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为了给三阿哥定罪,都列了哪些罪名?

雍正为了给三阿哥定罪,都列了哪些罪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959 更新时间:2024/2/14 1:49:17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雍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雍正皇帝在康熙末年的夺储斗争中胜出,顺利登基上位后,采取了许多手段,对过去与自己为敌的兄弟们进行了无情的打击报复。

例如与雍正最为针锋相对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不仅在狱中被幽囚至死,还遭雍正冠以污名,逐出宗室谱牒,可谓是杀人诛心。就连和雍正一母所出的十四阿哥胤祯,也被雍正圈禁了十多年,直到后来被乾隆释放,才恢复了人身自由。

在这众多曾经参与夺嫡的兄弟中,对雍正威胁最小的,当属雍正的三哥——诚亲王胤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三阿哥虽然是康熙生前考虑的候选继承人之一,但他并没有主动争夺太子之位,甚至在原太子被废时,还多次出面维护太子。同时胤祉也没有刻意去交结权臣,在朝中没有太多党羽,背后的支持力量不强。

虽然胤祉从未显露出对太子之位的野心,但也因为一些客观的理由,仍然让多疑的雍正感受到了威胁。

第一点,由于大阿哥和皇太子内斗,在康熙废黜太子后,老大和老二都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希望,那么作为老三的胤祉便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无论的康熙交代办理日常事务还是参加祭祀典礼,处处都压过作为老四的雍正一头。

第二点,胤祉本人很有才华,且善于投康熙所好。康熙幼年时受传教士汤若望教导,对天文物理等学科很有研究,也非常重视,胤祉则专门延揽宾客,自己也苦心钻研,编写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律历渊源》,曾得到康熙的高度赞赏,这也是胤祉让其他兄弟非常眼红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基于上述理由,尽管胤祉在夺嫡失败之后,一直低调谨慎行事,但雍正对这位三哥却十分记仇,始终对其持不信任的态度。雍正八年(1730年),以怡亲王胤祥的去世为导火索,雍正对三阿哥的积怨彻底爆发,亲手酿造了又一起手足相残的闹剧。

根据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训,宗室子弟即便犯错,亦不可伤其性命,所以雍正要打击报复胤祉,最多只能像对待另外几位兄弟一样,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囚禁。

然而正如前面讲到,多年以来胤祉一直循规蹈矩,雍正上位后,胤祉更是自摒于政治之外,在家专心做学问,别说大逆,就是小错都很少犯。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将胤祉入罪呢?我们只能说,雍正不愧是罗织罪名的顶尖高手,他在上谕中对胤祉的指控,亲自向大家演示了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道谕旨,收录在了清代文献《上谕旗务议覆》中。

按常理而言,皇帝要将臣子问罪,需要分条列出其所犯的罪状,而且越是靠前的罪状,其严重程度越高。然而,雍正在上谕中给胤祉列的第一条罪状,却是这样的:

“诚亲王允祉,自幼即为皇考之所厌贱,养育于外,年至六岁,尚不能言。每见皇考,辄惊怖啼哭。其接待兄弟,皆刻薄寡恩。诸兄弟皆深知其人而鄙弃之。其待朝臣,则倨傲无礼。其待所属,则需索无厌。此亦中外所共知者。”

雍正想说胤祉大逆不道,在谕旨开头就应该说清楚胤祉所犯最严重的罪行是什么,结果雍正上来却说胤祉小时候很笨,6岁还不会说话,还喜欢哭鼻子。三阿哥怎么说也是雍正的哥哥,胤祉6岁时,雍正自己才4岁多,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哥哥小时候受不受康熙喜欢?况且就算胤祉小时候真的很笨又爱哭,那又怎么能算得上一条罪状呢?难道天底下喜欢哭的小孩,都有天生原罪?

此外胤祉如何对待兄弟、朝臣、下属,都是来自雍正的主观臆断,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从这第一条罪名,可以看出雍正给三阿哥论罪的这道谕旨非常儿戏,大家看到这句话,应该也已经可以想到,这根本不是一场讲究是非对错的公正审判,而纯粹是雍正利用皇帝权威对胤祉的打击和欺压。

雍正给胤祉罗织的第二个奇怪罪名,是指责胤祉对康熙不孝:

“皇考圣躬违和之时,朕侍奉汤药,五内焦劳,而允祉不但无忧戚之容,而且有欣幸冀望之意,为子臣所不忍言者。其天良尽泯,一至于此。”

康熙临终前后皇室内部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至今仍有许多历史中尘封的谜团。在康熙病重时,雍正到底有没有侍奉汤药,我们不得而知,但雍正说自己当时“五内焦劳”,却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假如雍正像他自夸的那么孝顺,因为父亲的重病而心急如焚,又哪里会有空去注意其他兄弟脸上表情是开心还是伤心,而且还记了那么久,过了将近十年还翻出这本旧账呢?可见这条罪名,也完全是雍正对胤祉的诛心之论。

除此之外,胤祉在继承皇位无望后,选择远离政治,这在雍正眼中,居然也成了一条罪名:

“数年以来,允祉进见,朕必赐坐,以朕勤政忧民之心告之。伊从未许朕一是字,且并未尝一点首也。但以闲居散适之乐,娓娓陈述,欲以歆动朕怠逸之心,荒废政事,以遂其私愿。”

雍正皇帝勤政爱民,这一点我们都不否认,但在这里对胤祉的指责,却明显很没有道理。雍正是君,胤祉是臣,臣子不妄议君主的作为,是很正常的事情,雍正却说哥哥从来没夸奖过自己,所以也算一条罪名。

