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绝不仅仅是秦桧诬陷这么简单

岳飞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绝不仅仅是秦桧诬陷这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42 更新时间:2024/2/13 23:14:09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都认为岳飞的死最根本的罪魁祸首就是秦桧,是由于他的诬陷,才导致了这一位保家卫国的名将的牺牲,而且在岳飞和岳母的墓前跪着几个铜人像,是那些害死他们的人。然而,如果仔细研究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其实岳飞的死并不仅仅是秦桧的陷害那么简单,秦桧可以说只是一个执行者,那么,他执行的又是谁的命令呢?

一代精忠报国的英雄、善于谋略治军严明的南宋将帅岳飞,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126次战役,没有一次失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文武双全,著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其《满江红》词成为千古绝唱。

长期以来,岳飞之所以受到国人的敬仰,是因为他一方面壮怀激烈,精忠报国,另一方面壮志未酬,却屈死在风波亭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但是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岳飞会身死功灭?

时光过了近千年,人们对岳飞之死的元凶不断提出质疑。人们不再把观念停留在忠奸之争上。在《国史概要》和许多普及的书里,都明确提出来,宋高宗才是杀害岳飞的真实凶手。秦桧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宋史对此也有所描写:审问岳飞的大理寺的官员何铸,向秦桧辩白,说岳飞实在无辜,为什么一定要杀。秦桧讲:此上意耳。

那么,为什么宋高宗一定要杀害岳飞呢?

一、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是罪魁祸首。

历史上的岳飞既是一个好学习、不扰民、得军心的人,也是一个不好色、不爱钱、不贪财的人。有人要送美女给他,被岳飞退回;年轻时岳飞喜欢喝酒,皇上劝了他一次,他从此就滴酒不沾;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不要,并且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这样一个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产、不怕死的人,图的是什么呢?难道图我的江山?这让宋高宗赵构心里犯嘀咕。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

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于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死因。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还不如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二、淮西事变是岳飞被害的重大伏笔。

朝廷采用宰相张浚的意见,让文官吕祉接管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部队。他的部将后来在要求归岳飞节制而不得的情况下,发生哗变,杀了吕祉,率领全军五万多人集体叛变,投降了伪齐。淮西事变,不但搅乱了北伐大计,而且改变了敌我态势和力量对比,北伐收复中原在赵构看来是不行了,急令岳飞转入防御,保住长江防线。

淮西事变,使赵构认识到这些军队和他们的首脑是不可靠的,名义上是国家的军队,但实质上,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私家军队。要不,老百姓为什么叫他们作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刘家军?没有一支皇家军?四大主力军全是这些首领们自已拉扯出来拚杀出来的部队,这些兵将只认多少年来带领他们出生入死的首领,而不怎么认朝廷的。如果再来一次“淮西事变”,甚至回过头来打朝廷,该如何是好呀?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北伐,而是整顿军制,把这些军队变成真正的皇家军队!但要整军,就不能打仗;要不打仗,就只有和谈。赵构不是个无能的皇帝,他马上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是和谈。第二步是剥夺韩世忠,岳飞和张俊三将(刘光世早已交过军权了)的带兵权,让他们离开自已的部队。第三步是把管兵、调兵两权分开,由两个部门管辖。淮西事变,是南宋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它促使主战派张浚离开了政坛、议和派秦桧当上了宰相,使岳飞由信任到受猜忌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被害。难怪岳飞死后有悼诗曰:“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三、提出的北伐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合时宜。

据说有一次岳飞为感谢皇上对他的重用,向皇帝表忠心表过了头,他说皇帝您放心吧,我一定要攻克黄龙府,迎二圣回朝。并把此作为北伐的口号。黄龙是金军老窝,捣了也罢。迎回朝的二圣是谁呢?一个是皇帝老爸徽宗,一个是皇帝哥哥钦宗,大家想想,如果他的父亲跟他的哥哥回来,那他的位子还能坐得稳吗?

