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哪一起事件对三国历史走势影响最大?这位谋士的作用一直被后人忽略

哪一起事件对三国历史走势影响最大?这位谋士的作用一直被后人忽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20 更新时间:2024/2/14 12:42:23

三国可能是中国人最喜欢讨论的历史时代之一,但是三国的存在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60年时间。因为这中间发生了一些事,加速了三国的衰亡,使曹魏能快速完成统一。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讲三国时期发生了哪些事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当然这其中肯定离不开人的因素,因为有一位谋士我们一直忽略了他的存在,可能因为一个举动、一个决定就让一个朝代覆灭。

1.

三国时期,乱世纷争。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这一时期,知名的谋士数不胜数,大神林立。

且不说名传千古,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卧龙凤雏:诸葛亮,庞统。

还有那被称为三国第一鬼才的郭嘉郭奉孝,以及三国第一毒士贾诩。

但如果说在三国众多的谋士中选出一位对三国历史走势影响最大的人,那么下面这位大神应该是第一人选:许攸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官渡之战是当时规模,势力最大的两大军事集团袁绍,曹操集团的决定性战役,这一战后,双方力量发生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这场决定三国历史未来走向的重要战役中,许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是由于他的临阵叛变投敌,使得袁绍方溃败,曹操方获得了胜利。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猛人跌宕起伏的人生。

2.

从许攸小时候来看,就知道绝非池中之物。

看看他儿时的玩伴,都是曹操、袁绍这样名震三国的一方霸主。少年时,许攸和曹操、袁绍一起,偷鸡摸狗,干了不少坏事,可以说是曹操和袁绍的“发小”。

长大以后,许攸也是不甘寂寞之人,而且胆子越来越大,几乎没有他不敢干的事儿。

后来或许是觉得干什么都没难度,实在是太寂寞了,所以就琢磨着,要干点大事儿。

于是乎,许攸就和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密谋,要废掉当时的皇帝汉灵帝。

要干掉皇帝,这事儿够大了吧!

所以说许攸绝对是个猛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惊天动地。

要干这么大的事儿,绝对是要青史留名的,所以必须要和兄弟一起啊!

想到这里,许攸就去找自己的发小,曹操。

“兄弟一心,其利断金。咱们俩从小在一起摸爬滚打,这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我也没忘了你,咱们一起干吧。”许攸劝道。

不过,在曹操看来,废帝这么大的事儿,岂能如此儿戏,就许攸、王芬、周旌几个人,还差得太远。这时如果掺合进去,很有可能会因废帝失败而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曹操坚决的拒绝了许攸的劝说。

后来,事情的进展果然如曹操所料。在汉灵帝北训时,王芬想以防黑山贼为由发兵。不料,被汉灵帝发现,召其入朝。王芬因害怕而自杀,许攸则出逃。

3.

公元189年,袁绍从董卓处逃出,投奔冀州,许攸跟随袁绍并成为其谋士。

在跟随袁绍之后,许攸做为谋士,曾经给袁绍出了不少好主意,但都没有被袁绍采用。

比如,他曾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但未能成功。

公元196年,汉献帝东归,许攸和沮授劝袁绍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不听,许攸深感不满。而后来曹操的做法,证明许攸的这一计策是十分正确的。

公元200年,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出现了。

当时,势力最大的两大集团,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在官渡展开了正面对决,也就是官渡之战。

其实,在官渡之战开始之前。许攸与沮授、田丰就曾经劝过袁绍,不要马上就和曹操进行决战,可以先打一打其他小的势力,待自身实力再强大一些后,再和曹操对决。不过,袁绍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根本就不听劝谏,并先后把田丰和沮授关进大牢,许攸对此深感失望。

官渡之战爆发后,袁绍久攻不下。

这是,许攸又给袁绍献上一计,这也是许攸最后一次为袁绍献计。

许攸说:袁绍兵少,现在全部兵力都在和我们进行对抗,他的老巢许都一定十分空虚。如果我们派出一支军队,轻装前进,连夜奔袭,直取许都,一定可以将许都攻下。占领许都后,我们就可以奉迎天子来讨伐曹操,这样不仅能让曹操顾此失彼,而且从道义上也能占得上风,这样一定能够击败曹操。

可以说,许攸此计可谓是釜底抽薪之策,如果袁绍采用此计,官渡之战的结果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进而会影响整个三国的历史走势,无奈袁绍太过刚愎自用,根本没有听进去,白白地丧失了一次可以一战击溃曹操集团的机会。

经此之后,许攸大怒。

恰好此时,许攸的家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并告之袁绍。许攸怕袁绍怪罪自己,加之之前多次献计得不到采用,一怒便连夜叛逃,投奔儿时的玩伴曹操去了。

4.

