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六畜谁地位最高?

古代六畜谁地位最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23 更新时间:2024/1/4 1:08:30

古代六畜分别是马、牛、羊、鸡、犬、豕,豕就是猪。因为早期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有限,所以选择了这六畜进行驯服饲养,经过千年的岁月才将它们变为家畜,直到现在人类最主要的肉食来源依然还是六畜中的牛、羊、鸡、猪。在古代并不是所有六畜都能拿来食用,例如,马是重要的交通、作战工具,而牛是重要的劳作工具,所以他们一般是禁止宰杀的。那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最主要的肉类来源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提到“肉”,那么绝大多数人的下意识反应都是猪肉,这是现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造就的。但其实在古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很长一段时间里,羊肉才是餐桌上的主角,猪肉与羊肉的缠斗,历经了千年。

中国人驯养家畜的历史悠久,在先秦时代,就开始饲养马、牛、羊、猪、狗、鸡,是为“六畜”。六畜当中,牛、羊、猪属“太牢”,就是祭祀会用到的肉类。在《国语·楚语下》里有一段关于汉时饮食习惯的介绍:“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说是天子牛羊猪都吃,诸侯吃牛肉,卿能吃羊肉,大夫次之吃猪肉,鱼肉算是肉类里不那么值钱的,当然,有肉吃也不错了,庶民日常都只能吃菜。

明明有六畜,怎么打进决赛圈是羊和猪呢?来看看它俩晋级的原因。

六畜中马的产地不在中原,且基本用于骑乘,这高于了食用的价值,自然舍不得吃。

牛一般会用来祭祀,地位高的人也会吃,但自从春秋后期发明了铁犁开始,牛就算重要劳动工具了,由此历朝历代三令五申禁止宰杀耕牛,唐武宗就说了,“牛,稼穑之资,禁人屠宰”。人们与牛基本上是伙伴关系,自然死亡后才能被用作他途。至于《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大口吃牛肉,则是特例,他们本就持挑战统治规则的心态,算是一种饮食朋克。

鸡、狗的产肉量与大型牲畜没法比,自然也不是主要肉类来源。余下同属太牢的羊、猪,都有粉丝。

孔子曾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送我十条咸猪肉,我就收他做学生;鸿门宴上,项羽曾赏了樊哙一生彘肩,樊哙放在盾牌上,切来便吃。

羊肉这边也有故事。鲁宣公二年,郑国打宋国,为宋国将领华元驾驭马车的羊斟,因在前夜没被分到羊肉吃,而别人都有,第二天赌气,驾着马车就把华元送给了敌国。成了一碗羊肉引发的惨案。

此时猪羊在食用量上几乎平分秋色,既有“泽中千足彘(250只猪)”,也有许多人家拥有“千足羊(250只羊)”的说法。

从魏晋起,猪羊的食用比重开始有了倾斜,羊肉开始占据了上风,并一直维持了千年之久。这或许是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风俗影响,此时猪的饲养规模开始萎缩,在南北朝时期,《洛阳伽蓝记》已称“羊者是陆产之最”。

羊肉的领先势头在唐朝一直保持,《太平广记》中有关唐代肉类的记述总共有105处,羊肉独占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文人笔下有“羊羔美酒”,却没有“猪仔美酒”一说。

唐代有一种特殊的宴会叫“烧尾宴”,是为了官员庆贺升迁所办,其名字来源,据说也与羊有关。因为新羊融入羊群会被欺负,只有火烧新羊的尾巴,才能使它顺利融入。所以进入更高一级的官场,也要“烧尾”,以祈仕途顺利。

有一次韦巨源升官做了尚书,宴请宾客,在他的烧尾宴之上,除却个别熊、鹿山珍,硬菜基本由羊肉构成。

比如一道“通花软牛肠”,是用羊骨髓与牛肉搅拌在一起做成香肠,再用羊油烹制。“羊皮花丝”即细切的羊肚丝;“逡巡酱”即为鱼肉羊肉制作的酱,鱼羊为鲜;“五生盘”即羊、猪、牛、熊、鹿5种肉的拼盘;“格食”便是用羊肉、羊肠拌豆粉煎制而成等等。最夸张的是“升平炙”,一道菜用三百条羊舌、鹿舌烤熟后拌在一起,即寓意能言善辩,又体现君臣一条心。如此盛宴,桌上也不见猪肉的身影。

至宋朝,羊肉更是愈发拉大了领先的身位。《宋史》里有这么个段子,宋仁宗“宫中夜饥,思膳烧羊”。说是宋仁宗饿了,半夜起来想吃羊肉,宋仁宗是否对羊肉爱得深沉不清楚,只是宫中“御厨止用羊肉”啊,没别的肉。这时宫廷御厨一年开销羊肉43万斤,而猪肉只有4000斤。

宫里爱用羊肉,自然上行下效,从官员到民间,羊肉也成为了餐桌上的头等肉食。民间无论婚丧嫁娶,还是考上了秀才举人,乃至烧香还愿,如果没有一只羊在案上放着,那简直拿不出手。

