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滥发纸币怎样毁掉了南宋?

滥发纸币怎样毁掉了南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56 更新时间:2024/1/19 16:52:17

说到南其实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朝代也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在历史上被人知晓的情况不多吧,但是这个朝代的故事也不见得少了,其实有的人说了南宋时被滥发纸币毁掉的一个朝代,那么这个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世界历史上中国第一个发明了纸币,那就是北宋的「交子」。然而,为什么现代纸币反而是由西方传入的呢?

宋朝人除了把白纸变成货币,还成功地把货币变回了「白纸」。滥发钞票通货膨胀,在两宋登峰造极。

从白纸到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就出现了四川的「交子」,南宋则发行了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会子」,领先西方国家好几百年。

北宋初年,随着战乱平息、社会安定,商品贸易活跃发展,需要大量钱币。当时四川通用铁钱,非笨重,有的地方一匹布要两万铁钱,需要用马车来拉。

大约在公元一千年左右,四川商人开始发行「交子」,用纸代替铁钱,作为交易的中介,金额则根据需要填写。宋朝政府看到其中良机,于1023年设立官方机构,公开发行交子。

问题是,怎样让大众快速接受纸币的流通。今天的人们习以为常,但以古人视角看,一摞白纸,写好面额、盖上官印,就和真金白银一样,实在难以想象。宋朝政府是怎样做到的呢?

方法很简单。首先,政府承认纸币的法定地位,不仅支持纸币交易,而且还允许用纸币纳税。也就是说,至少在官府那儿,白纸是可以当钱使的。

其次,政府设立兑现机构,掌握有大约30%的准备金。如果使用者不放心,「交子」可以随时兑换金属货币。

最后,国家还规定定期回赎制度,以二年为一界,发行新交子并收兑前界。这既可以控制发行量,还能起防伪作用。每界交子图案、印记上都有变化。

凭借以上政策,北宋交子一度保持币值稳定,基本在票面价值的90%以上。

后来,「交子」改名为「钱引」,流通过程中,使用范围开始越出四川,发行额度也不断扩大。

南宋建立后,朝廷又设置了全国流通的新型纸币「会子」。这种纸币和现代法币更像了——官方不再保证随时兑现。政府纯粹通过法令支持其流通。税收和俸禄都实行一半铜钱、一半纸币的制度。同时三年一界进行兑收。

宋朝政府注意控制发行量,除了定期回收,时不时还用金银、铜钱等「干货」回购纸币,因此运行比较稳定。纸币轻便易携,民间比较欢迎,有时交易价值还超出了面额。比如,面值一的交子,可以多换一百

从货币变回白纸

可是,由于货币制度先进,宋朝政府很快开发出新式增收方法——印钞票。

北宋后期,面对西夏的军事压力,纸币发行量曾由一百多万贯增加至两千万贯。南宋更是登峰造极。频繁的北伐战争,南宋财政失衡,军费激增。

面对沉重的军事压力,南宋朝廷采取「竭天下之财力以养兵」的政策。因为全面实行募兵制,军费高得恐怖。

南宋中期,一名御前军卒,每年需耗费俸禄、兵装、军粮等费用共约200贯。军费在财政开支中经常可占到80%以上。

增发货币,往往直接服务于南宋君臣开疆拓土的野心。如1206年,权臣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没有取得多少战果,却消耗了大量军费。宋人创造性地靠增发纸币补齐赤字。1209年发行的会子,总量首次超过亿贯。

南宋中期每年财政收入,差不多也就是一亿贯多一点。发行一期纸币,相当于多出一年岁入,诱惑力着实不小。

宋朝统治者尝到印钞票的甜头,就不会轻易收手。公元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宋朝见蒙古河南守备空虚,策划了「端平入洛」,贸然同蒙古人开战。此役,宋军虽然一度收复洛阳、汴梁,最终还是全线溃退。

结果,这年发行的会子,总量达4.2亿贯,相当于过去七十多年总发行量的一半,超过国家三年的财政收入。南宋灭亡前,会子发行量甚至超过了10亿。

南宋纸币超发量之巨大,甚至连原材料供应不够了。原本造币使用成都特制的「水纹纸」,难以仿冒。这种纸上的暗纹只有经过光线照射才显现,其实就是现代人熟悉的水印,可见防伪技术也相应发展起来。

然而,动辄上亿贯的发行量,导致成都特制纸供应不足,只好采用徽州、临安的纸张。造纸难度降低,民间假币贩子趁机大发横财。每界纸币发行量固然在增加,回收的数目也经常不见减少,甚至一度超过发行量。

滥发的代价

增加的财政收入,绝不是凭空产生的。随着纸币发行量远超社会需要,其贬值也愈发严重。

开禧北伐后,南宋一贯会子在地方州县贬值为三、四百文。到南宋灭亡前,一贯会子仅价值五十文。

宋朝老百姓承担了通货膨胀的代价。以最关键的粮食为例,开禧北伐以后,东南米价由较低时的每石2-4贯,增长至10贯。宋蒙战争爆发后,甚至一度暴涨到每石180贯。

朝廷也自食恶果,军费水涨船高,从南宋初期到后期,军队仅增加2.3倍,军饷却由每年1200万贯左右,狂涨至接近10亿贯。

宋廷并非不清楚纸币贬值的危害。起初,朝廷想要以强制手段,迫使会子按面值使用,违者严惩。毫无疑问,即使在现代这也是不可能的。

后来,宋廷官员采取比较务实的措施,政府拨出五万道度牒,用于回收「端平入洛」时期超发的纸币。

所谓度牒,相当于老百姓出家为僧的官方许可证。因为当和尚可以规避劳役和赋税,度牒在民间相当有市场,而印起来又不费事,可谓一本万利。

当然,从长远看,度牒发多了,会导致服役和纳税人口减少,令财政更为紧张。从根本上看,宋人既不断增加纸币发行量,又试图使其不贬值,无疑是违背经济规律的。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政权瓦解。按说,「会子」逃脱不了化作废纸的命运。

