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人60岁不死就活埋是真的吗?又是哪个朝代的事呢?

古代人60岁不死就活埋是真的吗?又是哪个朝代的事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47 更新时间:2024/1/15 12:01:24

说到古代人活埋这件事情还是挺有说法的,话说在古代有的人活到了60岁之后就会被活埋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编觉得有可能是和一些习俗有关,也有可能是古代太穷,人都活到了60岁了,都没有劳动力,所以感觉还是非残酷的,那么小编觉得背后的故事也没那么简单的,所以更多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

六十花甲的弃老风俗,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可能性很高。有很多说法,什么秦朝、朝、元朝,这些个朝代都不可能。

人们一直喊暴秦,秦始皇这样干的话,司马迁早就把他的罪状列进《史记》了。宋朝更不可能,宋朝一直摆着“仁义治天下”的幌子,况且幽云十六州不在辖区(后面会详细解释)。元朝就也不可能,理由同秦朝,有这事的话早在史书里闹翻天了。

也有很多人多认为把六十岁活埋老人的传说认为虚构的故事,甚至演绎出灵异事件。经过本人考证,虽然正史没有记载,但是这个说法传播极广,结合一些老旧风俗、证据和推理,这事真就存在过。且听【尔朱少帅】说给你听:

所谓的“花甲葬”也叫“瓦罐坟”,说是坟,但是跟正常的坟墓不一样。

瓦罐坟是先在地上挖坑,平整压实,在坑壁四周要青砖青瓦垒墙,在地上也有青砖青瓦铺地,还有垒个顶棚,顶棚侧上方留一个孔。这个孔做什么呢?一来通风透气,二来送饭送水。

老人年过六十后,就会被送进这瓦罐坟,然后封顶留空。绳子吊着瓦罐,每天送点吃喝。哪一天送饭的时候,里面的老人没回应了,就说明人已经过世了。接着就把孔堵上,封土堆坟。

本人第一次听到“六十活埋”的故事,是在初中时。一位邻家老婆婆讲述她姥爷给她讲过的老故事。

晋西北的一个村子里,一直流传着花甲葬的风俗。这一年,老父亲59岁了,家穷,儿子年过三十都没娶媳妇。老父亲不想拖累儿子,农闲时就和儿子提前把坟挖好住了进去。儿子孝顺,含泪送别老父亲,别人每日送一顿饭,他是一日送三餐,隔三差五还送点好吃的。

转眼间到了冬天,这荒郊野外、天寒地冻的,儿子实在不忍心老父亲受苦,就要刨开坟,把老父亲接回家。

老父亲连忙阻止:“使不得!使不得!”

“娘早亡,老爹一个人把儿带大,舍不得你死!”儿子不依。

“祖上的风俗就该这样,不然会被乡亲们说闲话的。”老父亲老泪纵横:“老爹没本事,没给你娶到媳妇,留着我着白吃白喝的,更没姑娘跟你了。”

“什么杀千刀的狗屁风俗!”儿子拿锄头死命地刨:“我只要老爹多活几年就够了!”

“轰隆”一声,或许是之前挖坟是没弄结实,或许是黄土地的土质太酥软,儿子几锄头下去,居然塌方了一块。有惊无险,老父亲只是被黄土砸的灰头土脸而已。爷俩收拾妥当,回过神来端详塌方时,有一个脑袋大的陶瓷罐子漏出黄土半截。

儿子随手一锄头捣碎陶瓷罐子,赫然是铜钱和碎银子。这一发现让爷两惊喜不已,继续刨周围黄土,居然收获了六个陶瓷罐子——都是铜钱和碎银子。后来的故事就是,爷俩买地盖房,给儿子娶媳妇,成了村里的首富。

儿子因为孝心得到好报的事也广为传扬,村里逐渐没有了花甲葬的风俗。

讲故事的老婆婆,她姥爷就是故事中的儿子的下一辈。解放前老婆婆家就是小地主,她们村子里面三分之一的房屋都是她家的。老婆婆家是地主的事情是可信的,那个年代她家曾经是村里面批斗会的长客,他儿子因为成分不好被军队开除。

老婆婆的故事给我心里面留下了好奇的种子,我大学毕业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基本走遍了大江南北。后来也进行了多方查证资料和寻访。得出以下结论:

一、“弃老风俗”并不是没有史料佐证,所谓正史记载的多是汉民族的帝家谱。而“弃老风俗”在河北、山西、陕西的一些县志里面有零星出现,没有引起人们关注。

二、“弃老风俗”的说法,多出现在北方部分区域,在东北地区和黄河以南几乎没有这种说法。

三、在北方黄土高原出土的很多古代平民墓葬,没什么陪葬品,却用青砖铺墙铺地,很符合故事里描述的“瓦罐坟”的样式。

四、古代很多游牧民族,在大迁移的时候,习惯抛弃老弱病残,虽然不一定是活埋。

真相在一步步接近。

“弃老风俗”很可能就是某些游牧民族统治北方时期的行为。游牧民族习惯直接抛弃,因此推断“瓦罐坟”应该是在农耕区出现。——这个游牧民族曾经统治了游牧—农耕混合带的区域。

