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编造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编造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0 更新时间:2024/2/3 22:38:42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很多人都是从小听到大的,对于这个故事想要宣扬的一种思想也是非常的了解,最重要的人,很多人对这段“历史”深信不疑,认为历史上真实的周幽王就是这样样子,认为褒姒就是这个样子的。然而有较真的人却认为,这根本就是司马迁编造出来的一个假故事,并且举例说明了,烽火戏诸侯根本不可能会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话说西周末年,周幽王的宠妃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命人点燃烽火。各路诸侯看到烽火后,急忙率领军队前去勤王,可是当他们赶来时,却没有发现敌人。当褒姒看到各路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终于笑了。

周幽王很高兴,之后他又多次下令点燃烽火,诸侯们依然带兵前来,可是却没有敌人。久而久之,诸侯们对周天子心生不满,也不再信任他。后来,敌人真的进犯都城,周幽王再度命人点起烽火,可这次没有一个人带兵前来。结果周幽王被杀,西周宣告灭亡。

为何说它是编造的呢?

关于褒姒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里面,关于褒姒的记载只有一句话,“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秉承着事越大,字越少的记载原则,《诗经》和《春秋》一样,对大事的记载都是一笔略过,不怎么交待起因经过结果,因此后面才需要学者去解读和注释。这首《正月》也是如此,作者只是感觉到了褒姒在西周灭亡过程中起了重要影响,但具体情况如此没有交待清楚。

到《国语》时,作者才将褒姒灭周背后的起因写了出来。

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就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

《国语》的作者认为西周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周幽王宠信褒姒,于是废了原来的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宜臼于是出逃到外公申侯这里,然后联合西戎,里应外合从而灭了西周。

在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基础建立的西周社会中,周幽王废长立幼的行为破坏了整个游戏规则,所谓“礼崩乐坏”,天子都不遵守周礼了,那诸侯自然也没必要依照分封时的承诺保卫王室。从这个角度来说,《国语》对“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解释是说得通的。

到战国时期,吕不韦的门人编撰《吕氏春秋》时,又将故事进行了进一步的演绎,引入了“笑”的概念。

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吕氏春秋》这里首次提到了褒姒之笑,但故事的经过结果和烽火戏诸侯还是有区别的。这里是说戎寇至,周幽王击鼓,褒姒看到诸侯之兵前来解围开心得笑了出来。周幽王于是以为褒姒笑是因为看到诸侯之兵,于是多次击鼓,结果失信于诸侯。这里并没有提到烽火,而且褒姒之笑也是因为看到戎寇退去发自内心的笑,主要是批评周幽王的昏庸之道。

而到了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时褒姒则成了祸国殃民的“妖精”,同时司马迁觉得击鼓的话,不足以引来诸侯之兵,于是他又引入了烽火这个元素。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吕氏春秋》里说周幽王因为喜欢看褒姒笑所以欺骗诸侯,责任主要在周幽王这边。等到《史记》里,司马迁却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想说“万方”,仍然“不笑”,将褒姒描写成了一个乖张误国的“妖女形象”,自此,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样本也确定了下来。后来诸多史书所记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都是源于《史记》,只是细节稍微有些差别。

烽火戏诸侯最早源于《诗经》,原文只有“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八个字,却被后人脑补出了各种不同的故事。

也因为它是被编造出来的故事,所以其中有很多都不合理如:

首先,“烽火戏诸侯”不具可操作性。按照先秦制度,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由天子直辖,不设诸侯。所以,暂且不论西周年间是否有“烽火”示警系统的存在,就算是有,瞭望到烽火的诸侯,要从千里之外的封国赴援镐京,在当时极不发达的交通状况下,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年半载,远远达不到“朝发夕至”的程度。

而且,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诸侯出兵前要准备粮秣、兵器,再加上这些前期准备时间,其抵达镐京的时间恐怕又会大为延迟。

加之,各路诸侯由于远近不一,必然是陆续抵达镐京,时间上无法做到同步。而且按照惯例,如果在王畿没有发现敌情,勤王的队伍必须“信宿而返”,也即连续驻守两晚就要回国。如此一来,诸侯的军队陆续地抵达,也会分批次的回国,根本无法做到“诸侯悉至”。

而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本意,是为了让笑点极高的褒姒看到天下诸侯在知道被耍后慌乱尴尬、无所适从的窘态,但是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根本不具可操作性。

正是因为不具可操作性,所以史学大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烽火戏诸侯”一事大加批驳,称“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其次,周平王的位子来路不正。据史料记载,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天下诸侯在长达九年的时间内,竟然不来朝见天子(“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见战国楚简《系年》)。与此同时,以虢公姬翰为首的十多家诸侯则拥立幽王之弟姬望为天子,是为周携王

周携王在位期间,北迁至钜鹿,以此为根据地,南通荆楚,北结燕国,东联齐国,西善晋国,得到大多数诸侯的支持。最后,晋文侯在得到周平王允许其入朝干政的保证后,才袭杀周携王,并结束两王并立的局面。

天下诸侯为何不朝见自诩为“正统”的周平王姬宜臼?想来,也只有他的王位来之不正,有弑父杀弟的嫌疑,导致诸侯不服才讲得通。姬宜臼被废黜太子之位后,跟着母亲申王后逃往外祖父申侯家中避难。