不过,元朝政府还比较负责,宣布以本朝发行的新纸币「中统钞」,来回收南宋「会子」,虽然比率高达50:1(会子50贯兑换中统钞1贯),但考虑到南宋纸币贬值之严重,也算情有可原了。

总之,滥发纸币,虽然暂时敷衍了军费需求,却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国家经济稳定,成为南宋衰落的重要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嘉庆为何要把和坤杀了?嘉庆杀和坤有哪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和坤就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大臣,同时,也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其实,和坤还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当时和坤生活在皇帝的身边,却能够把皇帝忽悠的团团转还是非常有本事的,足以看出和坤人的情商非常高,与此同时,当时的乾隆皇帝不敢动和坤。但是后来和坤还是被嘉庆皇帝给杀害了,嘉庆有怎样的本事杀害和坤的?真正的

  • 三国子午谷奇计能否成功?且看后人如何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细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历史,便能熟知魏延是刘备时期的能将,既是兼任战略要地汉中太守,更是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有名悍将,无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对魏延极尽墨笔,都是有勇有谋,当中最脍炙人口的莫非魏延“献纳子午谷奇计”,但遗憾的是诸葛亮并未接受,致使北伐功亏一篑。

  • 历史上和珅是怎么死的?大贪官和珅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和坤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和坤在当时非常的有名,有名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和坤是一位贪官,其实,在当时的清朝,和坤作为皇帝非常信任的忠诚,小编觉得和坤还是非常的聪明的,因为在当时,和坤最为一名大臣,能够在皇帝身边那样的服帖,实属不易,最后和坤还是被杀害了,和坤的死因也是人们议论的焦点

  • 姜维为什么愿意忠于蜀国?姜维是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扛起了北伐大旗,而且姜维的实力和战绩也不必诸葛亮差,升至还更好一些。不过这里很多朋友都会有个疑问,姜维原本就是魏国的将领,降蜀后为什么会这么忠心蜀国呢?姜维如果并不想匡扶汉室为什么不直接投降,说不定在曹魏那边还有更高的位置,究竟姜维是为了什么才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帮助蜀国抗魏。姜维是三

  • 历史上的和珅有哪些特别之处让乾隆离不开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和坤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和坤是当时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大臣,同时,关于和坤大家议论最多的还是和坤的贪污了,和坤在当时总是生活在皇帝的身边,对于皇帝的行程那可以说非常的熟悉,其实,有相关文献记载,当时的皇帝乾隆已经知道了和坤有贪污的迹象,当时乾隆一直没敢动和坤,这到底是为什么?到底和坤有着怎

  • 刘备怎么看出马稷不可重用的?马稷关键失误被刘备言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诸葛亮可能在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位非常全面的人才,几乎没有他不会或者不擅长的东西,但是诸葛亮有一项是不如刘备的,就是用人。诸葛亮在街亭一战派马稷驻守就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刘备生前已经看透马稷的性格,也告诫诸葛亮马稷不可重用,果然马稷到了街亭后就开始违抗诸葛亮的命令,擅自决定策略,导致最后大败。我们都知

  • 清朝时期的纪晓岚一生共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古代时期的纪晓岚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纪晓岚是当时清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大臣,当时的纪晓岚一直生活在皇帝身边,可以说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不过,当时的纪晓岚被人们称作是铁嘴皮。可以看出,纪晓岚的还是非常会说话的。正因为是这样,所以纪晓岚深的皇帝的宠爱,那么,这样的一位大臣,纪晓岚一生有多少个

  • 随笔杂谈古代中国文人政治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寒门学子,为儒家的一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似乎于十年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骨亦不为过,亦或不惜皓首穷经,几十载致力于这个虚无飘渺般的政治梦想。不过,这也给中国古代文人从政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东晋诗人陶渊明年少便立志&ldquo

  • 古代清朝的纪晓岚不吃大米是真的吗?纪晓岚为什么那么爱吃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纪晓岚作为当时清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大臣,还是有很多厉害之处的,比如当时的纪晓岚便被称作是铁齿铜牙,因为纪晓岚嘴皮子非常了得。当然了,传闻当时的纪晓岚非常爱吃肉,而且是经常的把肉当做米饭来吃,从来不吃米饭,这到底是真的吗?小编也是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其实,在当时的清朝关于这些有趣的话题还是有很多的,不

  • 清朝才子纪晓岚是因为长得太丑而不被重用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康熙巡防记的小伙伴应该都是知道的,里面的纪晓岚可以说是铁齿铜牙的,因为纪晓岚在里面嘴皮子非常的厉害,作为皇帝的身边的人,纪晓岚可以和皇帝和平相处,同时,纪晓岚还可以处理各种纷繁的事物。和当时的大臣贪官和坤争锋相斗。嘴皮子是非常的厉害。那么,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的纪晓岚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其原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