而当时,曹操的军队面临断粮的困境,一筹莫展。听说许攸连夜来投,曹操大喜,连鞋子都顾不得穿,光着脚板跑出来迎接许攸。看见许攸,一把就拉住许攸的手,说:子远(许攸,字子远)来投我,我的大事可成了。

许攸之前在袁绍处,备受冷落,根本得不到重视。如今一看曹操对自己如此热情,自然是感激涕零。

两人入座以后,许攸问曹操:贵军军粮可以用多久?曹操回答说: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心想,都是老狐狸,谁不知道谁啊?又说:哪有这么多?说真的吧!曹操再答:还可以支持半年。许攸说:难道你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何不说真话?曹操说:跟你开玩笑而已,其实军粮只剩此月的份量。

许攸于是建议曹操出兵乌巢,奔袭袁绍的粮草集结地。现在袁绍的粮食、辎重都在故市、乌巢,而且看守粮草的军队也缺少防备;如果现在您派一支军队,轻装奔袭,将袁绍的粮草都烧掉,不出三天,袁绍的军队自己就会败亡。

曹操听计后大喜,选精兵假扮袁军,马含衔枚,士兵拿着柴草向乌巢出发,遇上其他人问话时,皆回答:袁绍怕曹操奇袭,派我们把守。袁军不疑有诈,放其通行。到达乌巢后,曹军放火,营中大乱,大破袁军,粮草尽烧,斩领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首级,割下淳于琼的鼻,杀士卒千余人,将他们所有鼻割下,连同牛、马的舌头一同送往袁军,袁军将士大惊。

乌巢失守后,正在攻打曹军营寨的张郃高览投降,袁军全盘崩溃,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曹操大获全胜。

官渡之战可以说是对三国历史走势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此战之后,曹操集团愈发强大,迅速掌握了中原北方地区的控制权,开始成为三国的第一霸主。而袁绍集团则江河日下。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之后他的两个儿子袁 谭、袁尚为了争位自相残杀。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袁绍集团自此消失于三国版图中。

后人赋诗曰: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5.

而作为官渡之战中最重要的谋士,许攸绝对是第一功臣。

不过,许攸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仗着自小与曹操相识,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在正式场合亦不知收敛。在一次聚会上,许攸对曹操说:阿瞒,你没有我,不会得到冀州。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道:你说的一点不错。曹操表面上虽嘻笑,心里却很讨厌他。

曹操能忍,但手下的大将却忍不了,心想:我们为主公拼死杀敌,立下战功无数,都不敢对主公如此不敬。你一介书生,就是动动嘴皮子,焉敢如此狂妄无礼。

常言道:人不作不会死。

终于有一天,许攸遇到了一个比他更猛的人,也因此丢掉了性命。

这个更猛的人就是曹操的大将许褚。这一天,许攸和许褚在东城门相遇。

许攸又耐不住旧事重提:“你们没有我,能这样出入此城门吗?”

许褚愤怒的驳斥道:“我们将士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才攻下此城。你怎敢如此夸口?”

许攸不知死活,骂道:你们都是匹夫之勇,何足挂齿?

许褚大怒,心想,你不是说我是匹夫之勇,今天我就来个匹夫之勇给你看看,于是拔剑把许攸杀死。

许攸被杀后,许褚提着许攸的头去见曹操,说:许攸实在是无礼,我把他给杀了。

曹操其实心里对许攸十分讨厌,早就想杀了,可又不好下手。这次许褚出手,正中曹操下怀。因此只是稍稍责备了许褚几句,吩咐厚葬许攸,便将此事了解了。

于是,这位直接决定官渡之战走势的谋士就这样走完了一生,可谓是活的惊天动地,死的窝窝囊囊。

6.