王获悉后,很可能下诏让申侯遣返申王后母子,在遭拒后率兵攻打申国,申国自知难以抵御,便联合犬戎部落迎击周军,并击杀幽王。事后,申侯扶立外孙姬宜臼为王,但却得不到诸侯的承认。

按照正史记载,幽王战死之地并非镐京,而是靠近申国的骊山。而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也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击杀周王,西周因而灭亡,与“烽火戏诸侯”记载相左。由以上众多疑点来分析,“烽火戏诸侯”完全是编造出来的段子,丝毫没有可信度。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厚熜是明朝哪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皇帝的名字,可能都会难倒一大号人吧,他们名字当中的字,如果拿出来单独看,恐怕很多人都会不认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名字,才让很多人认识了一些生僻字吧。明朝一位名叫朱厚熜的皇帝,很多人并不认识这第三个字,那朱厚熜的名字该怎么读呢?朱厚熜在明朝历史上又是哪一位皇帝?其实他的年号很多人都知道。公元1521

  • 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为何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皇后的确是非常荣耀的,但是这背后却未必都是喜悦,更多的恐怕还是心酸。汉宣帝的皇后霍成君,就是这样一个悲剧的人物。原本霍成君与汉宣帝之间的婚姻,就是一种政治联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之间也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因为汉宣帝喜欢的人并不是霍成君。霍成君即便贵为皇后,却过得并不开心,而后来也被废了,废皇后最终

  • 长孙皇后为何叫观音婢?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后了,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也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李世民能够有后来的成就,长孙皇后可以说功不可没,她一直都是后世人眼中贤良淑德的皇后的典范人物。而长孙皇后还有一个称呼,叫做观音婢,这个称呼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长孙皇后还叫做观音婢,和观音有什么关系吗?和历史上

  • 明朝为何向东北开辟丝绸之路?除了做生意还有更大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巅峰期整整持续了500年之久,朱棣登基称帝后,他决意扩张,还为此改变祖训禁绝之旨。朱棣开辟了一条足以媲美张骞的两条丝绸之路,一条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另一条就是今天要为大家讲的东北亚丝绸之路。不过朱棣把目标定在东北这条线路上不只是为了做生意,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

  • 审食其与吕后偷情,为什么刘邦还给他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有传言说,审食其就是吕雉吕后的情人,他们经常背着刘邦在一起,而刘邦被人戴了绿帽却还浑然不知。不过,这种说法其实也都只是野史所说,未必就是真实的情况,不然的话如何解释刘邦还给审食其封爵了呢?审食其获得的是什么爵位,他是如何封爵的?审食其与吕后是不是真的有私情,如果没有的话又是怎么产生这些流言的呢?吕雉

  • 孟古哲哲为什么死后才被追封皇后?孟古哲哲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孟古哲哲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位大妃,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哲哲十四岁就嫁给了努尔哈赤,两人此后非常恩爱,不过孟古哲哲年仅29便病逝了,她的离去也让努尔哈赤大受打击。等皇太极称帝后,孟古哲哲被追尊为孝慈皇后,所以她也就成为了清朝第一位皇后,也是第一位被追尊的皇后。可能多数朋友都还不太了解孟古哲哲这个人,所

  • 刘荆多次企图谋反汉明帝为什么不罚他,反而将他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刘荆是光武帝刘秀第九子,汉明帝刘庄继位后,刘荆一直不服气想要取代刘庄的位置。他先是冒充刘彊的舅父写信让刘彊起兵对抗汉明帝,不过计划遭到泄露。但汉明帝并没有缉拿刘荆,只是限制刘荆不让他出河南宫。后来刘荆不服,打算再次趁乱谋反,结果依然没有成功。这次汉明帝改封刘荆为广陵王,让他去了广陵,看来汉明帝还是十

  • 唐朝宦官高力士为什么能当将军?高力士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高力士是唐朝著名宦官,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武则天时期高力士便受到赏识,等唐玄宗即位后,高力士平定韦后之乱立功,此后被封为太子太保。没过多久高力士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唐朝宦官是可以当将军的。他的地位也来到了最高点,在朝中的权势一度仅次于皇帝。不过高力士并没有因此放飞自我,

  • 春秋时期第一个挑战周天子的为什么是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周天子无法再掌控其他的诸侯国,但是好歹也是天下共主,诸侯国尽管强大,但是谁也不敢明面上挑战周天子的权威,这就意味着不仅与天子为敌,甚至意味着与天下为敌。但是,谁也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挑战周天子的是郑国。郑国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国力很强大吗?为什么竟敢这样做呢,背后会

  • 八王爷把十四爷的寿礼换成死鹰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十四爷正在外领兵打仗,所以派人将康熙皇帝的寿礼送回。结果这份寿礼落到了八王爷手中,八王爷自然是要破坏十四爷的一片好心,所以把里面的物品换成了一头死鹰。不过八王爷准备这头死鹰到底有何用意呢?如果用意太过歹毒,康熙一定能察觉是有人在陷害十四爷,所以八王爷此番背后的用意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