而后半句关于胤祉闲居逸乐,本来就显示了胤祉无心与雍正争权。而胤祉与雍正谈论文学游乐等比较轻松的话题,也是因为雍正自己说工作太忙,想让弟弟从繁忙的政务中得到一些休息和娱乐而已。胤祉对雍正一番好心,却被雍正说成是想引诱他荒废政务,可见雍正为了给胤祉定罪,已经丧失了理智和逻辑,强词夺理,颠倒黑白。

雍正在谕旨中东拉西扯,翻遍了旧账,到最后才讲出了这次清算胤祉的真正原因。其导火索,为怡亲王胤祥之死。

我们知道,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的死党,在为其夺位的过程中出了很大力气,所以雍正对待这个弟弟与其他兄弟不同,不仅将他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还特别恩准其名字无需避讳,不用改胤为允。因此对胤祥之死,雍正十分悲痛。

然而康熙膝下子嗣众多,而且九子夺嫡时各成一派,兄弟之间自然有亲疏之别,对胤祉而言,与胤祥之间没有与他和雍正一样深厚的感情。在胤祥的葬礼中,许多大臣都为了拍雍正的马屁,都哭得如丧考妣,而胤祉却没有表现得特别悲痛。结果这却被有心之人告到雍正面前,雍正本来已对胤祉存有不满,便借此机会打击胤祉,罗列罪名削去胤祉王爵,并将他囚禁在景山。

胤祉的命运亦同其他几位得罪过雍正的兄弟一样,在被剥夺自由的囚牢里,走完了生命中最后的两年时光。

标签: 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道安,东晋,历史解密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家(此

  • 宇文化及篡位当了几天皇帝就被杀了,临死前说:过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宇文化及,隋朝,历史解密

    隋炀帝年轻时屡建战功,曾在前线亲自指挥战斗,四处平定叛乱,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不久后驾崩,杨广假传遗诏,逼迫杨勇自尽,自己登基称帝,手握大权以后,杨广迁都洛阳,动用民夫数百万修城,东都洛阳绵延五十多里,是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在营造东都的同时,杨广还下令开凿运河,建造龙舟,据记载杨广外出游玩时乘

  • 女真族是怎么发展经济的?女真与周围民族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女真族,清朝,历史解密

    农业女真族在夺取了辽朝政权以后,强令中原人口搬迁到黑龙江流域。人来多了以后,农业生产技术有所发展,如松花江畔的肇州、冷山一带,不仅种植五谷和蔬菜,还从外地移植回鹘豆、西瓜、红芍药、桃树、李树。女真在建国之初就确定了发展农业的方针,提倡不忘稼穑的艰难,所到之处屯种,轻徭薄赋以劝农,特别是金太宗在对宋战

  • 东汉名门:汝南袁氏在全盛时期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汝南袁氏,东汉,历史解密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

  • 此人才是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要不是英年早逝,就连郭嘉也不会有出头之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曹操,郭嘉,历史解密

    郭嘉毫无疑问是三国最负盛誉的谋士之一,在各大谋士排名榜中,通常能够在前茅处见到他的名字,以至于许多人将他与范蠡、张良一概而论。曹操对郭嘉也极为信任与器重,赤壁大战失败后,他悲叹道:“要是郭嘉还活着,我何至于遭此惨败!”可见,曹操认为郭嘉可以改变战争结局。郭嘉在世时,曹操由于自己年长于郭嘉,曾做好向郭

  • 雍正祭天后回宫,给乾隆扔了一块肉,没想到乾隆竟哭着把肉吃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可以成为皇上,跟康熙年间产生的这件事儿关联挺大,康熙皇帝尽管是在快过世的那时候才初次看到12岁的弘历,可是康熙皇帝对他的印像却很好,乃至在自身剩下为数不久的时日里边让弘历始终陪着自身。在这里大半年内,随之对弘历的掌握加重,康熙皇帝也更为喜爱他了。康熙皇帝初次教弘历阿胶,他就连中五矢,康熙皇帝很是

  • 揭秘:周瑜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为何成史上千古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是三国时辅佐孙伯符、孙仲谋安定江东之功臣,东吴的第一谋士及军事家。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乃是指挥了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此次战役的结果是全盘粉碎了曹孟德南下进而统一中夏的战略意图。此战公瑾以五万江南健儿大破曹操的二十余万北军,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当然,近日有

  • 曹雪芹三代皆为康熙宠臣,为什么会被雍正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雪芹,清朝,历史解密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曹雪芹》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四大名著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本书。跟孔子的学说专门成立的孔子学院一样,《红楼梦》也成立了专门的学派,叫做“红学”,红学家们专门负责研究红楼梦中所蕴含的古代衣食住行以及礼节方面的细节。《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小说,它还为了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做出了极大的

  • 乾隆吃瓜农西瓜为何还要杀他呢 只因瓜农的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乾隆,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在路边吃西瓜,回宫后却派手下暗杀瓜农,只因其说了一句话!西瓜并不是土生土长在我们国家的水果。西瓜最早是通过海上通道传入中国的。这条海上通道是西汉时期开通的,线路是从福建出发,经过斯里兰卡和南洋诸岛,到达非洲大陆。西瓜在西汉时期是非常少的,只通过进口。所以西瓜只提供给达官贵人们食用。后来慢慢地有果

  • 耶律淳是个怎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耶律淳,宋朝,历史解密

    耶律淳(公元1063年---1122年),小字涅里。辽兴宗耶律宗真曾孙。天祚帝兵败逃入夹山,宰相等拥立他为帝。在位3年。耶律淳,宋魏王耶律和鲁斡子,封为郡王,曾出任节度使。公元1101年晋封为郑王,又加越王。公元1106年为南府宰相,徙魏王。父耶律和鲁斡死,他袭职守南京(今北京市)。公元11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