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是怎么洗澡的?用什么洗澡?有什么讲究

古人是怎么洗澡的?用什么洗澡?有什么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019 更新时间:2024/2/12 13:32:13

其实,中国古代还是有很多有趣的话题的,古时候的人们也是洗澡,理发的,说到爱干净的程度一点也不比现在人差,那么,其实相传在古时候,一些大臣们每隔5天便会休息。休息做什么呢?主要就是洗澡了。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古时候的人怎么洗澡的?除了大家熟悉的皂角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呢?其实,宫廷用的和老百姓用的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古代人洗头发的有皂角或者猪苓。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实际上发现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臣职 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头用淘米水,称这潘。如《左传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遗之潘汁。”

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

所谓“濯”、“洒”就是洗的意思。据此看来,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的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今日洗澡。

当时沐浴只有下河一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沐浴的生活习惯,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浴”的记载。沐,字形像双手掬盆水沐发状,会意为沐,是洗发之义;浴,字形像人置身于器皿中,并在人的两边加沙锅内水滴,会意为浴,是洗澡的意思。而用来沐浴的器皿有青铜器鉴,《说文解字》云:“鉴,大盆也,”盛水用作洗器,《庄子·则阳》有“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的记载。在铜镜尚未问世时,古人常以鉴盛水照容貌,甲骨文“监”(监、鉴为古今同字)像人俯身就皿照容之形。从“盈”字字形看,像人浴身于浴器中,与“浴”字形相近,稍不同的地方仅是“盈”字的浴器中“见足明示裸浴”(康殷《古文字源流浅说》)。“盈” 字则向人们展示了先秦人用浴器沐浴的情景。

到了西周时期,沐浴礼仪逐渐形成定制。由于沐浴已经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人们对沐浴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把沐浴单纯地看做洁身净体,润肤养身;而视为隆重礼仪的先秦。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这已是个定法,表示内心洁净虔诚,称之戒,亦称斋戒。斋戒之礼始于殷商,至西周已成定制,西周的戒礼十分隆重和考究,每逢重大的祭祀活动前要进行两次斋戒,第一次在祭前十日或三日举行叫戒,第二次在祭前三日或一日进行叫宿,均由专职官员主持一定的仪式,要求与祭者禁食荤腥,并沐浴净身,以示对神灵的肃敬。斋戒沐浴已是西周朝廷祭祀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专职官员执掌。这在《周礼》中均有记载。

沐浴与人们生活的行为规范密切联系在一起。《礼记·内则》载:“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居家过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作为夫妇之礼则有“不敢共湢浴”,妻子不能和丈夫共用一个浴室,所谓“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在家庭里还有尊老礼节,“五日则镡汤请浴,三日具浴。其间面垢,足垢,镡汤请洗”。礼节规定,晚辈要五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头。这期间父母脸上如果脏了,要烧淘米水为父母洗干净;脚脏了,则用温水为父母洗干净。

诞生礼仪中沐浴亦很重要,《礼记·内则》载:“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又载:“公庶子生,就侧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见于君。”太子出生,国君和夫人要沐浴穿朝服去朝见国君。载往来礼节中,沐浴亦是重要礼仪。《礼仪·聘礼》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浴,五日具浴。”又载:“飧不致,宾不拜,沐浴而食之。”管人接待来客,要满足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的要求,主人用飧礼招待来宾时,来宾不用拜谢,但要沐浴之后再就食,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礼记·玉澡》还规定“君子之居恒当户”,“日五盥,沐稷而缋hui梁,”“居外寝,沐浴。”《礼仪·士礼》规定,举行虞礼祭前,参加祭祀的人要先洗头洗澡,所谓“虞,沐浴”。虞即虞礼,于日中致祭,以安死者魂魄的祭礼,是为虞礼。

