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兵马俑俑坑被浇水是怎么回事?兵马俑俑坑为什么被浇水?

兵马俑俑坑被浇水是怎么回事?兵马俑俑坑为什么被浇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27 更新时间:2024/1/17 1:44:13

兵马俑我们都知道,作为举世闻名的一个化古迹,这个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陪葬品,至今依旧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来参观,想要一睹千年前古人的风采。然而最近却有人看到,兵马俑的俑坑里面被浇上了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往俑坑里面浇水,浇水有什么作用?这样会不会对文物造成伤害呢?

1.兵马俑俑坑内被浇水

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陕西西安秦兵马俑景区的俑坑内,有人在给可能埋有兵马俑的地面浇水,随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调侃工作人员是不是在“种植”兵马俑,也有网友担心浇水会不会给文物造成伤害。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20日联系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品管理部马主任,他告诉记者,浇水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尘土飞扬,避免尘土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和损害已经出土的兵马俑,是正常的保护措施。

视频中,浇水的区域是在已经出土的秦兵马俑存放处的后方,是一片还未开始发掘的地面,几名工作人员正拿着洒水壶浇水,在四周的观看走廊上还有很多游客。

马主任20日告诉记者,视频中浇水的区域是一片工作区,主要进行一些修复和科研工作,来来往往行走的人很多。马主任说,工作区的地面不浇水的话,时间一长就会裂开,从而产生很多尘土,加上工作人员走得多,踩得多,稀松的泥土导致尘土飞扬,既不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游客的观赏,也对陶俑,尤其是已出土的彩绘陶俑造成较大的损害。“浇水的目的主要是防尘,保持地面的潮湿,让表面的泥土固化,不容易让尘土飞起来。”

工作区下面埋藏着还未出土的兵马俑,有网友担心浇水会对地下的这部分兵马俑造成损害。对此马主任回应,由于细效应,水分在土壤中会不断地上迁移和蒸发,导致土壤疏松,浇水能保证土壤上部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起到一些保护地下兵马俑的作用。

记者从马主任处了解到,浇水周期和浇水量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是看情况,是人为判断的结果。由于浇水的目的是希望土地表面湿润不起尘土,并不是想要把泥土浇透,或把泥土“泡得稀烂”,所以浇水周期一般取决于泥土的湿润程度,而浇水量在于能否湿润泥土表面。马主任说,工作人员给这些地面浇水也已经有很多年,只是最近被网友拍到所以引发了关注。

2.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3.历史背景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建筑结构编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自梳女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自梳女其实小编是第一次听说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呢?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经过一研究就会发现这个自梳女其实真的好可怜的啊,但是也从另外一方面看出来了,女性也有自己的尊严,也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所以这也是一种呐喊,下面我们就继续来分析看看这个自梳女到底是什么意思吧,看看这种奇特的风

  • 李元霸为什么怕罗士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李元霸还真的是非常非常厉害的一个人,在隋唐演义里面真的高手中的高手,但是李元霸比较怕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罗士信,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好像有点问题啊,这个李元霸为什么怕罗士信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罗士信为什么能压住李元霸,有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一起来看看!说起隋唐英雄大家都会想起李元霸天下

  • 殖民时期阿拉伯黑奴贩子都是什么样子的?有多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在古代文明发展的多极世界当中,非洲占有者一席之地。尤其是尼罗河流域,更是孕育出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而北非的地中海沿海地区也是古代文明发达地区,曾经能与古罗一决雌雄的古迦太基文明就发源于此。公元7世纪以后,伊斯兰文化在北非、东非沿海及西苏丹等地的传播,使这

  • 杨过为什么戴面具?他是不想见到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小龙女中毒后自知没有解药,但她为了让杨过能好好活下去,在石壁上刻下了16年之约,便跳崖自尽。杨过在绝情谷等了一个月,还是没有小龙女的消息,他就把约定记在心里,此后与神雕为伴,决定16年后再回到绝情谷。当然这期间杨过也没闲着,他既然得到独孤求败的真传,自然也想提升自己的武学修为,后来杨过开始钻研&ld

  • 人类不能承受的真相,其实人类早已经不是人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论坛上面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消息,那就是这个人类也就是我们啊,其实早就不是我们了,还给出了几种猜测,前前后后这些话题一共有六种之多,就形成了现在的人类不能承受的真相,那么这六种真相人类真的无法承受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1、人类是被设计出来的人类是被设计出来的吗?资深天文

  • 向问天是怎么知道任我行被关押在西湖梅庄的地牢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任我行被关在西湖梅庄的地牢里面其实也还是很有话说的,其实当时别人都不知道的,但是这个向问天却知道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向问题是怎么知道的呀?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第一、向问天这人不简单喜欢并阅读过《笑傲江湖》原作小说的朋友们都知道,向问天在原作小说当中

  • 乾坤大挪移是不是斗转星移的升级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乾坤大挪移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武功非常非常的强力,能把别人打出的武功给转移走,这个就很厉害了,但是其实在金庸的武侠世界还有一个类似的武功叫斗转星移,和乾坤大挪移非常的类似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乾坤大挪移是不是斗转星移的升级版哦,还有这两个武功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谁更加厉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 白龙马为何不参加战斗?他为何从不显露真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白龙马在取经的团队里面,算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了,要说取经有四个人,但是白龙马却也算一个,最后也受封了,但是要说有五个人,白龙马的存在感又实在是太弱,经常被人忽略,甚至可以说师徒几人他们自己也经常忽略。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白龙马虽然在取经路上,可是从来都不帮助他们,除了驮唐僧之外,几乎没有显露真身去

  • 琅琊王氏现在还有吗?琅琊王氏为什么这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对历史比较了解的人一定都听说过琅琊王氏,这指的是在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活在琅琊郡这一块的一个王氏家族,而且这个王家非常的有名,出过不少历史名人,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出自琅琊王氏。不过一个家族的传承是极其重要的,不知道这个历时上这么有名的琅琊王氏,现在是不是还存在呢?琅琊王氏又为什么这么厉

  • 段延庆如果四肢健全,打不打得过鸠摩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段延庆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其实看起来挺凶的,给人一种非常有气势的感觉,但是如果对他真正的了解的人也会发现,其实他也还好,只是看起来坏而已,但是内心还是有善的一面的,所以很多时候人不能只看表面,最近很多人也说了,这个段延庆的武功实力如何呀?如果他没有残疾的话,打不打得过鸠摩智呢?下面我们就在这个问