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喀秋莎火箭炮为何会成为二战德军的噩梦?

喀秋莎火箭炮为何会成为二战德军的噩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79 更新时间:2024/3/21 0:15:22

“当苏联人的火箭弹在阵地上炸响的时候,许多战士因为无法忍受刺耳的轰鸣声甚至精神失了……”这是一名被俘的德国士兵说到的话。而这款让德军士兵痛恨且退避三舍的武器,就是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那么,为一款搭载在卡车上的移动火箭发射车,能在战场上如此招‘仇恨’,并成为纳粹德国士兵挥之不去的梦魇呢?

事实证明,长时间的炮击、轰炸,对于在一线上奋战的步兵来说,无论是心理还是精神,都是种巨大的摧残。

第一点,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喀秋莎火箭炮乃是一项苏军的“秘密武器”。在许多苏军高层人士看来,就这样一款‘卡车带发射器’的脆皮玩意,根本不值得一提。然而,当这些高官们在测试厂上,亲眼目睹了喀秋莎的咆哮后,立刻便被它恐怖输出所折服。以至于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塞米恩·季莫申科(SemyonTimonshenko)当场质问兵工署的官员:“有这样强大的武器,为什么你们不我汇报?!”有意思的是,直至1941年6月21日,也就是德军入侵苏联的前一天,斯大林才为这些秘密武器开了绿灯,允许其进入量产阶段。作为秘密武器,在战争初期时,每一辆喀秋莎上都安装了炸药,以防止这些输出机器落入敌手。而使用喀秋莎的单位,也被称之为“近卫迫击炮团”(GuardsMortars),以此来迷惑德军。

季莫申科本人(1895-1970),其先后参加过一战、苏俄内战、苏波战争以及苏芬战争。在苏德战争爆发时,以苏联元帅的军衔担任国防部长,1941年7月被调往斯模棱斯克前线作战。在莫斯科保卫战后因指挥不利,被斯大林免除了国防部长职务,成为名誉上的总指挥。1970年去世。

第二点,苏军对于喀秋莎的官方称呼为“BM-13”,而在喀秋莎的使用上,更是小心翼翼。1941年7月14日,首支装备喀秋莎的部队,在其指挥官伊万·费洛夫(IvanFlerov)的指挥下,率先投入到白俄罗斯的奥尔沙(Orsha)地区。对于德军来说,奥尔沙的火车站乃是一个巨大的转运场。而在这里堆放的物资,更是成百上千。而在奥尔沙地区的首战,也超出了苏军高层的预期:上百吨德军的弹药、物资尽数被呼啸而至的火箭弹炸了个稀巴烂!从当时的国防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的日记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敌人首次在东线投入了不知名的新式武器,位于奥尔沙的火车站遭到了突如其来的‘火焰风暴’。所有的军事物资都被毁于一旦。”正是‘不知名’这一效果,才能使得喀秋莎能扬名立万。

咆哮着倾斜‘火雨’的喀秋莎火箭炮群。

第三点,灵活与猛烈的火力打击,也是喀秋莎的一大特点。比起常规火炮,使用16管的喀秋莎虽然精确度较差,但只要有1发火箭弹击中目标周边区域,其破坏性也是可想而知的。同时,在进入1942年后,苏军开始大规模采用美式的“斯图贝克”(Studebaker)卡车作为BM-13的底盘。机动性强的它,能够在德军展开反扑之前,就迅速消失的无影无踪。因此,被德军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的它们,也与波波沙、莫辛纳甘一样,成为了二战中苏军的代名词。

由美军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的大批斯图贝克卡车,成为了苏军填补缺口的最佳车选。

第四点,难以仿造。虽然德军也搞过同种类型的火箭发射车(Nebelwerfer),但是比起喀秋莎,德军的火箭发射车多为6-10管,火箭弹口径虽然大,但射程远不如喀秋莎。同时,在空中射击时轨迹明显,很容易被航空器追踪到,生存堪忧。而直至二战结束,德军也未能仿造出与苏军类似的火箭发射架。

