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瑜带兵奔丧是怎么回事,难道他是想篡位吗?

周瑜带兵奔丧是怎么回事,难道他是想篡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70 更新时间:2024/1/18 22:25:21

我们知道,在古代,军事权力一向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只要手里握有兵权,都会让统治者觉得忌惮。然而在三国时期,孙策不幸身亡之后,周瑜回来奔丧,可是他居然带着军队,这不禁让人冷汗直冒,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一个可以说有些不安稳的时期,难道他是想要胁迫孙权逼宫篡位吗?

孙权与周瑜,在民间一向被认为是君明臣贤、琴瑟和谐之楷模。两人合力,一主政事,一主军事,将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如山。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大军南下,迫降刘琮,收取荆州,直逼江东。孙权与周瑜君臣定议,发兵拒曹,终于在赤壁一把大火,歼灭曹军主力,保得国境无虞。又追至荆襄,苦战而下江陵,据长江而抗中原。三分之大势,由此而兆端。

周瑜亦因为赤壁之胜,得名传千古。苏东坡一曲《赤壁怀古》,虽然怀错了地方,但那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活脱脱染出一风流倜傥之青年英豪,雄略无双,立下旷世之武功。纵千载之下,读之仍令人意气霓生,心向往之。

孙权一生,十九岁继位成为江东领袖,至七十一岁崩逝,统领江东五十二年,论年头实乃三国第一。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看,帝王之在位年限,亦属前列。孙权于历史或民间记忆中,武功均非其长,但亦因为赤壁与夷陵两战取胜,也成为一代雄主。可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孙权与周瑜的面目,以及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那么单纯。我们还得回到那段历史中,才能看清这二人的不解之缘。

首先孙策之死,极为仓促,白天被刺,夜间便丧命。因此孙策托付后事,也只能托付于当时在吴之人,包括孙权、张昭等。其余尚有在外之重臣,便不能领受遗言。张纮当时尚在许昌出使未归,而周瑜屯于巴丘、程普屯于石城、吕范在鄱阳。在外之重臣,听闻孙策死讯,便有两种反应,第一种是赴吴奔丧,第二种是不奔丧。奇怪的是,上述诸位行动之记载,均不相同。周瑜为“将兵赴丧”,吕范是“奔丧”,虞翻是“留制服行丧”,程普则无记载。

当然,各人因地制宜,选择奔丧与否,并无高下,但史书中的表述,却颇堪玩味。周瑜最为特异,带兵赴吴奔丧,其意欲何为?如果是公心,可以解释为怕都城不安定,恐生变乱,而带兵抚镇。如果是私心,那便有点逼宫的意味。但从各人之表现来看,周瑜之带兵,想必不是出自孙权和张昭的命令。虽然张昭亦怕天下不服,而令孙权祛丧服而上马巡军,以定人心,但没有明确命令请各地驻守将军带兵吊丧,吕范、程普便无带兵之举。将兵赴丧,实乃春秋笔法。

周瑜此时屯驻巴丘(与周瑜丧命之巴丘不同),位于豫章、庐陵两郡之交,这也是一年前刚打下来的地盘,仍属于深险未服之地,否则孙策也不会派周瑜来镇守。巴丘与虞翻所处之吴、会稽两郡之交的富春相比,形势好不到哪去。周瑜与虞翻所处环境相似,但采取之行动,截然相反,既然虞翻之行动史书颇有赞许之意,更可反观周瑜行动之异常。

从结果来看,周瑜带兵赴丧,便与张昭共掌国事。张昭掌国事,乃孙策明言托孤,可谓顺承;而周瑜掌国事,却看不到任何法理依据,仅书于带兵赴丧之后,颇似逆取。两年之后因为遣子任质之事,吴太夫人让孙权以兄事周瑜,不过这也说明在这之前,太夫人并未说过同样的话。罗贯中于此都看不下去了,只好穿凿一个“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来为周瑜辅政正名。

孙权此时只是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刚刚接过权力,还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本来只听命于师傅张昭行事,但这位长自己七岁的周瑜,兄长生前的义弟,手握兵权的大将,忽然以强硬之姿态来到面前,只怕也是敢怒而不敢言。但孙权亦极有韬晦,把不满藏于心中,未与周瑜发生正面冲突,而是表面上仍尊周瑜于辅政之位,但却是尊而不用。

孙权建安五年继位,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均是巩固政权,讨平不服的阶段。周瑜则名义上为将率,与张昭同领国事。但实际上却被孙权雪藏,至少有六年时间,未见周瑜有何任用。

