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莲教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何选择在乾隆盛世时期造反呢

白莲教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何选择在乾隆盛世时期造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30 更新时间:2023/12/8 12:37:56

康熙后期开始,清朝官方开始有“盛世”的说法。到乾隆时,则频繁提起。乾隆就曾说过:“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

不仅皇帝,一般的臣民口中,也常把盛世挂在嘴边。乾隆年间的状元于敏中就曾上奏疏表示:“轹古凌今,觐史册罕逢之盛世。”

这些说法,并非没有缘由。康熙到乾隆,一百多年的跨度里,清朝国力整体处于上升阶段。尤其是乾隆掌权的六十四年,清朝在人口、疆域、财富、与周围国家的关系上,更是一个顶峰阶段。为了彰显盛世,乾隆还下令修书。

《四库全书》就是这么来的。对外战争也频频得胜。乾隆还给自己加上一个“十全老人”的称呼。但在乾隆退位当太上皇的第一年,白莲教造反了。

乾隆显然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他令和珅调集重兵围剿,并杀掉数个白莲教首领。可起义仍是无法平定。直到乾隆去世,白莲教造反的声势依然浩大。

这场看似由官府追拿白莲教偶然引发的造反,实际又充满了必然。从白莲教的历史来看,他们自成立后,经常参与造反。也正是这一原因,白莲教被历朝官府打压为秘密组织。

清朝入关后,白莲教一直以“反清复明”为旗帜,不断反抗清朝。只不过,乾隆以前的历次造反,都没有形成太大的声势,就被当地官府成功击破。

乾隆时期,能形成如此声势,跟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从大背景而言,清朝自乾隆后期开始,国力便走向衰退。衰退的原因,极为复杂。从军队来说,对外战争确实取得一些胜利,但总体而言,军队战斗力,也是衰退阶段。乾隆年间可以仰仗的军队,主要有八旗和绿营。

八旗是清朝初年的主力,一度战斗力极为凶悍。天下平定后,清朝在全国险要地区,驻扎八旗。皇帝一直希望八旗军可以继续保持骁勇的战斗作风。

乾隆皇帝曾下旨训斥驻扎在江南的八旗军,希望他们戒骄戒惰。怎奈形势不由人。即便乾隆亲自下令,也无法挽回八旗战斗力的颓败。乾隆平定白莲教时,把主力压在绿营上。

绿营兵人数较多,待遇较八旗更低,总数大概有六十万左右,分散在全国各地,采用世兵制。父亲当兵,儿子也当兵,不得从事其他行业,且升迁困难。长期以往,绿营士气不高。但军力衰退的背后,也有国库告急的原因。乾隆年间频繁的战争,对国库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负担。

战争是烧钱的无底洞。朝廷需要投入巨额财力,才能持续维持。乾隆在位初期,国库十分充实。越到后期,国库便愈加枯竭。当然,这并非只是战争的缘故。国库的枯竭,也因为当时朝廷官场从上到下,奢靡腐败的作风。

乾隆为彰显盛世,曾多次南巡。每次南巡,便需要消耗大量财富。沿途的装点打扮,各地官员的孝敬。两淮地区盐商为了更好跟朝廷做生意,恨不得掏空家底为乾隆庆祝。

乾隆又喜欢附庸风雅,题字赋诗,底下官员就拼命巴结,为他送上各类珍宝古玩。后来那些玩国宝上,才留下乾隆大小印章题字。

皇帝生活奢靡,底下官员也纷纷效仿,刮尽天下民财。和珅会在后来搜刮出上亿家产,倒也不稀罕。朝廷中枢里和珅这样的巨贪,地方上就有衙门小吏的大贪,各项苛捐杂税逼得很多百姓无路可走。

官吏缺乏监管,且上下贪墨。对流民百姓,就是见缝插针的勒索。即便是手上只有一点小权的衙役,也可以靠着手中的公文,让百姓走投无路,乖乖交钱。

越来越多人,为了躲避苛政,成为流民。从官府的角度看,百姓脱离原有的籍贯,成为流民,便无法按照保甲法进行管理。

可是,在百姓看来,他们的家业,已经被一并夺去。生活艰难,甚至连子孙后代,都可能要经历同样的生活,无法看到任何希望。对他们来说,与其继续忍受折磨,不如揭竿而起。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当时不只白莲教造反,在云贵地区,也有反抗清朝的力量。乾隆最喜欢的福康安,和珅的弟弟和琳,都在云贵地区的战争中去世。

而在白莲教起义爆发的源头,四川、湖广一带,清朝驻军本就薄弱。当地深山较多,流民也极多,白莲教更容易从最初的小规模不断发展,终于形成规模,向远在北京的乾隆,发出属于自己的呐喊。

