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钱币的演变是怎样的?从秦两半到开元通宝

古代钱币的演变是怎样的?从秦两半到开元通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6 更新时间:2024/1/24 12:51:53

古代最早的钱币是用贝类制作的,到了商、周时期才把货币改为实物货币,然后又慢慢发展为金属货币。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将秦币作为全国货币,称为“秦两半”。秦半两外观呈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并没有太多复杂的轮廓。此后各个朝代都会打造自己的专属货币,例如汉朝的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天圣元宝等,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钱币,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立即下达了天下同的政令。

在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同时,经济方面的统一也在悄然进行中。原本只在秦国境内流通的“秦两半”铜钱成为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货币。

“秦两半”准确的叫法应该叫“秦半两”。秦制实行二十四进制,24锱为一铢,24铢为一两,一两约为15.6克,因此“秦两半”铜钱每枚重12铢,约和现代8克。

“秦两半”铜钱推广的意义还在于,它为后世制钱定下范本,两千年之后的清代,铜钱的形状依然是圆形方孔。

在“秦两半”铜币全国流通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钱币发行相对混乱,皆以国家或者地区为单位发行。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楚国的蚁币(鬼脸钱),流行于燕赵的铲币,流行于齐鲁的刀币,当然还有流行于秦国和魏国的方孔钱。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经融系统和汇率,这些形状各异的货币尽管只在产地流行,但离开产地,却依然能够使用,购买力因产地国力强弱有所差别,几乎可忽略不计。

为什么不同国家的货币能在别国使用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货币的计价方式和现代有着根本的区别——铜币的重量即面值,即纪重货币。

《史记·始皇本纪》记载“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一事,则是指正式实行方孔圆形的“半两”钱。秦国因为生产力落后,本国并不铸造货币,商鞅变法才将流行于魏国的圜钱引入秦国,为秦国货币使用之开端。

秦国货币大致有一两圜钱、半圜钱、两甾钱、十二铢钱、半两钱等。记载中提到的“两”、“甾”、“铢”皆是秦制重量单位。

汉承秦制,制钱依然使用方孔钱。汉朝初期,“秦两半”依然是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货币,弊端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

一是由于连年战争,市场上流通的“秦两半”越来越少,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二是秦两半钱面额太大,不利于小额交易。

汉初国力尚在恢复阶段,政府无力组织大规模铸钱活动,不得不对货币铸造采取了一个放任的态度,允许民间铸币。《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

汉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一时之间,流通在市面上的货币多如泉涌,政府铸币,诸侯铸币,民间铸币包括还未完全退出市场的秦两半,多种货币并行于世,一片混乱。

由于政府在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的一切包括铜料开采,冶炼,铸造一切都交给铜币铸造者自行处理,因此那些不足值的铜币成为市场的弃儿。足重、质量好的铜币更受市场欢迎,秦两半也因为重量太大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混乱的状况也随之结束。

这场货币战争的胜利者是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他俩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所产铜币质量更优,二人也因为发展铸币业成为巨富。

汉高祖,文帝,景帝三朝皆推行货币自由政策。这种情况在现代看来不可思议,但在汉初却收到奇效,经历了春秋战国和秦汉纷争而凋敝的经济竟在四五十年间恢复乃至蓬勃发展。

私发货币没有造成通货膨胀,反而促进经济发展,皆因汉朝货币实行铜本位。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铜矿的开采,冶炼以及铜币铸造产量有限,即使当时所有铸币者马力全开,依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还有大量铜料被用作礼器和生活用具之类,因此,初汉三朝,铜币一直有着大量的市场缺口。自由货币政策持续到汉武帝时期落下帷幕。

汉朝疆域太大,统治者未能掌控全局,汉初将铸币权交给地方和个人只是权宜之计。在经历了“文景之治”后,汉朝国力强盛,汉景帝对民间铸币开始收紧。

景帝借故将大夫邓通处死,吴王刘濞因为叛乱失国,两个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身首异处,完全收回铸币权只是时间问题。

汉武帝登基不久,一改先辈的和亲政策,对匈奴首开战端。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很快耗尽了初汉三朝积累的财富,常规的税收无法满足养官和对外战争的需要,汉武帝的目光自然落到铸币这项来钱最快的事业上。

汉武帝的功业不必细说,但他在货币政策上却为后世王朝做了一个很坏的典型。由于政府机构垄了货币发行,使得政府具备了利用滥发货币制造通货膨胀,从民间撅起财富的能力。

不懂经济规律的汉武帝在发行货币随心所欲,一切以敛财为目的。一方面,他发行皮币和白金币。这两种礼仪性货币面值巨大,却并不在市场上流通,完全是为了从贵族掠夺财富。另一方面发行了三铢钱,这种小额铜币标明三铢,却充做五铢使用,变相地让民间原来流通的铜币贬值,民间财富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

混乱的货币让各个阶层苦不堪言,汉武帝的货币政策在当时饱受争议,后世君王充分意识到垄断铸币权对国家统治的好处,却更乐意颂扬汉武帝在货币政策上的作为。

汉武帝意识到自己在货币政策上的失误,为了稳定混乱的货币市场,铸造了一种新“五铢钱”。规定这种五铢钱只准在上林苑铸造,并且严厉打击民间私铸铜币。至此,汉武帝终于完成了国家完全垄断货币发行的进程。