周瑜本传记载中,建安十一年之前,周瑜未参与任何战事。其间孙权方面至少有三场大仗,一是讨平皖城李术,二是击破黄祖舟军及附属战,三是遣贺齐平定建安诸县及其他。其余各将领讨伐山越,平定叛乱,则未可胜数。三场大战,周瑜均未参与,这与在孙策帐下,每战必从,已有大不同。

其间还发生过曹操派蒋干前来,刺探周瑜心意的故事。曹操本是极善用间之人,亦极敏锐,官渡一战,便颇得其效,详见拙文《官渡疑云》。他盯上周瑜,亦是察觉到周瑜此时,在孙权手下不得志,因此谓“可游说动也”。周瑜对蒋干所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其实他欲报的是孙策知遇之恩,而非孙权。因为孙权既谈不上知己之主,也谈不上骨肉之恩,言听计从更是笑话。

建安十三年上半年,孙权讨江夏,击杀黄祖,既为其父报仇,亦除身侧大患。这次攻伐乃赤壁战前,东吴最大规模的战役,战果也最为卓著。名义上是以周瑜为前部大督,但除了这几个字之外,史书中仍找不到其他关于周瑜有何表现的记载。反而是甘宁、吕蒙、凌统、董袭、冯则这些小字辈建功立业,或献策谋,或骋疆场。战后一应人等,均有赏赐,周瑜寸赏皆无,看来此一前部大督,基本也属于挂名而已。赤壁之战,无疑是东吴最为重要的一战,亦是周瑜成名之作。后世凡认为孙权与周瑜琴瑟和谐者,无不奉赤壁之战为圭臬。

孙刘联盟于乌林、赤壁破曹,实为鲁肃之本谋。刘表一死,鲁肃便主动请缨,去荆州结好刘备,劝其与东吴并力抗曹。刘备深以为然,派诸葛亮到京口见孙权,此时联盟大计便已初定。回到京口后,又是鲁肃力劝孙权抗曹,此时孙权之意实已决。当时周瑜尚在鄱阳,亦是鲁肃劝孙权追回周瑜。周瑜回来后,当然亦力主用兵,与孙、鲁谋同。

可以看出,虽然面临生死之战,孙权对周瑜,仍不能放手任用。关于交给周、程之兵力,史书中有两万、三万两说,具体兵数,无关大局。当时东吴兵力如何,举几个例子可窥端倪。同年蒋钦与贺齐同讨黟、歙之贼,光蒋钦便率领万人,贺齐之兵亦当不少于此数。当年底,周、程攻南郡时,孙权、张昭又分兵围合肥、攻当涂。可见,派给周瑜、程普之兵力,亦远非举国相托。

幸亏周瑜不负众望,率领这支部队,用火攻之计,以少克多,战胜曹军,保得江东安宁。其后又进攻南郡,用一年多时间,逼退曹仁,夺取江陵。夺取南郡,屯据江陵,为建安十四年事,据周瑜之死,亦不过一年耳。此一年间,再无战事,赤壁南郡之战,实乃周瑜一生之绝唱。虽无战事,但这一年中周瑜仍有两次献策。

孙权以前,从未考虑过取蜀,江东亦无一人提起过取蜀。便是有东吴“隆中对”之称的鲁肃“榻上策”,亦仅目指荆襄,而未窥巴蜀。因此孙权此前未做此想,亦属正常。而周瑜仓促间提出这个战略构想,也未向孙权请兵,那当是以自身荆襄之兵力,而图取蜀地之意。孙权一改以往重大决策均需大家讨论的惯例,便直接同意了周瑜的建议。

赤壁、南郡战后,周瑜功勋卓著,使本来就对周瑜不放心的孙权,更加疑惧起来。他自己便与刘备说,恐周瑜不久为人臣。而仿佛看到裂隙的曹操、刘备,更是趁机散布谣言,离间其君臣。

这次取蜀,以周瑜道卒而终止。史书记载周瑜乃是病死,很可能与南郡战时之箭伤有关。则周瑜到献取蜀策时,已是临终时的光景,没过几天便死于巴丘。周瑜死后,倒是恩荣不断。孙权素服举哀,费用无限制供给,又数次出言恩恤。周瑜两子一女,孙权将自己大女儿孙鲁班嫁给周瑜长子周循,为自己长子孙登迎娶周瑜女儿;周瑜小儿子周胤亦妻以宗女。

周瑜一死,孙权之疑心病已除,又想到周瑜的功劳及忠诚,不禁感由心生。因此他说的那些话,赐的那些赏,倒也未必不是发自肺腑。但其对周瑜既用且忌,亦充分体现其雄猜之主的本性。