标签: 白莲教乾隆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煜与宋徽宗不同时代的君王,竟有着惊人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一个人如果不喜欢政治,而且没有干才,最好不要去占据要位;一个人倘若痴迷文艺,也最好不要当炙手可热的大官。一个人想在文艺上有所成就,而且乐此不疲、心无旁骛,更是千万不要管理军政大事,否则,如果是大官,此人必误民;如果是皇帝,此人必误国。在这一点上,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都是极为反面的例子,而且,二人

  • 慈禧手握大权,为什么还不敢住进慈宁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宁宫,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末年,慈禧成了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她一生追求物质的享受,光是寝宫就换了很多个。慈禧当贵妃的时候住的是储秀宫,后来在那里生下同治帝。同治帝亲政后,慈禧就住进了长春宫,晚年的慈禧也住过宁寿宫。慈禧是清朝掌权太后,为何却没住过象征尊贵的慈宁宫?原因让人唏嘘不已。慈宁宫在明朝嘉靖时期就已经修建完成,当

  • 她是康熙的贵妃,雍正为什么把她封为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敦怡皇贵妃,清朝,皇贵妃,历史解密

    古代的婚姻制度在现代人看来其实是比较混乱的,不仅表兄妹之间可以联姻,同父异母的两姐妹共侍一夫也是常有的事,后宫中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康熙帝就曾纳过一对姐妹花为妃,姐姐是孝懿仁皇后,妹妹是悫惠皇贵妃,二人都是佟佳氏。二人虽不是一母同胞,但却是切切实实的亲姐妹,虽然历史没有记载悫惠皇贵妃具体的入

  •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最早的起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洪秀全,清朝,历史解密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并非清朝最早的起义,其实乾隆时期就有了。清朝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并不是一路顺风顺水的,可以说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在面临着别人对大清政权的觊觎,或者说是百姓们对大清管理的不满意,在清朝的中期,就爆发了一次特别盛大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这次的运动规模特别的大,而且对清王

  • 皇帝宠妃因一句话,其子丧失皇位继承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常见的,但是能有这一大家子人丁的必然也是富豪权贵之家,倘若一家之主故去有子嗣的亲眷还好若是没有子嗣说不定会各种不好过尤其是女性,当然这个放在皇宫就另说了,但是在汉朝有一位皇帝在他行将就木时招来宠妃给她说了一句话,结果一个反应太子就被果断放弃继承皇位。汉景帝刘启未称帝前,栗姬便是刘

  • 刘禅投降以后,关羽一家为何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三国,历史解密

    虽然刘备成功了,但是离不开身边所有人的帮助。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了。当时刘关张三人是结义兄弟,曾经共同立下誓言,要一起为了自己共同的目标努力奋进。刘备的一生,为了自己的宏伟目标,费尽了很多的心血。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临死之前,一直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刘备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

  • 李商隐写了一首诗将皇帝贬得的一文不值,却广受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商隐,唐朝,历史解密

    有人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女人应该嫁给什么样的男人呢?这个问题千百年来困扰了无数的女人。对于很多古代女子来说,她们梦寐以求的就是嫁给那个全天下最有权势的男人——皇帝。可是皇帝的女人真有那么好当吗?先不说后宫佳丽如云,一朝入宫,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就像王昭君,倾国倾城的大美人,还是被埋

  • 禁军战斗力为何薄弱,北宋真的有80万禁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水浒传》中每位人物都有自己的出身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其中林冲可谓是有过辉煌的工作履历,那就是林冲曾经做过北宋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然而,当年北宋威震华夏的八十万禁军,为何没有抵挡住金人南下呢?难道是《水浒传》中的禁军人数有误?一、禁军人数《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但并没有记错北宋的禁军人数。《宋史兵志》记载

  • 皇贵妃30岁去世葬帝陵,乾隆为什么将其家人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清朝,乾隆,皇贵妃,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乾隆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每位皇帝的后宫都是佳丽三千,可往往皇帝最喜欢的也就那么几个妃子,皇帝只有一个,总归是做不到喜欢所有妃子的,所有才会有后宫争宠这一说,更是有了越来越多的宫斗剧,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说的是乾隆后宫的三千

  • 火耗归公的内容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火耗归公,清朝,历史解密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标准化银元,地方官府需将百姓交纳的零碎银两重铸为银锭才能上交,而熔铸过程中,原银两会有些许损耗。由此,地方官在百姓缴纳田赋时往往要求加收这部分损失,即所谓“火耗”。通常来说,碎银熔铸的损耗其实并不大,每两至多也不过一至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