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云冈石窟简介历史

云冈石窟简介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36 更新时间:2024/1/21 16:59:07

说到云冈石窟其实大家也懂的哈,这个地方小编也知道,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而且也非常的向往,其实是文化吸引到我了,真的感觉到了这个地方是真的不错,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云冈石窟那么厉害,到底有没有相关的历史呢?它到底是怎么存在的呢?还有云冈石窟的详细资料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小编下面一起给大家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历史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

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臣重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亨四年(673年)终于石室"。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

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十座大寺,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占大同,"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金皇统三年至六年(1143-1146年),住持法师禀慧重修"灵岩大阁"(今第三窟外的阁楼),"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金碑》)。

元代,武州山石窟寺庙院尚存。

明代,大同云冈再度荒废。云冈之称始于明嘉靖年间,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路经大同,留部将张天琳驻守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云冈寺院再遭兵燹,沦为灰烬。

清代,清顺治八年(1651年)云冈寺院得以重修。现存第5、6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此时重建。1696年,康熙皇帝于冬日回銮巡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清乾隆年间云冈石窟亦曾有修葺。

近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和窟前木结构建筑(第5、6、7窟)均保存完好。1952年设置专门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

发展时期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根据《魏书·释老志》(卷114)记载:“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中记述的开窟五所,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就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第16~20窟即帝象征的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471-494年),是北魏迁洛以前的孝文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云冈石窟是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到孝文帝迁都前,皇家经营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历时40余年。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佛像面相丰圆适中,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中期石窟也是积极于改革创新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也就产生了所谓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主要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这个时期即云冈中期石窟,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平城作为北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这时大窟减少,中、小型窟龛从东往西布满崖面。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造像为北魏晚期推行“汉化”改革,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这一特征和风格在龙门石窟北魏窟亦有表现,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云冈石窟分窟介绍

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

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

通称“昙曜五窟。”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以后补刻的。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猫脸老太太是否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有不少人听说过,曾经在哈尔滨流传着有一个猫脸老太太的传说,但是既然是传说也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可能每个人的说法都不太一样,那么关于这个猫脸老太太,究竟有什么样的传闻呢?当时真的有这样一个猫脸老太太出现吗?为何很多城市都流传着一些骇人的传说,这些传说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去看待呢?传闻在一九九五年,有

  • 沙僧被贬为什么偏偏来到流沙河?其实玉帝早有安排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沙僧原本在天庭只是一位小小的卷帘将军,因为打翻琉璃盏触犯了天条,后被贬入凡间。为什么沙僧没去别的地方,偏偏就来到了流沙河呢?流沙河并非一条普通的河,“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普通人根本无法渡河。实际上沙僧一直在等待唐僧的到来,只有他能帮助唐僧渡河,这样一来也算立下一功,玉帝

  • 金轮法王和五绝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金轮法王是《神雕侠侣》中的终极BOSS,虽然他人没有多坏,但立场不同导致他和杨过、小龙女等中原高手都成了对立关系。金轮法王是蒙古国师,武功十分强大,和五绝对战也完全不落下风。所以很多人好奇金轮法王到底有多强,在《神雕侠侣》中能排至第几呢?金轮法王身兼两门绝世武功,五轮大转和龙象般若功,其中龙象般若功

  • 狸奴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养猫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当今社会当中,猫咪已经成为了很多人非常喜欢的宠物了,然而喜欢猫的风气可不仅仅只是造现代社会出现过。在我国古代的社会当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老百姓,喜欢吸猫的人可不少,甚至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以猫咪为主角而创作的诗词、诗歌、小说、传说或是绘画等独具特色的中国猫文化。在中国的猫文化史中,猫的形象是鲜

  • 金吒木吒之后为什么不是水吒?哪吒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古人在给后辈取名字的时候,会有一些字辈的讲究,如果是同一辈的人,他们的名字里面会出现一些相同的元素,比如苏轼和苏辙,一看就知道是兄弟俩。而还有三个很有名的兄弟,也就是李靖的三个儿子,金吒木吒哪吒,虽然也是兄弟,但是金吒木吒之后,为什么不是叫水吒,偏偏叫哪吒呢?哪吒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吗?我们

  • 为什么古代太监更长寿?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古代是哪些人能够长寿,恐怕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皇帝吧,在人们的想象中,皇帝是锦衣玉食,不用干活,自然能活很久,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皇帝虽然生活很好,但是他们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即便是那些荒淫的皇帝,也都会因为纵欲而死的很早,所以,皇帝的平均寿命反而不高,与之不同的是,太监的平均寿命居然比皇帝还

  • 丁春秋不会北冥神功,为何还能自创出化功大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天龙八部》中,有哪一位从始至终都是站在反派立场的角色,也就只有逍遥派的叛徒丁春秋了。丁春秋为人心狠手辣,又极具野心,当年在逍遥派将师傅无崖子打落谷底,此后出逃西域创立星宿派,与江湖上各个名门正派对立。谁都知道丁春秋不是什么好人,当因为他武功高强,而且行事隐秘,所以多年以来还将自己的教派慢慢发展

  • 蒙山大佛为何消失6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现如今有很多古代遗留下来的佛像,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乐山大佛,非常宏伟庄重的一个佛像。而除了乐山大佛之外,还有一些佛像,其中有一个充满了谜团的蒙山大佛,之所以有谜团,是因为它曾经在历史上无故消失了600年的时间。这600年里,蒙山大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消失,是怎样的消失,后来又为什么会出现了

  • 故宫养心殿梅坞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故宫的养心殿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故事很多,很多影视剧里面也多有出现,那么有的人要问了,养心殿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其实还是和后宫分不开了,话说养心殿还有一个地方叫梅坞,这个梅坞别看名字叫得简单,但是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全非常的不简单的,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故宫养心殿

  • 张角和张道陵是否是同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张角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很有故事性的,他是黄巾起义的发起人,但是不仅仅只有着一重身份,他还是太平道教主,所以这个就有话说了,话说有的人说了,这个张角和张道陵好像是有关系的,那么有的人要问,这两个人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会不会是一个人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公元1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