著名吃货苏东坡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吃羊肉吃到腻味,说“十年京国厌肥羜”,但在被贬至惠州后,又还是念念不忘,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写,惠州市场寥落,商品匮乏,然而每日杀一只羊。

苏轼是被贬斥来的罪官,自然没资格同当地权贵争抢好的羊肉,于是他私下嘱咐杀羊的人,给他留下一些没人要的羊脊骨,取回家后,苏轼先是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浇酒撒盐,用火烘烤,烤至微焦,在骨间摘剔碎肉,他自称这就像吃海鲜虾蟹的感觉和滋味。不知不觉,还开创了羊蝎子的古典主义吃法。苏轼说唯一的缺点便是,自己把骨头上的肉剔光了,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都显得闷闷不乐。

韩宗儒是苏轼的好友,不知道是不是被苏轼所影响,也酷爱羊肉,无奈家里穷,买不起。当时苏轼的字已在北宋闻名,韩宗儒便将苏轼写给他的信送给殿帅姚麟,一次就换了十几斤羊肉。发现了这个生肉之道,韩宗儒开始频繁写信,有人告诉了苏轼其中玄机,苏轼也不恼,在韩宗儒又派仆人来催回信的时候,便笑答,你回去说,今天屠户休息,没肉吃了。所谓“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也成了一段社会时尚。

不过,也是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时,留下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肘子”和那首著名的《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尽管猪肉在当时尚处于有钱人不屑吃,没钱的人不会吃的边缘地位,但毕竟和价高量少的羊肉(受疆域问题影响,此时宋朝的羊肉主要已经依靠进口了)相比,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能有肉吃就不错了。《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开封每晚都有数十人驱赶着上万头猪进京的壮观场面。

因此,虽然在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元代,羊肉仍然独占鳌头,当时的汉语口语教科书《老乞大》中写到“做汉儿饭”,主要还是羊和鸡,但猪肉的地位已经在悄悄地开始逆转。

到了明代以后,这样的格局彻底发生了改变。据《明宫史》所说,皇家过年的餐桌上就有了烧猪肉、猪肉包等一系列猪肉硬菜。明代后期光禄寺留下的宫廷岁用牲口数记录则是18900口猪,10750头羊,可见猪肉已是后来居上。

餐桌上的变革,实则是社会经济的反映,即使明代朱姓皇帝曾严令禁止杀猪,违者重罚,也无法阻碍由人口空前繁衍所带来的畜牧业萎缩等问题。猪吃得杂,饲养的用地面积小,猪粪还可以做肥料,比起羊来,养着要划算太多了。在同面积土地能产出养活十倍人口粮食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种谷物、养猪,而不是放羊。朱姓皇帝的禁令也仅维持了三个月便作废了。

也因此,虽然清朝皇帝从关外来,也并没有改变这种“猪强羊弱”的势头,反而更加明显。每至春节,整个京城的猪肉消耗量能达到10万斤。猪肉的地位也是飙升,在乾隆的除夕大宴餐桌上,有猪肉65斤、野猪肉25斤,而羊肉只有20斤。

时至今日,就饮食习惯而言,猪肉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餐桌上的主流,羊肉则主要在部分的北方地区受到青睐。不过,也有个别的南方地区,由古老传统延续而来的饮食习俗仍然涵养着当地人的味蕾。

四川简阳,便是其中之一,此地有着悠久的养羊、吃羊肉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此时简阳还叫牛鞞,“户户具鸡豕,十里闻羊香”就是此地的写照。据《简州志·职官》记载,在牛鞞县,历任县长中有一个叫董和的人,他与此处羊肉吃法的起源有着些许关系。

相传某日,牛鞞县的一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船过河,由于船小拥挤,一只成年公羊不慎落水。羊也不会游泳,很快便沉入河底。没想到江中鱼儿被沉羊所吸引,争相啃食,这一幕刚好被一渔民看到,便撒网捕鱼。到了家中,剖开鱼肚,渔民发现鱼肚里满是羊肉,于是他突发奇想,洗净鱼身,连着鱼与其肚里的碎羊肉一同下锅烧煮,没想到出锅后汤汁嫩白,羊的膻味和鱼的腥味还就此中和。消息传开,县长董和也来尝试做这一道菜,菜名也就定为了“董和鱼羊烩”。

这便是简阳羊肉汤起源的一种说法,至于真实程度,也不可考。也有说羊肉汤最早是当地人向三国名将简雍进献的药方,当时简雍积劳成疾,久治不愈,一老者提供了羊肉炖萝卜这一方子,简雍一吃,果有奇效。后来,人们又在汤中加入猪骨、鲫鱼等料,炖的时间延长,一瓮子锅水通过十个小时左右的熬制,那汤最后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汤色也变得又白又香。

古传的熬制方法实属一绝,但在简阳羊肉汤封神的路上,也还有些阴差阳错的历史原因。

众所周知,简阳羊肉汤,用的是当地产的大耳羊,其肉质细嫩且有嚼劲,膻味也低。大耳羊是一个杂交类群的后代,其血统里,一部分是简阳本土的“火疙瘩山羊”,一部分是来自美国佐治亚州的“努比羊”。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华西医科大学将宋美龄托管的美国赠送的10只努比亚山羊,用以改良简阳龙泉山脉一带的本地羊,才诞生了助力简阳羊肉名震一方的大耳羊。