周制,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畿以内的供沐浴的封邑,叫做“汤沐邑”。《礼仪·王制》云::“方伯为朝天子,皆又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诸侯要再专供沐浴的封邑先洗头洗澡,然后才能去朝见天子,沐浴洁身以示对天子的尊重。一生以克己复礼为己任的孔子,对沐浴之礼身体力行,“孔子沐浴而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先秦沐浴礼仪的形成并臻完备,正是沐浴深入到社会、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总结,作为定制为世人所遵循,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注重沐浴也是中国人的古老传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光绪到底可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慈禧很多网友都知道也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也不论他功过是非吧,我们今天就说说如果光绪想杀掉她的话,是能不能直接杀掉的?网友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了,所以到底能不能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这种想法我也曾想过,当初认为光绪完全可以效仿康熙捉鳌拜,将慈禧拿下,然后自己主政,变

  • 秦武王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因为举鼎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君主虽然生来地位尊贵,将来也要肩负重任,但是毕竟也是一个人,难免会有一些自己的爱好,就像宋朝那些喜爱木工、书画的皇帝一样,战国时期的秦武王,他也有自己的爱好,这个爱好就是比角力。因为他自己长得高大威猛,重武好战,因此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武事。但是他的死法却颇有些让人无奈,有记载说他是因为举鼎而死。那

  •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还有朝代统一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秦始皇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秦朝的统治者,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说到秦始皇,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秦始皇的功绩了,有的人说秦始皇功大于过,有的人说秦始皇过错多,小编觉得秦始皇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六国,使中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还有修建灵渠,救助万里长城。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之

  • 揭秘孙权能理直气壮的找刘备索要荆州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荆州对于三国时期几个国家来说,这个地方是多么的重要想必大家都是清楚有加的,军事战略要地,大家也知道的在孙刘联盟的时候孙权是把荆州借给了刘备的,但是刘备又死皮赖脸的不还,但是作为东吴的孙权可不干,就理直气壮的去要,那么有的人问了,借了东西要回来岂不是非常的正常的,但是如果真的有这么的简

  • 皇帝之妻为什么叫皇后?有怎样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一般都是三妻四妾,因为在当时是一个男权的国家,男子有着至上无上的权利,女子则像是男子的陪衬品一般,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也就是说一个男的允许有一个女的做了妻子,双方必须忠诚。那么,在古代,皇帝的正位妻子就是皇后了。为什么

  • 鬼谷子这类人的知识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鬼谷子很多人都应该知道这个人是有多么的厉害的,多么的有才华了,可以说是被称为神人了,但是有的人也许都发现了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在鬼谷子之前好像并没有什么知识大爆炸的事情发生,那鬼谷子的知识都是这么来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首先需要明确鬼谷子不是神人,但是鬼谷子的确被

  • 孔融与杨修被曹操所杀,都是因为自己的小聪明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可以说是杀人无数了,不过因为他杀的很多都是当时叫得上来名号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并不可能像战场上那样看到就直接动手。因此,曹操要为自己杀他们找一个理由,不过,有时候可能都是些欲加之罪。那么,从杀掉孔融和杨修用的又是什么理由?他们的死真的是因为自己耍小聪明导致的吗?孔融和杨修算是世交了。孔融第一

  • 刘备称帝有人反对么?反对者同样没好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曹丕逼着刘协禅让称帝后,刘备也开始坐不住了,第二年也称帝寓意延续汉室的血脉。不过曹操当时想称帝就是因为很多人反对所以到死都没能称帝,刘备称帝时有没有人反对呢?其实也有人反对,但刘备明显在这方面就魄力十足了,把反对自己的人该杀的杀,改贬的贬,一番大清洗后自己也就能顺利当皇帝了。(一)刘备的真实面孔由于

  • 抗战结束后中国是怎么处置汉奸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扬眉吐气的一次战争当之无愧的要数抗日战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鼓舞了人的士气,让人更加的有自信,同时,抗日战争持续的时间也是非常久,日本一心想着吞并中国,可以中国人民靠着人多地大的优势,打着游击战,拖垮了当时日本的军队,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时,中国人们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一种骄傲,那么,抗日战争

  • 为什么霍去病能够战胜匈奴而李广却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霍去病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霍去病是中国古代西汉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关于霍去病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霍去病抗击匈奴了,相传当时的霍去病为了抵御外侵,是不顾自己的生命。不过,最后的霍去病年仅23岁便告别的人世,非常的年轻,一生做了很多的好事。那么,当时的李广也是一位大臣,李广抗击匈奴却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