没有在正史出现的理由也很充分——我们的正史记载的古代外族本来就很少。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这个游牧民族统治的时间不长,没来得及造成足够大的关注。再有一个可能就是大的战乱时期,主流社会没精力关注。

综合起来,统治北方农牧混合带、时间很短的大战乱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符合这些特征的族群和时期——罪魁祸首就是:五胡乱华时期的前赵(匈奴人)或后赵(羯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安为什么改名西安?名字是被谁改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朝最多的一个城市。不过很多人都觉得长安的名称要比西安好听,为什么后来长安要改为西安呢?实际上,长安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有很多种称呼,“西安”也只是在明朝才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叫法。长安寓意长治久安,据说是汉高祖迁都时取得名称,此后

  • 氏族和部落有什么区别?原始社会人类群体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氏族是原始社会最初的组织形式,又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在原始时期,人类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母系社会,因为当时女性的采集能力可以保证一家人不会饿死。在母系制度下,子女都属于母系氏族成员,孩子也都跟妈妈姓。等人类掌握耕种技术后,社会从母系转为父系,丈夫从而成为主导地位。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氏族和部落究竟有何

  • 北京在古代有哪些名称?燕京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据﹝西汉﹞司马迁《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后,周武王将燕地封给了召公姬奭(shì,读式),史称北燕。召公姬奭又称燕召公,是西周早期深受人民爱戴的政治家,他常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他过世后人们精心地保护着那棵甘棠树,并写下了诗歌《甘棠》。《甘棠》收录在《诗经·国风·召南》之中。燕国的都城早

  • 武松打虎喝的那么多酒,相当于现在的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武松打虎的剧情,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武松不顾店小二的劝阻,喝了十八碗酒,但是即便是喝的这样醉醺醺的,还是能上了景阳冈,打死了吊睛白额大虫,也就是老虎,不得不令人敬佩不已。不过,要说现在的人喝十八碗酒,那简直就是能要命的,可见古代的酒和现在区别还是相当大的,那么,武松喝了那么多酒,如果放到现在,又相

  • 郭嘉如果没死,他和诸葛亮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郭嘉和诸葛亮,很多人经常把他们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但是很可惜的是,诸葛亮出山的时候,郭嘉已经死了,历史上的他们是没有机会交手的,我们也没办法看到这两大奇才的斗智斗勇,甚至有人说,正是因为郭嘉死了,诸葛亮才敢出山,这就有点乱说了。但是,如果历史上郭嘉还没死,诸葛亮出山了,那他们两个人谁要更厉害一些呢?在

  • 我国流失文物有多少?还能都追回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无数的珍宝文物流往国外,这其中有的因为战争被掠夺走,有的是自己内部出了一些人,例如溥仪,只在意自己的享受,偷偷把不属于他的文物运出宫卖掉换钱,导致大批量的文物流失,而且想要让它们回家,还得付出非常高的价格,而这些流失的文物数量,是不可统计的。那么,我们还能不能把所有流失的文物全部都

  • 世界第一猛将是谁,项羽、狮心王理查是否能拿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世界第一猛将是谁这个话题还真的是很复杂很复杂的一个话题,其实大家如果喜欢中国的历史的话,会发现,中国的一些武将当然是强于全世界的,但是有一些喜欢外国历史的网友又会发现,国外的一些武士猛将一样的厉害,那么到底谁更加的厉害,我们也不妨做个比较,谁又是世界第一猛将呢?是项羽呢还是狮心王呢?对于这个问题

  • 千古第一猛将排名,项羽、李存孝谁能争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千古第一猛将排名情况,其实这个还是比较难的,毕竟每个人心里面想的都不一样,有的人觉得项羽应该排第一,有的觉得关羽也不错啊,还有什么吕布啊典韦,还有李存孝啊,还有龙且啊等等,但是其实这都是网友们心中的想法,最近小编也有看到一个人盘点的,说得也非常的有道理,那么这个又是怎么说的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 千古第一猛将是谁,关羽、李存孝、项羽谁能是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千古第一猛将是谁这个问题,这就有点难度了啊,其实对于猛将的排名,其实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偶像了,而且加上千古这两期限的话,那就更加的不好去做排名了,但是其实这些也都不是问题,小编就觉得有一个人说得特别的好,他把从古至今的一些著名的武将做了一个排名,那么谁才是千古第一猛将就一目了然了,那么这到底是关

  • 玉帝和如来为何急于降服悟空?孙悟空降临究竟是福是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孙悟空注定不是一只平凡的猴子,它是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所孕育。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时,双眼曾放出两道金光直达天庭,惊动了身为三界至尊的玉帝。此后三界之内都知道有一只石猴降临,不过玉帝并没有选择主动干预孙悟空,而是等着孙悟空自己找上门。其实根据《西游记》当中的记载,孙悟空在花果山生活了上百年才想着要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