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史记》中萧何张良是世家,为什么韩信列传呢?

在《史记》中萧何张良是世家,为什么韩信列传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08 更新时间:2024/1/19 12:35:17

说到在《史记》中很多人都知道的其实关于人物的记载还是非常的有话说的,而且也分得非常的清楚了,最近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在《史记》中萧何张良是进入了世家的,但是作为韩信来说却只入了列传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这个问题往小了说,是因为《史记》的体例标准,以及这三个人对大汉的功业有别,结局不同。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12篇本纪,30篇世家,70篇列传,8篇书,10篇表。本纪记载帝王,世家讲述诸侯,列传叙录人臣,书用来记录礼、乐、历法、天文等。

萧何在汉高祖刘邦最初起事时就跟上了,而且家族中一共有十来个人都在营中。

尽管萧何是文臣,没有在战场上拼过命,但每当刘邦在前线打仗时,他总能想办法把粮草筹集起来并运送到前方。一旦战争惨烈军队损减厉害,他还能想方设法找到吃粮人及时充实到军营。

特别是在韩信的事上,萧何的作用更是明显。当刘邦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时,萧何月下追韩信,给汉王保住了一个军事奇才,扭转了楚汉相争的乾坤;当韩信要“造反”时,又是萧何设计拿下了韩信,解除了高祖的心腹之患。

凭着这些,萧何在大汉建立后,被封为酂侯,做了相国,而且几代受到恩封。故而,萧何收入世家天经地义。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秦灭韩国后,张良曾刺杀秦始皇未遂。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张良怀揣《太公兵法》,带着一支队伍,投奔了刘邦。

在之后的时日里,张良成了刘邦的福星。鸿门宴上帮助刘邦免了一死,楚汉相争中出谋划策功不可没,大汉初建时进谏高祖稳定人心。高祖刘邦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且,张良一不贪财,二不恋位。汉朝建立,分封群臣,他只要了留侯的名号,没受封邑,不求高官,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张良知进知止,终得善终,入世家自然名正言顺。

韩信,虽然祖上也曾是贵族,但早已没落。受过胯下之辱,当过逃亡之卒。先从项王,后投沛公。尽管楚汉相争中功劳卓著,但是,却竟然说汉王只配带兵十万,而自己却是“多多益善”;

本来说好合围项羽,却敢放高祖鸽子;趁着高祖让他去攻打霸王,却讨价还价索要封王。本已功高盖主,再加居功自傲,直接导致了被夷三族。

韩信对大汉虽说也是功劳显赫,但是,最后却是想“谋反”而被诛杀的罪人。说实话,把他放到“列传”里,已是司马迁胆大妄为,放进世家,那就是奢望了。

这个问题往大了说,就涉及到了司马迁的历史观。

《史记》被后人称为“不虚美,不隐恶”的“信史”。这一称誉没有溢美之词,是实打实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充分表现了他“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武力征天下”的历史观。他把楚汉相争的失败者——西楚霸王项羽,放到了本纪里,把被绞杀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世家里,把大汉定为谋反罪臣的韩信,放到列传里。

这些人虽然都是失败者,但他们都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司马迁在《史记》中既记录了他们的覆灭,批判了他们想通过武力征服天下的错误做法,表达出自己以文化人的思想,也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

司马迁的《史记》也表现了他“秉笔直书的史心本色”。尽管他是汉朝人,但他没有过度美化汉朝统治者,在相关篇章中,司马迁写了汉高祖刘邦身上的流氓习气、无赖特点、自私本质,可以说一点都没留情面。后世的史书就不敢这么写了。

但司马迁毕竟是世代史官的家族之人,懂得春秋笔法的重要性。于是在《淮阴侯列传》里暗示了他对韩信造反的不理解,以及对他的同情。

司马迁当然可以把韩信放到世家里去写,这方面也不是没有先例,《陈涉世家》里写的陈胜吴广就是。

他把韩信安排到“列传”,是想让我们在对比中懂得,“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是很难避免的,所以,越是在打天下时功勋显赫的人,越要懂得谦恭自守,功成身退。即使你没有非分之想,也很容易引人猜忌;如果你不知进退,极可能惹火烧身。

尽管有人说,历史像一幅油画,远了才清晰,近了反而模糊,但是通过历代先贤留下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史官的良心与自觉。