有任何一个人完全继承周瑜,而是三人瓜分周瑜遗留的位置。吕蒙后来有提多人分权会「遂共不睦,几败国事」,因此孙权若完全相信周瑜,恐怕不会如此平衡配兵,这从周瑜一生总是助攻也能得知。讲得好听是周瑜督导孙瑜,事实上孙瑜在建安九年就已经领丹阳太守,众万余人,周瑜赤壁战前方请兵万人,两瑜同时出战,谁带谁打仗可能还有疑问。如果孙权真的相信周瑜,让曹操掉箸的荆州都督就不应是刘备,而是周瑜。

周瑜带兵入京,肯定不是谋反,而是借此事来换取政治上的筹码。最终他应该也做到了。文韬武略,万人之英,少年开国之勋。羽扇轻摇,百战成威名。任他几多艰辛,笑挥手,云开天晴。春归处,宾主共饮,微醺亲抚琴。一顾,琴曲误,佳人相伴,无语倾心。旌旗电扫,气贯三军。遥忆点兵赤壁,虎狼师,一片心惊。临风立,江东烟云,皆感周郎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德国发现遗留炸弹具体是怎样的?是二战时期遗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世界大战小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还是的非常大的,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或者是世界史,总是在不断的进行打仗,其实,打仗的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为了利益争夺自己的领土等等,当时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导致美国也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当时战况非常激烈。小编刚刚看到一则消息称德国发现遗留炸

  • 为什么曹操厌恶杨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说到杨修吧也还是有很多的问题的,因为这个人其实小编也不太熟悉的,但是最近对这个人熟悉起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看了电视剧啊,发现曹操非常的不喜欢杨修,但是好像也没有办法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评价杨修,“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 刘备明明有四个儿子,却为何选择扶不起的阿斗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阿斗做皇帝这个事情,小编一起一直以为刘备只有阿斗一个儿子,等到现在才发现其实刘备是有三个儿子的,那么为什么刘备偏偏要选择阿斗接他班呢?对于这个事情小编觉得还是很有故事的,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不要唯结果论,因为蜀国灭亡了,刘禅得了个扶不起的阿斗的骂名。就想当然地认为刘禅一定是个昏主。但

  • 三国演义里面单挑最厉害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演义很多网友都知道这本书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但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事了,因为故事是用来说的,说下面要来说故事了,那就是在三国演义里面如果人于人单挑的话,谁更加的厉害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阶段,因为前后期武将年龄跨度大,没有直接和间接的对比,所以大致分为东汉时期,

  • 孝庄太后为什么极力反对顺治把皇位传给安亲王岳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清朝其实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朝代,当时的清朝因为实行闭关锁国不与外界沟通,所以当时的人们越来越来贫穷和落后,整个清朝也是越来越垃圾,虽然清朝的很多皇帝都是雄赳赳气昂昂,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编当时清朝的面貌,不过,其实,都是杯水车薪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清朝政府封建思想是根深蒂固,很难改

  • 武则天为什么那么喜欢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武则天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还是很有历史意义的,当然了武则天的情况我们也知道很多,但是有一个事情想必大家是不知道的,那就是她竟然非常的喜欢和尚了,那么这到底是为啥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武则天应该是看“上看去”喜欢和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武则天心有所属。武则天在

  • 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秦琼为何不替其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李世民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喜欢乱杀人,所以作为功臣的单雄信其实也是被他杀了的,那么李世民在要杀单雄信的时候,作为秦琼为什么不替他求情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单雄信在《隋唐演义》中是数一数二的猛将,当年在瓦岗寨的时候他与王伯当、程咬金、罗成还有秦叔宝并成为瓦岗五虎将。熟悉小说

  • 故宫全年周一闭馆具体是怎样的?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故宫是中国古代的一座非常美丽的宫殿,故宫也叫做紫禁城,是中国古代明清两代的皇宫,在皇宫内都是皇帝,妃子。可以说皇宫内用的都是最好的吃的也是最好的,不过,皇宫内的勾心斗角也是时有发生,甚至有的人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当然了,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故宫,体会当时故宫的美景,现在可以去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馆,

  • 华容道关羽为什么放走曹操?关羽放走曹操没被惩罚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后,吴蜀联军大胜,曹操被逼至华容道遭到了关羽的阻截。但是这次关羽并没有抓住曹操,好主动放曹操走,这要是换做别人关羽早就人头落地了。奇怪的是,关羽放走曹操可以说是大罪,但是诸葛亮和刘备似乎都没有惩罚关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虽然三人关系是好,但是军中无戏言,诸葛亮最军中纪律一项看管的很严格,怎么

  • 为什么八戒不恋女儿国国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八戒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天蓬元帅还是真的是超级好色的啊,之所以去取经就是因为好色的原因的,那么在取经路上途径女儿国为什么这么好色的猪八戒却不喜欢女儿国国王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猪八戒很好色,这点众所周知。至于在女儿国,猪八戒并非对女王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