五铢钱从汉武帝开始发行到唐朝开国年间废除,总共流通了720年。取代五铢钱的是影响极大的“开元通宝”。这种唐高祖发行的铜币与之前的货币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采取相同的形制,但取消了五铢钱的纪重币制,规定每个铜钱为一文,每十文为一钱,一千文钱重六斤四两。开元通宝是唐朝流通时间最长的铜币。

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改革了传统的货币制度,也结束了中国古代二十四进制的计算方式,十进制计算方式进入大众视野,为将来的白银货币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唐玄宗曾以“开元”为年号,因此很多人认为开元通宝是年号钱。其实并不是,因为年号钱直到宋朝时期才开始流行。

尽管以年号铸造铜币在宋朝之前偶有出现,但未形成制度,直到宋太宗时,才作为一种制度保留下来,北宋开始,几乎每改年号就铸新钱。

因为丧失了北方领土,铜料来源大大减少,南宋境内铜币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铁铸钱一度大行其道。但铁币高重低值的特性不受市场欢迎,纸币的产生和白银的货币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中国古代没有成熟的金融理论,统治者对经济规律也是一无所知,发行货币成了空手套白狼的生意,统治者乐于使用这种手段撅起民间财富。

王朝初始,统治者在发行货币上相对克制和谨慎,随着官僚集团日益庞大,统治者不得不采取通货膨胀的手段缓解财政压力,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为了维持王朝稳定制造的通货膨胀最后变成王朝倒台的加速器。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史,皆是如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四大凶兽混沌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混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大凶兽之一,混沌最早出自《左传》和《史记》,其原型被认为是《山海经》中的帝江。混沌长有四只翅膀,六只脚,没有脸,这种奇特的长相在神话故事中也十分少见。有很多人好奇混沌的来历究竟是如何,历史上关于混沌的身世也是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下面就为大家收集了几个认可度比较高的信息,揭秘了

  • 郭襄武功有多厉害?她也自创过一套掌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郭襄只是一位配角,但她给观众们留下的印象可是一点都不输给主角。郭襄心里是喜欢杨过的,只是没办法和他在一起。襄阳城被攻破以后,郭襄带着倚天剑开始寻找杨过的下落,但一直没能如愿。终在40岁的时候出家为你,并且创立峨眉派,终身未嫁。其实郭襄的武功造诣也很高,可以说完全不输杨过,因为郭襄也曾创立出一套厉

  • 双鱼玉佩事件是什么?彭加木为何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彭加木”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很神秘的色彩,因为他最终是失踪了,一直都找不到在什么地方,“失踪”又有很多种的可能,再加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添油加醋,就会产生更多的版本,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就是“双鱼玉佩事件”。这又是一个什么传

  • 鬼洞族和精绝古城,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鬼吹灯》系列当中的精绝古城,相比很多人还印象深刻吧,就算是没有看过原著,也能从网剧《精绝古城》当中感受到鬼洞族的神秘。不过,可能有人会以为,这个精绝古城和鬼洞族完全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两个在历史上都是能够找到的,也就是说,历史上曾经真的存在精绝古城和鬼洞族。《盗墓笔记》和《鬼吹灯》

  • 古代都是重男轻女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重男轻女”,很多人都觉得,生活在古代的女孩子们真的是很遭殃,因为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所以女子们从小在家里都得不到什么重视,毕竟将来总是要嫁出去的,但是男孩子们就会是家里的重点和焦点,因为要继承家业。但是,古代真的所有人都是这种想法吗,难道所有的女子都得不到家庭的重视

  • 同样的爵位,皇帝的儿子见到皇帝的兄弟要行礼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在普通百姓家,晚辈见到长辈自然是要行礼的,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但是在皇家,这种情况可能会不一样,比如一个女子入宫成了皇妃甚至皇后,那么见到她的家人,即便是长辈,可能也是要向她行礼的,这是地位尊卑的规矩。那么,如果是同一个爵位的两个人,一个是皇帝的儿子,一个是皇帝的兄弟,那么他们见面又是谁先行礼呢

  • 白帝城的白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白帝城,很多人会想到李白的那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还有三国时期刘备托孤的白帝城吧,另外,当年刘邦斩白蛇的白蛇,说的也是白帝之子,这个“白帝”看起来还挺有名的。那么,白帝城所说的白帝又是谁,是不是这位神话当中的人物“白帝”呢

  • 清朝之前没有奏折?那人们用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在看很多电视剧的时候,都会看到“奏折”,臣子写下奏折,向皇帝禀报消息,皇帝打开奏折看完之后就会进行处理,而且“奏折”这个东西基本上也是历朝历代都会有的。然而,奏折其实是清朝时期才出现的一种东西,也就是说很多古装剧中都是错误的,清朝之前并没有奏折,那

  • 女儿国里的女性为什么从不嫁人?都在等唐僧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中,关于女儿国的设定十分有意思,这个国家没有一个男性全部是女性,想要繁衍后代只用喝一口子母河里的水就行,如此一来这个国家好像的确没有男性存在的必要。不过等唐僧师徒来到女儿国后,女儿国国王费尽心思也要让唐僧嫁到女儿国,这又是为什么呢?说不定她们内心是希望能够嫁人的,但出于某种原因或者是规定

  • 古代弓箭手需要准备多少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古装影视剧里面看到,那些古代出门在外打仗的士兵们,弓箭手们都会背着一个专门用来放箭的东西,打仗的时候需要用到了,就从里面抽出一根箭来射出去。不过,就像是子弹总归还是有被打完的时候,弓箭同样也有发完的时候。那么,士兵们I一般来说是会带上多少箭上战场呢?箭都射完了以后还会有补给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