今天我们读历史,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之前发生过什么,甚至只为了窥探一下古代帝王宫廷的奢靡生活和权力之争。而应该以史为鉴,以古鉴今,跨越千年,对话古人,借助历史的经验,走好未来的道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左慈是不是赵云的师傅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赵云这样的大人物很多时候想必大家都知道的这个人人物怎么能没有一个好出处呢?所以呢很多网友就非常的关心这个人的师傅到底是谁了,其实大家也有所耳闻了,有的人说是左慈,有的人说是童渊了,那么赵云的师傅到底是谁呢?想必这个话题也还是蛮有讨论性可言的,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首先在正史中如《三国志

  • 雍正帝为何斥责允禟太张狂太无耻?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清正廉洁的一位皇帝,雍正皇帝是康熙的儿子,当时,在接管朝廷的时候,国库亏空,穷困聊赖。老百姓们也是苦不堪言。毕竟当时的清朝非常的落后。雍正皇帝接管全面治理,首先整治的便是贪官污吏,同时,雍正皇帝自身也是非常节约的,从来不铺张浪费,当时的雍正帝斥责允禟太张狂太无耻,这到底是怎

  • 为什么诸葛亮一出山郭嘉就死了?诸葛亮真的不如郭嘉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不过郭嘉的死实际上和诸葛亮一点关系也没有,诸葛亮也不是因为郭嘉死了才出山。但是两人总喜欢被拿出来做比较,毕竟郭嘉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第一谋士,不过郭嘉和诸葛亮并没有正面交手过,所以只能依靠两人的贡献做出一些判断了。当然整体来看诸葛亮

  • 梁山好汉为何只有十个人得到朝廷留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水泊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书中对于这么多人物的描写刻画也是细致入微活灵活现,每个人心中也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好汉。虽然大部分人结局都比较悲惨,但是倒也有一些不仅保住了姓名,也被朝廷留用的人。细看却发现,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排不上什么名号的人物,有些甚至属于打酱油的角色。那么,这些人到底因为什么原因,能够得到这

  • 光绪帝童年为什么那么惨?经常挨饿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帝是清朝晚期的一位皇帝,当时的光绪帝非常弱小,同时,光绪帝虽然说是皇帝,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毕竟是慈禧太后摆放的一颗棋子罢了。当时实际掌握大权的慈禧太后非常的阴险狡诈,处处为自己着想,奢侈浪费。清朝也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落后的一个朝代,由于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当时的人们穷困潦倒,不与外界沟通,

  • 吕布文有陈宫武有张辽高顺为什么一路败到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吕布其实在三国时期没有什么作为还是让人觉得非常的非常的可惜的,因为这样的武力值高强的一个人白白就这样的死了,真的是让人觉得唏嘘啊,有的网友也说了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低下,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吕布不仅仅智商高,而且其旗下还有超多厉害的文臣武将,文有陈宫武有张辽高顺,但是他还是一败涂地了,从头失败到尾,

  • 内忧外患的明朝为什么能打赢荷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明朝末年,就不得不提到崇祯皇帝,他接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明朝,虽然励精图治,却也挡不住衰亡的脚步。不仅有内忧,更有外患,荷兰的军队开到了东南沿海,企图用武力逼迫明朝政府同意他们要垄断中国贸易的野心。崇祯权衡了战与不战的考量,最终决定应战。那么,当时并不占优势的明朝,又是怎么打赢这场战争的呢?一17

  • 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这个话题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感兴趣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的陆逊的才能也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为什么会被逼死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来分析看看吧。孙权逼死陆逊确有其事,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陆逊一不小心趟了浑水。什么浑水呢?孙权与大臣杨竺私下秘商废除太子之事,而这件事情被人捅了出去

  • 两淮盐商富甲天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两淮盐商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些人啊,那还真的是富有,富得流油啊,最近很多的网友都说了,这个没什么啊,不就是垄断嘛,如果仔细的分析过两淮盐商的人你会发现其实光靠垄断就能富甲天下的话,那么有的事情就会变得十分的简单了,所以这件事情不仅仅是这样的哦,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盐

  • 张郃20回合败给马超30回合败给赵云,为什么却能和张飞打50回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有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奇怪了,有的时候有的武将和另外的武将打着打着就分不出胜负,有的武将直接就是KO这种的,所以武将在势均力敌的时候打一架也还是很简单的,但是如果从数据分析的话,那也是很尴尬的,最近就有人说了,张郃20回合败给马超30回合败给赵云,但是和张飞却能打给50回合了,那么这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