,立法毁法之事屡见不鲜。他特别热衷廷杖,“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兵部侍郎实在看不下去,一再进谏不要轻易在朝堂杀人,却被当廷杖杀。

晚年的杨坚愈发地“用法益峻,不复依准科律,无殊罪而死者,不可胜原”。一名御史因没有弹劾衣剑不齐的武将,就被杨坚下令处死。他还颁布诸如“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之类的苛刻刑法,致使百姓惶恐不安。

这样的杨坚,毫无法令可言,滥施淫威,草菅人命,肆意践踏自己颁布的法律,搞得“天下懔懔,公卿股栗,不敢措言”。

二、杨坚听信谗言,滥杀大臣,自毁长城。

最初的杨坚用人唯贤,不讲门第,网罗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优秀人才。但晚年的杨坚“猜忌苛察,信受谗言”,让很多开国功臣难以善终。

庆则、史万岁等功臣,都是杨坚听信谗言,最终被斩杀。高颎“明达世务,有文武才略”,是隋朝的开国元勋和中流砥柱。就因他不赞成杨坚撤换太子,而遭到独孤皇后嫉恨。独孤皇后屡次在杨坚面前诋毁他,最终惨遭罢官,回家养老。等到杨广即位后,高颎虽还朝为官,但还是因制止杨广的奢侈靡费被冤杀。

尤其是杨坚偏信谗言,被杨广的矫饰所迷惑。废长立幼,罢黜杨勇太子之位,坏乱家法,致使国本动摇,大隋江山也最终被轻易断送。

三、杨坚贪恋女色,恣意放纵,病入膏肓。

早年的杨坚,由于有独孤皇后管着,他什么也不敢做。但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便贪恋女色,过度纵欲。据《隋书》载:“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俱有宠,上颇惑之,由是发疾。”

这充分证明,杨坚的病症,是和他贪恋女色有关的。就连杨坚本人也承认,“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不只是宣华夫人、容华夫人,杨坚还广纳后宫,恣意放纵。《隋书》载:“至文献崩后,始置贵人三员,增殡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

杨坚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一开始就把国家搞到鼎盛。但最终因为他晚年放纵自己,致使国家衰败,短命而亡,实在可惜。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雍正帝为何要将三子弘时削除宗籍?弘时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爱新觉罗·弘时是雍正皇帝第三子,乾隆皇帝同父异母的哥哥。弘时的几位哥哥全都早逝,他本有机会被立为太子,但最后却被雍正削除宗籍,最后抑郁而终,年仅24岁。雍正皇帝儿子也不少,但活得长的并不多,他也明白立太子一事有多么的棘手,为何还要严惩弘时呢?只能说弘时年少太过放纵,多次惹恼雍正,不然他也不可能落到这

  • 称心是李承乾的男宠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看过《武媚娘传奇》的人应该还记得,剧中太子李承乾曾经有一个类似于男宠的乐人,叫做称心,而称心最终却被李世民杀了,这样的剧情怎么看都以为是电视剧编造出来的,但是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历史上竟然真的有这个人,这些剧情居然是真实存在的。那历史上的称心到底是什么人,他和李承乾又是什么关系呢?称心是唐朝初年太

  • 靖康之难后邢秉懿被金人掳走,邢秉懿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邢秉懿是宋高宗赵构妻子,在赵构还是康王时就娶了邢秉懿,并且封为嘉国夫人。此后靖康之难爆发,邢秉懿和赵构另外两名侧室,还有他五位女儿都被金人掳走,当时邢秉懿只有17岁。此后金人还把邢秉懿等人送入洗衣院,这是惩罚犯罪之人的地方,等于是用这样的方式羞辱宋高宗。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这段历史,这次就为大家揭秘

  • 刘备是汉景帝后人,为什么要说是中山靖王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总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也是因此,才得到了一个刘皇叔的称号,而这样算起来的话,刘备也是刘邦的后人,那他怎么不说自己是刘邦后人呢?不过这样的话或许就太远了,刘邦的后人那么多,说起来也有些牵强,那任何姓刘的都可以说自己是刘邦后人,反正推恩令让他们都慢慢从贵族沦为平民了。那说汉景帝可以吗?天下英雄谁敌

  • 韩信死后他的心腹下场如何?陈豨差点反叛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陈豨是韩信部将,后来是以赵国相国身份统领赵国部队。韩信曾告诫陈豨:“刘邦生性多疑,如果有多人告你谋反,刘邦必然起疑,到时候恐怕你就要大难临头了。将来如果你别逼谋反,我定会助你一臂之力。”结果最后是韩信先走了,而陈豨在外掌管兵权多年,而且跟韩信关系又不一般,自然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 为何那么多人想要反清复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朝康熙帝统治时期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几个疑神疑鬼,神色凝重的人在犄角旮旯相遇了,气氛顿时就紧张了起来,不自知彼此之间是敌是友。其中一人说到:“地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另外一人回道:“门朝大海,三河峡水万年流!”对完暗号,双方立马缓和起来,还有

  • 刘备拿下汉中之战的胜利,但还是留有一个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之久,最后以刘备一方获胜告终,这也是刘备集团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败曹操。此后刘备晋升汉中王,并且扩张了不少领土,为建立蜀汉打下牢固基础。虽然总说曹操把汉中比为鸡肋,他根本没尽全力去争夺,但此次战役曹操没有防水的理由,让刘备继续做大对于曹操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好处。当然汉中之战虽然刘备取

  • 刘邦的情妇曹氏是什么结局?为什么没有入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吕雉是刘邦的正妻,也是他第一个妻子,但是刘邦的大儿子却不是吕雉所生的刘盈,因为在吕雉之前,刘邦还有一个情妇曹氏,这个儿子就是曹氏所生。只不过,在后来的历史中,就基本上看不大曹氏的身影了,那当刘邦成了皇帝之后,曹氏去哪了,她为什么没有入宫?曹氏最终又是什么结局呢?其实要说到刘邦的长子,其实不是刘盈

  • 若是当年李自成没有起义,明朝能够低档的住满军的进攻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当年李自成没有起义的话,可以肯定的是,明朝照样会灭亡,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事情罢了。明朝国祚276年,与封建大一统王朝不过300年的怪圈定律是完全相符的。然而一个政权经过危机,除了更换统治者,政权形式还存在的例子也大有存在。春秋战国时期,姜氏虽然代齐,但是齐国还是保持了500多年国祚,西汉虽灭,光

  • 定南王孔有德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孔有德这个人可能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要说另一个名字大家都知道了,小燕子,小燕子的历史原型一直被认为是孔四贞,也就是孔有德的女儿。孔有德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将领,原本是毛文龙的部下,但是毛文龙死后,他投降了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成为一个镇压各地抗清行为的大将。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