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到底是怎样的呢?是怎么出现的?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到底是怎样的呢?是怎么出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25 更新时间:2024/1/11 2:46:41

说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小编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公九卿制还有三省六部制。今天要大家介绍的是三省六部制。那么,到底什么是三生六部制呢?三省六部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小编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关于这则消息的报道网上还是有不少的,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彻执行。

隋唐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隋称内史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隋称内史侍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隋称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驳正之权主要由给事中掌握。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所以又有谏诤之责,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十遗,分属二省(左属门下、右属中书),以匡正皇帝的过失。尚书省设在宫外,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为侍郎;各司之长为郎中,副为员外郎,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他们对中央担任具体事务的九寺三监(或五监,见卿监)及地方上的府、州、县官有领导、监督之权。"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唐中叶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长官却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决定政策之权则被剥夺。玄宗以后,中书舍人起草诏□之权又为翰林学士所分割;尚书省各部司的职权,在安史之乱后也大部分为各种使职所瓜分。故唐中叶后,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承唐制,设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但北宋前期除刑部尚保留审复天下大辟案的职权外,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已转移至其他机构,其长官也都只作为寄禄官衔,另派升朝官分别主判,以处理残留细务,三省六部制仍是名存实亡。元丰改制,以三省取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对掌武大权。除正、副宰相外,门下、中书省分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掌原谏院所领谏诤弹劾职务,起居郎、起居舍人掌原起居院所领修起居注职务,又分设门下后省、中书后省,为门下省及中书省下属机构,分别以给事中及中书舍人主管,以给事中掌原封驳司的封驳职务,并以封还词头的方式行使封驳权。

尚书省下领六部,由各部尚书、侍郎主管,以原审官东、西院,流内铨,三班院所领职务归吏部,以原三司与司农寺所领主要财政职务归户部,以原太礼院所掌礼仪职务复归礼部,以原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司复刑狱及三司有关审核会计帐册等职务并归刑部,以原三司有关修造、坑冶等职务归工部,某些次要军务归兵部,并废除枢密院之外的旧有机构,恢复六部下属二十四司。

宋哲宗元□元年(1086),反变法派执政,改为三省共同议事,奏请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实际上使三省合一,后习惯上常统称三省。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又实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时或省并,如建炎三年以礼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职方,驾部兼库部,比部兼司门,工部兼部,屯田兼水部等,还省并若干寺监入六部。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又进一步省并六部下属诸司,如以司封兼司勋,礼部兼祠部,兵部兼驾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辽代南面官系统中,设三省六部(其中"中书省"初名"政事省"),设官同于宋制。金、元、明只设一省六部,一省,金为尚书省;元、明为中书省。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什么不能和蔡文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蔡文姬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个人也还真的是超级厉害的,小编也觉得是这样的,才貌双全其实就是用来形容这样的人的,最近很多网友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书写蔡文姬的人知道,曹操最后是有解救蔡文姬的,那么曹操其实大家都懂的,为曹操这一次没有选择蔡文姬呢?曹操不能和蔡文姬在一起吗?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 李鸿章打黑是什么?李鸿章是如何处理广东黑社会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李鸿章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李鸿章是中国古时候的一位大臣,做的贡献还会很多的,特别是在团结统一方面留下了很多值得人学习的地方,那么,其实,李鸿章当时也是打过黑。那么,当时的李鸿章是如何处理广东黑社会的呢?这个问题也是有不少的人也是议论纷纷,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 ​明间故事“姑爷拉弓”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明间故事也还是真的是蛮多的,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这个也还是比较的有意思的,当然了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不一样的特色的,最近很多网友也都说了,有听说过“姑爷拉弓”这个故事,那么故事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有一个地主,家有良田千顷,骡马成群。虽然财主财大气

  • 诸葛亮为什么不劝阻刘备发动夷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刘备啊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人还是非常的争议的,文不敌诸葛亮,武不敌五虎上将,凭什么也能称帝呢?其实这也还是有说法的呀,所以这个人不简单,也还是比较的受人佩服的,但是其实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很多人都看不懂的,那么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公元219年,刘备拿下汉中,并自立为了

  • 蒋介石儿媳妇精神失常是真的吗?精神失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蒋介石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蒋介石是当时国民党总统,也是一位具有很高深谋略的军事家,当然了,关于蒋介石,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是蒋介石的儿媳妇,关于蒋介石的儿媳妇,有的人说是精神失常。这到底是真的吗?具体是怎样的呢?小编也是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做了一番整理,一起来看看吧!1937年春天,蒋经国携同蒋方

  •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总是缺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五次北伐,几乎每次都因为后方粮草问题不得不退兵。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时粮食总出问题呢?之前可能是因为李严和诸葛亮不和,所以故意拖延粮草运输,但是李严被贬为平民后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其实当属的蜀国在农耕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魏国大力发展屯田,所以粮食根本不成问题,对于诸葛亮来说军事和民生都要自己

  • 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天京事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太平天国运动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太平天国运动实则是一场自救运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当然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了。那么,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网友在问小编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天京事变吗?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要明白,

  • 刘备对诸葛亮说可以替代刘婵位置,为什么还要派李严制约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白帝城托孤,虽然是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刘婵,但是还对诸葛亮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也让诸葛亮非常的感动,不过刘备真的这么慷慨么?可能刘备的真实意图并不是这样,不然也不会安排李严这个角色来制约诸葛亮了。诸葛亮和李严不和,在北伐时期李严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什么秦琼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秦叔宝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这个人多一些,感觉这个人也还是非常的给力有意思的,最近也有不少的网友说了,其实知道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个事情了,但是熟悉的网友也知道了,其实秦琼是排最后一位的,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首先,我们需要去了解,李世民到底是为什么要做一个凌烟阁

  • 曹丕想杀曹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曹洪其实还真的是有点点厉害啊,武力值爆满啊,但是有细心的网友会发现了其实曹洪这类人好像就是有功劳,但是也十分的贪婪,而且其实有很多的武将和门内的武将都是这样的感觉的,所以曹丕在死的时候都想着把曹洪杀了,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真的是因为曹洪贪婪吗?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问题一:曹丕要杀曹洪黄初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