当然,简阳的美食不仅仅只有羊肉汤,羊肉汤只是简阳餐饮九绝里的一绝。其余诸如海底捞(没想到吧,海底捞的创始地是简阳)、简阳豌豆汤、吴氏大枣兔、月英凉粉、云龙水酥、贾家毛鸭子、蒋卤鹅、手撕盘龙鳝,皆是饕餮客们不容错过的美食。

四川的千年美食文化,怎能错过简阳呢。

这样的价格小官和普通百姓自然是负担不起的,由此在民间,猪是主要肉类来源,《东京梦华录》称,上万头猪每天从乡野被贩子们收购送入东京,再由无数的“郑屠户”宰杀这些猪,给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送去肉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称霸北朝158年北魏皇族,最后竟然被鱼吃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皇帝们的结局其实很多时候还是挺有意思的,也有很多的时候都让人看得十分的绝望的,就好比北朝时期的北魏皇族其实他们前前后后是有称霸北朝158年的,但是他们的结局太惨了,最后竟然被鱼吃了,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北魏皇族是原是鲜卑拓跋氏

  • 全面战争三国兵种一览,附所以兵种详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全面战争三国这款游戏是真的还可以的啊,其实这些也都不是问题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款游戏什么上线呢?其实跳票了这么久这一次是肯定要上线的,话说就在5月23日啊,美滋滋啊,最近不少的网友问了,玩游戏钱要做一些功课,那么这个叫全面战争三国的游戏里面的兵种分别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些兵种的一览

  • 全面战争三国配置需求一览,集成显卡一样流畅畅玩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全面战争三国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款游戏真的是好玩到爆炸了吧,厉害厉害,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款叫全面战争三国游戏的配置需求高不高呢?类似这样的游戏其实以前的配置都不算高的,不知道这款是不是也非常的低呢?啊哈哈,小编想说的是还真的非常的低的,话说就算你是集成显卡,这款游戏照样畅玩不误哦,厉害厉害,

  • 全面战争三国steam售价介绍,中国玩家不要268只要199带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全面战争三国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一款游戏,这款游戏已经有媒体偷跑了,也就是提前给大家展现出来了,昨天小编看了一下主播们的直播,猪妖播得看不下去了,只能去看寅子的,结果小编心里面像吃屎一样难受,三国文化本是我们中国的,但是把三国文化发扬出去的竟然是外国人,小编以前也是做游戏行业的,

  • 英国玛格丽特公主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性恋者同时还是瘾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玛格丽特公主,估计很多小伙伴们都比较耳熟了。她是英国传奇美丽的公主,电影《罗马假日》女主角的原型。不过在玛格丽特公主在死后的一年,就背爆出是同性恋者还有是吸毒者,这对于英国皇室来说是一件不可容忍的丑闻,总所周知,英国皇室是给人以优雅和礼仪著称,这次丑闻想必也给英国皇室带来不小的麻烦。英国玛格丽特

  • 古埃及人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史书里最早关于西方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朝。当年我国史书中所记载大秦可不是指秦朝呀,而是指当时的古罗马共和国,也就是以欧洲为代表,包含今天北非地区的泛欧洲文明区域。在《后汉书·西域传》里甚至有对古罗马共和政体的介绍。那么反过来,以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对中国最早的记载

  • 锁龙井是真是假?没有龙那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锁龙井”,这是一个带有很重的神秘色彩的词,顾名思义,自然是锁着龙的一口井,龙就在井底。但是,龙在世界上当然是不存在的,我国古代的龙其实是人们幻想出来的一种图腾,国外的“龙”同样也是一种幻想,那么,既然龙并不存在,那么锁龙井里面锁着的又是什么?锁龙

  • 皇帝死后要求妃子殉葬,妃子不愿意死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殉葬,可以说是一项非常落后的制度了,战国时期就在逐渐废除,但是到了明朝时期却又一次流行起来,自然是朱元璋带的头,他要求自己的妃子们在自己死后都为自己殉葬。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如此,还是要看人的,那么,如果皇帝死后,那些妃子们按照要求要给皇帝殉葬,但是肯定有人不愿意死,那该怎么办呢?秦始皇时,秦

  • CCTV6改播奇袭,为何要改播抗美援朝电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CCTV6电影频道一直都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虽然说节目单上面已经安排好了将要播出的节目,但是也很有可能会根据其他的一些事情进行变动,但是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一些国际局势,或者与中国相关的很多事情,用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最近已经连续三天播出了三部

  • 史前海洋动物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海洋,一直都是一个很神秘的领域,我们能够知道的海洋世界是很有限的,毕竟真正的海底最深处,如果想要探索这样的世界,人是不可能承受得了海底的水的压力的,而研究出能够承受这样压力的潜艇,又需要很大的技术,再加上海底光线不足,都是黑的,难度会非常大,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到达真正海底最深处的技术出现。但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