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当年修的路,为什么两千多年没长草?

秦始皇当年修的路,为什么两千多年没长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72 更新时间:2024/1/26 12:12:46

很多时候人们在认识秦朝,认识秦始皇的时候,脑子里都有一个固定刻板的印象,那就是秦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秦始皇就是一个冷血的暴君,但是稍微想一想,暴君真的能够完成统一天下这种壮举吗?而且秦朝时期的很多制度后世都在沿用,还有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修建的秦直道,竟然能够两千多年不长草,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秦始皇不仅修了一座令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而且还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它享有世界高速公路鼻祖的美誉。

这条古道上写满历史:秦始皇的尸体从秦直道上运回,公子扶苏在秦直道上拔剑自刎,昭君从秦直道上出塞,多少千军万马本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信念,在此道上和匈奴厮杀,这里狼烟滚滚,战马萧萧,蒙恬李广卫青霍去病、汉武帝、王莽、李世民……他们抗击匈奴的铁骑都在此留下痕迹,《过秦论》:“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巡游天下,公元前212年,他命蒙恬和公子扶苏率领数十万民工修建秦直道。其中有大批的工匠从阿房宫和陵墓的修建中退出来,转身投入到秦直道的修建中。

它从咸阳(起点为现咸阳淳化县)到九原郡(现包头附近),经过陕西、甘肃和内蒙三个省、自治区。秦直道穿越14个县,全长736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最窄的山路处约为20米,全部用黄土夯实。

它的平、直、宽,都符合现代高速公路的特征,其主干道可并排行驶15辆大马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天下第一道。

秦直道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史记》里,《史记·秦始皇本紀》载:“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眼堙谷,直通之”。

当蒙恬修了2年半时,可惜秦始皇死在巡游的路上。赵高李斯发动政变,篡改遗诏骗公子扶苏自刎,他们接着害死蒙恬。太可惜!当时秦直道还未完工《史记·蒙恬列传》:“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秦二世接着修,具体结束时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估计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历时约5年。《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矫诏僭立后,“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繇无已。”

根据考古证明,古时在秦直道上沿途有附属建筑:烽火台、宫殿、兵站、哨卡、夯土护坡、排水沟、驿站、……驿站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商旅中途住宿、吃饭、换马等。

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2000多年的秦直道在荒芜前的确不长草,更不会长树木。秦直道分两个地段黄土地段和沙漠地段,毋容置疑沙漠地段是不会长草的,咱主要看黄土地段。

我们现在看到的秦直道:多处坚硬的路基上有杂草衍生,还有未长大的乔木。因秦直道到现在荒废约二百年。清嘉庆年间的文献记载:“若夫南及临潼,北通庆阳,车马络绎,冠盖驰驱……”

从文献记载中可见秦直道到嘉庆时还在使用,在维护。那时秦直道被车马行人来回碾压,自然不会长草,更不会长树。那么这条路被废弃几百年后竟没有长成高大的树木,的确让人匪夷所思,为什么会这样?专家研究发现:

1.夯土层作用大。原来,蒙恬大将军、公子扶苏指导工匠在建直道时把泥土千百层地反复夯实,这样夯过的土层就像一大块坚硬的铜铁,这是秦朝工匠的拿手绝活。例如秦始皇陵的夯土墙,箭插不进刀砍不动。秦直道自清朝末年至今,几百年来经过风吹雨淋洪水冲刷,无人护理,会有新的浮土、泥浆、层层落叶覆盖在这“铜铁”上面形成新的土质层,一些草木的种子落到新的土层上就会有一些杂草生成,而树木的根扎到坚硬的夯土上再也扎不下去,所以树就不会长高了。

2.古人智慧的脑洞大开,炒、烧土,还加料。当时建造秦直道所使用的土都是炒过的“熟土”,而且是加了盐的“熟土”,也就是将建筑用土全部烧制或者反复炒熟再加上盐碱,然后把它们夯实在一起。这样即使有种子落到上面也不会生根发芽,所以那整条路面就会坚如铁。在加上之前一直使用,有人护理,经常打扫路面,当然不会长草。富县张家湾乡大麦秸村的村民周德虎1958年在直道路基上取土时,挖出一个古代铁锨,残重8公斤。该村前些年曾出土一口古代大铜锅,似为秦朝时的锅。这些可能是炒土用具。

3,用人忠贤是良策。秦始皇用自己最信任的儿子扶苏和最忠实的大将蒙恬主持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会存在贪污受贿,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他们把每一个步骤都尽心尽力去用心完成,在质量上是绝对有保障的。

4,可爱的人民是根本。古代劳动人民的诚实、智慧与团结,众志成城共筑大业。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抵抗匈奴。匈奴骑兵经常深入中原,对内地抢掠牲畜,霸人妻女……中原老百姓苦不堪言对匈奴深恶痛绝,在修建直道上不遗余力。