透视许攸的一生,我们可以深切感悟到:

1、人再有能力,也要遇到识货的领导;

2、对领导要恭敬,不要因为自己对领导有功就翘尾巴;

这就是对三国走势影响最大的谋士,许攸的故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的顺治皇帝出家是真的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的皇帝那就要说到顺治皇帝了,顺治皇帝是当时清朝的开国皇帝,在当时的清朝史上算得上是非常出名的一个人物,当时的顺治皇帝命运非常的短暂,仅仅活了20多岁便死了。说到顺治皇帝的一生,那还是非常有趣的,早年的顺治皇帝雄赳赳气昂昂,但是,由于清朝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很难改编,于是,顺治皇帝貌似崩溃了,竟

  • 黄巾起义的时候,后来魏蜀吴三方的人都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以黄巾起义作为整个故事的开篇事件,一点点引出各方势力各个人物,布局相当宏大。那么,抛开小说不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正史中,黄巾起义的时候,后来的魏蜀吴三国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坚都在这段时间内做什么事呢?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信众多达数十万。中

  • 胡车儿为什么不直接杀掉熟睡的典韦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典韦很多网友都想到了这个人也还是很厉害的一位了,但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问题了,因为他还是被人给害死了,当然了计谋是有人出的,所以说实施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所以今天我们就说说实施这件事情,但是实施这件事情的就是胡车儿,胡车儿是需要先偷典韦的武器的,之后再有其他的计划,有的人要问了,这武器是在典

  • 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目的一样么?诸葛亮北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生前七次北伐,最后因劳累过度中途去世,但是在这之后姜维又接过了北伐的大旗,继续诸葛亮没有完成的意愿。不过姜维北伐的目的和诸葛亮的一样么?北伐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夷陵之战以后蜀国元气大伤,为了阻止曹魏乘虚而入,所以北伐以守代攻,口号就是克复中原。姜维基本上也是这个思路,但是

  • 历史上清朝时期顺治皇帝是怎么死的?是被炮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清朝时期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在议论纷纷,顺治皇帝在当时的地位还是非常突出的,作为清朝的第一位开国皇帝,顺治的上位还是给当时的经济带来了好转,但是,顺治皇帝的性格太过于偏激,同时,顺治皇帝到了晚期后便无心从政,整个人都是病泱泱的,于是,就这样,清朝的经济也是每况愈下。到最后,

  • 东吴最后一位君主是谁?最终是如何被灭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对于蜀汉和曹魏两方势力的刻画更加深刻一些,相比之下东吴就显得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但是能让曹操都感慨的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东吴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并且在曹、刘两方势力都不存在的时候,东吴也依然还在,虽然早已衰落,但也仍是最后一个灭亡的。那么,吴国灭国的时候,最后一位君

  • 清朝的顺治皇帝死后为什么没有葬在棺材里?尸体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古代,当时的人们死去都是直接埋葬,就拿当时的各个皇帝来说,不管是哪个皇帝都会大肆的修建自己的陵墓,因为这样,他们的心里才会安心,觉得自己死后能够得到一个好的回报,或者这样做可以让他们的心里更加舒坦,不过,在当时清朝便顺治皇帝便有一个谜,那就是顺治皇帝的棺材是空的,为什么顺治皇帝没有葬在棺材里

  • 司马懿有看出空城计是假的么?司马懿为什么不敢攻进空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前段时间播出的高分口碑剧《虎啸龙吟》中,就上演了空城计这经典一幕。诸葛亮打开城门,还悠闲地弹着琴,司马懿见状立马感觉不对,难道这又是诸葛亮的计谋么?其实司马懿心里一直都比较怕诸葛亮,担心自己一步错就造成无法挽回的地步,所以只要对上诸葛亮就非常小心。但是在电视剧里还有另一种解读,就是司马懿要养着诸葛

  • 清朝历史上的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多尔衮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大臣,在当时的清朝地位还是很重的,古代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想当皇帝,多尔衮也不例外,但是,多尔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多尔衮认为当时的清朝刚刚建立,时机并不成熟,于是,自己并没有选择皇位,而是顺水推舟把皇位给了顺治。于是,便有了清朝的开国皇帝顺治皇帝,这么老奸巨猾的一个人最后是怎么死

  • 左思是怎么左右洛阳的纸的价格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左思想必这个人也还是很有个性的,虽然看上去比较的简单单纯,但是这个人贡献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话说左思他一个人凭借一首诗就左右了洛阳的纸的价格,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一定别错过了!洛阳纸贵,不是因为洛阳的纸有多稀缺或者质量有多好,而是因为一篇诗赋,当时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