后来秦桧还跑到皇帝那去打小报告,声情并茂的说了一番,还画了三个太阳,意思是提醒皇上,这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啊。高宗口上不说,心里肯定不悦。口号这东西似乎颇为国人所钟爱,它简洁明了,便于凝聚人心,同心协力。如早些年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如近些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无不简洁有力,颇具奇效。可口号这东西也不能乱提,弄不好就会涣散人心,模糊目标,甚至会丢掉身家性命。

四、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

1137年,岳飞听说金人想在汴京立饮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

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高宗本来就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战乱败亡,泥马渡江,受了惊吓而不举,本就是大烦恼,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死了,现在的两个皇子还是过继来的。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赵构认为,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只要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就行了。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在这点上韩世忠就做得很好,被解除兵权之后就当起了发型设计师,颇能引导京城潮流。

五、性格固执以致意气用事。

岳飞一味主战、反对议和的这一点秦桧在遗嘱中也提到说,岳飞和宋高宗因为一件事发生了根本的分歧,以后皇帝便不再喜欢岳飞了。其实,宋高宗对金的态度,可以说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只是从军事上、经济上苦于没有大举兴兵反击金国的本钱。当时金国几乎每三年就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在内忧外患之中的高宗皇帝可以说焦头烂额,高宗一方面重用岳飞等武将四处扑火,高举北伐大旗,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让秦桧牵头一次次对金“议和”,以便得到喘息之机。可岳飞岳飞一味主战、反对议和的想法根深蒂固,没有一点回旋余地,认为皇上如此重用我,就要把金国打出中原,有时甚至不惜和皇帝对着干。

高宗为了取得武将对“议和”的支持,特别赐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将新的封号和官爵,并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升迁本来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固执的岳飞连上四折表示不接受。并指出,现今的形势不容乐观,应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他要求皇上追回成命,以便“保全臣节”。这样,迫使赵构在三下诏令之外,又好言宽慰。更有甚者有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如合并淮西军和强令撤军)时,就闹性子,撂挑子,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做抗旨,叫骜不驯,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每一次都是死罪,何况再三?

六、据说当时还有两个小道消息促成了皇帝杀岳的决心。

第一是说,岳飞三十出头就当上了节度使,岳飞有一句话,说在我朝这些大将里面,能三十出头当节度使的,除了太祖,只有我岳飞一个人;第二是说,岳飞解了兵权之后,岳云张宪在湖北襄阳举兵要拥岳飞,武力要挟朝廷恢复岳飞的兵权,结果就偏偏在这个时候,岳飞不合时宜的上表,言词激烈,要求恢复自己的兵权。做法实属太傻,所以授小人以柄,让皇帝更加疑心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关岳飞的死因,并不完全是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了的,而是当时的政治形势杀害了他,也是屡犯忌讳的个性杀害了他。岳飞的所作所为,在有了所谓“杯酒释兵权”的宋朝,要换了崇祯皇帝,大将做上述随便某一件事情,脑袋恐怕早搬家了。赵构忍了很久,而他是一直把岳飞当成亲信的,岳飞也是赵构的卫星,乘着火箭升上来的。

赵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的确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忌讳,而岳飞却并没有很好地觉察到这些,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等到最终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有了风波亭冤狱。

直到秦桧死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而事实证明,自岳飞死后宋朝又存活了138年,所以说议和也并不意味着就是投降。倒是秦桧在自己的遗嘱中让他的后世一定要“远离政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清朝光绪皇帝的皇后是谁?有哪些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光绪帝小编详细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光绪帝是中国古代清朝时期的一个皇帝,不过,当时的光绪帝非常的胆小懦弱,可以说还是没有足够的胆量,当时的皇帝虽然说是皇帝,但是,其实没有任何的权利和地位,真正掌握大权的是慈禧太后,据说当时连光绪皇帝的妃子皇后都是由慈禧太后挑选的,那么,历史上光绪皇帝的皇后是谁?

