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都有哪些坐姿?

古人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都有哪些坐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53 更新时间:2024/1/28 0:19:17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还是有很多大的规矩的,众所周知的,大家熟悉的弟子规,就是善意的化身,当时弟子规是善良的代表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弟子规,包括现在很多小学都有开设国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能够重回到古时候的教育中去,那么,其实,古代的坐姿还是有很多的,古人都是怎么坐的?有哪些坐姿?小编看了一下,包括盘腿坐,跪坐等,具体的也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甚至连举手投足站立坐卧都要有“行为规范”,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以前,对于“怎么坐”讲究颇多。“蹲踞”、“箕踞”,或“安坐”、“正坐”、“跪坐”、“经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古人“坐”的姿势可谓数不胜数。那么,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

“安坐”——古代最合礼仪的坐姿

《容经》:“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

古代的“坐”与现代的“坐”并不一样。在秦汉以前,“坐”的概念比较宽泛,“坐”、“踞”、“跪”、“拜”等都属于坐的范畴,这是当时最合乎礼仪的坐姿。“坐”,又叫“安坐”、“正坐”、“跪坐”,成语“正襟危坐”里所说的“坐”,指的就是这种坐法。

安坐,是早期最体面的一种坐姿,即以膝居地,小腿平置于地,臀部贴于脚后跟。据考证,安坐源于神灵安置受祭的特殊姿势“尸坐”,乃一种权威姿势,当时的贵族或者有身份者,在公开场合都是这么个坐法。

同一个坐姿,也有不同的“坐法”。有关坐姿的理论,古人称之为“坐容”,系“容经”的组成部分。西汉贾谊在《新书》中专门写了《容经》一章,其中“坐容”这样要求:

“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身体挺直了坐下,小腿不要伸得一长一短,脚掌不要着地。两眼平视的,称为“经坐”;头微低,目光注视对面尊者的膝盖,叫“恭坐”;低头,目光不超出身边数尺远,则为“肃坐”;头完全低下来,甚至连手肘都下垂,则叫“卑坐”。

贾谊所说的“经坐”,其实就是常规的“安坐”,即“席地而坐”。据分析,贾谊的《容经》可能是专为诸侯王而写的“礼仪教材”。可见,当时“怎么坐”确实很重要。

除了固定场合的“坐法”外,类似像今天坐公交出行一样的乘车行为也有特别要求。秦汉以前,人们乘车分为“坐乘”和“立乘”两种,即坐着和站着之分,分别有“坐车之容”和“立车之容”约束之。

“箕踞”——古人最随便的坐姿

《说文解字注》:箕踞乃“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

先秦时期,不会坐或是乱坐都属不懂礼仪的行为。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就曾因乱坐而被孔子臭骂一通。一次,原壤张开两腿,坐等孔子,即“原壤夷俟”一说。据《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见到后当场就发火了,用拐杖敲打着原壤的小腿骂道:“幼儿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其大概意思是,你从小就不懂礼数,长大也是废物一个,老了白浪费粮食,是个害人精。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都是“正襟危坐”,孔子大骂原壤显然是过于“上纲上线”了。秦汉以前,除了礼仪性质的坐外,还有不少生活化的坐法,在非公开场合有蹲踞、箕踞等姿势。蹲踞与箕踞相对舒适、自由,是古人较为随意的休息性姿势。

“蹲踞”是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就是“蹲着坐”。“箕踞”是怎么个坐法?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称,“箕踞,则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就是两腿伸直拉开,呈八字状,看起来似簸箕。原壤的“夷”,应该就是这种坐姿。

根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文物造型的分析,蹲踞、箕踞这两种比较生活化的坐法,其实是殷商时期东方夷人(今江苏、山东一带原居民)的坐法,与中原“文明”的安坐相比,自然显得原始、粗俗,春秋时期原壤的坐法被称为“夷”,源头即在此。

“双手垂坐”——古代女性防“走光”坐姿

《韩诗外传》:孟子见妻踞遂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

对于蹲踞坐姿的最原始象征意义,有民俗学者认为是上古时人们生殖崇拜观的反映,具有惊人生殖力的青蛙就是这种坐姿,故蹲踞又称“蛙坐”,代表雌性。现代考古出土的上古圆腹形器物上多绘有这类蛙形神人形象。