喀秋莎可使用的火箭弹,包括80毫米、132毫米,300毫米不等。

德军的42式火箭发射车彩绘。比起喀秋莎,产量少,射程有限的它并未能给德军带来最终胜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日本福岛核辐射有多强?瞬间秒杀一切活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方向爆发了地震,造成了巨大的海啸席卷日本福岛地区。这档次灾难造成超过18000人死亡或失踪,更糟糕的是还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三次反应堆熔毁。这使得福岛核电站事故成为继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那么日本福岛核辐射有多强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日

  • 女扮男装那么明显,为何古人就是看不出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我国古代的女子形象都是深居闺中,不太轻易抛头露面的。然而在现在的电视剧当中,女主人公总是会女扮男装到处晃,而且这些装扮总是一看就能知道是个女的。那么,为何这么明显的妆容在古代却是无人看透呢?历史事实也确实很难发现,原因有很多,总结一下就是古代女性外貌确实和男性差不多,有具体原

  • 二战法军向德军投降为何被称之为最有尊严的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不论是出于什么样子的目的,投降这一行为,基本都会被大多数人瞧不起,而且有时候甚至会压得人永远也抬不起头做人。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法国一支拥有4万人的部队向德军缴械投降了,但是这一次投降却被称之为“最有尊严的投降”。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 中国历史有哪些被禁止食用的菜肴?为何禁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非常讲究的民族,在任何方面都非常的讲究,尤其是在中国的菜肴当中特别的讲究“珍馐”二字。在食材上越是稀罕物,做法上越是创新,那么就越是受人欢迎。由于有了这样的需求,那么中国的厨子就开始突发奇想了,尽情创作,甚至是创作出来了一些骇人听闻的“美味

  • 中国原本有6大名著,为何成为了4大名著?另外两本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咱们中国有着非常著名的“古典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不过有很少人知道,在晚清至民国这段时期,其实我国拥有着“六大名著”。那么这另外两本是什么呢?为何会只剩下四大名著了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 为何守城士兵不推倒攻城梯?非要拿石头往下扔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战争时期,不论是在哪个国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攻城战。古代军队在攻打城池时所使用的机械化器具能有效对城池防御体系进行直接破坏或协助攻击,常见的攻城器械有:冲车、云梯、攻城梯、渡濠器具、投石器等等,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不知到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在攻城的时候,守军不去

  • 我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皇帝都是怎样取暖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紫禁城是我国古代时期的皇城,总占地面积达到了72万平方米,拥有着七十多座琼楼玉宇分布其间,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左右。如此气势宏伟的皇家建筑群拥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足以让全世界叹为观止。然而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此庞大的皇家宫苑,身居其间的皇上、皇后以及后宫各位小主,他

  • 孔子和纣王有什么关系?他们竟然有血缘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孔子和纣王之间有什么关系,很多人一定意想不到,纣王作为历史上昏君暴君的代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负面形象,而孔子比纣王晚了数百年,却是影响了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这两个人如果说有什么关系,实在是让人想不到。事实上,孔子和纣王还真的有血缘关系,说白了,他们其实是一家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孔

  • 方证大师存在感低,实则掌控各派势力堪称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笑傲江湖》中,方证大师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每次只要有方证大师出现都是关乎江湖各派存亡的大事件,而方证大师的一举一动便能无意间制衡各派的发展,这在旁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真相的确如此。早年因为有日月神教这个魔教存在,所以江湖正派还能联手一起抗敌,但东方不败成为教主以后,日月神教放慢了自己想要吞并

  • 三星堆明明是中国的,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星堆”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人们的关注的,因为它的神秘和古老,让很多人对它都非常感兴趣,但是有关三星堆的研究却完全不足以揭开三星堆文化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甚至有人说三星堆其实根本就不属于中国。然而,三星堆正是从中国发现的,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就是属于中国的古文化的一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