战国末期,燕赵等国受到秦国打击衰弱,匈奴坐收渔翁之利,趁机侵占北部边郡的许多地方,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匈奴以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为据点,对秦朝的政治中心咸阳虎视眈眈。秦始皇三十三年初春,为消除边患,秦始皇令蒙恬率30万主力军由九原(今内蒙古五原县)渡过黄河,攻击高阙与陶山(今狼山山脉),一部军西渡黄河进入贺兰山脉,把匈奴打的狼狈逃往北方,失地全部恢复。

从此蒙恬的30万大军一直驻扎北边,威慑匈奴。蒙恬前后十余年守边,早对周边地形烂熟于心。所以他们带领的建筑队能利用天然条件,选线、改线、施工,各种附属工程都快速并高质量进行。直道与长城呈“T”型相交,使匈奴不敢轻易南下进犯,保证了老百姓的安定生活。

2006年5月25日,秦直道遗址被我国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直道两千多年的工程质量让人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秦直道的工程指挥和监理更值得现代学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女娲的三块补天石下凡后,除了孙悟空还有两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女娲补天应该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了,女娲不仅造出了人类,更滋生出了万物,所以被称为是大地之母。传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战败,为了泄愤撞毁撑天柱。此后女娲不得不熔炼五彩石补天,不过其中有三块补天石流落到了人间,经过万物滋养孕育出了一条新的生命。那这三位究竟是谁呢?其中最熟悉的

  • 影视剧中有人中了一箭就死了,这在历史上可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一直都是很残酷的,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战争似乎很遥远,不管是从空间上来说,还是从时间上来说,都只是一个概念。而我们也经常会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看到,战场上一些人,在身上中了一箭之后就倒地不起,就死了,这虽然是剧情的安排,但同样也还是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那一箭的威力居然如此之大吗,一个

  • 姜子牙只是一个凡人,为什么让他主持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封神演义》当中,封神自然是头等大事,但是为了最后的这个封神,前期却需要非常多的准备工作,不过,小说当中所有的情节、人物等,都是为了最后封神这件事情所做的准备,可见封神一事的重要性。不过,既然封神这件事情这么重要,为什么元始天尊要把这件事情交给一个普通的,法力也不高的姜子牙去做?其实,姜子牙最开始拜

  • 无崖子嫌虚竹丑陋,为什么梦姑还那么喜欢虚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虚竹在原著当中,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个字,“丑”,连无崖子在传功的时候都十分的嫌弃虚竹的丑,对于虚竹的描写,是与其他角色全然不同的,可以说,虚竹算是金庸笔下最丑的一个角色了。然而,即便是同样看脸的武侠世界,却依然有人对虚竹死心塌地,那就是梦姑。梦姑也不是没看到过虚竹的脸,为

  • 太乙真人是谁?揭秘太乙真人是谁的化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太乙真人是谁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的,但是如果要问这个太乙真人是谁的化身这个就比较的复杂了,因为这相关的内容实在是太少了,这些也都不是问题,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详细的介绍介绍这个太乙真人是谁吧,看看到底是谁的化身,感兴趣的你别错过了!太乙真人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所以这是一位虚构的人物,但是这

  • 杨戬奉命捉拿妲己,为什么被说忘恩负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神演义》原著小说当中,妲己等轩辕坟三妖被女娲派下界来,为的就是祸乱商朝的朝纲,让商王身死国灭,破坏他的统治。而妲己在原著中与杨戬是没什么关系的,杨戬是玉鼎真人的弟子,后来被派出去收服三妖,但是这个时候却被千年九头雉鸡精胡喜媚说他是忘恩负义,这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不是没有关系吗,为什么杨戬还成了忘

  • 神话里的昆仑山,和现在的昆仑山是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很多神话里,我们都会听到一个很神秘,自带仙气效果的词,“昆仑山”。昆仑山在各种神话中,都是聚居着神仙的代表,如果有一个昆仑派,那么这个帮派也一定是作品当中最厉害的一个门派。不过,这个存在于神话中的昆仑山,和我们现在地图上面的昆仑山,究竟是不是同一座山呢?古代的昆仑山又

  • 发现膜质翅膀恐龙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恐龙”,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曾经看到过的那些关于恐龙的资料,图片或者影视,对于恐龙的形态也有一定的了解,这种在人类诞生之前出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一度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但是最终都毁灭了,现在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只有通过恐龙化石去推测它们生活的年代以及它们的习俗。而在最近,中国

  • 上八府下三府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浙江民间有着“上八府”和“下三府”的说法,不过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或许很多浙江本地人也不清楚。古时候,两浙地区以钱塘江为界限,钱塘江以南的八府地势较高,因为山区多;而以北的八府以平原为主所以地势低。此后民间百姓就把去浙江南部叫上八府,去浙江北部叫

  • 西游记的二郎神和封神演义的杨戬,是同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当中,都出现了一个很有名的神话人物,二郎神,只不过在称呼上有所差别,《西游记》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叫做二郎神,而《封神演义》时期,被称为“杨戬”。虽然我们知道这说的应该是同一个人,但是在不同的作品中,他的表现也是相差甚远,这的确与作者的安排有关,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