蹲踞、箕踞这两种坐法都容易暴露下体,两腿伸直拉开的箕踞尤易“走光”。孟子的老婆有一次这样叉开腿坐着被孟子看见,差点被“休”了。据西汉人韩婴所撰的《韩诗外传》记载:“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孟子反应如此强烈,是有缘由的。那时女性穿的都是开裆裤,且无着内裤的习惯。“箕踞”成何体统?十分讲究礼教的孟子要把老婆赶回娘家,也许并非小题大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坐法到后来不只是“走光”和失礼的问题,如果有人这么坐着见人,简直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用《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话说,叫“不宜踞见长者。”荆轲在知道刺秦王失败后,即是“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女性如何坐才不算失礼?从“女”字起源上便可知道。“女”是一个象形字,从甲骨文和小篆的字形来看,就是坐姿:两膝着地,臀部落在两脚上,双手相交下垂于前。“双手垂坐”不仅可防止“走光”,且与“女”字类似,“母”、“妾”也是这种坐姿,这是当时女性最优雅的坐姿。

“垂足坐”——汉末最新潮的坐姿

《后汉书》:“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

床在今看来是一种睡具,但在早期其第一功能是坐。许慎《说文解字》称:“床,安身之几坐也”。在椅子尚未出现和流行的年代,古人居家主要是坐在床上,或是坐在席子上。这种床也称榻,坐榻其实与“席地而坐”基本没区别,仍是双膝落地,臀部着脚跟。但在魏晋以后,由于“胡床”的出现,坐法也有了新的变化。

所谓“胡床”就是一种简易折叠椅,因从西域胡人引入而得名。宋人陶谷在《清异录》“逍遥座”条称:“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坐胡床的姿势与现代人常规坐法极为相似,古人称之为“垂足坐”,是当时最新潮的坐法。

有记载的最早“垂足坐”的名人是东汉皇帝刘宏(灵帝),《后汉书·五行志一》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因皇帝的喜爱,这个新潮坐法首先在京城贵族中间流行开来。目前能看到的最早胡床坐像,见于敦煌莫高窟北魏257窟连坐胡床。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忌讳胡人,搞起“去胡运动”,凡沾“胡”字的名称一律改掉,如大家常吃的黄瓜,名字便是从“胡瓜”改来的;胡床则易名“交床”。

在交床基础上,唐玄宗李隆基的随从还造出了专供其出游巡幸时坐的“逍遥座”。此后,交床不断改革,慢慢设计出了靠背、扶手,这便可以“倚”了,于是“椅子”出现,交床也因此改名“交椅”。明嘉靖元年尤子求所绘的《麟堂秋宴图》中,人们坐的便是有后背的交椅。交椅,不仅改变了古人的坐法,而且至今仍在影响人们的坐姿。

“坐功”——宋代人坐出了最高境界

《二十四节气坐功图》:“宜每日寅时正坐,举两臂……”

在五代之前,虽然已出现了“胡床”,“垂足坐”已不少见,但“席地而坐”仍被视为尊贵的坐法。如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仍是盘腿而坐,而不是“垂足坐”。

五代时期,传统的“榻上坐”和新潮的“椅上坐”开始在社交场合并行。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人物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上,便出现了这两种坐法。五代以后,人们的坐法已基本上统一为“垂足坐”——在坐姿上,中国古人从此实现了“现代化”。

但是传统的坐法并没有因为“垂足坐”的流行、普及而彻底消失,相反,还被作为一种健身、养生手段受到青睐,宋代甚至将“坐”上升到一种境界。有名的《二十四节气坐功图》,据传即是宋代著名的“睡功”大师、道教人物陈抟所创。根据12个月中24个节气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坐姿,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因陈抟曾有赐号“希夷先生”,江湖上又称之为“陈希夷坐功图”。如在即将到来的寒露节气,有“寒露九月节坐功图”,其坐法是:“宜每日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据说可以治疗风湿、头疼、痔疮等多种病症,但此说是否靠谱并无考证。