  • 曹芳计划铲除司马懿为什么没能成功?当时就没人能制止司马懿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曹睿死后只能让年纪尚小的曹芳登基,但是曹芳只是一个小孩子,根本就没能力管理朝政。而托孤大臣司马懿和曹爽又不和,最后还逼的司马懿政变除掉了曹爽,至此曹家的势力基本上已经完全不行了。等曹芳大一点是有计划想除掉司马懿的,但是都没能成功,当时朝中上下都是司马懿的亲信,司马家所代表的士族已经不可阻挡了。最后的

  •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处是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这句话我们应该都听说过,其实这句话在三国里是曹操说的,虽然原文和这个不同的,但是意思是差不多的。当时曹操已经具有帝王之相,而且天下一半都归曹操所有。曹操所做的诗句无时无刻都在表达自己的态度,而且是非常铿锵有力的东西,这也是曹操的人格魅力所在。

  • 慈禧不喜欢银杏吗?慈禧为什么要砍掉光绪父亲坟前的银杏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晚清时期的统治者,慈禧是古代非常厉害的一位女强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当时,虽然是光绪帝上位当皇帝,但皇帝在软弱无知,总是生活在自己虚无缥缈的世界里,而且,对于当下的时局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同时,光绪帝后来参加一系列的政变,戊戌变法最后也是失败了,不仅是这样,慈禧太后大怒,觉得这些变法已经涉

  • 貂蝉故里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貂蝉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还是很有意思的,也有非常多的故事的,当然了貂蝉作为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这件事情之外,还有更多的故事可言的,好比貂蝉的故里在什么地方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貂蝉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想必“貂蝉故里”也是很美丽的,让游客充满期待。可是,到

  • 岳飞的墓前究竟跪的是哪几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岳飞的墓前一直都有几个跪着的铜像,被铸造成低头忏悔的样子,一直摆在岳飞的墓前。这其中最有名的自然就是秦桧夫妇。然而去过岳飞墓和岳母墓的人会发现,两边跪着的铜像数量是不一样的,岳飞墓跪了四个,而岳母墓跪了五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铜像都代表了什么人呢?岳飞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抗金名将

  • 尧舜禹真的是禅让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尧舜禹这个时代的事情由于记录等原因所以当时的情况也还是非常的复杂的,那么有的人说了尧舜禹真的是禅让吗?其实这个问题也争论了很久很久的,那么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尧舜禹禅让历史的真相吧,感兴趣的可一定别错过了!关于尧舜禹禅让的事迹基本是见于儒家学说。儒家将尧舜禹的三王时代描绘成中国史籍

  • 孙权偷袭杀死关羽给三国走势带来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在荆州时,一人带兵攻打襄樊谁知孙权却配合魏军从后方偷袭关羽,导致关羽兵败麦城最后还被杀死。关羽死后对于蜀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对整个三国走势产生了变数,让三国的历程急速缩短。三国之所以能鼎立就是靠较弱的来两方合力对抗最强的,如果变成两国那双方直接开打就完事了。所以孙权此番举动竟然帮着强国打弱国,殊

  • 曹操到底杀过多少当世名人?为什么会杀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很多名士,最终都是死在曹操的手上,有一些在《三国演义》中被夸大其词,让他们的死法更富有戏剧性,虽然不能全然相信,但是的确还是有很多人都被曹操杀了。今天就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被曹操杀死的三国名士,以及他们为什么而死。曹操之所以能统一北方,三分天下得其二,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充裕,所

  • 清朝嘉庆皇帝的儿子都是谁?嘉庆的儿子们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当时的清朝小编认为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的腐朽落后,那么,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说说嘉庆皇帝,当时的嘉庆皇帝非常的位高权重,其实,嘉庆皇帝本身没有什么本事,算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不仅是这样,嘉庆皇帝没有让清朝的经济有所好转,反而后退了不少,嘉庆皇帝的儿子都叫什么?最后嘉庆皇帝的儿子们结局是怎样的?具体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