这种“坐功”,其实是古代丹家所倡导的“内丹学”,也为后世养生家所推崇。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的作者高溓就曾积极提倡“坐功”,并辑录出陈拓的坐功图。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坐与佛家的“打坐”,即“盘坐”、“静坐”,是有区别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为什么禁止国人定居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宋朝经济那可以用非常的繁荣来体现了,确实,中国古代时期的宋朝经济很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很好,换句话说应该是人们的幸福感很高,当时的宋朝海运很发达,与很多国家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往来,宋朝出现的宋词也是很多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作品,宋词简短,可诵可吟,那么,既然当时的宋朝经济这么发达,有一个奇怪的

  • 曹操刺杀董卓为什么会失败?当年的曹操有多怕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的曹操只是董卓的手下,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遭到了天下人的讨伐,曹操也能计划刺杀董卓但是失败了,还好没有被董卓识破不然可能就没曹操这个人了。不过当时曹操的计划为什么失败了呢?可以说曹操这次失败有祸也有福,没了董卓朝中基本上就是曹操说了算了,之后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正式踏上制霸之路。东汉末年,汉室江山逐

  • 古代学生是怎么放假的?假期长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时间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国是大力实行素质教育,学生每年都会有两次假期,就是人们常说的寒暑假。当然了,每到寒暑假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寒暑假可以说是非常长的一个假期了。那么,中国古代学生是怎么放假的呢?其实,古代的时候人们非常的艰苦,农作物有收割播种

  • 古代三妻四妾制度是怎么来的?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夫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度,也就是说古时候的男人可以有多个老婆,这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地位有关,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男人就是宝,女人就是草,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不过,现在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逐渐的变成平等了。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以前人们常说三妻四妾了,那么

  • 尔朱荣统一帝国为什么后人的评价却很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尔朱荣是北魏末年将领,在当时的北魏史上还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不仅如此,小编看到当时的尔朱荣还收复了帝国,为当时的魏朝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功劳人应该就要被计入失策,让人永久的铭记和怀念,其实,并不是这样。尔朱荣死后,他在后人的眼中地位非常低,简直不像一位有功劳的大臣,那么,具体的小编

  •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失败的几次御驾亲征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御驾亲征这件事情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不仅仅是能鼓舞士气,更多的时候还是能显示一位皇帝的气魄,小编觉得但凡是有爷们气质的皇帝都应该御驾亲征了,但是御驾亲征又有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打仗这件事情那有总是赢的时候,所以有的皇帝御驾亲征就会出现很多的打败仗的情况,所以下面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在中国历史上出现

  •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在长安的夏侯玄为什么没动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司马懿最后在高平陵政变这个事情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事情还是显得十分的有故事讲的,其实司马懿为什么要兵变这个问题太过于的复杂了,所以我们先不管,我们来说说当时在长安的夏侯玄吧,他在长安佣兵十万,为什么知道了高平陵政变了,却不出手相救,一点动静都没有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高平

  • 古代最厉害的武状元是谁?郭子仪为什么能从武状元做到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郭子仪应该是历史上最出名的武状元了,因为中国古代主要还是“以文教佐天下”,所以武状元的出身还是会略低一些,但是郭子仪却从武状元做到了宰相,可以说是历史第一人了。郭子仪不仅武功高超,脑子也非常好使,而且之后凭借自己立下的大功还有时运成功走上巅峰。一起来看看郭子仪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 春秋时期吴国靠什么称霸?吴国的青铜剑有什么特别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春秋时期,各国想要称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当时人们打仗更多的就要靠人数了,因为兵器都差不多。但是吴国能首先称霸就是因为用上了不一样的青铜剑,这在当时显得尤为关键。当时只要装备够好基本上就能称霸战场,虽然大家都是用冷兵器但不要以为差距就不大了。只要你的剑比别人坚固一点,就是获胜的关键因素。周朝诸侯

  • 郭嘉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事情真的英雄辈出啊,不管是帝王军王武将,还是谋士玩计谋的,这些人都让人觉得十分的佩服,但是我们今天不妨来说说郭嘉的事情,很多人都说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那么有的人说了,如果郭嘉不死的话,那么就没三国后来的事情的,那么郭嘉就真的这么厉害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看看!郭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